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事件(差错事故)登记本

合集下载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一、概述医疗差错和事故是医疗机构所面临的常见问题,为了及时发现、记录、报告和处理医疗差错和事故,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本制度制定了医疗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和处理流程。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内的相关管理人员。

二、医疗差错、事故的定义1. 医疗差错: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或手术过程中,由于过失、疏忽或技能不良等原因,造成的医疗质量低下、患者损害的行为。

2. 医疗事故: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或手术过程中,由于技术、设备、药品等原因,造成的医疗质量低下、患者损害的意外事件。

三、医疗差错、事故的登记1. 医务人员发现或确定医疗差错、事故时,应立即将相关信息填写在医疗差错、事故登记表中。

2. 医疗差错、事故登记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等;b. 医务人员信息:包括医生、护士、技师等姓名、职称等;c. 医疗差错、事故情况描述:详细描述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过程、时间、地点等;d. 医疗差错、事故可能原因分析:对医疗差错、事故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推测;e. 医疗差错、事故的严重程度评估:通过对医疗差错、事故的影响、后果进行评估,确定严重程度;f. 医疗差错、事故的证据:如病历资料、检查报告、影像资料等;g. 其他相关信息:如医疗机构的处理情况、医疗差错、事故的影响等。

四、医疗差错、事故的报告1. 医务人员在发现或确定医疗差错、事故后,应立即向所在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报告,并提供相关的医疗差错、事故登记表。

2. 管理人员收到医疗差错、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和评估,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五、医疗差错、事故的处理1. 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在核实和评估医疗差错、事故后,应根据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方式:a. 警示和教育:对医务人员进行警示和教育,强调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性;b. 处罚和纠正:对涉及到医疗差错、事故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和纠正措施;c. 向患者赔偿:对医疗差错、事故造成的患者损害,医疗机构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赔偿;d. 改善和完善制度:医疗机构应及时总结医疗差错、事故的教训,改善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参考)

护理不良事件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参考)

护理不良事件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参考)护理不良事件,是护理管理者最常见的困扰。

我们应平台粉丝要求,给大家分享一篇相关护理事故、护理差错的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之用。

一、差错、事故的分类及评定标准根据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分为两类:由于工作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的为责任差错、事故;由于设备条件或技术水平所限而造成的为技术差错、事故。

差错和事故的区分主要根据其性质、后果的轻重不同而确定。

(一)事故凡在护理工作中,由于不负责任,不遵守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作风粗暴或业务不熟悉而给病人带来严重痛苦,造成残废或死亡等不良后果者。

(护理事故为护理工作的红线,一旦踩线,即予辞退,并按医院个案追究规定承担事故的经济损失和法律上的刑事责任)。

1、事故等级分类一级事故:由于护理人员的过失,直接造成病人死亡者。

二级事故:促使病人死亡或造成残废者。

三级事故:造成轻度残废或严重痛苦者。

2、责任事故范围(1)对急、危重病人住院,借故推诿,片面强调条件(含制度)拒收入院,失去抢救时机,导致病情恶化或死亡者。

(2)擅离职守、工作失职、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3)护理人员工作不负责任。

交接班不认真,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变化发现不及时,以致失去抢救机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4)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而打错针,发错药,输错血液;护理不周到,发生严重烫伤或Ⅲ度褥疮,昏迷躁动病人或无陪伴的小儿坠床,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5)对疑难问题,不请示汇报、主观臆断,擅自盲目处理,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6)延误供应抢救物资、药品,供应未灭菌的器械、敷料、药品,或因无菌操作不严而发生感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7)不掌握医疗原则,滥用麻醉药品,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8)手术室护士点错纱布、器械,因而遗留在体腔或伤口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者。

(9)查对不严,抱错婴儿,引起医疗纠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者。

(10)助产工作中,不认真观察产程进展,违反技术操作规程或婴儿娩至厕所、地上、床上等,造成会阴Ⅲ度撕裂或损伤主要器官,造成功能障碍或产妇、婴儿死亡者。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模板)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模板)

处理过程及结果分析
01
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情况 并征得同意后,进行后续治疗。
02
对故障医疗器械进行封存并上报 医院管理部门,等待进一步处理 。
处理过程及结果分析
01
结果分析
02
03
04Leabharlann 患者经过紧急处理,生命体征 平稳,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家属对医院的处理表示满意, 未引发医疗纠纷。
医院对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找 出根本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类
完善医院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监 管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和关键 领域的监控和管理。
加强患者沟通和教育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提高
患者对治疗的理解和配合程度, 减少因患者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

强化医疗设备管理
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因 设备故障导致的不良事件。
分类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类
医疗事故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 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定义与分类
医疗差错
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确有 过失,但经及时纠正未给病人造成严 重后果或未造成任何后果的医疗纠纷 。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和技能水 平,加强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 范意识的培养。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建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急 处理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突发 事件,减少损失和影响。
02 报告表填写指南
填写原则与要求
真实性原则
报告人应如实填写事件发生的经 过、处理情况和相关信息,确保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差错事故登记报告的处理程序和要求,以保障公司运行的安全稳定。

对于每一起差错事故,都应当及时、准确地登记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追踪。

二、报告登记要求1.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应当包含以下信息:a)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环境条件;b) 事故的具体背景和经过;c) 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d) 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分析;e) 事故处理过程和结果;f) 针对事故的预防和改进措施;g) 已采取的补救措施和追责情况。

2.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应当由事故发生地点的责任人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填写,并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上报至公司相关部门。

三、报告处理程序1. 收到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后,公司相关部门应当立即进行初步的审核和分析,明确事故的性质、影响和责任。

2. 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公司相关部门应当成立事故处理小组,负责具体的处理工作。

3. 事故处理小组应当制定详细的处理计划,包括但不限于:a) 事故原因的深入调查和分析;b) 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c) 事故处理的时间节点和负责人;d) 针对事故的改进和预防措施。

4. 事故处理小组应当按照处理计划逐项开展工作,并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得到妥善的处理。

四、事故追踪和责任追究1. 事故处理小组应当及时反馈处理进展情况,并进行事故追踪和结果评估。

2. 对于存在严重责任问题的责任人,公司相关部门应当依法依规进行责任追究,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3. 针对事故处理中的不足和缺陷,公司相关部门应当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完善制度和改进措施的建议。

五、文件保管和归档1.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应当按照公司的文件管理制度进行妥善保管,并确保文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已处理的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应当按照公司规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归档,以备后续参考和查阅。

六、培训和宣传公司应当定期开展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对差错事故登记报告的重视和意识。

某某医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某某医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某某医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
一、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医院差错事故登记报告,保证医院差错事故报告的真实性,深入分析、及时处理差错事件,加强管理,编制本制度。

二、制度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的所有职位的医护人员,包括临床护士、司机、护士长、医师、住院医师、护士科主任、体检科主任等非临床医护人员。

三、差错事故登记报告的内容
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事件考察、预防措施等内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报告者姓名、部门、编号;
(二)报告编号;
(三)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受损者、伤害程度等;
(四)事件考察:包括诶人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医疗责任、风险管理责任等;
(五)预防措施:包括相关部门在事件发生后采取的预防措施;
(六)报告时间。

四、差错事故报告的管理
(一)报告授权
所有报告需要按照医院的有关流程确认,最终由医院领导授权。

(二)报告记录
所有报告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记录,并及时上报。

(三)报告保密
所有报告需要提交至总办公室保存,所有报告不得涉及任何个人信息,任何人不得私自转发报告内容,一经发现。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二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二篇)

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本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差错及事故的登记报告和处理工作,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全体人员。

第三节:差错及事故的定义第三条医疗差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未按照规定操作程序和操作要求进行医疗工作;(二)使用错误的医疗器材或药物造成患者损失;(三)误诊、漏诊、错诊等错误诊断;(四)手术操作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意外事件;(五)不良反应等药物相关事件;(六)其他影响医疗质量和安全的行为。

第四条医疗事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一)手术过程中发生重大意外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二)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重大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三)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四)化验、检查等医技操作过程中发生重大错误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五)其他导致患者死亡或重伤的意外事件。

第五节:差错及事故的登记报告第五条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后,责任人应立即填写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一)差错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二)差错及事故发生的详细经过;(三)差错及事故原因分析;(四)差错及事故对患者造成的损失;(五)责任人的姓名、职称及联系方式。

第六条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应由责任人亲自填写,并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相关部门应定期对医疗差错及事故登记报告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经验教训,并制定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六节:差错及事故的处理第八条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积极配合处理,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第九条医疗差错及事故处理需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责任人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提供相关证据材料;(二)相关部门进行事实调查,并根据事实调查结果,判断责任人的责任;(三)根据责任人的责任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记过、记大过等;(四)若事故涉及刑事责任,应立即报案,并交由相关司法机关进行调查。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病理科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为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预警制度,提高医务人员风险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及时妥善处理安全隐患事件,保证医院的安全运行,根据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精神,病理科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一)可能引起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

(二)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

(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

(四)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

(五)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

(六)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无形损失的事件。

二.在日常医疗工作中,病理科需要报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具体如下:(一)出现医疗意外。

(二)家属对医疗过程提出异议或有纠纷倾向。

(三)误诊或漏诊。

(四)各种操作失误或意外导致标本.设备的损坏。

(五)违反各种操作规范,导致感染.中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事件。

(六)检查标本丢失。

(七)检查报告单姓名.性别.部位.结论错误。

(八)其他。

三.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记录差错.事故的经过.原因及后果,科主任应及时组织讨论与总结。

四.发生差错.事故后,要积极采取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五.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后,责任者应立即报告科主任,并向主管职能科室和院长报告。

如不按规定报告或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的轻重给予处分。

六.发生严重事故的有关记录及相关物品,要妥善保存,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

七.差错事故发生后,按其性质与情节,分别组织全科或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

八.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应注意倾听当事人意见,并仔细检查.取证.认定事实经过。

九.重大差错及事故应提交医院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讨论,做出其性质和责任的结论。

.未经医疗事故(缺陷)鉴定小组确定结论的差错及事故,任何人不得随意解释。

一.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避免严重不良后果发生的当事医务人员,科室不予处罚。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处置规范、报告表

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处置规范、报告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丹凤县竹林关镇中心卫生院不良事件登记报告表
报告科室
报告人
发生时间
报告时间
当事
医务人员
患者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就诊时间
入院时间
目前诊断
不良事件发生经过
(简述)
已采取
处理措施
患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状况
科室意见
科室主任:
质量与安全管理科处理意见
备注
2、Ⅲ、Ⅳ级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报告人在24—72小时内填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并提交相关职能部门。
3、如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电话向医务科、办公室或护理部等相关职能部门报告,按医院《医疗纠纷(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程序处理。
(二)Ⅲ、Ⅳ级事件属于自愿报告系统范围,是强制报告系统的补充,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不良事件报告表、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中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我中心相关规定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