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875多媒体技术基础考研专业课笔记

合集下载

最新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参考科目

最新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参考科目

2019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参考科目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而计算机专业开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技术研究。

所以要考上海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是很明智的选择,本文就来跟大家分享计算机专业考研参考科目。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研究方向:1.高性能计算机系统及应用2. 计算机系统结3.并行处理4.容错计算5. 数据库与数据挖掘6.多媒体技术与应用7.计算机网络8.智能信息处理9.信息安全0.系统生物学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4.832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数据结构5.C++程序设计、编译原理(复试科目)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研究方向:1.材料信息与数据科学、材料高通量计算软件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2.201英语一3.301数学一4.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5.复试科目:C++程序设计或编译原理以上就是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考研考试科目,你可以到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查询。

相信看完的同学对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个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有一定的了解了,考研是无场硝烟的战争,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下去取得胜利。

尼采说:“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不狠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只要坚持,胜利的曙光终将属于你。

加油!同时,聚英考研网也将实时更新全国各大高校包括招生简章、招生目录、参考书目、报录比、复试分数线在内的研究生招生信息。

免费提供考研真题资料下载,考研直播课、考研辅导程,以及学长学姐高分经验分享、考研干货等内容,欢迎各位考生加群或者进官网了解。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考研指导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考研指导
数字媒体技术(复试科目)
不指定参考书
(02)网络多媒体
三、教育技术专业方向:可以选择数字媒体技术或教育游戏方向或教育影视方向
大学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参考书
南京师范大学
01 视觉文化与信息技术教育
02 教育数据挖掘与智能处理
03 教育游戏与3D建模
①政治
②英语或俄语或日语
③C语言与Web技术
④教学设计或数据结构
(4)数字媒体展示与控制
山东大学
(1)三维建模与渲染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不指定参考书
(2)可视媒体计算
(3)数字化艺术与设计
浙江大学
01产品创新技术与系统: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01数学(一)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含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北京师范大学
0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02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03知识媒体
04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05信息技术教育
06教育信息管理
0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08数字化学习环境与资源
09职业课程与教学论
华东师范大学
01 教育技术学理论
02 教育测评与信息处理
03 网络远程教育
04 虚拟现实与游戏设计
05 教育培训系统设计
①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①笔试:计算机操作、教育技术学
四川师范大学
01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02教育软件研究与开发
03数字传媒技术与艺术
华南师范大学

上海大学 2013~2014 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表

上海大学 2013~2014 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专业课课程表
多媒体
10
10SAU7003
材料结构性能与应用
4
程晓英
67
四(1-4)
四教312
2013级材加一、部分材料学二硕士生
多媒体
11
10BAU70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
4
吴晓春
0
二(6-9)
日新楼511-B(自订)
2013级金属材料方向博士生
仅第一周集中授课
12
10BAU7002
材料科学与工程前沿
4
陈业新
多媒体
7
10Z087002
材料工程基础
4
李喜峰
5
四(10-13)
平板楼讲席室(自订)
2013级材料工程(六)(平板中心)硕士生
8
10Z087008
材料工艺设备
4
吴成章
71
一(6-9)
四教314
2013级材料工程选课研究生
多媒体
9
10SAU7003
材料结构性能与应用
4
徐晖
74
四(1-4)
四教407
2013级材加二、材料学二部分硕士生
2
黎军顽
28
四(6-9)
四教407
2013级材料工程(金属方向)硕士生
多媒体 与10SAU7001黎军顽并班上课
43
10SAU7001
专业英语
2
王均安
40
四(6-9)
四教312
2013级材料学二硕士生
多媒体 与10Z087001王均安并班上课
44
10Z087001
专业英语
2
王均安
14
四(6-9)
四教312

网络与新媒体

网络与新媒体
2013年,经专业名称修订,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中不再有新媒体与信息络、媒体创意、络经济等专 业,开设络与新媒体专业。首批设置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校为陕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安庆师范学院、皖西学院、池州 学院、山东政法学院、吉首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广州软件学院、四川外国语大 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财经学院、西华师范大学、西安欧亚学院、昌吉学院。
这个专业的学生,将来可以在各级党政机关、部队、院校、企业等场合从事络新闻宣传、媒介传 播优化等工作。他们可以在国家重点新闻站、各级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传媒集团等单位的 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等机构从事媒介内容生产以及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他们的 职业道路充满了可能,从最初级的新闻编辑到最高级别的决策者,都有他们的身影。
培养目标
络与新媒体专业是适应社会的需求而设立的,综合性和交叉性为其特色,是“文”和“理”的结 合、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络技术与数字媒体的结合。 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传统媒体机构、政府机 关、事业单位、公司等团体组织急需的宽口径、复合型信息传播人才。 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 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 本原则,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坚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 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
各高校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师资情况,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任务,在课程设置中,应包括页设计与 制作、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非线性编辑、融合新闻作品创作、新媒体数据分析与应用、新媒体 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等。

《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期末复习提纲(10-11(二)

《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期末复习提纲(10-11(二)

《多媒体技术基础与应用》期末复习提纲(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一、选择题1.媒体中的是为了加工、处理和传输感觉媒体而人为构造出来的一种媒体,如文字、音频、图像和视频等的数字化编码表示等。

A.感觉媒体B.表示媒体C.显示媒体D.存储媒体2.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性有(1多样性(2集成性(3交互性(4实时性A.仅(1B.(1+(2C.(1+(2+(3D.全部3.请根据多媒体的特性判断以下哪些属于计算机多媒体的范畴?(1交互式视频游戏(2有声图书(3彩色画报(4彩色电视A.仅(1B.(1+(2C.(1+(2+(3D.全部4.一般认为,多媒体技术研究的兴起,从开始。

A.1972年,Philips展示播放电视节目的激光视盘B.1984年,美国Apple公司推出Macintosh系列机C.1986年,Philips和Sony公司宣布发明了交互式光盘系统CD-ID.1987年,美国RCA公司展示了交互式数字影像系统DVI5.多媒体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是(1高分辨率,提高显示质量(2高速度化,缩短处理时间(3简单化,便于操作(4智能化,提高信息识别能力A.(1+(2+(3B.(1+(2+(4C.(1+(3+(4D.全部6.下列哪些说法正确?(1多媒体技术促进了通信、娱乐和计算机的融合(2多媒体技术可用来制作VCD及影视音响、卡拉OK机(3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改善了人—界面(4利用多媒体是计算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A.(1+(2+(3B.(1+(2+(4.C.(2+(3+(4D.全部7.下列哪些说法正确?(1媒体之间的关系也代表着信息(2任何媒体之间都可直接进行相互转换(3不同的媒体所表达信息的程度不同(4有格式的数据才能表达信息的含义A.(1+(2+(3B.(1+(2+(4C.(1+(3+(4D.全部8.当前光盘存储容量最大的光盘类型是。

A.VCDB.CD-DAC.DVDD.CD-ROM9.将模拟声音信号转变为数字音频信号的数字化过程是。

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试题

上海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试题

上海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考试科目:影片分析(2004年改在复试中进行,像第三大题100分的影片分析都是当年的热点影片,在专业辅导班上也都提到,不用担心。

)一、简荅题(共20分)1. 电影评论一般可分为哪几种写作类型?5分2. 请列举出传统的或现代的电影批评方法各三种以上。

5分3. 什么叫场面调度?场面高度批评方法分析的基本元素有哪些?二、简析题(共30分)1. 试分析基耶洛夫斯基是怎样在<<蓝色>>中运用蓝色基调及一系列蓝色道具来阐发其作品意义的?15分2. 阿巴斯的<<橄榄树下的情人>>的结尾,有一个长达数分钟的大全景长镜头,表现在一片橄榄树丛中中,男主角对女主角的追逐,而在最后,显然已经追上了女主角的他,则返身奔跑了回来。

结合全片,谈谈你对这个结尾的理解。

15分三、影片分析(共100分)<<和你在一起>>(陈凯歌)<<美丽的大脚>>(杨亚洲)<<寻枪>>(陆川)要求:1. 请在上列影片中任选一部写一篇电影评论。

2. 请自列文章标题,无题者扣分。

3. 文从己出,立论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谨完整。

4. 字数2500—3000字左右。

(注:这些题目在专业辅导班上一般会给定要看影片的范围,这样针对性就很强了。

平常多看些名片或较有影响及每年热点的片子,不会考偏的影片)上海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广播电视艺术学考试科目:电视制作基础。

(复试中进行,且报制作方向才要考这一科,报美学,编导或制片方向就可以不看这本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景深2、电视制作的要素3、相加混色法4、三基色5、景别6、三角照明原则7、脱机编辑8、录像带上的磁迹9、声画对位10、淡变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声音通过艺术处理可以产生哪些作用?2、摇镜头和移镜头在拍摄时有什么区别?3、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有什么区别?4、蒙太奇包括哪三层意思?5、什么是人眼的视觉惰性?人眼的视觉残留时间为多少?6、广角镜头与窄角镜头有哪些特征?7、如何通过调白平衡使所摄画面的色调偏红?8、主光,逆光和副光在电视照明中的功能是什么?三、综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画面构图中前景和背景的艺术作用?2、综述非线性编辑的特征。

《传播学》课程笔记

《传播学》课程笔记

《传播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引论1.1 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涉及信息的传递、接收、处理和反馈等一系列过程。

在广义上,传播可以定义为:- 一种社会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或群体通过使用共享的符号系统交换信息、思想和情感。

- 一种建立共识、共享意义和文化传承的手段。

传播的几个关键要素包括:- 消息(Message):传播的内容,可以是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

- 传播者(Sender/Encoder):发起传播的个人或团体,负责将信息编码以便传递。

- 接收者(Receiver/Decoder):接收并解码信息的个人或团体。

- 通道(Channel):信息传递的媒介或途径,如空气、纸张、电子信号等。

- 反馈(Feedback):接收者对信息的回应,有助于传播者评估传播效果。

1.2 传播的分类传播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播类型:- 按照传播范围: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国际传播。

- 按照传播方向:单向传播、双向传播、多向传播。

- 按照传播内容:信息传播、教育传播、娱乐传播、广告传播。

- 按照传播媒介:口头传播、书面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1.3 传播的过程传播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序列,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观念形成:传播者内部产生传播的动机和目的。

- 信息编码:传播者将观念或信息转化为可以传递的符号形式。

- 信息发送:通过选定的通道将编码后的信息发送出去。

- 信息接收:接收者通过感官接收到信息。

- 信息解码:接收者将接收到的符号信息还原为可以理解的意义。

- 信息理解:接收者对信息的意义进行解释和思考。

- 反馈:接收者向传播者提供信息接收和理解的情况,完成传播的循环。

1.4 传播的系统结构传播的系统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模型:- 信源(Source):信息的起点,负责信息的产生和编码。

- 编码器(Encoder):将信息转换成适合传播的信号或符号。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1. 语言传播:人类最早的传播方式,通过口头语言传递信息。

2. 文字传播:文字的发明使得信息可以记录下来,传播更加广泛和持久。

3. 印刷传播: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大量复制和传播信息成为可能,进一步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 电子传播:电子技术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高,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二、新传播革命的本质新传播革命是指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

其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互动性和全球化。

三、新传播革命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2. 网络化:互联网连接了全球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即时共享和交流。

3. 互动性:用户可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互动关系。

4. 多媒体:互联网可以传播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5. 全球化: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四、新传播革命的挑战1. 信息过载:互联网上的信息量巨大,用户难以筛选和处理。

2. 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3. 数字鸿沟:互联网的发展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数字鸿沟问题,不同地区和群体之间的信息获取能力差距加大。

4. 媒体素养:互联网用户需要具备一定的媒体素养,才能正确使用和评价网络信息。

五、互联网发展的两大支点1. 技术创新: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不断创新,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2. 商业模式: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第二章互联网、新媒体与新技术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1. 互联网的起源:互联网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立的一个网络。

2. 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互联网逐渐从军事领域走向民用,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网络。

二、新媒体的基本特征1. 数字化:新媒体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储和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DF; ℎ
������D =
E DF; ������
������D ������ ������D = −
E DF; ������
������D ������������������: ������ ������D
其中: ℎ ������D 为事件������D 的熵 ������ ������D 为事件������D 的信息量 Ø ������ = ������# − ������ ������ ������D 为事件������D 发生的概率
Vsignal:信号电压 Vnoise:量化噪声压
n:采样精度的位数 3、 声音质量与数据率 按频带可将声音质量划分为五个等级: (由低到高) 电话(telephone) 调幅广播(amplitude modulation, AM) 调频广播(frequency modulation, FM) 激光唱片(CD-Audio) 数字录音带(digital audio tape, DAT) P48 表 3-1 声音质量的 MOS 评分: 由若干实验者对声音质量好坏进行评分,求其平均值作为对声音质量的评价,这种方法叫做主观平均判分法。所得的 分数叫做主观平均分(mean opinion score, MOS) 4、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① PCM 的概念: 输入:模拟声音信号
③信息量(具有确定概率事件的信息的定量度量) ������ ������ = ������������������:
; < =
= −������������������: ������(������),p(x)是事件 x 出现的概率
☆对于等概率事件的集合,其每个事件的信息量=该集合的决策量 ④熵(事件信息的平均值) ������ ������ =
输出:PCM 样本 防失真滤波器:滤除声音频带以外的信号(低通滤波器) 波形编码器:可理解为采样器 量化器:量化阶大小生成器,或量化间隔生成器 ② 均匀量化 概念:采用相等的量化间隔对采样得到的信号进行量化 Ø 为适应幅度大的输入信号,同时又满足精度要求,就需要增加样本位数,但对话音信号来说,大信号出现的机会不多, 增加的样本位数没有充分利用,为克服此不足,便引入了非均匀量化,也叫非线性量化。 ③ 非均匀量化 概念:对输入信号进行量化时,大信号采用大的量化间隔,小的输入信号采用小的量化间隔。 采样输入信号幅度和量化输出数据之间的两种对应关系: ( 1) µ 律压扩算法 运用于北美和日本数字电话通信中 A 律压扩算法(运用于欧洲和中国大陆数字电话通信中) ln (1 + ������|������|) ln (1 + ������)
数据无损压缩
一、数据冗余 ①概念: 人为冗余 冗余 试听冗余 数据冗余 ②决策量(事件数的对数值) ������# = ������������������ (������),其中,n 是事件数(互斥时间) ( 1) ( 2) ( 3) Sh,以 2 为底的对数 Nat,以 e 为底的对数 Hart,以 10 为底的对数
②、30 路制的重要参数
l l l l
每帧由 32 个时间片(信道)组成 每个信息每次传送 8 位代码 数据传输率 R=32×8×8000=2048 kb/s 每一个话路的数据传输率=8000×8=64 kb/s
Ø 由于当信道无数据传输时仍给那个信道分配时间槽,因此线路利用率较低,为解决此问题开发了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statis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STDM) ,按照每个传输信道的传输需要来分配时间间隔, 提高了传输线路的效率。 6、 增量调制与自适应增量调制 ( 1) 增量调制(delta modulation, DM) 是对实际的采样信号与预测的采样信号之差的极性进行编码,将极性变成“0”和“1”两种可能的取值,若 实际采样信号与预测的采样信号之差为“正” ,则用“1”表示,相反则用“0”表示。 ①斜率过载: 增量调制器的输出不能保持跟踪输入信号的快速变化,一般,当输入 信号的变化速度超过反馈回路输出信号的最大变化速度时就会发生斜率过载(主要原因:量化阶固定不变) ②粒状噪声: 在输入信号缓慢变化部分, 即输入信号与预测信号的差值接近零的区域, 增量调制器的输出出现随机交变的 “ 0” 和“1” ,这种噪声不可消除。 Ø ( 2) 自适应增量调制(adaptive delta modulation, ADM) 基本方法:检测到斜率过载时增大量化阶∆,而在输入信号的斜率减小时降低量化阶∆。 7、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 1) 自适应差分编码调制(adaptive pulse code modulation, APCM) 基本方法:根据输入信号幅度大小来改变量化阶大小。 瞬时自适应:量化阶大小每隔几个样本就改变 音节自适应:量化阶的大小在较长时间周期里发生改变 改变量化阶大小的两种方法: 前向自适应(forward adaption) 后向自适应(backward adaption) ( 2)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DPCM) 基本方法:利用样本与样本之间存在的信息冗余来进行编码,根据过去的样本来估算下一个样本信号的幅度大小, 这个值成为预测值,然后对实际信号值与预测值之差进行量化编码,从而减少了表示每个样本信号的位数。 ( 3)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aptive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ADPCM) ①、利用自适应的思想改变量化阶大小,即用小的量化阶去编码小的差值,用大的量化阶去编码大的差值。 ②、使用过去的样本值估算下一个输入样本的预测值,使实际样本值和预测值之间的差值总是最小。 8、 子带编码(sub-band coding, SBC) 基本思想:使用一组带通滤波器(band-pass filter, BPF)把输入声音信号的频带划分成若干个连续的频段,每个频段称为子 带,对每个子带的声音信号采用单独的编码方式去编码,在信道上传输时,将每个子带的代码复合起来,接收端译码时,将 每个子带单独译码,然后再进行重组,还原成原来的声音信号。 子带编码的两个好处: ①:对每个子带信号分别进行自适应控制,量化阶的大小可按照每个子带的能量电平加以调节 ②:根据每个子带信号在感觉上的重要性,对每个子带分配不同的位数,用来表示每个样本值。 Ø 由于分割频带的滤波器不是理想滤波器,经过分带、编码、译码后合成输出的声音信号会有混迭效应,采用正交滤波器 (quadrature mirror filter, QMF)来划分频带,混迭效应在最后合成时会消失。 9、 线性预测编码(linear predictive coding, LPC) 宋 :输出不变时量化阶增大 50%,改变时减小 50% 格林弗斯基:连续出现三个同样的值,量化阶加一个较大的增量,反之,加一个较小的增量 增大量化阶 ⟹ 斜率过载改善 ⟹ 粒状噪声加重 减小量化阶 ⟹ 斜率过载严重 ⟹ 粒状噪声改善
1 + ln (������ ������ ) 1 ≤ |������| ≤ 1 1 + ������������������ ������
5、 PCM 在通信中的应用 ( 1) 频分多路复用(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FDM) 概念:在一条通信线路上使用不同频段同时传送多个独立信号,是模拟载波通信的主要方法。 核心思想:把传输信道划分为 n 个窄带,每个窄带传送一路信号。 ( 2) 时分多路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概念:在一条通信线路上使用不同时段传送多个独立信号的方法,是数字通信的主要方法。 核心思想:将时间分成等间隔的时段,为每对用户指定一个时间间隔,每个间隔传输信号的一部分,这样便可使多 用户同时使用一条传输线路。 ①、24 路制的重要参数: l l l l l l l 每秒传送 8000 帧,每帧 125������s 12 帧组成 1 复帧(用于同步) 每帧由 24 个时间片(信道)和 1 位同步位组成 每个信道每次传送 8 位代码,1 帧有 24×8+1=193 位 数据传输率 R=8000×8=64 kb/s 每秒传送 8000 帧,每帧 125������s 16 帧组成 1 复帧(用于同步)
⑤数据冗余(决策量超过熵的量) 信息量 I = 数据量 D − 冗余量 R
信息熵就是对于一个不确定事件集合信息量的平均值
二、统计编码 ①香农-范诺编码 目的:产生具有最小冗余的码词 基本思想:产生编码长度可变的码词 估计码词长度的准则:符号出现的概率,概率越大,码词长度越短。 算法: 1、按照符号出现的概率减少的顺序将待编码的符号排成序列 2、将符号分成两组,使两组符号概率近似或相等 3、将第一组赋为 0,第二组赋为 1 4、对每组重复步骤(2) ,直至每组剩下一个信源符号 ②霍夫曼编码 算法: 1、按出现概率排序 2、将两个最小的概率相加作为新的概率与余下的概率重新排队,每次相加都将“0”和“1”赋予相加的两个概率 3、重复步骤(2)直到最后概率相加得 1 Ø Ø 霍夫曼编码没有错误保护功能。 霍夫曼编码是可变长度码, 在编码时不需要在生成码流中附加同步码, 因此也难以随意查找或调用压缩文件中的内容, 然后再译码。 ③算数编码 编码:将整个要编码的数据依照其出现的概率映射到一个位于[0,1)的实数区间中。并且输出一个小于 1 同时大于 0 的小数来 表示全部数据。 1、从实数区间[0,1)开始,按照信源符号的频度将当前区间分割为若干个子区间 2、根据当前输入的符号选择对应的子区间,从选择的子区间中继续下一轮的分割 3、重复步骤(2)知道所有符号编码完毕
ijDkElm iEnDjo
男声 300~3000 Hz 女声 300~3400 Hz 高保真声音(high-fidelity audio) 10—20 KHz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