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合集下载

《十五从军征》习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习题及答案

《十五从军征》习题及答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十五从军征》佚名【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习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C、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作者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正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更多阅读答案尽在实用资料阅读答案专题。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乐府诗,完成6 7题。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①阿谁:谁。

阿,语气助词。

②旅:通”稆”,不经播种而野生曰”稆”。

6.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析:从诗歌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看,主人公是一个八十岁才回来的征夫。

据此,可以概括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古诗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7.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战争有关,但诗歌中却没有一个字直接控诉战争,据此,可以判断诗歌的手法。

参考答案: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2】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解释加点的字①八十始得归:②采葵持作羹:③兔从狗窦入:④不知贻阿谁: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参考答案:1.①才②菜汤③洞④给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4.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及翻译与答案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及翻译与答案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及翻译与答案----77ab92d3-6ea5-11ec-9b4d-7cb59b590d7d十五从军征第十五天从军队出发,第八十天回来。

道峰村民:“谁在家?”“从远处看,是你的家人,有松柏丘。

”兔子从狗的鼻窦进入,野鸡从横梁飞出。

中庭里种着各种各样的树,井里种着旅行用的向日葵。

把谷物捣成米饭,摘向日葵做汤。

汤和米饭煮了一会儿。

我不知道易是谁!出去看看东方,泪水沾满了我的衣服。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

阿(ā):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君:你。

遥看:远远的看。

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绿谷:不播种的植物被称为“绿生”。

绿生谷被称为“绿谷”。

野生向日葵。

Pound (CH)ōNG):将某物放入砂浆或砂浆中,以敲掉或打碎皮肤。

保持:使用。

扮演。

汤(g)ēNG:菜,糊状。

等一下,等一下。

易:把它送出去。

浸:渗透。

1.解释加点的字① 八0岁返回:② 采摘向日葵并将其作为汤保存:③ 兔子从狗窦进入:④ 我不知道我是谁:2.告诉我下面这首诗的意思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么样了?5.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6.“十五”计划和“八五”计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8.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翻译: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有野生小米,井台周围有野生向日葵。

用剥去壳的野生谷物煮饭,取下葵花叶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十五从军征》历届中考古诗赏析题2019.10

《十五从军征》历届中考古诗赏析题2019.10

《十五从军征》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3-2019)(附答案)十五从军征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 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十五从军征》1、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十五、八十夸张,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3、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0多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7题。

《十五从军征》4、从修辞和词语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两句诗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4、修辞: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十五从军征》的阅读答案

《十五从军征》的阅读答案

《十五从军征》的阅读答案《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的黑暗,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①阿谁:谁。

阿,语气助词。

②旅:通”稆”,不经播种而野生曰”稆”。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析:从诗歌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看,主人公是一个八十岁才回来的征夫。

据此,可以概括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古诗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战争有关,但诗歌中却没有一个字直接控诉战争,据此,可以判断诗歌的手法。

参考答案: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二:15.第一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起得很平,但却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这是为什么?(2分)16.“乡里人”的回答说明了什么?(2分)17.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2分)18. 全诗通过描写老兵的遭遇,揭露了什么?(2分)19. 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阅读答案15.从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么,但“八十始得归”,一个“始”字,却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

3《十五从军征》阅读练习与答案

3《十五从军征》阅读练习与答案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字词解析:1. 始:才;归:回家。

2.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4.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 松柏(bǎi):松树、柏树。

6.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7.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îu),洞穴。

8. 雉(zhì):野鸡。

9. 中庭:屋前的院子。

10.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11.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12.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3.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4. 一时:一会儿就。

15. 贻(yí):送,赠送。

16. 看:一说为“望”。

17. 沾:渗入。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版本一:1.解释加点的字①八十始得归:②采葵持作羹:③兔从狗窦入:④不知贻阿谁: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参考答案:八.1.①才②菜汤③洞④给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4.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版本二《十五从军征》阅读题: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1.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十五从军征》《望月有感》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十五从军征》《望月有感》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十五从军征》《望月有感》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五从军征》由近及远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选取“松柏”“冢”“旅谷”“旅葵”这些意象,倍增凄楚之感。

B.《十五从军征》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C.《望月有感》颔联中的“干戈”,其义与“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相同,均指战争。

D.《望月有感》尾联写诗人深夜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构筑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

16.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15.A 16.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A.有误,《十五从军征》由远及近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故选A。

1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等语句写,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结果家人已经离世,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望月有感》“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点明背景,经历战乱,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兄弟分离;“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据此概括两首诗表达的相同情感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含12-26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4分)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2.“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1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分)
“十五”与“八十”相对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

说明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