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服饰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服饰变化作文

中国服饰变化作文

中国服饰变化作文•相关推荐中国服饰变化作文(精选22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服饰变化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服饰变化作文篇1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各朝代服饰的款式、所用材料及颜色层出不穷,它们特点迥异,反映了所在朝代的文化、生活及审美上的差异。

可以说,朝代的更替史也是服饰的演变史。

先秦时期,已经有作为礼服的深衣和日常穿着的襦裙。

宽大的衣袖显得端庄大气,裙子长可及地,下摆呈喇叭状,行走时不露出脚裸。

到了汉朝,女子每层衣服的领子必须露出,层层叠叠超过三层,名叫三重衣。

隋代及唐初,妇女穿短衣小袖,紧身长裙,裙腰高,以丝带系扎。

唐代思想开放,多以纱罗为衣料。

纱罗“披帛”是当时的潮服,长两米以上,披搭在肩上和两臂间。

唐代妇女以微胖为美,裙子比较肥大。

明朝女装以淡雅朴素为时尚。

年轻女子通常在腰带上挂一根丝制“宫绦”,中间打环结,下垂至地。

从明朝起,衣服上开始出现了金属或玉制成的纽扣。

清朝,满族女子常穿长袍配马甲;而汉族女子则穿披风、袄裙。

民国时期,女性衣着变得越来越西洋化。

妇女服饰的最大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

旗袍源于清末满族女性的旗装,后来受外国服装影响,式样不断创新变化。

旗袍作为女子的日常装束直到六十年代末。

到了现代,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妇女的服装更加多样化,穿着也更加随意,着重体现女孩子的个性美。

近年来,“中国风”的服饰逐渐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从这些美不胜收的服饰中,我们更加体会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真可谓是“此衣只应中国有”。

真希望我们能把美丽的汉服重新再穿起来!中国服饰变化作文篇2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穿着很时尚,服饰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多异,服饰也正所谓是与时俱进。

满清时代大马褂成了人们的便装,不管是富有还是贫穷都穿长袍,他们的区别在于富有的人用绫锣绸缎逢制衣服则贫穷的人用粗布剪载衣服,80年代初期年轻人穿起了喇叭裤,不管是男女都穿上了颜色不同的裤子!那时裤子的喇叭越大显得越时尚这都是年轻人所为的!现在我们想购买服饰而进商场后第一个感觉就是眼花缭乱,因为颜色各异款式新疑很适合现在年轻人,曾经人们的温饱是个问题时大家从不考虑服饰衣着打扮对他们来说是次要的,所以服饰上有补丁是很平常的事情,可现在不同了,年轻人讲究的是‘另类’是‘个性’。

汉服论文(合集5篇)

汉服论文(合集5篇)

汉服论文(合集5篇)第一篇:汉服论文关于汉服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汉服文化是在汉民族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一步步发展形成的。

从三皇五帝到明代这一段历史时期,汉服文化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着自己,汉服文化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文化。

直到明末满洲清朝军队入关,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剃发易服”,才使汉服文化这一千年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这是历史的悲剧,是传统文化遭到极大的破坏,彻底破坏了中国千年来的文化生态平衡。

做为具有千年历史的宝贵文化,是永远也不会被人遗忘的。

令人欣慰的是,汉服文化这一传统国粹,在人为强制消失了将近300年后,随着汉服运动的兴起,重新受到国人的重视。

我是个高中生原以为我的同学们了解汉服的人不多甚至会排斥,但让我高兴的是,有很多人知道并喜欢着汉服,尽管不是十分了解,但是却对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六个人就是有这种好奇心走到了一起,我们认为现如今的汉服良莠不齐,宣传缺乏力度和制度,更有甚者率意而为,由于受汉服面料形制的限制,价格偏高,有些商家借此滥竽充数,一些“汉服”形制不正,材料质量差,不仅影响了汉服的美观,更给很多人以误导,作为一个尚不能完全自立的高中生的我,能量是微弱的,但同时也是巨大的,心里对汉服的喜爱从接触他认识他开始就注定无法改变,我愿意也希望为汉服事业奉献出我的力量,我会同身边的人一起认识了解汉服,告诉他们我华夏汉民族,不是赤裸的,我们有我们的衣着——汉服从而更深的了解中华文化,而当我们热爱五千年来的华夏古老文化之后,相信我们会更喜欢更爱我们的汉服。

汉服发展悠悠4000余载,上启炎黄,下至明末,谨承周礼,延续道统,是世界少有的传承时间最长的民族服饰。

汉服虽历经历朝不断发展,然其基本特征一直保持不变,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服饰。

研究汉服文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需要中华儿女的前仆后继,不断的发掘与努力.研究汉服文化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一,研究汉服文化对人们了解本民族传统,加深民族感情具有很大的帮助.二,研究汉服文化对弘扬传统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三,研究汉服文化可以增强人们的民族自豪敢,和凝聚力和爱国心.四,研究汉服文化对现阶段祖国的道德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五,研究汉服文化对发展带动我国的服装产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通过复兴一件美丽的衣裳,续起被割裂的文明,为当今这个信仰缺失的社会诸如一股人文精神、人本主义的新鲜血液。

民族服饰研究----服饰与文化论文

民族服饰研究----服饰与文化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研究摘要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服饰文化象一朵奇芭熠熠生辉。

中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服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形成美丽而具有东方特色的形制风貌,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服饰的起源与人类文化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不同的民族在其特有的人文环境中获得了各自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服饰反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

如果说,一些大民族或者现代民族的服饰反映的是现代的文化色彩和社会思潮,那么,种类繁多、进步程度不一、处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或前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的千奇百怪的服饰所包含的文化内容就更为丰富了。

服饰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反映,是区分族群的标志。

由于每个民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信仰、审美等方面的差异,服饰的材料、样式、色彩、图案、配饰、制作工艺等也都千姿百态,风格迥异。

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反映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装饰习俗和其中蕴藏着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追求。

服饰样式的变化、材质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纹样的选择,不但记录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状况和科技水平,而且反映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情趣,烙有特定的时代印痕。

服饰的构成要素按一定文化的传统模式所作的编码,就是服饰的符号化形式,它由丰富的符号学“词汇’’构成,这些构成要素可以产生出独立的审美意义。

透过不同的服饰,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在长期社会实践和文化环境中所形成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也就可知其大概[1]。

下面就介绍几种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及其特点:(1)满族的传统服饰。

满族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其服饰高雅华丽,在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独树一帜,曾对我国的服饰发展有过很大的影响。

现在,旗袍、马褂等不但仍深受满族人民喜爱,而且还受到了汉族等其他民族的欢迎。

旗袍经过改进,更是成为现代流行服装之一,享誉海内外。

(2)绚丽多姿、色彩鲜明的维吾尔族服饰。

维吾尔族是我国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

中华服饰之璀璨作文

中华服饰之璀璨作文

中华服饰之璀璨作文中华服饰之璀璨篇一:中华传统服饰的璀璨光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传统服饰自古以来便是展现这一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数千年的演变和沉淀造就了璀璨的中华服饰。

华贵的龙袍、富丽堂皇的华服、精巧细腻的刺绣等元素无不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典型的中华服饰之一便是宫廷服装。

尤其是皇室的龙袍,被誉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

龙袍一般由黄色绸缎制成,绣有金色龙纹和云纹,袍身上还镶嵌着各式宝石和珠子,展现了浓厚的宫廷奢华和尊贵风范。

此外,华贵的礼服也是中华服饰璀璨光辉的代表,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清代的《大清国礼服制度图解》中所规定的“十二章礼仪服装”。

另外,中华服饰还以其独特的刺绣工艺而著称。

中华刺绣是一种精致细腻的手工艺品,以线面、色彩和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在袍子、旗帜、帷幕还是各种天然面料上,都可以看到绚烂夺目的刺绣作品。

刺绣工艺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凝聚了无数劳动者的智慧和心血。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服饰璀璨光辉的背后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中华服饰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繁复的工艺赢得了世界的瞩目,无论是其华丽的外观还是独特的文化内涵,都令人为之倾倒。

篇二:中华服饰之璀璨辉煌中华服饰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其璀璨辉煌的风采令人生畏。

中华服饰因其丰富多彩的款式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备受瞩目。

中华服饰最为人熟知的应当是汉族传统服饰。

汉族传统服饰以在不同历史时期过度,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貌。

其中,“袍”和“衫”是汉族传统服饰中最为重要的款式之一。

袍分为大袍和小袍,大袍多用于正式场合,而小袍则更为日常。

衫是袍的一种延伸形式,袍面积小,款式上更加简易,多用于日常工作和穿梭中。

此外,汉服尚有裙、带、褡等多种款式。

此外,中华服饰中的华服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华服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设计元素成为了人们瞩目的焦点。

华服不仅考究细节,还凸显了中华文化多元、绚丽的特点。

华服多以丝绸为主要面料,配有珠宝、金线、刺绣等装饰,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华贵和富丽。

民族服装设计探讨5篇

民族服装设计探讨5篇

民族服装设计探讨5篇民族服装设计探讨:关于少数民族服装设计论文一、注意对民族服饰图案借鉴力量的培育,加强教学中的互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多种多样,如何借鉴民族服饰图案来增加服装设计的艺术感和价值,是老师在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

同学拥有了较高的借鉴力量就能依据自己设计的服装敏捷地应用不同类型的民族服饰图案,在教学中老师应当发挥指导的作用,让同学对借鉴这个行为有正确的熟悉,严禁直接将服饰图案应用到设计中。

同学应当依据自己的理解对服饰图案进行相应的加工和创新,再加入现代的设计手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民族服饰图案的作用。

服装设计教学中肯定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拉近老师与同学的距离,关心同学更好地培育借鉴力量。

老师可以采纳谈论的方式,让同学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借鉴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同学内在的潜力,还能为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感爱好的民族元素。

让同学在互动谈论的过程中熟悉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深刻含义,从而提高设计力量。

二、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提高同学自主学习的力量少数民族背景文化的学习是同学有效应用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基础和前提,对少数民族的文化有了相关的学习和熟悉,才能真正理解服饰图案上表达的意思,同学通过这些背景文化与自己设计的服装结合在一起,增加服装的艺术含义。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关心同学学习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背景文化:首先是通过图片展现的方式让同学对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有大致的了解,再展现国内知名设计师应用民族服饰图案的例子;其次是老师依据教学内容支配实践活动,让同学到云南、甘肃、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采风,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亲身感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可以加深同学对服饰图案背景文化的理解和熟悉;最终是增设理论课程,服装设计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但是也不能忽视理论学问的学习,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提高同学的设计力量,在服装设计作品中体现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的魅力。

民族服装论文民族服饰论文(1)

民族服装论文民族服饰论文(1)

民族服装论文民族服饰论文(1)
民族服装论文
一、引言
民族服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保留和传承民族服装文化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二、民族服装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民族服装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每个地区和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服装文化。

例如,中国汉族的传统服装包括袍、衣、裙、裤等,而少数民族的服装则主要包括长袍、马褂、大衣等。

这些服装不仅在外观上有所区别,而且在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也有着不同的价值。

此外,民族服装还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艺术性、审美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在西藏地区,传统的藏族服装就具有浓郁的艺术气息,能够反映出当地人们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才华。

三、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发展
虽然民族服装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但是很多地区和民族依然在积极推动传统服装的传承和发展。

例如,在云南省的蒙古族地区,当地政府积极组织民族服装的展示和传承活动,以丰富人们的生活和弘扬民族文化。

同时,婚庆、节日、重要场合等也是民族服装文
化得以传承的重要场所。

四、结语
总之,民族服装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不容忽视。

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承和保护来弘扬民族服装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尊重不同宗族的文化差异,从而实现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服饰艺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生活京剧服饰艺术论文、传统景宁畲族服饰艺术论文…

服饰艺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生活京剧服饰艺术论文、传统景宁畲族服饰艺术论文…

服饰艺术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生活京剧服饰艺术论文2、传统景宁畲族服饰艺术论文3、浅析服装手绘艺术的价值分析4、浅析服装艺术设计的教学革新5、小议少数民族服饰的艺术特征全文总字数:14742 字篇一:生活京剧服饰艺术论文生活京剧服饰艺术论文一、京剧服饰离不开社会生活,生活实物造就京剧服饰的写实性(一)京剧服饰来源于生活服饰宋元杂剧时,随着创作题材的日益丰富,角色分工更细化,根据剧中人物身份、境遇,穿戴的服饰增多,戏曲服饰的类型特征更趋明显。

“尝见元剧本,有于卷首列所用部色名目,并署其冠服,器械,曰:某人冠某冠,服某服,最详。

”道士穿“道士装”,文人穿“儒服”,官员穿“衣冠”,宦官穿“黄衣”等等;对各角色的服饰颜色也有了规定性,如“装孤”一般穿红袍,副末、副净多穿黄色或白色衫等。

明传奇兴盛,尤其是明后期“昆山腔”盛行,戏衣样式和名称有了不小的变动,在戏曲服饰发展历史上迈出决定性的一步。

它吸收使用明代生活常服来扮演角色,至清中叶,图案更加五彩缤纷,服饰颜色由只有五色到出现上五色、下五色,清代舞台上还用全堂色,如喜庆场面用红色,称“红全堂”;丧祭场面用白色,称“白全堂”;宫廷场面用黄色,称“黄全堂”。

明清以来的服饰从历史和现实生活服饰中择取了某些式样加工提炼,根据剧中人物的官职、身份地位,日益规范化和程式化。

随着徽班进京,京剧形成,京剧服饰受时代影响,在清康、乾年间和慈禧时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通过演员的着装来实现角色的转换,通过衣着打扮来推动演员进入角色,“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从而将歌舞表现得形神兼备,活灵活现。

作为一门欣赏艺术,从生活服饰中的实用到夸张美化、增加舞台演出效果,戏曲服饰最终形成。

(二)京剧服饰是生活服饰的抽象提炼京剧服饰来源于封建时代的生活服饰并受到封建社会各种观念的影响和限制。

等级制度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根据自己再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来穿戴,京剧服饰就是按照生活中不同等级的人物身份来设计,始终无法摆脱等级观念的约束,可以说,京剧服饰从形成时期就是生活服饰的仿制品。

少数民族服饰风格毕业论文

少数民族服饰风格毕业论文

少数民族服饰风格毕业论文题目:少数民族服饰风格及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代表着不同民族的独特风格与审美观念。

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服饰风格的研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以期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与保护。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传承、发展、文化保护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着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

其中,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还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的差异。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少数民族服饰在当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价值,需要深入研究其风格特点及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一、少数民族服饰的风格特点1. 多样性:中国少数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传统服饰,呈现出多样的风格特点。

2. 色彩丰富:少数民族服饰以独特的鲜艳色彩为特征,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审美观念。

3. 工艺精湛:少数民族服饰常常采用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细节精致,体现了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少数民族服饰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当代社会,少数民族服饰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保留传统的同时,吸纳现代元素。

2. 设计创新: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与时俱进,通过设计创新,注入新的时尚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3. 产业化发展:少数民族服饰产业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服装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相关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经济支持。

三、保护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价值1. 加强文化教育:通过加强对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教育,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2. 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少数民族服饰的保护工作,包括更好地管理和保护相关文物、制定相关政策、加强法律保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称,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服饰文化历史的大国,同时又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泱泱大国。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不同的历史、文化、精神、风俗、习惯、宗教,他们把它写进了自己的服饰中,由此形成了中国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

近年来,从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中提取精华,形成的“中国风”,已经各大世界时装品牌争相采用的元素。

国外设计师在吸取中国元素的同时不断寻求创新和突破之处,将中国传统民族服装和西方高级时装这两个似乎相距甚远的服装概念完美结合。

深究其中的原因才发现,两者其实是存在内在联系的:首先,称得上高级时装的服装,有一个硬性指标——就是每一件衣服通常用时需要20 0个工时甚至更多时间的制作才能确保服装从款式造型、面料到制作工艺的完美结合;例如:GIORGIO ARMANI(乔治.阿曼尼)在其08发布的秋冬高级成衣中,几乎在所有细节上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国元素。

这件黑色套裙,首先是在剪裁中融合了中式特色:在腰部、下摆处的别致的中式线条处理,更为关键的是其运用了刺绣这个传统工艺:将栩栩如生的花朵采用立体感较强的中国刺绣方式,展开了花朵最妖娆的姿态,让面料充满了立体感,从而使整套服装惊艳全场,成为压轴之作。

单是手工刺绣说花费的功夫就令人瞠目结舌,先以六分之一股的丝线,将图案绣在透明的轻绡上,再按照中国传统手工技法缝制,一朵花瓣至少要用8种颜色绣成,而每个叶子要绣50针。

而在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许多服装的制作所花费的时间同样也是十分惊人的,其精细程度由图可见。

苗族、瑶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少女在未出嫁前,都要亲手绣作一套嫁妆,缝制过程一般长达三至五年,每一件绣品的完成,无不渗透姑娘的心血。

这与高级时装的耗时相比较,显然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如此漫长的制作过程背后蕴含着的是繁重的手工劳作,这是对人类最古老生产方式的再现。

无论是民族服饰,或是高级时装,其“手工”劳作的特性是相同的,都意味着对历史、风俗文化的传承。

由此看来,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上都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都是弥足珍贵的人类服饰文化形态。

其次,在中国民族服装中,人们通过运用传统工艺,用点、线、面的分布、排列和色彩的变换,在服装材料上创造出各种图案和形象。

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喜欢在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中。

而方胜、如意纹、盘长等造型符号和纹样,则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真诚期盼。

同时装饰工艺也丰富多彩——
刺绣、绲边、盘扣、编织、抽纱、贴花、扎染,蜡染等传统工艺手法广为使用,常常出现在少数民族服饰的衣襟、衣袖、衣领、裙摆、裙脚等处。

可见,这些服饰图案已经成为本民族记录历史和进行交流的重要符号。

与此同时,西方服装也有着自己极其纷繁复杂的装饰符号。

但与注重平面感的东方装饰纹样相比,它们可能更多地注重对服装立体造型轮廓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例如珠宝、荷叶边、蕾丝和蝴蝶结是其常见的装饰元素。

因此,两者在审美追求上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除此以外,就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还有一个关联,即它们都是具有高度礼仪性的服装。

少数民族服饰通常在一些特定的时间和场合有最为严格规定,比如新娘的嫁衣,往往凝结了新娘多年的心血,从最初缝制时的期待,到迎娶的那一天,这整个过程都充满了一种神圣感和仪式感。

还有许多少数民族在自己的节日都有各自不同的特定服装。

而在西方上流社会,高级时装从来就是重要场合的首选礼服,因为其量体裁衣、手工缝制和单件定做的流程,使人对于使用的场合更加重视。

这种隆重的着装不仅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表现,更被看作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尊重的行为。

无论是中国传统民族服饰,还是西方高级时装,都有着严格的承传性,这是人们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建构起来的。

以上这些共同的特点促使了有越来越多的西方高级时装设计师从古老的东方少数民族服饰当中汲取灵感与方法。

例如造型过于夸张和层次过于丰满的立体造型装饰慢慢开始退出T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贴近服装结构本身的东方平面装饰手法(刺绣,印花,扎染),这似乎更易于将人们从累赘夸张的T台服饰中解脱出来,于是乎中国少数民族图案被屡屡借鉴,而与之相匹配的民族服饰常用的装饰技艺,也都出现在高级时装上面。

综上所述,当我们抛去由地域、种族、历史背景的差异所造就的习惯思维去审视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时,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二者在生成背景、工艺流程、形式美法则方面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我想也正是这些相似之处造就了中国传统民族服饰与西方高级时装之间能够形成充分的对话与交流。

由此,我们必须积极而紧迫地抢救少数民族服饰资源,避免某些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的消失,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够不断传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服饰精髓,才能够将中华服饰文化的深厚底蕴充分发挥出来,得到世界的认可。

服装设计班
67
沈怡婧
中国民族服饰
服装设计班
67
沈怡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