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7单元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2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同步练习第 2 课时作业很轻松,做做乐其中!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候。

读了这句话,再联系上文,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道理。

二、课内语段阅读。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执著近( ) 迅速近( )失败反( ) 小心谨慎反(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信奉________的人嘲笑________时说的话。

从侧面衬托出伽利略________的执著精神。

三、课外类文阅读。

1895年的一天夜里,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室里,拉上物理实验室厚厚的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因为实验要求不能有一丝光线。

伦琴摸黑顺利做完了实验。

但是,在冲洗才做完的实验照片时,他发现放在放电管旁边的一盒照相底片曝(bào)光了。

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他觉得其中必有原因。

为了找出原因,他又拿出一盒新的密封的照相底片,仍旧把它放在老地方,重新做了一次实验,结果,底片又一次曝光了。

这下,他认为一定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暗中作怪,使照相底片曝光。

2020—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同步练习(精品试卷).doc

2020—2021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同步练习(精品试卷).doc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习题阅读理解(一)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不住惊讶地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明白,原来像晋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填空。

(1)试验地点:。

(2)试验过程:。

(3)试验结果:。

(4)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铁球的没关系。

2、围观的人惊讶的原因是:(1)原以为两个铁球,但看到的却是。

(2)原以为胜利者是,但事实证明却是。

(3)原以为无情的事实会,现在无情的事实说明。

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二)勤学好问的伽利略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

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

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

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

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我是根据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搬出了理论根据,想压服他。

伽利略继续说:“难道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事实,也要硬说对吗?科学一定要与事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然受到了校方的批评,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改变。

正因为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1、写出反义词。

强壮——()认真——()符合——()喜欢——()2、你能从文中找出伽利略成为科学巨匠的原因吗?3、连线。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基础题1.看拼音,写汉字。

biàn lùn wéi bèi shuān zhe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tuō zhù jiě shì xuān bù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比一比,组词。

格________略________ ;辩________辫________ ;错________腊________3.多音字组词。

更gèng________ gēng________ 重zhòng________ chóng________ 的de________ dì________ dí________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怀疑—________ 固执—________的确—________ 违背—________5.给画线的字注音。

信__奉__________ 固__执__________拉__萨__________ 狂__妄__________6.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打扰干扰①老师在备课,我们不要去________他。

②来历不明的电波________了手机信号。

7.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①仔细的看。

________②不寻常的,异样的。

________③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

________8.根据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内容,判断。

(1)伽利略和亚里斯多德是同时代的人。

(2)伽利略在校常提不寻常的问题,使老师很难回答,同学们称他为“辩论家”。

(3)两个铁球重量不一样,但落下的速度一样。

(4)伽利略的试验证明,亚里斯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对的。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练习题)7、四下语文第七单元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练习题)7、四下语文第七单元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wéi bèi xìn fènɡzhé xué jiā(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略()辩()奉()违()磅()掠()辨()俸()伟()镑()拴()妄()执()宣()萨()栓()忘()纨()喧()铲()三、我能找出句子的错别字,并改正。

1.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辨论家”。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忘为,竞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3.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解论,这怎么解择呢?()四、我能将句中的黑体字换成意思相同的词语。

1.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

()2.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3.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4.有点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课内阅读我最棒。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在也不是全都对的。

1恰当解释我会选。

脱:A皮肤或毛发等脱落取下或除去 C脱离1两个铁球同时脱.手()2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

()3这件红衣服脱.色()2反义词对对碰出现-----()明白-----()3读句子,体会含义。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在也不是全都对的。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六、课外阅读我能行。

(一)爱书如命的人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9题;共46分)1. (2分)比一比,填一填疑难________ [A.nán B.nàn]更________ [A.gēng B.gèng]换2. (6分)多音字组词。

挨āi________ái________弹dàn________ tán________爪zhuǎ________ zhǎo________3. (1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uó zháo着________地4. (8分)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wéi bèi shuān zhe tuōzh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iěshìxuān bùgùzhídǎn dàwàng wé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9分)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①青菜________白菜________萝卜________茄子和西红柿我都爱吃________②小兵对我说________刘敏________明天是星期日________我们一同去刘奶奶家搞卫生________好吗________6. (5分)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种—________ 肥—________ 将来—________ 成活—________ 耐心—________7. (1分)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wéi wěi违________背8. (4分)读拼音,写词语。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II )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II )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运用 (共25题;共110分)1. (3分)读一读,写一写xìn fèng gù zhi dǎn dà wàng wé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2分)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划线的词语的意思。

①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胆大妄为:________。

②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违背:________。

3. (4分)下列诗句中分别包含一种植物,请填上使诗句完整。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________出墙来。

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________满皇都。

③停车坐爱________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④________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4. (6分)比一比,填一填竟________辩________腊________竞________辨________蜡________5. (10分)按要求填空①“萨”是________结构的字,音序为________,部首是________,除部首外,还有________画。

组词________②“释”的结构是________,音部为________,部首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________6. (5分)下列诗句中分别包含一种植物,请填上使诗句完整。

①墙角数枝________,凌寒独自开。

②________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________少一人。

④接天________叶无穷碧,映日________花别样红。

7. (4分)写出划线的反义词。

①这句话是正确的________②两个铁球总是同时着地________③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________④做一次公开试验________8. (2分)读一读,填一填伽利略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练习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练习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biàn lùn wéi bèi xìn fènɡzhé xué jiā( )()()()二、我能比一比再组词。

略()辩()奉()违()磅()掠()辨()俸()伟()镑()拴()妄()执()宣()萨()栓()忘()纨()喧()铲()三、我能找出句子的错别字,并改正。

1.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辨论家”。

()2.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忘为,竞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3.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解论,这怎么解择呢?()四、我能将句中的黑体字换成意思相同的词语。

1.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

()2.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3.实验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4.有点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课内阅读我最棒。

伽利略在斜塔顶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在也不是全都对的。

1恰当解释我会选。

脱:A皮肤或毛发等脱落取下或除去 C脱离1两个铁球同时脱.手()2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

()3这件红衣服脱.色()2反义词对对碰出现-----()明白-----()3读句子,体会含义。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在也不是全都对的。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六、课外阅读我能行。

(一)爱书如命的人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小学四年级语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含答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同步练习(含答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 í ( ) de ( )zh ì ( ) d í ( ) zhu ó ( ) xi ān ( )zh áo ( ) xu ān ( )二、你能给汉字寻找到它们的词语伙伴吗?辨 辩分( ) ( )论 争( )( )别竞 竟( )至 ( )然 ( )赛( )争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例:研究(科学)传播( ) 解决( ) 提出() 相信( ) 违背( ) 得出()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允许改变。

2、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五、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违背 违反1、这种( )纪律的行为是错误的。

固执. 宣.布 着.地 的.确2、难道要()人类的真理吗?惊讶惊叹3、精巧的工艺品令人()不已。

4、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地呼喊起来。

六、我来给句子化化妆。

1、铁球落下来。

()铁球()落下来。

2、人们呼喊起来。

()人们()呼喊起来。

七、课文精彩内容回放。

伽利略在斜塔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2、围观的人惊讶地原因是:A、原以为两个铁球,但看到的却是。

B、原以为胜利者是,但事实证明却是。

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一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八、我来给广告词改错。

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部分答案:五、1、违反 2、违背 3、惊叹 4、惊讶八、随心所欲刻不容缓其乐无穷口蜜腹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
第 2 课时
作业很轻松,做做乐其中!
一、细读课文深感悟。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候。

读了这句话,再联系上文,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道理。

二、课内语段阅读。

消息很快传开了。

到了那一天,很多人来到斜塔周围,都要看看在这个问题上谁是胜利者,()古代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呢,()这位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执著近
()迅速

()
失败反
()小心谨慎

()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信奉________的人嘲笑________时说的话。

从侧面衬托出伽利略________的执著精神。

三、课外类文阅读。

1895年的一天夜里,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室里,拉上物理实验室厚厚的窗帘,屋子里一片漆黑,因为实验要求不能有一丝光线。

伦琴摸黑顺利做完了实验。

但是,在冲洗才做完的实验照片时,他发现放在放电管旁边的一盒照相底片曝(bào)光了。

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他觉得其中必有原因。

为了找出原因,他又拿出一盒新的密封的照相底片,仍旧把它放在老地方,重新做了一次实验,结果,底片又一次曝光了。

这下,他认为一定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在暗中作怪,使照相底片曝光。

为了找到这束看不见的光,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试验,终于
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他又用这束看不见的光去透视其他物质,惊喜地发现这种射线还能穿
过铜、铁、木头和皮肤等等。

这天,他的夫人见他十几天没有回家,来看望他。

伦琴笑眯眯地把夫
人拉到仪器旁,把她的手放在暗盒里,然后用放电管照射了几分钟。

分钟后底片冲出来了。

伦琴夫人一看,吓了一跳。

原来,照片上是手
的骨骼,像人体骨骼标本一样。

伦琴()发现了这种射线,()还不了解这种射线的本质,就给它取名为“X射线”,又叫“X光”。

后来,X光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工业领域,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帮助工程技术人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无损伤检测。

1901年,伦琴作为物理学家第一个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伦琴一连十几天在实验室反复
..试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伦琴终于
..发现了这种看不见的光就是从放电管射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把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照相底片被密封在厚厚的几层黑纸里,怎么会曝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