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专业课笔记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
考研专业课笔记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习笔记笔记为国际贸易海闻版知识点归纳,考研同学可以拿来参考一下。
知识点是参考老师笔记和教材自己总结的。
国际贸易知识点归纳(章节顺序以海闻版为主)第一章导论考点:1、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商品结构)(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2、各国间为什么会发生贸易?国际贸易理论又是从那些方面加以解释的?思路:供给方面:A.斯密和李嘉图的技术差异理论;B.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差异理论;C.保罗.克鲁格曼的生产规模差异理论(规模经济贸易模型);D.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需求方面:A.偏好差异的需求模型;B.收入差异的林德模型3、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的贸易理论对生产技术的假设有何差异?思路:有关生产技术的假设的差异(1)古典学派假设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且劳动者生产率在一国内是固定的,所以规模报酬不变。
(2)新古典学派假设有两种以上的要素投入,各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而且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3)当代贸易理论假设规模报酬递增或者生产技术会随时间变动。
4、总体均衡与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用总体均衡的方法来分析国际贸易?思路:区别:局部均衡分析(供求曲线)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要素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福利变动情况。
总体均衡分析(生产可能性曲线和社会无差异曲线)不仅要分析那种商品或要素市场,还要分析与之相关的商品或要素市场,所以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我们分析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时主要用总体均衡的分析方法。
5、生产可能性曲线(PPC):表明一个国家在充分和有效地使用其所有资源时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数量的组合。
形状取决于各种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即斜率)。
6、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一国平均消费效用的或反映大多数人消费偏好的无差异曲线。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考点:1、简述重商主义的理论思想。
外贸专业课程知识点总结

外贸专业课程知识点总结外贸专业课程知识点总结导语:外贸专业是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对外贸专业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国际贸易概论、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
一、国际贸易概论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与发展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性及影响因素。
2.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的区别与特点。
3.国际贸易的实物流通过程出口、进口、物流、海关、报关等环节的流程与要点。
4.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与支付手段常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及其优缺点,如现金支付、托收、信用证等。
二、国际金融1.国际金融基本概念与发展国际金融的定义、发展历程、重要性及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2.外汇市场与汇率形成外汇市场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与特点,即汇率的形成与影响因素。
3.国际支付与融资方式国际结算中的常见支付方式,如信用证、电汇、票汇等,及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如打包贷款、保理等。
4.国际金融风险管理国际贸易中的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的识别与管理。
三、国际市场营销1.国际营销环境与市场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的环境要素分析,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以及市场细分与定位等。
2.国际市场调研与推广策略国际市场调研的方法与步骤,如问卷调查、竞争分析等,以及国际市场营销的推广策略、品牌定位等。
3.国际市场市场战略与营销组合国际市场营销的战略选择,如进出口贸易、境外投资等,以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组合的构建与优化。
四、国际贸易实务1.国际贸易法律法规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如国际贸易的原则、国际贸易促进法等。
2.国际贸易合同与文件国际贸易中的合同类型、签订流程与要点,如进出口合同、采购合同等,以及相关贸易文件的填写与使用。
3.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国际贸易的操作流程,如报价、订单、交单、报关、保险等各个环节的处理。
对外经贸研究生国际贸易笔记

对外经贸研究生国际贸易笔记————————————————————————————————作者: ————————————————————————————————日期: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货币的涵义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什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货币的定义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货币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货币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区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货币与通货................................................................................................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货币与财富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货币与收入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货币层次的划分:分清货币和非货币,这种货币和那种货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划分对象:货币存量(货币供应量):银行系统负债的一部分 (9)(二)划分依据:流动性,取决于: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货币层次划分的结果ﻩ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复习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复习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概述概念理解: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间接贸易、直接贸易、转口贸易总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关境与国境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内容比较利益的判断与贸易模式贸易利益的总体均衡分析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的应用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H-O模型的主要内容H-O模型的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应用局部均衡分析模型及应用2、里昂惕夫之谜及其理论解释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1、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下的价格歧视(倾销)的条件区分内外部规模经济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2、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3、需求相似理论4.产业内贸易及理论解释第三部分国际贸易政策一、关税从量税、从价税、滑准税、普惠制小国、大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应用二、非关税壁垒配额概念类型竞争条件下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垄断条件下配额与关税的比较生产补贴政策的经济分析以及与关税手段的比较非关税壁垒的其他形式三、出口促进、进口限制等措施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货币贬值了解促进出口的政策手段类型四、贸易保护理论1.早期、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2.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实践可能存在的问题3.超保护主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就业理论4.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概念及博弈分析第四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及其特点2、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题型: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15 分)计算题(两大题,共19分)简答题(5题,30分)作图分析题(3题,36分)。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导 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一、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1.国际贸易的产生(1)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含义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又称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劳务交换活动的总称。
有些国家如英国、日本将其称之为海外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商品、技术和劳务的交换,它由各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的观察角度不同。
其中,对外贸易从国家(或地区)角度出发;国际贸易从国际或世界角度出发。
(2)国际贸易的产生①国际贸易产生的前提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a.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b.出现了政治实体。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2.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特点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特点主要有:①范围狭窄,多为近海贸易。
②商品种类少,比重小,贸易品多为奴隶、奢侈品。
③民间自发,政府较少参与。
(2)作用奴隶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有:①奴隶买卖,提供了奴隶社会的支撑作用。
②支持了手工业的发展。
③货币作用范围扩大,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3.封建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1)贸易范围扩大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集中体现为:在欧洲:地中海沿岸→阿拉伯→意大利→北欧,由南向北扩大到整个欧洲。
在亚洲,以中国为中心,与周围国家贸易扩大。
(2)商品结构封建社会时期,国际贸易交换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手工业比重上升。
4.地理大发现与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的诱因①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农业手工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分工,也进一步促进了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又需要更大规模的贸易。
②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崛起和其对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及埃及的占领,从欧洲通往波斯、印度和中国的商路几乎中断,欧洲国家不得不努力寻找新的贸易通道。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

海闻《国际贸易》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导论第2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第4章新古典贸易模型:扩展与应用第5章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第6章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第7章进口保护政策:关税第8章进口保护政策:非关税壁垒第9章出口鼓励与其他政策第10章贸易保护的理论第11章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第12章区域性自由贸易与经济合作第13章中国对外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本书是海闻《国际贸易》教材的学习辅导书,对海闻《国际贸易》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
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另外,部分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部分复试真题就来自于该书课后习题,因此建议考生多加重视。
资料下载地址:/Ebook/8972.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概念题1闭关自守答:闭关自守是指关闭关口,不和其他国家来往。
闭关自守具体是指明清政府实行的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的外交政策,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
直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到清朝灭亡,中国才被迫打开大门。
2对外开放答:对外开放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3互通有无答:互通有无是指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交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古代世界贸易就开始于各地区之间的互通有无,它也是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动机。
4殖民贸易答:殖民贸易是指自地理大发现以来,各个殖民国家对殖民地区的大肆掠夺,他们将亚非拉美等殖民地的产品运往欧洲,牟取暴利。
当时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就是殖民贸易。
5奴隶贸易答:奴隶贸易是指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叶,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而从其他殖民地掠走大批奴隶,将其远程贩运进行买卖的一种贸易。
海闻《国际贸易》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圣才出品】

专注考研考证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3.1 复习笔记一、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边际收益递减在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不变时,随着某一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长,由此新增的产出(即“边际产出”或“边际收益”)会逐渐减少。
这就是“边际收益递减”原理。
2.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瓦尔拉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形成,在新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国际贸易进行分析的新古典贸易理论也随之产生。
与古典贸易理论相比,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要素的框架下分析产品的生产成本。
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的模型中,不同的商品生产使用要素比例不同,生产同种同量的产品,也可以有不同的要素组合,要素的生产率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取决于产品生产中对要素比例的选择和要素供给的约束。
产品生产中要素的使用比例(要素需求)和一国的资源储备比例(要素供给)决定要素价格从而影响产品成本,成为决定比较优势和生产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
(2)运用总体均衡的方法分析国际贸易与要素变动的相互影响。
国际贸易不仅影响贸易双方的产品市场价格,而且造成各国要素市场价格的变动。
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也不仅仅影响一国的生产和消费,还会引起各要素之间收入的再分配。
而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或要素储备比例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生产和贸易模式。
二、赫克歇尔一俄林贸易模型1.基本假设(1)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即2×2×2模型,这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前提有很大的区别,H-O模型认为商品至少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要素才能生产出来,而李嘉图认为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唯一要素,H-O模型的这一假设前提实质上是以要素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而且也为国际贸易中资本一劳动比的存在、分析不同国家中不同的资本一劳动比对于比较成本的作用确定了前提。
(2)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技术方法相同,技术水平一样,具有同样的生产函数,产量只是要素投入量的因变量,相同的要素具有同样的生产率,这一假设意味着在两国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时,贸易仍然可能发生。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国际贸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概述概念理解: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间接贸易、直接贸易、转口贸易总贸易体系、专门贸易体系关境与国境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条件(净贸易条件)第二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二、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内容比较利益的判断与贸易模式贸易利益的总体均衡分析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模型的应用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H-O模型的主要内容H-O模型的生产与贸易模式的应用局部均衡分析模型及应用2、里昂惕夫之谜及其理论解释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1、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下的价格歧视(倾销)的条件区分内外部规模经济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竞争行业与国际贸易具有内部规模经济的垄断竞争企业与国际贸易2、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3、需求相似理论4.产业内贸易及理论解释第三部分国际贸易政策一、关税从量税、从价税、滑准税、普惠制小国、大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分析有效保护率的计算、应用二、非关税壁垒配额概念类型竞争条件下关税与配额的比较垄断条件下配额与关税的比较生产补贴政策的经济分析以及与关税手段的比较非关税壁垒的其他形式三、出口促进、进口限制等措施生产补贴与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分析货币贬值了解促进出口的政策手段类型四、贸易保护理论1.早期、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2.幼稚工业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3.超保护主义——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就业理论4.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概念及博弈分析第四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1、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及其特点2、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题型: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15 分)计算题(两大题,共19分)简答题(5题,30分)作图分析题(3题,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