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吞异物错误处置会夺命
吞服异物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背景吞服异物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尤其是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吞服异物可能导致窒息、消化道损伤、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
为保障儿童生命安全,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保障儿童生命安全,减少因吞服异物造成的伤害。
2. 提高家长、教师及医护人员对吞服异物应急处理的认知和技能。
3. 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流程,确保及时、有效地救治吞服异物儿童。
三、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儿童吞服异物(1)家长、教师等发现儿童吞服异物后,应立即保持冷静,迅速评估儿童的生命体征。
(2)如儿童意识清醒,可采取以下措施:①鼓励儿童尽量吐出异物;②观察儿童是否有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如有,立即进行急救;③如儿童无法吐出异物,尽快将儿童送往医院。
(3)如儿童意识不清或出现窒息症状,应立即进行以下急救措施:①进行心肺复苏(CPR);②如儿童年龄在1岁以内,采用背部叩击胸部按压法;③如儿童年龄在1岁以上,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腹部冲击法)。
2. 送往医院(1)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保持儿童呼吸道通畅,尽量减少移动,避免加重伤情。
(2)如儿童意识不清,途中继续进行CPR。
(3)到达医院后,立即将儿童送往急诊科,向医护人员说明情况,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四、应急处理注意事项1. 家长、教师应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防止儿童误吞异物。
2. 教育儿童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玩耍,进食时避免说话、打闹。
3. 家长应将家中可能引起儿童误吞的物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
4. 医护人员应掌握吞服异物急救技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5. 加强对儿童安全教育,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家长、教师及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儿童吞服异物、急救措施、送往医院等。
3. 通过演练,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与更新1. 本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与更新。
2. 如遇重大事件或应急处理经验总结,应及时修订预案。
口腔诊疗过程中误吞误吸防范与应急处置的专家共识

口腔诊疗过程中误吞误吸防范与应急处置的专家共识一、概述口腔诊疗过程中,误吞误吸是一种常见但十分危险的医疗意外。
一旦患者误吞了或误吸了诊疗过程中的物质,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口腔医学领域的专家们就口腔诊疗过程中误吞误吸的防范与应急处置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专家共识,旨在提高口腔医师在诊疗过程中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误吞误吸导致的风险。
二、误吞误吸的定义1. 误吞:患者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意外吞入了诊疗器械、药物或其他物质。
2. 误吸:患者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意外吸入了诊疗器械、药物或其他物质。
三、误吞误吸的危害1. 对患者的危害:误吞误吸可能导致患者窒息、呼吸困难、误入食道或气管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2. 对医务人员的危害:口腔医师在面对误吞误吸时,可能面临病患家属的情绪冲突、责任追究等问题,对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四、误吞误吸的防范1. 术前评估:口腔医师在诊疗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麻醉史等情况,以及对可能发生的误吞误吸进行评估。
2. 诊疗环境准备:确保诊疗环境整洁、明亮,并配备好应急设备和药品。
3. 患者告知:口腔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误吞误吸的相关告知和预防指导。
4. 操作规范:口腔医师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误吞误吸的发生。
五、误吞误吸的应急处置1. 紧急处理流程:口腔医师在发生误吞误吸时应立即停止诊疗过程,保持镇静,迅速调动院内的专业力量进行紧急处理。
2. 救治设备和药品:口腔诊疗室内应配备喉镜、呼吸机、中枢镇静药物等救治设备和药品,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3. 医疗协助:口腔医师在紧急情况下要及时呼叫院内其他专业医务人员进行协助,共同救治患者。
六、误吞误吸的预防与处置培训1. 口腔医师的专业培训:口腔医师在职期间应接受误吞误吸的预防与处置培训,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置能力。
2. 医院管理的倡导:口腔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误吞误吸培训,建立健全的应急处理机制。
2024年异物虽小卡喉威胁大

2024年异物虽小卡喉威胁大异物卡喉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虽然异物往往体积不大,但其对喉部的威胁却不容小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对异物卡喉的危害有所认识,了解其常见原因,并掌握急救方法。
此外,预防措施和后续处理同样重要,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异物卡喉问题,加强科普教育和研究进展。
一、异物卡喉的危害异物卡喉可能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异物一旦卡在喉部,会阻塞呼吸道,使得氧气无法顺畅进入肺部。
长时间缺氧会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受损,尤其是大脑。
此外,异物还可能损伤喉部组织,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二、异物卡喉的常见原因异物卡喉的常见原因包括儿童误吞玩具、食物等,老年人因吞咽功能减退导致食物卡喉,以及成年人因饮酒过量、昏迷等原因导致的误吸。
此外,一些特殊职业如消防员、工人等在工作中可能因吸入烟雾、尘埃等异物而引发卡喉。
三、异物卡喉的急救方法当发生异物卡喉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首先,应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救援。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对于清醒的成年人和儿童,救援者可站在受害者身后,双手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抵住受害者腹部正中线脐上部位,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快速按压腹部。
对于昏迷的受害者,应将其置于仰卧位,救援者骑跨在受害者髋部,按上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
对于婴儿,应将其脸朝下,头部略低于胸部,倚靠在救援者的膝盖上,头部略向下前倾,救援者用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婴儿下颌,另一手手掌根部在肩胛间给予连续5次快速有力的拍击。
四、异物卡喉的预防措施预防异物卡喉的发生至关重要。
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看护,避免其接触易吞咽的小玩具、食物等。
老年人应注意饮食安全,细嚼慢咽,避免过快进食。
成年人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量饮酒、昏迷等状态。
此外,特殊职业人员在工作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防护眼镜等。
五、异物卡喉的后续处理在异物卡喉事件发生后,除了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外,还应关注受害者的后续处理。
误吞异物,“土办法”没一个靠谱

误吞异物,“土办法”没一个靠谱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4年第10期□文/张华张良衍食道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常见卡在食道的异物主要有鱼刺、鱼骨、鸡骨、假牙、硬币等。
不要以为小小的东西卡在食道不是什么大事,以为吞进肚子或用民间“土方法”就能自行解决。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李靖医师提醒,异物卡喉以后采用吞馒头、吃香蕉、用手抠喉、喝醋等“土方法”,只会引起异物从咽喉落入食道。
在食道卡异物时,如果未能尽早就诊,异物容易引起病人食道感染或侵蚀临近血管,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因此不能轻视。
七旬大爷误呑假牙险丢命央视播出一则新闻,重庆的钱大爷在大口吞橘子时,一不留神把自己嘴里带有固定金属钩的假牙吞进咽部。
钱大爷没有第一时间去医院,而是用手反复抠咽喉部,在弄不出来的情况下,他吞了两根香蕉,以为香蕉通便,假牙就可以在第二天随着大便排出。
出乎意料,当晚他胸腹部疼痛难忍,第二天被家人送至医院。
经CT检查,医生发现钱大爷的假牙已经滑到食道里了,假牙上的金属钩把食道划出长5厘米长的口子,伤口已合并发生感染。
医生说,一旦这伤口殃及临近血管,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最终,为了把食管里的假牙取出来,医生不得不给钱大爷进行开胸手术,切除感染的食道,挽回其性命。
异物卡喉感染很快出现人们在喉咙吞进异物时,会有一个防止吞咽异物的生理反应,阻止异物进入食管和气管,但李靖医生介绍,老人的咽喉部神经反应比年轻人迟钝,有时候在异物通过咽喉时,老年人却没有立刻感觉到。
再加上咽喉往下的食道有三个狭窄的地方,容易发生嵌顿,异物通过时容易卡在这三个狭窄的地方。
“因为食道异物感染以后,可引起中隔感染和胸腔感染,甚至会导致感染致死或侵蚀大血管致死。
”李靖解释,升主动脉是人体心脏最大的一条动脉,跟食道紧贴在一起。
此外,在食管附近还有各种血管。
一旦食管有创伤且感染,感染即侵蚀临近的大血管,把血管弄破,病人会在短时间内丢掉性命,死亡率高达90%。
惊!老人误将6公分牙签吞进肚!医生提醒:异物卡喉要科学急救

惊!老人误将6公分牙签吞进肚!医生提醒:异物卡喉要科学急救前阵子,张大爷剔完牙后将牙签攥在了手中,随后端起大半碗益生菌一饮而尽。
谁料,“悲剧”就在此时发生。
原本攥在手里的牙签不慎落入碗中,然而由于室内光线较暗,加上张大爷快速喝下益生菌,除了感觉嗓子有些异物感外,当时并无其他症状。
张大爷心想,碗里只有益生菌,应该没有其他异物,嗓子感觉有异物可能是错觉,因此就没当成一回事儿。
第二天上午,张大爷感觉胃部疼痛,因为他原本就患有萎缩性胃炎,便以为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但经过片刻休息,胃痛依然没有好转,并且一动就疼,张大爷立刻拨打120,紧急来到人民医院治疗。
一、异物吞进肚,千万不要自行处理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鱼刺、肉骨头等卡在食管,或是儿童误吞异物等意外情况,医学上将其称为上消化道异物。
消化道异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有的是有意,有的则是无意吞入,导致异物停留在食管、胃、或者十二指肠、小肠。
症状轻者表现为咽喉部疼痛、异物感、胸腹痛、恶心及呕吐;重者则可能会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溃疡、甚至穿孔。
患者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很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
一旦不慎出现误吞异物的情况,切记不要硬吞,更不要尝试使用喝醋等办法,因为如果异物较尖锐或较大,过度刺激导致异物游走进入腹腔;可能会划伤甚至刺穿胃、肠道等;也不能盲目催吐或导泻,因为催吐、导泻都可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容易使尖锐的异物卡在胃肠道里甚至刺入更深。
二、异物卡喉的急救措施1、肋骨下面向里向上推按如果受害者是溺水后被噎,急救者可以托扶其背使之脸朝一侧卧躺,自己的两脚分开跪在受害者臀部两侧;双手成掌叠置于受害者膈部,在肋骨下面向里向上推按,可以挤出肺里的进水,为受害者的心肺复苏创造良好条件。
2、向上挤压如果发生呛咳的是1岁以下的婴儿,那么急救者应该坐在地上,将婴儿仰卧于大腿上或坚固的表面上;或者让婴儿坐在大腿上,面朝救护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指做“挤压器”,迅速轻柔地向里向上挤压。
吞食异物估计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吞食异物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导致窒息、器官损伤甚至死亡。
为提高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完善的吞食异物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在第一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
2. 提高医护人员对吞食异物处理的技能水平,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安全意识,预防吞食异物事件的发生。
三、预案组织机构1. 成立吞食异物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
2. 小组成员包括:儿科医生、护士、急诊科医生、护士、口腔科医生、心理医生、健康教育专家等。
四、预案措施1. 早期识别与评估(1)医护人员应具备识别吞食异物的能力,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评估。
(2)对吞食异物的儿童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异物种类、大小、形状等信息。
2. 应急处理(1)立即将儿童置于安全舒适的位置,避免异物移动。
(2)对于较小异物,可尝试使用吸引器、钳子等工具夹取。
(3)对于较大异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待异物取出后再进行后续处理。
(4)如异物卡在食道或消化道,可采取催吐、药物等方法促进异物排出。
(5)如异物导致器官损伤,需立即进行手术处理。
3. 后期处理(1)密切观察儿童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等症状,立即进行抢救。
(2)进行必要的检查,如X光、CT等,明确异物位置和损伤情况。
(3)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4. 教育与培训(1)定期开展吞食异物应急处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2)开展儿童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的安全意识。
五、预案实施与评估1. 预案实施: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预案的组织实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评估:定期对预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预案。
六、预案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对预案进行修订,提高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可由应急处理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吃到异物应急预案

一、引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在吃饭、喝水、咀嚼食物等过程中不小心吞咽下异物,如骨头、鱼刺、硬币等。
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窒息、消化道损伤等严重后果。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高应对突发异物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标1. 确保遇异物吞咽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2. 最大程度减少异物引起的伤害,降低死亡率。
3. 提高社会各界对异物吞咽事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制定应急预案,指导各部门开展工作。
2. 医疗救援组负责遇异物吞咽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包括现场急救、转运、医院救治等。
3. 消防救援组负责现场安全防护,确保救援人员及遇异物吞咽者的生命安全。
4. 交通保障组负责现场交通管制,确保救援车辆和人员通行顺畅。
5. 宣传报道组负责对外发布事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异物吞咽者(1)遇异物吞咽者或目击者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事故发生地点、遇异物吞咽者姓名、年龄、性别、症状等基本信息。
(2)附近居民、商户等人员协助遇异物吞咽者保持平静,避免恐慌。
2. 现场急救(1)遇异物吞咽者如出现窒息、呼吸困难等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2)如遇异物卡在喉咙,可采取以下方法尝试取出:a. 前倾头部,用手指刺激咽部,促使异物脱落;b. 让遇异物吞咽者大量饮水,使异物随水流下;c.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海姆立克自救法或他人施救。
3. 转运及医院救治(1)根据遇异物吞咽者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
(2)到达医院后,医疗救援组立即进行救治。
4. 应急处置结束后,各小组召开总结会议,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五、宣传教育1. 加强异物吞咽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普及异物吞咽急救知识。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误吞异物急救法(2021版)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误吞异物急救法(2021版)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accidents.误吞异物急救法(2021版)日常生活中,误吞各种异物的事情常有发生。
有的异物能幸运地在胃肠道内被消化掉或顺利地从粪便排出,有的则损害人体,甚至会造成生命危险。
这些事多发生在小孩和精神病人身上。
急救措施1.如误吞香烟,要立即从嘴中把残留香烟掏出。
如果磨磨蹭蹭,烟碱可能被迅速吸收。
而后要给小孩灌温开水或牛奶,并迅速催吐,然后去医院继续诊治。
2.如果误吞卫生球,要大量灌蛋清或温开水并催吐,此时切忌灌牛奶等含脂肪类的液体,然后速去医院诊治。
3.如果误吞洗头粉、化妆用水,要立即灌水或牛奶并催吐。
如误吞的是汽油或消毒药品由于其能引起胃和食管溃烂,不能催吐,应用毛毯将小孩保温,速去医院急救。
注意事项1.当误吞异物以后,无论有无症状出现,在近2-3天内改食流质(汤水)或半流质(稀饮或米面糊)是明智的,为的是防止有渣的固体食物可能"推压"异物刺进组织。
这包括误吞骨刺、木条、大头针、钉子、金属利器等。
当然这些能直接操作组织的异物不能灌洗引吐,可去医院及时处理为好。
2.小孩误吞异物后,催吐时小孩可能不听话,可用毛毯把四肢裹起来,使其手足不能乱动,用水壶直接灌服。
孩子不张口时,只要捏住他的鼻子,自然嘴就张开。
然后立即把食指或无名指伸进嘴中,即能引起呕吐。
若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不能只等待救护车。
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误吞异物错误处置会夺命
作者:钱伟
来源:《青春期健康·下半月》2019年第04期
一天,一名73岁的老太太,在家属陪同下来到了医院急诊内科,主诉是胸骨后疼痛。
当地医院CT检查提示食管中段明显肿胀,内可见一横行高密度影。
老太太说,四天前不小心把枣核吞了下去,不敢跟子女讲。
之后一直正常吃饭,结果症状越来越重,直到难以忍受了,才至医院就诊。
卡入食管内的枣核
医生完善术前检查后,给老太太做了急诊胃镜。
胃镜中发现距离门齿23厘米处的食管腔明显肿胀,一枚枣核刺入两侧食管壁。
在内镜异物取出钳的帮助下,医生成功将枣核取出,但在患者的食管上,可以看到双侧食管壁的深凹陷性创面,为此,主治医生用了多枚止血夹尽量夹闭创面。
术后复查CT,发现纵膈少量积气。
考虑食管已经穿孔,在放置胃管减压及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后,患者恢复正常饮食,目前恢复情况尚可。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疑惑,为什么吞下去的异物容易卡在食管里呢?这是因为正常人的食管有三处生理性狭窄,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入口處,也是大部分异物易卡住的地方,该位置存在一定的胃镜下观察盲区,可能导致漏诊;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中段,即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临近主动脉弓,异物在此处穿孔后容易造成大出血,引发患者死亡;第三处狭窄位于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处。
这三处食管生理性狭窄是异物最容易嵌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