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及诗歌鉴赏综合练习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卷2(语文)附答案及解析

D. 文章结尾部分以整齐的排比句罗列了斑竹村扶贫工作成功后的喜人景象,表达了对扶贫工作的赞美。
材料二:
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
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
C.全媒体时代如果将创新融入戏曲艺术,那么即使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也可以呈现出最现代的艺术品质。
D.科学技术的进步将推动艺术与文学向更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所以要在作家作品中形成时代间的代际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任何一种艺术都很难得到所有观众的喜欢,我国的戏曲艺术也不例外,而且当代戏曲艺术对年轻观众的吸引力相对变小了。
B.梨园戏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新戏《董生与李氏》让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去观赏的原因是该剧实现了传统和时尚的结合。
C.既不使用欧美古典音乐,又不使用美国当下流行音乐的音乐剧《汉密尔顿》取得成功,应归功于其对传统文化的自觉回归。
D.现在有最好剧场和音乐剧演员的百老汇,用最传统的表演元素表现最现代的品质,这一点和中国的昆曲、梨园戏大体相同语文)
使用时间:2020年12月20日
2021高考语文全国乙卷详析2(古诗文阅读部分)(44张)

•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 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 之间,三覆已论:又,古刑人,君为之 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 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 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 无冤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 敢谏的执着态度。
• 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 示众的极端刑罚。
• 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 食素或减少肴馔。
•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 掌管刑狱的官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 一项是(3分)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C.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 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 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江苏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江苏初一初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9分)聚焦“PM2.5”①在中国古代的诗词、绘画中,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
神秘、迷离、缥缈的雾,其美妙难以描摹却令人神往。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被文人墨客反复吟诵赞美的雾,在现代都市里已渐行渐远,如今笼罩在城市里的所谓的“雾”更多的是“雾霾”。
于是一个原本陌生的词——“PM2.5”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②什么是PM2.5?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直径大小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TSP”,即总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为“PM10”,即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2.5微米的称为“PM2.5”,即可入肺颗粒物,它是构成雾霾的主要物质。
③PM2.5的来源很广,包括人为来源和自然来源。
人为来源首先是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
其次是在空气中间接转化的PM2.5,其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等。
此外还有其他的人为来源,主要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等。
自然来源则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等。
④PM2.5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医学专家认为,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的1/20,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PM2.5还会与身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影响血液的输送,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严重的心脏疾病。
安阳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阳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完成1-3题。
题目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题目2:请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3分)题目3:根据文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3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6题。
题目4:请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分)题目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的一段描写。
(5分)题目6: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中主题的理解。
(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7-9题。
题目7:请概括文中的主要信息。
(4分)题目8:请分析文中的数据图表。
(4分)题目9:根据文本内容,提出你的建议或看法。
(4分)二、古诗文阅读(共34分)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题目10: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题目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题目1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9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13-14题。
题目13:请简析诗歌的意境。
(4分)题目14:请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5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6分)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题目16: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句子的改写。
(5分)题目17:请根据题目要求,修改病句。
(5分)题目18:请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句的衔接。
(5分)题目19:请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语段的扩展。
(5分)四、写作(60分)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题目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安阳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目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题目2:作者在文中运用了......题目3:根据文本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 (优选)

二〇二〇年秋部编版期中复习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1.阅读理解感恩的习惯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
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
老师让每个小朋友们都要学会感恩。
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能不忘了说谢谢。
”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
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
侄儿的行为,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
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
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
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
我为母亲创造了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牵了父亲的手祝他快乐。
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
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
现在想来,没有父亲起早贪黑,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
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
耳濡(rú)目染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
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
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
她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
(1)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写在横线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 (精品必备)

二〇二〇年秋部编版期中复习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诺言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拉住。
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
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
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等到命令才离开,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
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肃穆的神情。
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军衔道:“你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
”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寒夜的夜空看到了,穹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
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1)仔细读文章,然后填空。
①文中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冬夜,一位妇女请求________帮忙。
向一个因信守诺言,而不肯下“岗”的孩子下达________的命令,孩子________离去的故事。
②作者的这个故事,引出了花儿是________的诺言,潮汛是________的诺言,远方是________的诺言的精神的精辟论述,为的是告诉我们________是多么重要而美好。
③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柔和、肃穆的神情是因为:________。
④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用“________”画出来。
(2)你认为小男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2.美文阅读:完成练习。
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阅读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想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燕子去了__有再来的时候__杨柳枯了__有再青的时候__桃花谢了__有再开的时候__但是__聪明的__你告诉我__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__那是谁__又藏在何处呢__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__现在又到了哪里呢__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中考真题】202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

202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真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yǒng héng)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huǎn màn)而从不懈怠。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
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
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ǒng héng)_____________①(huǎn màn)_____________(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静穆_____________①雕凿_____________(3)文段中的“褶”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番”作量词时的三个义项。
文段中“这番模样”的“番”意思是什么?番fān量①种;样:别有一~天地。
①用于心思、言语、过程等(数词限于“一、几”):一~好意|经过几~风雨|这~话让他开了窍。
①回:次;遍:思考一~|几~周折|三~五次|翻了一~(数量加了一倍)。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柏坡岭下,这一带村庄______(紧密/稠密),相距多在三四华里,且沿滹沱河分布。
这里依山傍水,滩地肥美,稻麦两熟。
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______(保障/保险)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期中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 (力荐)

二〇二〇年秋部编版期中复习阅读理解组合训练现代文+文言文+诗歌鉴赏+非连续文本1.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美丽的草原①内蒙(mēngměng)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
②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盖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mòméi)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
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
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③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④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juéjiáo)着青草。
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
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
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sǎnsàn)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
小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1)写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写出短文中表示“一碧千里”的意思的句子,再另写出两个描写绿色的成语:________。
(4)这篇短文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5)“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请运用这种手法写出一个句子:________。
(6)“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
”这是一个________句。
这里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威尼斯之夜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
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及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全卷总分32分,其中书写2分)
班级姓名得分
一、古诗阅读(3分)
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诗中一个“”字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1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以德报怨
平好史传,微①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
及贵,聚书数千卷。
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
平子从式适董②其役,见之,以语平。
平召至第,为设馔③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
”给以缗钱④,且戒从式善视之。
未几,遇赦得原⑤,时人称其宽厚。
[注释] ①微:地位低微。
②董:督察。
③设馔(zhuàn):设宴。
④缗(mín)钱:用绳穿连成串的钱。
⑤得原:回到原来的地方。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各标一处)(2分)
(1)平好史传
(2)时人称其宽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以语.平( ) (2)偶罹斯.患( )
(3)或解衣易.之()(4)平子从式适.董其役( )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且戒从式善视之。
(2)及贵,聚书数千卷。
4.本文除了写张平的宽厚外,还写了他的什么特点?请举例加以分析。
(3分)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蓝瓦松鲁枢元
①我们现在的孩子,会确切地知道太平洋彼岸有一个美国人叫“奥巴马”,却不会知道自己祖父住过的老家的屋顶上,曾经生长着一种植物,叫“瓦松”。
②瓦松,在我的少年记忆中,曾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至每当我听到这个字眼时,我的心、我的身体都会引发微微的悸颤,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古旧的老屋,黧黑的屋瓦,瓦垄间密密生长着的瓦松的丛林。
那瓦松,在湛蓝的天空下晕染着一层蓝幽幽的光。
③那一年,我恍惚觉得是13岁。
④以前我从没有见过那么蓝的天,以后也再没有见过那么那么蓝的天。
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⑤那是一个盛夏的中午,院子里静如冬季的子夜。
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睡午觉,痴痴地凝望着蓝天。
天气炎热,有些困乏,没有着意去想什么,思绪反倒在虚空中弥漫。
天空为什么如此蓝?蓝得不可捉摸,最终又蓝到哪里去?蓝天的外边又是什么天?被四合院的屋顶框起来的这块蓝天,似乎成了一个通向无限的洞穴,我只能坐在洞底仰望着蓝天,而无法向它迈出一步。
我有生来第一次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渺小得可怜而且无奈。
⑥我在自己的无奈中发现,我又是那么强烈地向往着蓝天。
这让我感到一丝悲哀。
聪明的人们习惯于嘲笑“坐井观天”的蛤蟆。
他们却体会不到,一只蛤蟆一旦醒悟了“井外有天”、天外还有天,自己却又不得不继续呆在井底的苦闷。
⑦此时,我的“井底”就是我们家的这个“杂物间”。
那其实是小厨房旁边一个用树枝、席子搭成的棚子,里边堆满了已经没有用处,却又舍不得扔掉的破烂儿:漏底的脸盆、缺口的瓦罐、瘸腿的长凳、卷刃的铁锨、装枕头剩下的荞麦皮、过冬后撤下的旧棉絮。
据说,当年王老五家开磨房时,那块地方原是
他们家的茅厕。
我把杂物堆进一个角落,拂去墙上的蛛网,扫净地面的灰尘,地面上还洒了些清水,杂物间变得清爽起来。
“书案”是用一只锯掉了靠背的破椅子改造的,“书架”是由两个旧抽屉拼凑的,“书架”上已经搜罗了近二十本书,包括用过的语文课本。
我总算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
⑧那一天,我就是坐在这个棚子下面,观望着蓝天、向往着蓝天的。
蓝天离我太遥远。
⑨这时,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
贫瘠的瓦垄上没有人浇水,没有人施肥,甚至连起码的土壤都极为稀缺,有的只是烈日与暴雨、寒风与酷霜。
然而,这些小生灵却不知在什么时候、由于什么原因飞到了房子上,它们比我更亲近蓝天。
⑩那饱含生命汁液的瓦松辉映着蓝天,通体闪烁着蓝光,荧荧惑惑的,像上苍的一种昭示。
就从那一刻,我记住了这些天光下、屋顶上的生灵。
(11)长大以后,读书多了,才知道这“瓦松”原来也是在册在典的,新修《神农本草经》中说它属“景天科植物”,是“清热解毒”的良药。
瓦松的药性为“酸、苦、寒”,这倒是十分贴近我童年岁月的贫寒、清苦、酸辛。
富商巨贾、官宦权贵们的公馆、别墅上是不长瓦松的,现代都市的高楼大厦上也是不长瓦松的。
瓦松,是属于那个过去时代古老城郭中那些下层贫民的。
(12)我记忆中的瓦松,总是蓝颜色的,在电火中闪现着荧荧蓝光。
我的那些蓝瓦松,高高地蹲踞在蓝天下的瓦垄上,默默地俯视着我的那个小院、那条小街、那座古城,仿若上苍对于尘世的某种见证。
(13)随着时光的变迁,瓦松已在人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1985年父亲得了肺癌,中医先生开出的处方中就有一味“瓦松”,药铺里买不到,而偌大一个省城几乎再也寻觅不到它的踪影。
(14)岁月无情人有情。
我始终眷恋着故乡的蓝瓦松,那渐行渐远的蓝瓦松,梦中的蓝瓦松。
(15)从十二祖庙街的那个由早先厕所改造的杂屋间,到大学校园里的文学教授书房,也许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距离蓝天恐怕依然很远。
蓝天,只是一个虚悬着的无限。
聊以自慰的是,我毕竟向往着蓝天,毕竟向着通往蓝天的道路跋涉过。
(16)我不敢说我已经走出了“井底”,我只期望着,如果能像瓦松那样,走上屋顶,映一身蓝色的天光,也就无悔无怨了。
1
2.结合语境,欣赏下列语句的精彩之处。
(4分)
(1)天被嵌在四合院灰褐色的屋瓦之中,像一泓落在荒漠砾石间的清潭,蓝得那么幽深、悠远。
(2)我看到了房顶瓦垄间茁壮生长着的瓦松,茂密的针叶,坚挺地指向蓝天。
3.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4分)
含义:
(2分)作用:
(2分)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作者用现在孩子对“奥巴马”和“瓦松”熟悉程度的悬殊作比较,强调了瓦松在自己少年记忆中的深刻印象,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下文。
B.第⑦小节,作者一一列数“杂物间”的那些“破烂儿”,具体描写了“杂物间”的破旧程度,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我童年物质生活的贫乏。
C.(12)(14)小节,作者分别用“我记忆中的”“我的那些”“故乡的”“渐行渐远的”“梦中的”修饰瓦松,揭示了瓦松在自己心中的位置和对瓦松的眷恋。
D.文中多处写自己面对蓝天时的内心波澜,从无法接近高远天空时的卑微与恐惧,到醒悟自己是“井底之蛙”的无奈和可怜,最后为自己奋斗成教授而满足与自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