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
一枝一叶总关情全诗赏析

一枝一叶总关情全诗赏析《一枝一叶总关情全诗赏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是郑板桥写的一首诗。
那咱们就来好好赏析一下这首诗。
首先呢,咱得看看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
想象一下啊,郑板桥在衙门里休息呢,这时候听到外面竹子被风吹得沙沙作响。
这个“卧听”就特别有画面感,好像咱们能看到他躺在那儿,耳朵里全是竹子的声音。
这竹子的声音在咱们平常人听来,可能就是风刮过的声音呗,没啥大不了的。
但是郑板桥可不一样啊。
接着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
哎呀,这可就太妙了。
他怎么就能把竹子的声音听成是民间的疾苦声呢?我觉得啊,郑板桥肯定是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的。
就像有时候我们听到外面的风声,也许只会想今天的风可真大呀,但是他呢,满脑子都是老百姓过得好不好。
也许他在想,这风这么大,那些老百姓的房子会不会被吹坏呀?他们有没有足够的衣服保暖呢?这就像我们有时候看到下雨天,会突然担心那些无家可归的小动物一样。
他这一联想,就把竹子和老百姓联系起来了,这想象力可真不是一般的强。
然后“些小吾曹州县吏”,郑板桥说自己就是个小小的州县官吏。
他这有点自嘲的意思呢。
你想啊,在那个时候,官有大有小,他可能觉得自己虽然官不大,但是呢,责任可不小。
这就像我们在班级里,也许只是个小组长,但是小组的事儿也得操心呀。
不能因为自己职位小就啥都不管。
我觉得他这种想法就很正。
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可就是整首诗的精华了。
这里的“一枝一叶”,表面上是说竹子的一枝一叶,实际上呢,就是说老百姓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和他的感情有关。
就好比我们看到一棵大树,树上的每一片叶子都很重要。
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这样,每一个小细节都值得去关心。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看到小区里的保安叔叔,他对每一个进出的人都很关心,哪怕是小孩子丢了一个小玩具,他都会帮忙找。
这保安叔叔虽然做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关心的这些小事就像郑板桥诗里说的“一枝一叶”,让我们感觉很温暖。
心寄百姓情系民生,关心百姓,热心救助的句子

心寄百姓情系民生,关心百姓,热心救助的句子百姓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语出。
释义是: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
在州县里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民间每一件小事如同画上每一条枝叶总牵动着自己的感情。
一生百年凡尘苦,风华燃尽指间输。
人间岁月尽虚度,崎岖坎坷走迷途。
梅傲寒霜香如顾,旭日依旧东方出。
回首前世无为路,心力衰竭神形枯。
李白:《丁都户歌》,反映纤夫之苦。
云阳上征去岸饶商贾。
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还是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
寂寥无所欢。
田家秋作苦。
邻女夜舂寒。
跪进雕胡饭。
月光明素盘。
令人惭漂母。
三谢不能餐。
还有杜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三吏、《茅屋被秋风所破歌》等,太有名了。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及翻译赏析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及翻译赏析《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及翻译赏析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诗句都不陌生吧,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原文及翻译赏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注释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牵动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
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
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
“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
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
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
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总书记在参加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曾引用清代郑板桥的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意在说明为官一任,无论官职大小,都应勤政爱民,以人民为中心,将百姓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
这首诗作名为《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画竹”说明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因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一位叫包括的官员,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而“年伯包大中丞括”是郑板桥对所呈献之人的敬称。
科举时代,一般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尊称为“年伯”。
“包括”就是郑板桥的年伯,此人当时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
此诗字里行间虽然对包括这位上司崇礼有加,但诗情画意之中,郑板桥念念不忘的却是百姓之疾苦。
诗人紧扣风入疏竹的主题,从写竹入手。
起笔“衙斋”既点明自己的身份,又与下文“州县吏”遥相呼应。
“卧听”二字,本就带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怅惘与孤独,如贺铸的“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等,何况此处诗人“卧听”的又是窗外风雨吹打竹叶的萧萧之声呢,更给人带来一种悲咽与凄楚之感。
但是与传统文人仅借萧萧之竹写一己之清高绝俗或孤愤幽怨不同,诗人在第二句笔锋陡转,由风吹竹叶之萧萧声响,而联想到灾荒之年,天下无数底层民众之疾苦哀鸣。
这个“疑”字正道出了诗人念兹在兹,对民间贫苦百姓深切的挂怀与真挚的悲悯,而这也正是先秦儒家所倡言之“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仁者情怀。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全诗赏析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全诗赏析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出自清代郑燮的《墨竹图题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赏析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些小:小小。
关情:牵动感情。
衙斋: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
吾:我们。
曹:辈。
一枝一叶:一举一动,也指画上的枝枝叶叶尹雅岚。
词语注释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金石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郑燮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
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扬州八怪”之一。
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
著有《板桥全集》。
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
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
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墨竹图题诗

萧萧:竹枝叶摇动声。
些小:小小。
关情:牵动感情。
衙斋:衙门里供职官燕居之处。
吾:我们。
曹:辈。
一枝一叶:一举一动。
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图中竹子竹竿很细,竹叶着色不多,却浓淡疏密有致,青翠欲滴。并且全用水墨,更显其傲骨,与众不同。
(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通过对墨竹图的欣赏,提高审美情趣。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品诗味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
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在县衙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
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
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二、展示课件:
郑板桥的墨竹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墨竹的特点。
三、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介绍作者:郑燮,(郑板桥),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朝诗词书画家,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当举人,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代表画作为《兰竹图》。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清代扬州画派的杰出人物,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和地位。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分愁,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
历史上的文天祥在国家危亡之时,置个人生命于不顾,明知凶多吉少,念及“国家至此”,毅然前往和元军谈判;被捕后,几度挣脱敌人魔掌,以期重整旗鼓,收复大宋江山,表现了这种精神;1958年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元帅冒着丢官舍命的危险,反映民情,说出真话。
他为人民忧,为人民愁,为人民大声疾呼,尽管被罢官,仍然矢志不移,真正做到了忧在百姓前,为人民鞠躬尽瘁。
国家的利益与个人的私欲这组矛盾,从古到今始终在拷问着每个人的灵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胸怀这种忧乐观的人,理想远大,精神崇高,追求真理,视国家民族的振兴为己任,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文天祥、彭德怀不正是这样不平凡的人吗?相反,有的人经不起物欲的引诱,享一时之乐,贪一己之利,而置国家、人民的利益而不顾,鬼迷心窍,灵魂丑恶,行径肮脏,犯下了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罪行。
原广西自治区主席成克杰,为了个人多攫取“好处费”,竟然下令压低土地出售价格,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他眼里、心里,哪有“天下人”的位置?只有他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反映。
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品德修养,陶冶自己的情操,向历代民族英雄和志士仁人学习,汲取其精神滋养。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各种诱惑接踵而来。
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尤其是领导干部,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时刻记住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并代表着人民,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且慢行乐,切勿忘忧,更不能大肆挥霍,贪污受贿,中饱私囊,为一己之乐,造成百姓之忧、国家之忧。
郑板桥的一首诗|伟人用典(1)

郑板桥的一首诗|伟人用典(1)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郑燮〔清代〕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译文
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虽然我们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州县官吏)的感情。
注释
署:衙门。
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
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
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
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
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牵动情怀。
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
题解
关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
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思“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出自清朝诗人郑板桥的古诗作品《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
潍县:今属山东省潍坊市
年伯:指与父同年登科的长辈
包大中丞括:包括,字银河,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进士:乾隆年间,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
衙斋:官衙中的书斋
些小:指官职卑微
吾曹:我们
关情:关心
【翻译】
在书斋躺着休息,听见风吹竹叶发出萧萧之声,立即联想是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些小小的州县官吏,但是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鉴赏】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而实际的含ORg 义则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一二两句托物取喻。
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
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三、四两句畅述胸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