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解题歌诀

高考语文解题歌诀

高考语文解题歌诀高考歌诀黄丰收从细认真,强化意识。

文本分析,提高境界。

应试有意图,模式最标准。

核心是能力,分析是关键。

知彼又知己,浩然正气淳。

既高又仔细,(命题高度,应试境界高度)能想更会想。

题干看思路,文中找内容。

抓住核心句,要点层次清。

巧用简洁语,详尽能分析。

文化瑰宝知详尽,结合语境细分析。

成语范围和褒贬,语法功用勿两端。

谦敬用法要清楚,成语本义和开展。

紧抓对象体含义,运用方法全明了。

病句先看有标志,符合标准对应清。

分清主谓看搭配,修饰词语有位置。

句式单纯不杂糅,各自关系摆端正。

逻辑歧义细分析,病症病因尽了然。

阅读全文明大意,抓住核心细分析。

一一对应是关键,前后加缀不偏离。

实词推断合句意,句式复原要到位。

词类活用要分清,译文更须合常情。

标准句式巧组合,成竹在胸知原那么。

诗歌难在读不懂,题目注释有暗示。

逐词分析看内容,构造分清看关系。

描写内容有目的,手法就在感情间。

结合题干详解释,三步到位不丢分。

诗歌言志文化浓,曲尽作者万古情。

读文章,明主旨。

分层次,抓关键;读提干,明要求。

抓主谓,明含义。

分类型,详分析。

分要点,巧提炼。

抓核心,释关键;筛信息,精表达。

重修饰,合标准。

1、总思路:高考写作文,领悟意图真。

(作文考察意图:思想性,语言性;意图:审题准,分析透,语言美;考场要求意图:积极性,明确性,分析性。

)一看审题准,二看思想深。

三看语言巧,论证能细分。

开展四要点,意识最标准。

(开展等级四要点:审题,标题,思想,语言)2、审题:作文要写好,审题最重要。

材料是例子,深层是核心。

辩证加角度,比喻和提纯。

(命题形式:话题材料作文时代)看清表层意,一点挖掘深。

3、材料:选准裁角度,横截巧出云。

文化材料多,分析要创新。

结合材料意,显我思想真。

4、标题是眼睛,高度又精神。

话题分层次,正反显精伦。

围绕话题紧,材料提炼纯。

段小层次清,语段含义深。

每段点题语,闪光又耀人。

点上能详透,面上体精神。

细节叙事件,详细析观点。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顺口溜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顺口溜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顺口溜语文高考的知识点,真的是不少。

但只要学好顺口溜,就能顺利通过。

一、经典诗文总结篇古文纵横四大家,再现闹剧也成歌。

从《岳阳楼记》开始学,句句好,翻译考。

二、修辞要素概念精比喻、夸张、讽刺是三。

排比、反问、拟人加,修辞手法我来罗。

三、现代文小技巧格式要标准,段落分明。

换行须恰当,字数要掌握。

四、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关键词找出,句句分析。

上下句联系紧,含义都能猜。

五、词语辨析攻略大近义词对比,字义要辨明。

常见疑点记心中,选项就不成问题。

六、名句背诵不烦心诗词名句背无数,考试搞定不迷惑。

句子朗朗上口,分数add一大把。

七、古文病句的修整错句辨析考试经典,排除方法要记牢。

主谓不搭配,再先进也要改。

八、作文指导及范文展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这三种写作常玩转。

提纲划分、逻辑清,马上写就轻松愉快。

九、文学常识心中明古以来文学流派,要一一列清楚。

唐宋元明清,这几朝改不了。

十、修饰成分必备携形容词、副词,名词也不能少。

动词找助词,定语从句让你高手。

十一、标点符号使用法逗号、句号,问号用对才不费劲。

分号、冒号,引号不乱细致用。

十二、阅读理解技巧多细节题,要看原文。

主旨题,全篇要细研。

十三、考点总结一分清语法、修辞,读写常识。

古文准确,作文翔实。

这些知识点要熟记,错题集错误晨归。

考前冲刺手不停,顺口溜助高分。

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顺口溜,希望能帮助大家巩固和回顾语文基础知识,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记住,只要掌握了这些知识点,语文高考就是小菜一碟!加油!。

一年级语文考试答题口诀表

一年级语文考试答题口诀表

一年级语文考试答题口诀表一、单韵母6个单韵母,很重要,发音口形要摆好嘴巴张大aaa ,嘴巴圆圆000,嘴巴扁扁eee ,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 ,嘴吹口哨üüü。

记住字形读音(形象记忆)a像阿姨梳辫子,张嘴唱歌aaa.o像公鸡早早起,嘴巴圆圆ooo.e像白鹅玩倒立,嘴巴扁扁eee.i字好象大头人,穿件衣服iii.u像树上小鸟窝,住只乌鸦uuu.ü像一条大鲤鱼 ,嘴里吐泡üüü.二、声母像个6字bbb,脸盆泼水ppp ,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fff。

左下半圆ddd,雨伞把子ttt,一个门洞nnn,一根小棍lll。

9字加钩ggg ,机枪向上kkk,一把椅子hhh,i下加钩jjj 。

像个9字qqq,一个叉字xxx,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 。

半个8字sss ,z加椅子zhzhzh,c加椅子chchch,s加椅子shshsh ,禾苗向日rrr。

唇音:b字好象收音机,收听广播bbb,p字好象水出盆,妈妈泼水ppp,m字好象两扇门,蒙上眼睛mmm,f像一根小拐棍,爷爷靠它ff(扶),d字好象小马蹄,跑起路来ddd,t像一把小雨伞,下雨打开ttt,n像火车进隧道, 赶快鸣笛nnn,l像一根大木棍,打跑老狼lll,g像9和弯镰刀,收割庄稼ggg,k像大锤和凿子,雕刻石头kkk,h像倒立小酒杯,装满美酒hhh,j像一只小公鸡,圆圆眼睛jjj,q像一面小红旗,迎风飘扬qqq,x像西瓜切四半,娃娃吃瓜笑xxx,z像一个数字2,娃娃写字乐zzz,c像一只小刺猬,弯起身体ccc,s像树上蚕宝宝,吐丝织茧sss,r像田里小禾苗,向着太阳rrr,zcs小酒鬼,见到酒杯(h)舌头翘,说话变成zh(蜘) ch(吃)sh(狮),y字好像小树杈,挂件衣服yyy,w字好像小屋顶,乌龟小屋www。

三、韵母(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共24个)复韵母9个复韵母,真有趣,两个单韵在-起。

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人教版教学总结)

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人教版教学总结)

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教学总结)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人教版教学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好好写一份总结吧。

你所见过的总结应该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人教版教学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1、“标题”要看好,答题用得着。

别看几个字,文章全笼罩。

有无双关意,需要细推敲;可否作线索,联系全文找。

人、事、物、景、境,“解题”是法宝。

2、“开头”属总起,千万别小瞧:开宗明义引话题,文章感情定基调;有无伏笔要留心,读到后面就知晓;环境描写是渲染,烘托气氛很重要。

3、“中间”是过渡,上下(承上启下)有关照;呼应开头或题目,层层深入有高招。

疏通文意找观点(关键词、中心句、中心段等),人物描写正(面)、侧(面)瞧。

论证方法(例证、引证、喻证、正反对比论证等)集于此,两种论据(事实、道理)要记牢。

写人、叙事讲细节,形象、过程都重要。

看清“题干”莫慌张,“指代”内容前后(文章中的“有效空间”)找。

倘若还有其它项,根据情况另支招。

4、分析“结尾”有门道,以下字句要记牢:卒章会显志(主旨),篇末需点题(标题);情感主题可深化(升华),首尾呼应有深意;统摄全篇(有时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字节俭,当心文末双关语。

5、“表达方式”属写作,阅读分析用得着: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法记得牢。

6、“修辞手法(辞格)”最简单,答题也是得分点:比喻、拟人和排比,对偶、对比加三反(反问、反复、反语),设问、互文与夸张,另有呼告和双关。

7、“写作(表现)手法”不简单:借景抒情很常见;托物言志经常有;咏史抒怀找观点;动静结合想反衬;象征手法笼全篇;借古讽今需用典;虚实相生莫看偏;直抒胸臆有来由,出身、境遇想周全。

“赏析手法”与此同,以上概念记心间,对比鉴赏找“异、同”,另加词语很划算:语言风格也可赏,对比、烘托(衬托或反衬)不嫌烦;花鸟虫鱼山水木,人、事寓意在里边;内容形式均考虑,意象、意境蕴主观。

考试口诀顺口溜

考试口诀顺口溜

考试口诀顺口溜
1. 考试别慌张,审题要周详。

例子:就像打仗要先看清敌人在哪,考试审题不仔细,那不就白瞎啦!
2. 答题要冷静,思路才会清。

例子:你想想,心急能做好啥事呀,考试时更得冷静呀!
3. 先易后难哟,时间不白流。

例子:这就跟吃饭先挑爱吃的吃一样,把容易的先做了,多好呀!
4. 检查不能忘,错误无处藏。

例子:你不检查,那不就跟没锁门一样,危险得很呐!
5. 书写要工整,印象分会增。

例子:字写得乱糟糟的,就像脸没洗干净,能好看吗?
6. 难题别害怕,思考就有法。

例子:遇到难题就退缩,那可不是好汉,好好想想办法呀!
7. 知识要记牢,考试没烦恼。

例子:知识不记,那不就像战士没武器,怎么上战场呀!
8. 认真加细心,高分没问题。

例子:不认真不细心,还想得高分,哪有那么容易哟!
9. 自信满满上考场,发挥超常响当当。

例子:要是没自信,那还不如不去考呢,对吧!
10. 考试口诀心中放,轻松过关喜洋洋。

例子:把这些口诀记住了,考试就像走平坦大道一样,多爽呀!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考试口诀顺口溜简单又实用,大家一定要记住呀,肯定能在考试中派上大用场!。

三上语文期末试卷蒙题口诀

三上语文期末试卷蒙题口诀

一、基础知识篇1. 字词辨析,形近字莫怕,义同字要查。

口诀:形近字,形相似,义不同,仔细辨。

2. 词语搭配,成语要记牢,词性要搭配。

口诀:成语搭配记心间,词性搭配莫混乱。

3. 词语解释,多义字要细,上下文要懂。

口诀:多义字,义多端,上下文,细琢磨。

4. 语法知识,主谓宾要分,时态语态明。

口诀:主谓宾,三要素,时态语态要记牢。

5. 标点符号,句号问号分,逗号省略号。

口诀:标点符号有讲究,句号问号分左右,逗号省略号别忘。

二、阅读理解篇1. 篇章阅读,首尾段要读,中心句要找。

口诀:篇章阅读记心间,首尾段要细阅读,中心句要找准确。

2. 人物形象,外貌性格要记,心理活动要懂。

口诀:人物形象要记牢,外貌性格要了解,心理活动要理解。

3. 事件情节,起承转合要懂,高潮结局要把握。

口诀:事件情节要记牢,起承转合要清楚,高潮结局要把握。

4. 主题思想,关键词句要找,主旨大意要总结。

口诀:主题思想要掌握,关键词句要找全,主旨大意要总结。

5. 推理判断,根据文章,合理推断,注意细节。

口诀:推理判断要谨慎,根据文章细推断,注意细节莫忽略。

三、作文写作篇1. 话题作文,审题要准确,立意要新颖。

口诀:话题作文要审题,立意新颖是关键。

2. 构思布局,开头结尾要精彩,中间部分要充实。

口诀:作文构思要布局,开头结尾要精彩,中间部分要充实。

3. 语言表达,用词要准确,句式要丰富。

口诀:语言表达要准确,用词丰富句式新。

4. 内容真实,生活细节要真实,情感要真挚。

口诀:内容真实要记牢,生活细节要真实,情感真挚最重要。

5. 结构完整,开头结尾要呼应,过渡自然不突兀。

口诀:作文结构要完整,开头结尾要呼应,过渡自然不突兀。

通过以上口诀,相信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能够顺利蒙题,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最强大脑记忆 语文知识快速记忆锦囊妙计1

最强大脑记忆 语文知识快速记忆锦囊妙计1

语文知识快速记忆锦囊妙计(每日一练)一一、多音多义字记忆口诀
二、日积月累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二、日积月累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三、古诗文快速记忆方法
暮江吟(白居易)
1.将句⼦拆分为意思单⼀的短句。

2.将短句转化为有意义的画⾯。

乔老师语文考试歌

乔老师语文考试歌

乔老师语文考试歌。

.........
拿到试卷仔细看,卷子是否有缺烂。

................
先写姓名座位号,谁的分数跑不了。

................
语言积累用心做,诗文默写不能错,................
名著阅读用心写,单元知识不放过,................
阅读理解要细心,成绩靠它提高分。

................
文章内容读三遍,题目更要仔细看,................
回答问题要用心,一句二句难讲清。

................
多写一点是一点,答题一定要写满。

................
答题技巧很重要,方法公试要记劳。

................
文言文要用心背,解词翻译都要会。

................
课内问题仔细回,课外运用要发挥。

................
作文书写要干净,卷面分数不要丟。

................
列题纲,打腹稿,过程一个不能少。

................
写內
................容,炼文字,文章不能离主题。

拼字数,加修辞,有字有色得分高。

................
做完试卷反复查,考个高分拿回家。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提示:许多高中生苦于在语文考场上阅读与赏析部分扣分太多,而在写作文时往往又出现临场发挥不佳的情况。

上海远东学校李慧洁老师将数十年教学经验编写成简练上口的答题歌谣——可“覆盖”语文试题中大部分内容(题型),希望对即将走向考场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阅读、赏析”概念(初、高中均可用)1、“标题”要看好,答题用得着。

别看几个字,文章全笼罩。

有无双关意,需要细推敲;可否作线索,联系全文找。

人、事、物、景、境,“解题”是法宝。

2、“开头”属总起,千万别小瞧:开宗明义引话题,文章感情定基调;有无伏笔要留心,读到后面就知晓;环境描写是渲染,烘托气氛很重要。

3、“中间”是过渡,上下(承上启下)有关照;呼应开头或题目,层层深入有高招。

疏通文意找观点(关键词、中心句、中心段等),人物描写正(面)、侧(面)瞧。

论证方法(例证、引证、喻证、正反对比论证等)集于此,两种论据(事实、道理)要记牢。

写人、叙事讲细节,形象、过程都重要。

看清“题干”莫慌张,“指代”内容前后(文章中的“有效空间”)找。

倘若还有其它项,根据情况另支招。

4、分析“结尾”有门道,以下字句要记牢:卒章会显志(主旨),篇末需点题(标题);情感主题可深化(升华),首尾呼应有深意;统摄全篇(有时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字节俭,当心文末双关语。

5、“表达方式”属写作,阅读分析用得着: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法记得牢。

6、“修辞手法(辞格)”最简单,答题也是得分点:比喻、拟人和排比,对偶、对比加三反(反问、反复、反语),设问、互文与夸张,另有呼告和双关。

7、“写作(表现)手法”不简单:借景抒情很常见;托物言志经常有;咏史抒怀找观点;动静结合想反衬;象征手法笼全篇;借古讽今需用典;虚实相生莫看偏;直抒胸臆有来由,出身、境遇想周全。

“赏析手法”与此同,以上概念记心间,对比鉴赏找“异、同”,另加词语很划算:语言风格也可赏,对比、烘托(衬托或反衬)不嫌烦;花鸟虫鱼山水木,人、事寓意在里边;内容形式均考虑,意象、意境蕴主观。

8、文后“注释”要看清,可能就是得分点:时间、背景有交代,思想、情感寓其间;生僻字词有诠释,疏通文意主旨显。

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2)注:现就“阅读、赏析”概念中的某些内容略举数例加以说明:例1:巴金有一篇标题为《灯》的散文,根据第1条和第8条可以看出:“灯”字在文中贯串始终,毫无疑问是起线索作用的;而联系文后的写作时间(第8条),可以得知写作背景为抗战时期,由此看出“灯”这个标题具有双关意义,它暗示“光明与希望”;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上城》的开头有“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的自然环境描写,联系全文可知语意双关,暗示中国极左政治已经成为过去,农民生活开始好转,同时它还渲染出一种令人感到温馨的喜剧氛围。

例2:艾青的自由体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其开头一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可照应第2条方法:为全诗奠定悲苦、忧郁、愤激的感情基调;同时它也是环境描写,作用是:渲染苦难、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压抑愤懑的心理情绪;此外,这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四次,又可照应第6条中的修辞手法——反复,而反复的作用则是用以突出强调某种状态或某种感情,究竟是突出强调什么内容,只要联系上下文来考虑,答案就不言自明。

例3:恩格斯的演讲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有不少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比如:“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正因为这样,所以……”等等,可根据第3条来验证;过渡句中的代词“如此”、“这”、“这样”所指代的内容也可根据第3条方法在文中找到。

例4:根据第7条分析作家林希的散文《石缝间的生命》,其间所描写的石缝间的小草小花在文中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严酷的生存环境与顽强的生命力进行对比,衬托出生命力的不可扼制,从而深化了本文的主旨;再用第7条方法来分析宋代王安石的五言绝句《梅花》,便可得知答题时一定不能就事论事,诗歌中的花鸟虫鱼和山水树木一般都有人、事方面的寓意,这首诗中的梅花就是用来托物言志的,它象征着作者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

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3)二、“文言知识”概念(高中学生最适用)1、“词性(词类)”总共十二种,实词、虚词分两边:名动形、数量代;助叹拟、副介连。

文言虚词另有“兼(语)”:盍(何不)诸(之于、之乎)叵(不可),另加焉(于此、于之、于何)。

2、“词语活用”别发懵,词性区别在句中。

名、动、形,可互变,使动、意动很常见。

名(名词)形(形容词)如若带宾语(作及物谓语),断定“活用”不迟疑。

3、“特殊句式”有四招:判断、被动、省略、倒(倒装)。

“语序倒装”记歌谣:一前(宾语前置)、二后(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倒装)。

4、“一词多义”功夫深,做题尤其要留心。

语境语意紧联系,译成“白话”好区分。

5、“语意关系”有两句,其实就是找“关联”:并(并列)、承(承接)、递(递进);假(假设)、因(因果)选(选择);另有转折与条件。

6、“评价人物”要分项,“性格、政绩”是两样。

施动(主语)、受动(被动者)别搞混,时间、地点要看准。

概括“形象”讲客观,言简意赅求节俭。

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4)注:现就“文言知识”概念里面容易混淆的现象略举数例加以说明:例1:焉,可作代词、助词和兼词,有时不好辨认:①代词,相当于“之”字,如:“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②疑问代词,怎么,如:“焉足道邪!”(《史记•司马相如传》)③助词,呢,如:“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④兼词,于此,在这里,如:“青麻头伏焉。

”(《聊斋志异•促织》)⑤兼词,于之,向他,对他,如:“使皇武子辞焉。

”(《殽之战》)⑥兼词,于何,在哪里,表疑问,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例2:词语活用是考卷中经常出现的题型,根据第2条,举数例区分:①名词带宾语,活用为动词:“名我固当”中的“名”字,是动词“称呼”之意。

(《种树郭橐驼传》)②形容词带宾语,活用为动词,一般为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字,在本句中是意动用法,“以……为美”,或“认为美丽”的意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③通常情况下,只要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那么就可以判断为“使动”用法:“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的意思是“这里的英雄传说和文化古迹也足以使世俗之人称快”,所以“称快”二字属动词的使动用法。

(《黄州快哉亭记》)“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中的“从”字亦属使动用法,意为“使……跟从”。

《鸿门宴》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的现象也很常见,根据语境将其译成白话就一目了然:“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和“锐”二字,译出来应该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武器”,形容词直接加中心语即可贯通文意。

(《赤壁之战》)⑤另有一种现象可归为动词的“为动”用法:“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中的两个“哀”字,即是“为……而哀叹(悲哀)”的意思。

(《阿房宫赋》)现代汉语中常见的“殉职、殉难、殉情”等词语中的“殉”字,也属于为动用法,意思是“为……而死(牺牲)”。

例3:第5条的意思是:古文中有些复句常常没有关联词,考生须根据两个分句之间的“语意关系”自己加上关联词,从而判断它们之间属于什么关系,例如:①并列关系,可给分句加“又……又……”或者“一会儿……一会儿……”来表示:“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种树郭橐驼传》)②转折关系,可加“却”或者“然而”等表示其语意上的转折,以强调后者:“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种树郭橐驼传》)③假设关系,加“如果……就……”便可疏通文意:“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因果关系,加“因为……所以……”来表示前因后果:“赵王恐,不敢不献。

”(《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条件关系,加上表限定的关联词语“只要……就……”使文意贯通:“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始得西山宴游记》)例4:方法第6条是针对某些考生的马虎粗心而编写的,以《寇准传》为例:其中“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耶?’”一句是表现寇准为人诚实的性格;其中“准曰:‘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

’”一句则是表现寇准在执政用兵方面的智慧和政绩。

语文考试答题方法速记歌谣(5)三、“考场作文”对策(初、高中均可用)考场作文不怕难,看清材料(话题、题目和有关的作文提示语)细分辨。

联想古今中外事,观点、感情贮笔端。

议论文,最占先:事例多,份量满;家事国事天下事,和谐社会大自然。

散文小说也不错:精彩动人意深远。

叙、描、议、抒综合用,爱憎分明有观点。

成长过程感悟多,“我”字文中须体现。

要想人、事有看点,细节描写莫嫌烦。

艺术手法不嫌多,处处都是得分点。

阅读积累灵活用,创新思维可借鉴。

首尾呼应不可少,数次点题(最少四次呼应话题或标题,议论文亦如此)记心间。

阳光少年(女)爱心满,志存高远人夸赞。

注:考场作文的“对策”只是针对某些深感写作困难的中学生而编写的,对于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只不过是写作构思的一点提示或引领而已,同学们切不可把它看成秘诀而死记硬背,因为考场作文能否获得高分主要取决于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写作功底,有了丰厚的积累和较强的功底,然后再将此“对策”活学活用,考场上写起文章来才会胸有成竹,胜利在望。

一本、二本、三本的区别考生现在的努力奋斗就是为了高考报志愿时有更多的底气和把握。

而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有很多考生和家长都还不太了解本专科学校的区别,今天就来普及一下,同学家长们不容错过!1、大本包括重点本科和普通本科两种形式:大本采用教育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985、211重点本科高校(简称重点本科)和普通123本高校(简称普通本科),一本、二本、三本高校是同等学历和文凭的本科高校,只是“985、211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123本高校”两者也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注重理论研究后者注重理论实践应用,也就是前者重研究后者重应用。

“985和211重点本科高校”与“普通123本院校”同属大本。

(大本学制:大学本科4-5年,可申请学士学位)二、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分为两种形式:大学本科(简称大本、本科、大学)和大学专科(简称大专、专科)。

两者区别主要有两点:学制:大学本科4-5年,大学专科2-3年。

学位:大学本科可申请学士学位,大学专科没有学位。

一般一本大学即经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厅批准可在该省招收本科第一批此次考生的高校。

目前我国可在全国招收本科一批的大学主要有教育部直属或其他主要部属以及部分省属重点大学(一般多为985工程或211工程院校)。

有些一本院校主要以本省为主体,全国部分省份一本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