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脏腑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

朝百脉与主治节
朝百脉是指肺具有接受百脉之气的作 用,全身的血液通过血脉汇聚于肺, 再通过肺的呼吸作用进行气体交换, 然后输布全身。主治节是指肺对全身 具有统领作用,能够调节气机升降出 入,维持全身气机调畅。
肺腑的病理变化
咳嗽
当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调时,会导致咳嗽。咳嗽通常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 嗽、痰湿咳嗽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咳嗽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和治疗方法。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衰竭是指肾脏功能部分或完全 丧失,导致代谢废物及毒物在体内蓄 积,引起一系列严重后果。
肾脏系统的调护与养生
饮食调理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优 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食物,如鱼、肉、蛋、奶 、豆类及其制品。
适量运动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 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 ,促进新陈代谢。
三焦腑
总结词
三焦腑具有通行元气、运行水液、促进 脏腑功能的作用。
VS
详细描述
三焦腑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组织,它被认 为是全身气机和脏腑功能的核心。三焦腑 具有通行元气、运行水液、促进脏腑功能 的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THANKS
感谢观看
胆腑
总结词
胆腑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参与消化功能。
详细描述
胆腑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器官,主要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是肝脏分泌的 一种液体,可以帮助消化脂肪。胆腑通过调节胆汁的分泌量来参与消化功能,同 时还能排泄一些体内代谢产物。
小肠腑
总结词
小肠腑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详细描述
呼吸功能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具有通气 和换气的功能,为全身组织和器官提 供充足的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PPT课件

(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自《医学入门》提出心有血肉之心和 神明之心以来,一般认为血肉之心主 血液运行,而神明之心主人体的生理 活动和心理活动。
1.主血脉
❖涵义:心主血脉,是说心具有化生血 液、推动和调控全身血液运行的作用。
┌化血:水谷之精奉心化
∣ 赤而为血(浊气归心)
2.藏神
❖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 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 理活动的功能。
❖ 人体之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 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和总体现;狭 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 感活动及性格倾向等。
❖ 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广 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 之神。
之精向下输布到其它脏腑以濡
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养之
─────────────────────────────
宣发卫气于体表肌腠,发挥保
将脏腑代谢产生的废水下输于
卫机体的作用
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1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4 在液为涕
5 与秋气相通应
五行同属于金
三、脾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统血
(二)生理特性 1、脾气主升 2、喜燥恶湿
(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一)生理功能
1.主运化
字面理解:运, 转运、转输; 化, 消化(变化)。
基本概念:
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 微和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 身各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

五脏六腑的生理一、五脏的生理(一)心:心位于胸中,有心包络包裹,卫护于外,它主要的功能是主血脉,是人体血液运行的动力。
1、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心主血脉,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的功能。
2、心主神明。
神明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意识状态;中医认为这些机能都有心来主管;古人把心看作是五脏六腑之大主。
3、心主汗液。
汗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出汗过多容易伤津耗血。
故有“汗血同源”、“汗为心液”之说。
4、心开窍于舌。
心经别络上行于舌,因而心血上通于舌,故心有病变,容易在舌体上反映出来。
(二)肝:肝位于肋部1、肝藏血,是指肝能储藏血液,并对周身血量的分布起调节作用。
2、主疏泄。
疏泄,即舒展、通畅、条达之意。
是指肝气具有舒展、生发、条达柔和的生理功能;肝气的疏泄,直接关系到人体气的机枢的升降与调畅。
具体有以下两个方面。
(1)情志方面:人的神志活动除心所主之外,与肝关系密切;(2)消化吸疏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不仅可以调畅气机、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而且还与胆汁的分泌有关;3、主筋,其华在爪。
4、开窍于目。
(三)脾:脾位于中焦,1、运化、升清。
脾主运化的作用,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
运化水谷精微是指:消化饮食和吸疏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运化水湿主要是指: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
2、主统血。
脾统血指脾气能统摄血液,使之正常运行而不溢于血管之外。
3、主肌肉、四肢。
脾脏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肌肉,以起营养作用,脾的运化功能健旺与否,关系到肌肉的壮实或衰萎。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人体的饮食、口味等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脾气健旺,则食欲、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则食欲减退,口淡无味。
脾的功能好坏,也可从口唇反映出来;如脾气健运,肌肉营养充足,则口唇红润而有光泽;脾气不健,则口唇淡白或萎黄无光泽。
(四)肺:肺位于胸中,上连喉咙,开窍于鼻。
1、主气、司呼吸:肺所主的气包括:元气和充斥于全身的气。
肺有司呼吸的功能,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的清气,吐出体内浊气,体内外的气体不断得到交换。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六腑医学PPT课件

形体 筋 脉 肉
五华 爪 面 唇
肺 大肠 金 秋 悲 鼻 辛 白 皮毛 毛
肾 膀胱 水 冬 恐 耳 咸 黑
骨
发
.
20
七、五脏与食物
.
21
七、五脏与食物
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从身体健康 来讲,饮食是健康的基础,要合理膳食,中医 认为“药食同源”,不同颜色的食物即可以治 疗不同的疾病,而且可以保证自身血“质”良 好。例如心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红色食物;肝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绿色食物;脾功能(消化 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黄色食物;肺功能不好 的人可多食白色食物;肾功能不好的人可多食 黑色食品。
.
12
四、五脏的功能
• 2、肝:“将军之官”。• 主藏血,主疏泄源自 • 肝脏如同国家的最高军事领导者(将
军),勇武能出谋划策。主管藏血,能使 人耐受疲劳。肝还主管疏泄和畅达,使人 的气血舒畅,有助脾胃的消化,腑气的通 利。
.
13
四、五脏的功能
• 3、脾:“仓廪之官”
• 主运化、升清、统摄血液。
•
健康长寿的理论与实践。
.
16
五、六腑的功能
• 六腑以泻为常态 • 六腑的“腑”,有“府舍”的意思,是空
腔的器官的意思。 • 主要作用是输送营养和排泄糟粕,参与水
液代谢等。
.
17
五、六腑的功能
• 正是由于人体有六腑的“输泻”与五脏 的“贮藏”,这一进一出、一藏一泻, 共同协调较好地完成了物质在体内的贮 藏、转化、利用、输送、排泄等代谢的 全部过程。
• 特点: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 形态上—实质性器官。 • 功能上—藏精、气、血、津液。
.
9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第七单元五脏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心的生理机能及特性(1)主血脉(2)藏神(3)生理特性:①心为阳脏而主通明;②心气下降。
(4)心血、心气、心阴、心阳的生理作用(1)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功能正常的三条件:心气充沛、脉道通利、血液充盈。
心主血脉包含心主血和心主脉。
心主血的内涵:心行血----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循行的功能。
心生血----指心具有化生血液的作用。
心主脉的内涵:指心气推动脉气,使血行脉中,保持脉道通利的作用。
“心主身之血脉”。
(2)心藏神①神的概念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
它可以通过人的眼神、表情、语言、动作等反映于外,又称为“神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
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心主神志指狭义的神。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
”②心主血脉与心藏神的关系(3)心的生理特性①为阳脏而主通明心为阳脏②心气下降心火在心阴的牵制下合化为心气下行以温肾,维持人体上下协调。
(4)心血、心气、心阴、心阳的生理作用①心血:濡养心脏及其形体官窍,化生心神。
②心气:推动调控心脏搏动、脉管舒缩及精神活动。
③心阴:制约心阳,抑制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
④心阳:制约心阴,激发心脏搏动和精神活动。
2.肺的生理机能与特性(1)主气司呼吸(2)主行水(3)朝百脉,主治节(4)肺的生理特性:①肺为华盖②肺为娇脏③肺气宣降(5)肺津、肺气、肺阴、肺阳的生理作用①肺津:濡养滋润肺、大肠、皮毛等的作用。
②肺气:推动和调控呼吸、行水等作用。
③肺阴:凉润肺脏,使肺气下行。
④肺阳:温暖肺脏,使肺气上行。
(1)主气、司呼吸主一身之气主呼吸之气①主一身之气②主呼吸之气(2)主行水含义:指肺气的宣发肃降对人体水液代谢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3)朝百脉,主治节所谓“朝百脉”,其本质是肺的宣降运动在血液循环中的体现。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39/55
(三)肺与体窍志液关系
1.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详见《形体和官窍 · 皮》
2.肺开窍鼻:详见:《形体和官窍 · 鼻》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概述
一、脏腑分类、生理功效及特征
五脏-肝、心、脾、肺、肾-化生、贮藏精气:藏
脏 腑
而不泻,满而不实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传化水
谷: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形态似腑-中空有腔 功效似脏-贮藏精气
藏而不泻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2/55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26/55
(三)脾与体窍志液关系
1.脾主四肢 脾升清散精 气血充盛 肌肉、四肢得养 四肢有力。
2.脾主肌肉:详见《形体官窍 · 肉》 3.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详见《形体官窍 · 口齿舌》
4.脾在志为思: 脾气健、营血盛--善思 脾气虚、营血亏--思索欠周密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崩漏等(称“脾不统血”)。
中医基础理论脏象学说
24/55
4.脾气血阴阳含义和作用
(1)脾气、脾血-脾生理功效物质基础
脾运得健 脾气血旺盛 升清有力
统血正常
病理:
运化无力-腹胀、纳呆、便溏 脾气血亏虚 升清无力-头晕目眩、内脏下垂
统血渎职-慢性出血症
因为脾功效主要表达在气推进、上升、固摄等作用, 故普通强调脾气作用,而较少论及脾血作用。
先天之精是后天之精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

脏腑的相互关系
脏腑相合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与六腑之间存在 相合关系,即心与小肠相合,肝与胆 相合,脾与胃相合,肺与大肠相合, 肾与膀胱相合。这种相合关系体现了 脏腑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同作用。
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 部分,包括木、火、土、金、水五行 。脏腑之间也存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 系,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 属金,肾属水。相生关系表现为某一 脏腑功能的增强可促进另一脏腑的功 能,相克关系表现为某一脏腑功能的 抑制可制约另一脏腑的功能。
六腑
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主要功能 是消化食物、排泄废物。
五脏
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主要功能是贮藏 精气,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是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形 态上中空有腔,功能上贮藏精气。
脏腑的功能
五脏功能
五脏的主要功能是贮藏精气,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维持生命活动。具体来说,心主血脉, 主神志;肝主疏泄,主藏血;脾主运化,主统血;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肾主水, 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谢平衡。
THANKS
谢谢筋脉
详细描述
肝在五行中属木,主疏泄,藏魂,为刚脏,恶抑郁而喜调达。肝主疏泄,调畅气 机,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的作用。“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脾
总结词
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详细描述
脾在五行中属土,主运化水谷和水液,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脾 主升清,将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上输于头目和心肺,化生气血以滋养全身。“脾者,仓廪之官,五味 出焉。”
肺
总结词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详细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

北京华夏博爱中医药科技研究院中医基础知识——脏腑得分(一)填空题(77分,每空1分)1、心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血脉,藏神。
)2、心气旺盛,血脉,则脉搏,面色,心气不足,心血,而面色。
(充盈,和缓有力,显得红润而有光泽,亏少,白而无华)3、心主神志,广义的神,是指;狭义的神,是指,即人的、。
(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心所主是神志,精神、思维活动)4、心开窍于,心血不足则,心火上炎则或,心血瘀阻则或出现。
(舌,舌质淡白,舌尖红,舌体糜烂,舌质紫暗,瘀点、瘀斑)5、心其华为,在志为,在液为,在体为,五味为,五行中属,五声表现为,五季中对应,五色对应为。
(面,喜,汗,脉,苦,火,笑,夏,赤)6、肺主要生理功能是、,、,。
(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
)7、肺主气,包括两个方面,即和。
(主呼吸之气,一身之气)8、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气道,呼吸。
(通畅,均匀和缓)9、肺其华为,在志为,开窍为,在液为,在体为,五味为,五行中属,五声表现为,五季中对应,五色对应为。
(毛,悲,鼻,涕,皮毛,辛,金,哭,秋,白)10、脾主要生理功能是主,。
(运化升清,统摄血液)11、脾主运化,是指脾有主管和运输的功能。
(消化饮食,水谷精微)12、“脾主运化”实际上就是指对营养物质的、、的功能。
(消化、吸收、运输)13、脾为之本,之源。
(后天,气血生化)14、脾其华为,在志为,开窍为,在液为,在体为,五味为,五行中属,五声表现为,五季中对应,五色对应为。
(唇,思,口,涎,肌肉,甘,土,歌,长夏,黄)15、肝主要生理功能是主,。
(疏泄,藏血)16、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的功能。
(疏散宣泄)17、肝主疏泄功能主要体现和两个方面。
(情志,消化)18、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机机调畅的情况下,人才能,。
肝气抑郁,则见等症。
(气血平和,心情舒畅,胸胁胀满、易怒、失眠多梦、头胀头痛、目眩头晕)20、肝主藏血,是指肝脏具有和的功能(贮藏血液,调节血量)21、肝其华为,在志为,开窍为,在液为,在体为,五味为,五行中属,五声表现为,五季中对应,五色对应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指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
并 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
以维 持其生理功能。
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30
运化水谷
是指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的作用。
饮食物→胃(受纳和腐熟)→小肠(分清 别浊)
水谷精微 脾转输 肺 输布和营养全身
脾
与散精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调畅气机 调达情志 助脾运化
11
位置:
心,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两肺 之间,脊柱之前,形似倒垂未开之莲 花,外有心包护卫。
12
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主血脉,
二是主神志, 并与舌、面等有联系,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13
心主血脉
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 论中认为主要依赖于心气。
14
(2) 心藏神,即心主神志
广义:人体生命活动及其外在表现, 即心 神 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狭义:人体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生理: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 敏。
病理: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谵妄、昏 迷等。
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关系密切。
15
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中,将人的 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 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 理功能。
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全身气机的调节。
司呼吸 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具有呼吸功能。
生理: 呼吸通畅,均匀,卫外能力强。 22
2、肺主宣发和肃降 概念:
①肺主宣发 ②肺主肃降
23
主宣发 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布散的作用
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肺的气化作用,将浊气排出体外 ②肺气扩散运动,将水谷精微布散于全身 ③肺气布散功能,将卫气散至全身体表
24
主肃降:指肺气具有向下、向内通降和使呼 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①肺能吸入自然界的清气; ②将清气和水谷精微、津液向下布散 ③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
25
3.通调水道
①概念:是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调 节体内水液的运行、输布及排泄, 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②与肺的宣发肃降有关
③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出现病理 改变
16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在体合脉:全身的血脉均归属于
心
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 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可以 从面部色泽的变化而显露出来
17
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苗窍。 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表达语言。 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
18
19
概述
肺居胸腔,左右各一,肺有分叶,左二 右三,共五叶。 在诸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华盖”。
第三章 脏腑
1
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生理功 能特点,分为五脏、六腑和奇 恒之腑;
以五脏为中心,一脏一腑,一阴 一阳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
2
五脏,即心、肝、脾、肺、肾, 共同的生理功能特点:能化生
和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 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气、血、 津液等; 满而不能实,藏而不泻
病理:即脾不统血,出现各种出血,如 便血、尿血、崩漏、肌衄等。
35
2. 脾的在体、在窍
①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四肢肌肉的壮实 与功能的发挥与脾气的运化功能有关。
②开窍于口,其华在唇:饮食、口味与脾 运化功能有关;口唇的色泽与脾气的健运、 气血的充足与否有关。
36
37
肝
概述: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 理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 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 “娇脏”。 肺与大肠相为表里。经肺系与喉、鼻相连, 故称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窍。
20
其主要生理功能有:肺主气、 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肺 主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在 体合皮,其华在毛。
21
1.主气,司呼吸
主气 ①主呼吸之气—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②主一身之气—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作用,
3
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
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 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 粕;
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4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 胆、女子胞(子宫),
似腑非腑;似脏非脏。
5
脏腑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 方面:
一是来源于古代的解剖知识。 二是长期对人体生理、病理现
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 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 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 论治。
38
肝的生理与病理
位置:位于膈下,腹腔之右上方,右胁之内。 主要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肝藏血。
39
(1)肝主疏泄 指肝具有主升、 主动的生理特性,有保持全身气机 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 作用。
指脾气以升为顺。
水谷精微 脾气上升 维持内脏正常位置
头目 心、肺
化生气血
生理:水谷精微吸收和输布正常。 病理:① 气血生化无源,头晕,乏力,腹泻。
② 内脏下垂:脱肛等。
34
(3)脾 统 血
是指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经脉中运 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生理:气固摄血液功能正常,血液在脉 管中运行,不发生出血。
26
4.肺的在窍、在体 肺开窍于鼻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7
脾 概述
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 统摄血液。
脾和胃相为表里。两者均是主要的 消化器官。
“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在体合
肌肉,主四肢。
28
脾的位置与生理功能
位置: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形如镰刀。 主要生理功能: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糟粕→大肠。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31
生理: 气血生化有源,精力充沛,壮实。
病理: 气血生化不足,腹胀、纳差、便溏、
消瘦等。
32
运化水液
是指脾对水液的吸收、转输和排尿液
生理:脾气健旺,水液运行正常
病理:水液内停
湿、痰、饮、
水肿
33
(2)脾主升清
象的观察 三是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
6
脏腑学说是一种独特的生理病 理学理论体系。
7
心、肺、脾、肝、肾等脏腑名称, 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
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 完全相同。
8
五脏
9
10
心
心居于胸腔,膈膜之上, 有心包卫护于外。心为神 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 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素 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 “君主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