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诗词翻译及注释
《咏鹅》原文注释及赏析

《咏鹅》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⑴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⑵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⑶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
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咏鹅》原文及翻译赏析

《咏鹅》原文及翻译赏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代·骆宾王《咏鹅》译文及注释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鉴赏三《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古诗简介翻译/译文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之上,用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注释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其中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动,拨开。
赏析/鉴赏鉴赏一:骆宾王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他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7岁时就能写诗作文。
正因为这个原因,家中的一些客人来了之后,都爱试试他的才艺。
有一次,家中远道而来的一位客人,对这个***臭未干的小儿能作诗,不太相信,就问他:“听说你会作诗,是真的么?”小宾王一听,有些生气:“这还有假,你请出题吧。
”客人心想:这娃娃口气不小,大概是真有些学识,何不出一题考考他呢?于是就说:“那我就出个题目,看你能不能做出来?”小宾王毫不胆怯的回答道:“可以,什么题目?”客人四下一看,见池中几只白鹅在戏水玩耍,说:“就已这鹅为题吧!”小宾王对客人挑剔的口气,有些不满,正想露一手,于是点点头,思索片刻,便高声吟诵出了《咏鹅一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古诗咏鹅骆宾王]骆宾王咏鹅
![[古诗咏鹅骆宾王]骆宾王咏鹅](https://img.taocdn.com/s3/m/18ae5245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4.png)
[古诗咏鹅骆宾王]骆宾王咏鹅骆宾王咏鹅篇1:骆宾王《咏鹅》原文及翻译《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七岁时的作品。
全诗共四句,分别写鹅的样子、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动作,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咏鹅》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翻译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在绿水之上,用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咏鹅》注释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动,拨开。
《咏鹅》赏析鉴赏一:骆宾王是唐朝著名文学家,“初唐四杰”之一,他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7岁时就能写诗作文。
正因为这个原因,家中的一些客人来了之后,都爱试试他的才艺。
有一次,家中远道而来的一位客人,对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儿能作诗,不太相信,就问他:“听说你会作诗,是真的么?”小宾王一听,有些生气:“这还有假,你请出题吧。
”客人心想:这娃娃口气不小,大概是真有些学识,何不出一题考考他呢?于是就说:“那我就出个题目,看你能不能做出来?”小宾王毫不胆怯的回答道:“可以,什么题目?”客人四下一看,见池中几只白鹅在戏水玩耍,说:“就已这鹅为题吧!”小宾王对客人挑剔的口气,有些不满,正想露一手,于是点点头,思索片刻,便高声吟诵出了《咏鹅一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鉴赏二:《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咏鹅》原文及翻译

《咏鹅》原文及翻译
导读:一、《咏鹅》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二、《咏鹅》原文翻译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三、《咏鹅》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
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
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又名李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简析】
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
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代他写《讨武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
当武后读到“一抔土之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有被杀、自杀、逃匿不知所终等传说。
古诗《咏鹅》(作者骆宾王)原文全文、诗意赏析及意思翻译

咏鹅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标签
咏物、早教古诗100首
译文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赏析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关于作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
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古诗《咏鹅》全文

古诗《咏鹅》全文古诗《咏鹅》全文《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相传7岁时所作的一首咏物诗,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篇古诗《咏鹅》全文,欢迎大家阅读!古诗《咏鹅》全文1《咏鹅》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1.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2. 拨:划动。
鉴赏一《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的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鉴赏二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咏鹅原文、翻译、古诗词赏析整理

咏鹅原文、翻译、古诗词赏析整理咏鹅原文、翻译、古诗词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提起古诗词,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令人头大的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鉴赏就是依据诗词内容,找出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意境,分析真正想要书法的感情。
想必许多人提起古诗词鉴赏照旧是特别苦恼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咏鹅原文、翻译、古诗词赏析,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原文《咏鹅》朝代:唐代: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亮的水波。
解释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①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①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①拨:划动,拨开。
诗意《咏鹅》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诗作。
此诗展现了一幅白鹅戏水图。
开篇连用三个“鹅”字,写出鹅的声响美,表达了对鹅的喜爱;接着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颜色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
全诗将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颜色完善结合,活敏捷现地显示出鹅的形神情态。
创作背景《咏鹅》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创作的诗歌。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每到春天,塘边柳丝漂动,池水清亮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非常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
七岁的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异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考便创作了此诗。
整体赏析此诗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喜爱,增加了感情上的效果。
其次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响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非常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咏鹅诗词翻译及注释
咏鹅诗词翻译及注释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鹅诗词翻译及注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鹅
朝代:唐代
作者:骆宾王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及注释
译文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注释
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指鹅的脖子。
③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④拨:划动,拨开。
...
《咏鹅》诗改文作文
盛夏时节,天气闷热,树木茂盛,绿叶如茵,草木碧绿的身影倒映在水中。
一阵微风吹来,水面上出现了大小不一的波纹,翠绿的荷叶也随着水波浮动,这真是一派美丽的风光啊!
七岁的骆宾王在湖边聚精会神地读书写字,忽然,从远处传来了“嘎嘎”的叫声,抬头向远处看,有一群大白鹅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好像在说“我是这里的老大,你们都得听我的。
”
这群大白鹅一身雪白的羽毛,头上带着小帽子,橙色的嘴巴,还有那一双像船桨的脚掌,在水里游得可欢了。
有两只大白鹅弯着长长的脖子“嘎嘎”地叫着,好像对着天空在唱歌,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
还有两只大白鹅,一个跑,一个追。
在湖里快乐地追逐。
骆兵王当时按这个情景写了一诗首诗,名叫“咏鹅”,全诗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写的诗都这么好,我们都十二岁了,更应该努力读书,奋发向上才是。
咏鹅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2、了解鹅基本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电子大书、古诗朗诵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电子大书)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呢?鹅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几只漂亮的大白鹅,它们在做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些大白鹅,在绿绿的水面上,伸着脖子欢叫,红红的脚掌在水里划动,它们非常开心。
有个小诗人叫骆宾王,他很喜欢鹅,他看到这幅美丽情景,就写下了《咏鹅》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教师解释古诗含义,帮助幼儿重点理解词汇“项”“浮”“拨”的含义。
——师:咏鹅就是用诗词来赞美鹅。
——师:你们知道鹅是怎么叫的吗?对,古诗中三个“鹅”是白鹅的欢叫声。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师:“曲项向天歌”中的.“项”指脖子,这句古诗是说,白鹅弯曲着脖子仰天欢叫。
——师:白鹅的毛是什么颜色的?湖水是什么颜色的?“白毛浮绿水”中的“浮”是指白鹅洁白的身体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嬉戏。
——师:“红掌拨清波”,“拨”是指划水,这句古诗是说白鹅
红红的脚掌波动着清清的水波。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4、教师带领幼儿学念古诗。
三、表演古诗。
——教师给古诗加上优美的动作,请幼儿边做边念古诗。
——教师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请幼儿一起配乐表演古诗。
活动应变
本次活动可以放在活动“颜色在哪里——动物的外衣”后进行。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用白色水粉在黑色纸上用写2的方式添画成白鹅。
区角活动
语言区:投放白色袜子制作的白鹅,让幼儿将白袜子套手上扮成白鹅进行古诗朗诵。
表演区:投放白鹅头饰,鼓励幼儿戴头饰表演古诗。
环境创设
主题墙展示区:张贴鹅的图片或幼儿绘画的白鹅。
家园同步
1、家长鼓励幼儿在家人面前表演古诗朗诵,并摄录下来。
2、家长可以带幼儿去有鹅的湖或公园等,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真实形态。
随机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进行古诗表演。
附录:骆宾王
骆宾王(约公元640—684以后)唐代诗人。
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
七岁能诗,号称“神童”。
早年丧父,家境穷困。
龙朔(唐高宗年号,公元661—663年)初,道王李元庆辟为府属。
后拜奉礼郎,曾从军西域,又入蜀从征云南。
返京后,任武功主簿,转明堂主簿,迁侍御史。
被诬入狱,遇赦后出为临海丞。
为徐敬业草讨武檄文,讨武兵败,逃亡不知所终。
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