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阅读带来的社会风气的思考
太阳照常升起-读书心得

太阳照常升起-读书心得
《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一部经典小说,它以第
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为背景,描绘了一群追求自由、享乐和真爱
的年轻人的生活。
这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们的
精神状态,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人性的独特见解。
通过阅读《太阳照常升起》,我深受启发。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
都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他们追求自由,追求真爱,追求生
活的意义。
然而,他们却常常陷入自己的痛苦和困境中,无法摆脱。
这让我深刻地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真正含义。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们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矛盾。
他们或坚定不移,或动摇不定,或追求真理,或逃避现实,
这些都让人不禁感叹人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同时,作者也通过对
主人公们的情感和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
的向往。
通过阅读《太阳照常升起》,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生
活并不总是如人所愿,但我们仍然需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太阳照常升起的意义,不论遭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生活依然会继续。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太阳照常升起》,我受益匪浅。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态度有了更积极的认识。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追求真爱和幸福,太阳就会照常升起,生活也会充满希望和美好。
《明清小说对社会风气的揭示与批判》

《明清小说对社会风气的揭示与批判》引言小说作为一种流行文学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理解社会风气、揭示社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明清时期,众多杰出的作家通过他们的小说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对社会风气进行了深入的批判。
这些小说以其生动的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明清小说对社会风气的揭示与批判。
第一章:社会风气的背景H1:明清社会风气概述明清时期社会风气多样,世风日下,道德沦丧,道貌岸然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
各种社会问题,如官员的贪污腐败、封建礼教的束缚、女性地位的低下、社会阶级的固化等,几乎无一不在影响当时的社会。
明清小说以其深入浅出的叙述,直击社会风气,无疑成为解放思想、探索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媒介。
H2:明清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明清时期,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为代表的明清小说,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迅速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关注。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功地将社会现实与文学创作相结合,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人情。
第二章:明清小说对社会风气的揭示H3:对官员贪污腐败的揭示与批判明清小说常常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揭示官员贪污腐败的现象。
例如,《水浒传》中,提到了许多官员贪污受贿,虐待百姓的情节,通过对这些官员人物的刻画,小说揭示了当时官场腐败现象的真实情况。
这样的揭示,不仅让读者了解到官场的黑暗面,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官员的失望和对社会风气的反思。
H3:对封建礼教束缚的揭示与批判在明清时期的社会中,封建礼教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有着极大的束缚。
明清小说通过对女性命运的叙述,揭示了封建礼教对女性地位的低下和权益的剥夺。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贾迎春等女性角色,被束缚于封建礼教的桎梏中,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命运。
议论文-以读书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_读书优秀作文800字

以读书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_读书优秀作文800字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唯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关于读书的作文范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以读书为话题的议论文800字_读书优秀作文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关于读书的议论文篇1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使我开阔了眼界,使我充实了知识,使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一样。
我们从书中得到的体会是:我读书,我聪明,我快乐。
其实我一开始并不喜欢读书。
觉得读书很烦,还不如玩游戏呢。
直到那天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爱上了读书,现在,我每天与书为伴。
那天,爸爸妈妈说:“女儿,我们去上街了,你在家读书,不许偷偷地玩电脑哦!”于是,他们便把《安徒生童话》递给了我。
我心想:好久都没有玩电脑了,这次终于可以玩了。
我看他们还在换鞋,就装模作样地拿起书看了看,看着看着,书里的童话故事吸引了我。
不知不觉中爸爸妈妈回来了,我把我从书中学到的道理讲给他们听,他们大吃一惊。
爸爸惊讶地说:“我以为你会玩电脑,没想到你这么认真地看书,真是错怪你!”我羞愧地低下了头,对爸爸说:“其实我一开始是想玩电脑的,可是我抱着好奇的心理读书,读着,读着,竟爱不释手,我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不知不觉就读到了现在。
”这件事以后,我就喜欢上了读书。
每当我有一本书我就会如饥似渴地读,家里原来空空的书架上现在已摆满了书。
《作文书》、《神话故事》、《名人名言》、《寓言故事》、《三国演义》、《伊索寓言》等等。
《名人名言》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让我懂得了想要作好文章,必须要读很多的书,要积累。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让我知道读书的时候肯定要用眼看,用口读,要用心去理解、揣摩。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让我明白书就像药一样,好好读书可以医治愚蠢……还有《成语接龙》中的成语故事中的好词佳句我摘抄在笔记本上,用到作文里去。
谈读书的800字议论文作文素材

谈读书的800字议论文作文素材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谈读书的800字议论文作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欢迎浏览阅读转发!谈读书的800字议论文作文1我对读书有着不可衡量的喜爱,无论是什么时候,一旦有了闲时间,我总会抱着书狂读不止,废寝忘食。
读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趣味,不仅是知识上的充实,还有生活及胃口上的帮助。
色彩,在这里尤其指读书时,书中或诗中的色调,对我们的心情影响是巨大的。
“暗灰”“漆黑”这样的冷色系色彩在书中描写到时,人的心情会不由自主的低落,而“明黄”“霞红”等暖色系颜色则会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舒适的感觉。
而这些颜色不一定非要在书中提到,感情色彩才是更重要的。
不同诗文中的意向和感情色彩大相径庭。
心情低落时,不妨吟一首《春日》,定会豁然开朗;而心潮躁动时,不妨吟一首《天净沙·秋思》让自己真正慢下来。
如何呢?这样你的情感就更丰富了,你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你在书世界里成长了一大步,即用书中的感情色彩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香气”这个词,看似与书无关。
但实际上,书本来就有一种书香。
读书多了的人,身上自有一种香气,是香水等无法比拟的。
那就是书香。
有书香的人,不会像江湖侠客一般不羁放纵,而是文质彬彬的,很有气质。
有这种与众不同的香气,你在书世界里就又成长了一大步,即用书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使书香遍满全身。
读书还能给予我们良好的胃口。
从“高大上”的主菜“东坡肉”说起,你若知道了苏东坡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东坡肉”岂不更有意义了吗?读过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的人,怕是吃到茴香豆或盐水笋,也会体会到当时酒馆热闹的情景了吧!一碗菜汤,一想到陆机口中的江南“十里莼羮”,就算汤里放的不是莼菜,也会垂涎三尺吧!就算是家常的凉水冲蜂蜜,想到《三国演义》中袁术临死都喝不上,也会万般珍惜吧!一席饭菜品出中华上下五千年,你在书的世界里又成长了一大步。
经典名著阅读现状与对策.doc

经典名著阅读现状与对策.doc目前我国大部分高中生表现出阅读能力差,语言文字水平较低的现象。
许多学生对传统文化以及经典名著的兴趣不浓。
阅读是人类世界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是传承文明、更新知识、提高民族素质的基本途径。
文学名著是名人所著,经历了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并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的杰出作品。
而文学名著在大学生人格意志、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思维想象力和创造力、价值取向、道德修养和塑造心灵等方面有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优秀的文学作品塑造了民族性格,影响了民族心理,增长了民族智慧,为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打开了一扇窗户,更由于它在最小的面积上凝聚了最大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信息,因而,文学阅读也就成为一个人构建精神家园、创造诗意世界的最重要的活动。
然而,由于社会激烈的转型,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追求实用、速度、效率等客观因素的深刻影响。
网络和电子媒介的普及和应用也正飞速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整个社会陷入了一个“浅阅读”的浮躁时代,在这个功利时代安坐下来静下心阅读文学名著几乎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
大学生不读书、不读名著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据2010年3月7日《中国文化报》载: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的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图书阅读率已连续6年走低。
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它的阅读水平。
在强调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文明的今天,全民阅读特别是大学生阅读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将其作为国家战略来认真实施。
1后现代阅读方式的特征著名学者高宣扬在《后现代论》中指出:“作为一种表现时代精神的思想性范畴,‘后现代’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不确定’、‘迷糊’、‘偶然’、‘不可捉摸’、‘不可表达’、‘不可设定’及‘不可化约’的精神状态、思想模式、品位模式和事物状态。
”近年来,现代网络技术的进步使传统阅读方式和现代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人们的阅读方式具有了明显的后现代特征,从而也标志着后现代阅读方式的兴起。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及对策探讨

问题 二 : 平 时 怎 样 阅 读 课 外 书 ? 你
年级 图书室 , 班级开设图书角 , 营造浓郁 的读好书 的氛 围。 把
自由 阅 读 搬 进 课 堂 意 味 着 把 语 文 素 质 教 育 和 人 文 教 育 搬 进
课 堂。对教育部推荐 的一百本世界经典名著 , 尤其是初中语 文教材 中推荐 的 《 水浒》 《 、朝花夕拾》 《 、汤姆 ・ 索亚历 险记》 、 《 格列佛游记》 《 、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 《 、西游记》六部名著要
浏览一下课外书 。 问 题 分 析 的 结 果 也 十 分 明 确 : 中生 阅读 的 现状 可用 量 初 少质差来概括。 为逐 步 扭 转 现 状 , 过试 验 摸 索 , 采 取 的 主 经 我
要对策是 :
辨, 在学 校午餐之 后 , 上睡觉 之前 , 至 出行偶 尔休 息之 晚 甚
形 式 上 :2 的学 生 采 用 的 是 传 统 阅 读 形 式 , 即书 本 阅 6%
读 ;%的学生什 么也不读 ; 5 其余采用网络阅读。 有学生说 , 由
于 家 长 限制 上 网 时 间 , 们 只 好 采 用 书 本 阅 读 。 他 时 间 上 :5 的 学 生 周 一 至 周 五 不 读 课 外 书 ,1 的 学 7% 2%
书香社会参考答案

书香社会参考答案一、结合“给定资料1、2”,概括当前国人读书能力下降的原因。
(10分)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当前国人读书能力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无暇阅读。
现代成年人工作忙、生活压力大,闲暇时间过少,心情浮躁,难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阅读当成是获取信息的途径。
二是替代阅读。
互联网社会信息量大,以快餐式、碎片化为特征的网络休闲正成为社会新趋势,即时的在线浏览正在取代传统的阅读。
三是功利阅读。
学生平时课业重,时间有限,读书也多是升学考试的敲门砖,读书功利目严重。
另外,出版业的低门槛和出书的多渠道也让出书者多以出书成名为目的,出版图书质量差,公众不愿阅读。
(计空格237字)二、“给定资料3”中提到,“即使我们不推崇‘微阅读’”,它也一样会来临。
在这个时代,‘微阅读’正改变着我们的阅读生态。
”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微阅读”的看法。
(20分)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语言流畅。
不超过350字。
【参考答案】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微阅读”以势不可挡之势,逐渐成为时代产物,以数字阅读为代表的“微阅读”成为阅读的主流模式,其昭示的不仅是阅读载体的更新换代,更是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
“微阅读”也会有其两面性,需要辩证地去看待。
一方面,“微阅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和阅读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可以在不同地点获取信息,还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已经超越传统纸质阅读成为阅读的主要方式。
但另一方面,“微阅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传统纸质阅读带来挑战。
当碎片化、快餐化的“浅阅读”渐成趋势,会使国民逐渐失去学习、思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使阅读变的不再严谨。
因此,读者应根据自己需求,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和方式,提升阅读水平。
(计空格334字)三、H市新生公共阅读空间正成为一道靓丽的阅读风景线。
请根据“给定资料4”的内容,为该篇报道撰写一则编后记。
(10分)要求:内容具体,符合实际,条理清楚,不超过350字。
浅阅读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的阅读形式..阅读附答案

浅阅读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的阅读形式..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浅阅读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的阅读形式;而深度阅读则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是对文本蕴含的思想、知识、智慧、情感及其艺术韵致乃至语言品位进行体悟和摄取的审美进程,是读者与作者心与心之间的深入沟通,是激发想象和创造活力的情感活动。
“深度阅读”,它和浅俗化阅读相对,不仅阅读对象不同,而且使用的终端也不尽相同。
阅读本如听歌、看画一样,怎样做是个人的自由。
但在拥抱数字媒体,浅俗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和快餐式阅读渐趋弥漫的当下,“深度阅读”关系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说,深度阅读的提倡,阅读习惯的培育和阅读体验的重建,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还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民族前途和国家未来。
正如作家贾平凹所说:“现在,人们为了生计,整天忙忙碌碌,读书成了一种奢侈。
如果人人都不爱读书,国家的发展就没后劲了。
”深度阅读通常意味着对书籍、期刊等纸媒的阅读,所包含的内容是几千年来人类文明的菁华——宇宙的奥秘、历史的反复、世界各地文化差异的比较、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乃至小说诗歌等表现人性的文字……。
有深度的、优质的文章,虽然读起来吃力,却使大脑处于一种安静的、思维高度集中的活跃状态,不仅可以丰富头脑、增强智慧,还能安宁地和自己相处,与灵魂对话,进行终身学习,为个人的精神成长和人生境界提升提供充分的养料。
我国古代有“多而不求于心,则为俗学”,“读书不向自家身心做功夫,虽读尽天下书无益也”之说,就是在说,浅俗化的阅读不能滋养身心、经世致用,往往会造成有知识没文化,有文化没教养的状况,同时窒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焕发。
“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刻苦读书的优良传统,也警策人们努力抵御各种诱惑,用顽强的意志养成静心阅读的习惯。
“读书当读全书,节抄者不可读”,“读书无源委,有如断港流,濡润涔蹄间,不能溉田畴”,是在告诫人们,断章取义、掐头去尾的读书,就像把河水截断,用牛蹄窟里装的水灌溉庄稼,怎么能滋润心田呢?在严肃作家和学者眼中,数字化阅读危害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浅阅读带来的社会风气的思考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面向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渐渐变得多元化。
然而伴随着高速发展,许多人都变得更加忙碌、更加快节奏地生活,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减少,导致人们忽略了许多人性的基本和美好,其中人们在精神食粮方面的摄取显得格外不足。
当今社会的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阅读方式,传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趋被网络阅读所代替,阅读开始变得向快速、娱乐、仅仅知道的方向发展。
同时在这个信息资源泛滥的社会中,摄取更多的信息成了现代人阅读的根本出发点,逐步形成了浅显阅读的方式来获取各种信息。
然而,在人们更多的倾向于“浅阅读”的方式时,整个社会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变得浮躁、浮华,追求一切能够快速达到的目标,少了些稳重和深沉。
“浅阅读”越来越多,“深阅读”越来越远离人们的生活。
其实阅读本身就是通过对各种信息载体的感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识。
它本身不分好坏,也不分浅深,因为每个的读者的素质不同,理解力也不同,对相同的信息理解的深浅也有区别,我们不能强求每个读者阅读都达到同样的深度。
但是,现在社会提出来的“浅阅读”、“深阅读”的现象已经超出了阅读的范畴。
对“浅阅读”的诟病也不再是它的这种浅显阅读的模式,而是这种模式下所带来的整个社会功利化和娱乐化。
那么我们如何正确认识阅读深浅的变化,如何对待这种变化带来的社会风气呢?
首先,“浅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阅读态度。
“浅阅读”说的更通俗一些就是读者为了特定目的,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丰富的信息和知识而采取跳跃式、片段式的阅读方式。
而这些信息和知识也许是用于拓展自己知识面的,也可能纯粹是为了娱乐性的视觉快感或者心理的愉悦。
所谓的“浅阅读”其实很早就在读书人中开始尝试,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和大意式的跳读都是浅显阅读的方式。
因为不是世上所有东西你都感兴趣,你都愿意更深的了解它,也不是所有的东西你都必须要了解,所以才出现了浅显的阅读。
因为这样能够节省时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深究它。
我们不排除“浅阅读”有它的好的一面,比如“浅阅读”能够推动全民阅读的积极性,降低了大众阅读门槛,拓展了阅读种类,能够使人们在这信息泛滥的社会节省自己时间,提高了获取信息的速度。
另一方面,“浅阅读”还能够放松人们的神经,趣味性和娱乐性的阅读可以帮助繁忙的人们调节、缓解压力等。
“浅阅读”的这些优势确实有其存在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不能因为这些原因让“浅阅读”逐渐占据整个社会的主流来渲染它的价值。
这样的话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的风气向浮躁偏转,并且“浅阅读”带来的坏影响也是无法忽视的。
“浅阅读”一般流于表面,不能对事物有一个更深一层的认识,使阅读逐渐流于形式,削弱了读者的思考力,并且“浅阅读”一旦养成习惯,势必会削弱读者注意力。
同时,“浅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快地获取更多的信息。
然而,现在社会的信息参差不齐,有的联系千丝万缕,有的又风马牛不相及,逐步使得读者脑里充满了很多独自一体的各种信息,而各种信息更新速度很快,使读者忙于应付更新,从而削弱了读者的记忆力,容易混淆读者。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今大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小组曾做了一个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有50%以上的大学生阅读时只是草草过一遍,阅读时认真做笔记、会与他人交流心得体会的大学生不到10%。
甚至有78%的学生表示自己在阅读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即使勉强看完了,没过多久就忘得差不多了。
大学生是引领我们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他们相对其他年龄段、其他领域的人们来说,他们在大学校园期间的时间可以说是最自由、最充裕的。
但如今最自由、最富有希望的大学生们的阅读情况却如此令人诧异,不得不承认“浅阅读”带来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改善当今社会的阅读局面已经刻不容缓了。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有了与“浅阅读”相对应的“深阅读”概念。
所谓“深阅读”就是读者通过阅读表象的文字、图表等信息元素中获取其中包含的更深层次的联系,并给人思想重大启发的一种阅读方式。
“深阅读”以获取知识、提升自己为目的,提倡的是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思考,可以帮助读者向“专”的方向挺进,也就是古人所说的“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深阅读”可以把信息和知识向深一层次挖掘,从而有了创造、创新。
而创造和创新恰恰正是这个社会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深阅读”的存在,使现有的信息和知识被传承并且创造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因此,我认为为了改善当今社会的阅读风气,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深阅读”的推广应该放在首位。
另一方面,说到“深阅读”向“专”的方向发展,不由想起前些年教育界大讨论的一个题目——“当代社会是培养专才还是全才?”专才是对某一样专业有
很深的学识功底,是这个方面的专家。
全才是一种对各种专业都有了解,知识面宽泛,但不能对每种专业都能做到专家的水平的人才,我们又叫做“通才”。
当时人们各抒己见,并且教育系统也在做出各种尝试,希望多多培养全才。
其实这也是“深阅读”和“浅阅读”在更深层次的讨论。
“深阅读”即专才,“浅阅读”即全才。
反过来看,我认为培养全才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因为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太贪心可能什么都得不到,什么都学不好。
并且现代社会更急切需要的是某一方面有特长的专业人才,而不是什么都懂一些的“知道分子”。
从这一点上也反映出了“深阅读”和“浅阅读”中,哪一个在社会发展中更重要,哪一个更应该是社会阅读主流的阅读方式了。
“深阅读”是一种阅读态度;是一种学习精神;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科技创新的原动力。
它不仅使人们思考问题更加深刻,解决问题更加创新,更重要的是使整个社会多了些沉稳、少了些浮华,多了些深刻、少了些浅薄。
事实上,现代社会对“浅阅读”采取包容的态度,也是因其新技术的推动及信息量的聚集爆发,再加上提倡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对“浅阅读”采取辩证看待,取其优点也是取其无奈,使人们不自觉地认为这种阅读方式是社会主流,是无可厚非的,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让大众失去“深阅读”的习惯,失去社会沉稳的根基。
我们可以允许“浅阅读”的存在,但是绝对不能让它成为社会的主流!只有加强“深阅读”、推广“深阅读”,才是真正的完善自己、发展社会!!
13级外语系商务英语二班
2013560229 杨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