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1.技术简介无公害茶叶,是指茶叶中不含有害物质,或其含量控制在国际和国家有关组织规定的极限之内。

但是,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不规范的使用农药,为茶叶病虫害的发生、传播和蔓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导致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加重;我国茶叶生产者素质低,加上以户为单位的经营体制,致使滥用农药,导致茶叶中的农药含量严重超标,成为茶叶贸易和消费中最为关注的问题。

当前人们对茶叶的多样化、无公害、保健化的要求日益强烈。

采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既保证了茶叶出口和消费者的健康,又能提高生产者的经济效益。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是一项成熟的新技术,在全国茶区单项技术已有运用,系列技术还处在示范、推广阶段。

我国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方面,不配套、不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示范推广的规模尚小。

2.操作规程(1)无公害茶园的建园技术规范品种的选择合理选择适制性和抗病性强的品种。

严格选地选择土壤、水源和大气未受工业三废和放射性污染的区域作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一般茶园转变成无公害茶园制定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建立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减少和防治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2)无公害茶园栽培技术规范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技术①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饲料作物。

②土壤深耕、锄草并以秸秆、草料、栏肥等有机物覆盖土表或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理化形状与土壤环境,培殖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

③对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

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为不断的补充茶树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使土壤矿质营养平衡,保证生产的可持续性。

追肥: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开沟施入茶园。

基肥:采用有机农业系统生产的经l~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蒿秆、海草等类似物质以及经过推制处理的食物和林业副产品。

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技术
分 重要 的 现 实 生 产 意 义和 长 远 的 经 济发 展 意 义 。 关 键 词 :茶 叶 ;生产 ;技 术
茶 叶不但 是一种产品 , 重要 的是一种农 产类 更
进 行 松 土 培 肥 工 作 , 在 松 土 之 前 先 全 部 追 施 复 即 合 肥 每 6 7I。 0k 。 然 后 才 培 土 保 根 防 冻 。 6 I 3 g T 1 7 茶 苗 在 第 二 年 应 加 强 管 理 .
合 锄草 , 6 7m。 施磷 酸二氨复合 肥 2 g 每 6 追 5k 。
1 6 冬 季 松 土 追 肥 .
簸基 中进行 发 酵 , 度 7 Oc 发酵 室 温 度 以 厚 一l m, 2 —2 5 8℃为好 , 发酵 以叶显 紫铜色 , 青 草昧 , 其 无
对秋 春播种 的茶苗 进入 l 月上旬 时 , 1 应普遍

22・ 3

西




2 1 () 0 0 6
无 公 害优 质农 业技 术 推 广 站 ,陕 西 镇 巴 7 3 0 ) 陕 2 6 0
摘 要 : 叶 是 人 们 生 活 中 的 必须 品 , 是 农 民 长期 稳 定 增 收 的好 项 目, 展 茶 叶 生 产 , 升 茶 叶 品 位 , 有 十 茶 也 发 提 具
在秋 季播种 的茶籽 进人春 季 , 首先进 行松 土 。 以利 出苗 。当茶 苗全 部露 出地 面 3c F n左 右时 进
行 追 肥 。 追 肥 以 稀 粪 尿 水 为 最 好 。 6 7m 施 稀 6
粪 尿 水 1 8 0 0 g 0 —2 5 0 k 。 1 5 除 草 .
制茶宜 选择在 茶 叶 生产 基 地修 建 茶 厂 , 地 场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栽培技术、种植技术.doc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栽培技术、种植技术.doc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自古我国人民就有饮茶的习惯。

茶叶清香怡人、消渴解暑,深受人们的青睐,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求能喝到茶,更希望能够喝到绿色的,没有污染的好茶,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无公害茶叶。

无公害茶叶是指在无公害生产环境下,按特定的生产操作规程生产;经过检查后,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指标符合2005年制定的GB2762和GB2763茶叶卫生标准要求的成品茶叶。

这类茶叶具有正常的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不得混有异种植物叶,不含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霉变。

一、茶园建设茶园的建设是生产无公害茶叶的前提,在建设而积的人小上,茶农册友们可以根据辭要和实际地域情况來白行选择。

为了方便采光和灌溉,茶园-•般耍建设成斜坡梯形,茶园耍求相对集屮连片。

为了减少污染源,茶园周围3千米内不能冇化工、工矿、医院类企事业单位,空气质量要达到国家1996年制定的GB3095人气环境质量标准。

同时,良好的绿化条件和生长环境也是茶园建设不可或缺的因素,茶园周围最好冇生态林和良好的水源,水质要洁净、无污染并且符合国家1992年制定的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说到这里,冇的茶农朋友们要问了,自己的老茶园是不是也可以转型來生产无公害茶叶呢,在这里我们可以告诉您,是可以的。

老茶园通过增加土壤的肥力等措施也可以转型生产无公害茶叶。

二、种植特性与环境要求茶树品种繁多,从树型上來分,可分为乔木型和灌木型两人类,两者的生产技术基本相同。

今天,我们就以灌木型茶树为例,來向人家介绍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灌木型茶树树高70飞0厘米,树冠覆盖•度可达80%以上。

每亩地可种植茶树2400^3000 从,如果为了节省土地或坍加产量,可采用双条制种植,-般每亩可种植茶树4000^5000 从。

在我国江南地区-•般每年春、夏、秋三季均可采茶,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可一年四季采摘。

适宜茶树生长的土壤呈微酸性,pH值在4. 5飞.0 Z间。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一、引言无公害茶叶是指通过遵循一定的技术规程,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或其他有害物质,以保证茶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规程,包括选地、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和加工等方面的内容。

二、选地和选种1.地理环境选择:选择海拔适中、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降水适宜的地区,通风良好、土壤肥沃的地块。

2.地块准备:选择整地较为彻底、排水良好的地块,松软的土地有利于茶树的生长。

3.选种:选择具有无病虫害、耐寒、耐旱、丰产、良种源的优良茶种,种植前进行必要的繁殖和选育工作。

三、施肥1.有机肥的施用:在选定的地块上进行堆肥,使用优质有机肥料进行施肥,优先选择畜禽粪便、绿肥等绿色有机肥料。

2.生物有机肥料的应用:适量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如木屑、腐熟豆饼等进行施肥,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茶树的抗逆性。

四、病虫害防治1.定期监测:栽培过程中要定期检测茶园,及时发现和识别病虫害的存在和传播。

2.生物防治:优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利用益生菌、施用有机杀虫剂等手段,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轮作休耕:实施轮作休耕,适时清除病虫害源,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和扩散。

五、采摘和加工1.采摘时机:在茶树生长的适宜时期进行采摘,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摘。

2.加工环节: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要保持卫生、严格遵循加工工艺,避免对茶叶的二次污染。

3.包装和储存:茶叶采摘和加工完成后,要进行合理的包装和储存,避免霉变和虫害。

六、总结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茶叶生产方式,它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又保护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选择种植地块、优良茶种、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可以使茶叶达到无公害标准。

因此,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茶叶行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无公害茶叶的含义:指该茶不含污染物质或者把公害污染物(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生物等)的卫生质量指标控制低于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以内的各类茶叶产品,该产品要求对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安全、无害。

有机茶概念:按有机农业的原则和有机方式种植,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化肥、农药、添加剂等),不采用转基因、辐射技术,经独立的颁证机构认证合格,并颁发有机茶证书的各类茶叶产品。

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关系与差别:①生产加工标准不同。

②认证机构和管理方式不同。

③认证机构的注册商标、图案标志不同。

一、茶叶生产基地建设(一)园地的选择总的要求: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洁净、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为无公害茶叶生产与加工的基地。

1.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

2.水质量:无公害茶园灌溉用水不受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加工用水,必须达到《生活用水卫生标准》。

3.土壤质量:基地茶园土壤要求土层深厚、有效土层达到60厘米以上,排水和通透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0―6.0。

并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二)园地建设对于15度以下的缓坡地,规范建设茶叶栽植带。

坡度在15―25的山地,应建等高水平梯级园地。

根据地形地貌设置道路、水系等。

茶园修隔离带或沟,茶园内道路(干道、机耕道)与排灌系统(沟、渠、池)修建紧密结合。

(三)茶树品种选择主要推广适合我县生态环境的无性系茶树良种。

(四)茶苗移栽技术:1、茶树苗木栽植前处理:出苗前离地20厘米对茶苗进行第一次定剪。

2、移栽时间:每年的9月-10月和2月-3月。

最适宜时间为9月中旬。

3、种植方式与规格:单行或双行条栽。

单行条栽:行距120-150cm,窝距33cm,每窝1―2株,亩栽2000―3000株;双行条栽:大行距150-200cm,小行距40cm,窝距40cm,每窝1―2株,亩栽4000―6000株。

无公害茶叶的制作技术

无公害茶叶的制作技术

无公害茶叶的制作技术茶叶可以作为饮料,还可以对人体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茶叶的无公害化必须保证加工厂无污染,加工人员上岗前的培训等。

茶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除了它是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好饮料外,茶叶可以作为饮料,还可以对人体起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茶叶的无公害化必须保证加工厂无污染,加工人员上岗前的培训等。

茶叶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欢迎,除了它是受人们欢迎的一种好饮料外,还因为它对人体能起一定的保健和治疗作用。

那么怎样加工茶叶呢?现将茶叶的无公害加工制作技术介绍如下:加工厂建设加工厂要远离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等50米以上,远离经常喷洒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交通主干道2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

要求水源清洁、充足,日照充分。

初制加工厂宜建在茶园中心或附近安全地带,兼顾交通、生活、通讯的便利。

加工厂应与生活区和办公区隔离,无关人员不宜进入生产区。

加工厂环境应整洁、干净、无异味。

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排水系统通畅,厂区环境需绿化。

地面要硬实、平整、光洁、墙壁无污垢。

加工和包装场地至少在茶季前应全面清洗消毒一次。

茶叶仓库应具有密闭、防潮功能,有条件的用冷藏库贮存茶叶,保存温度5°C左右。

加工车间应用采光良好,灯光照度达到500Lx以上(注:光照度简称照度,指受光表面上光通量的面密度,是表示受光表面被照亮程度的一个量,Lx是表示照度的单位代号。

一般1个Lx为1支蜡烛发出的亮度)。

加工厂应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加工设备茶叶的加工设备应选用环保型的名优茶加工机械设备,如多功能机、杀青机、整条机等。

大宗茶类加工设备的炉灶间、热风炉应设在加工车间墙外,新购设备要清除材料表面的防锈油。

每个茶季的开始,对加工设备进行清洁、除锈和保养。

人员要求加工人员上岗前应经过生产培训,掌握加工技术和操作技能。

每年度均进行健康检查。

加工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进入工作场所应洗手、更衣、换鞋、带帽。

加工技术鲜叶应来自无公害茶园,不宜与其他来路不明的鲜叶混合。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摘要】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茶叶栽种、生产所受到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栽种无公害茶,生产无公害茶,是茶企业发展的必然所趋。

【关键词】严格选地;严格苗检;三改一补;合理施肥;加工包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吃的要绿色无污染,喝的也要绿色无污染。

中国人的喝,主要指的是喝茶。

喝茶也成了国人的一大消费,尽管现在各种饮料异彩纷呈,但相对来说,茶叶销售还是占据了市场饮料行业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喝出健康,这是国人对饮茶的一大要求。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茶叶栽种、生产所受到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严峻的挑战。

本文要阐释的也就是在人们高需求下,茶叶面临污染下的无公害生产技术。

1.严格选地建园是保证茶叶无公害的前提茶叶栽种者(或公司)在种植无公害茶叶前,要对准备建园的荒山进行水、大气、土壤测试,确保茶园条件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

选择空气、土壤、水源无污染的地点,茶园周围8公里内,不得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矿山等,并与一般生产茶园、大田作物、居民生活区距离3公里以上,且有隔离带。

2.严格苗检无公害茶叶的茶苗引进时,要进行严格得近乎苛刻的苗检,最好经过质检部门的检疫,对“病”苗坚决说不。

严格苗检,可以防止外地有而本地没有的病虫侵入本地。

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对茶苗百分之一的疏忽,对整个茶园带来的是毁灭性的打击。

3.严格“三改一补”无公害茶叶有时候因地制宜,种植户在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会节约成本对一些中低产茶园实施改造。

改造时时,一定要按“三改一补”即“改园、改土、改树和缺株补植”技术规程因地制宜来操作,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实现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为目标进行山水园林路的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4.合理施肥茶苗移栽前后以施有机肥为主,严格控制无机肥使用。

使用的有机肥,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登记许可生产,不含合成化学调节剂和矿物肥料。

农家有机肥必须是无工业污染、且经过高温发酵后杀死了各种寄生虫和病原菌及杂草种子、除去了有害有机酸和有害气体。

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

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

间蚜虫的有益生物,科学施用药物,利用天敌等自然法则,为科学控制有害生物提供保障。

2.3 化学防治菌核病:油菜初花和盛花期,每亩用35~50克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或50克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50%),并勾兑30公斤水,以喷雾的形式进行2~3次防治,喷洒时间应以早上10点之前、下午4点后的无风阶段。

为了确保防治效果,必须将花至基部茎秆全部喷完,植株中下部茎叶为重点喷洒部位。

跳甲、茎象甲:油菜子叶期间,为防治蓝跳甲、黄条跳甲,在喷洒药剂时要注意应从田边向田内进行,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害虫逃脱。

在油菜开花前,且油菜地虽被成虫入侵但尚未产卵时,需有效防治露尾甲成虫,每亩油菜地应施用20毫升乐斯本乳油(48%)、25毫升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和50毫升敌敌畏,并勾兑30公斤水,每隔7天对油菜地喷洒1次,连续2~3次即可。

小菜蛾:在防治小菜蛾时,可通过性诱剂诱杀小菜蛾虫。

老龄小菜蛾虫通常具备较强的抗药性,因此在防治此类害虫时需将小菜蛾虫卵孵化期、二龄幼虫发生时期作为药剂诱杀的关键时期。

在具体用药时,最好交替使用多种药物,以便延缓小菜蛾抗药性。

治理小菜蛾虫时,喷洒药剂具体成分为,每亩油菜田地20毫升乐斯本乳油(48%)、25毫升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和50毫升敌敌畏,并勾兑30公斤水,每隔7天对油菜地喷洒1次,持续2~3次即可。

园艺园林茶叶无公害栽培技术王美玲1,赵成飞2,徐爱珍3,余进仙1(1.江西省景德镇市水稻畜禽良种示范繁殖场,江西 景德镇 333400;2.江西省景德镇市农牧渔业科学研究所,江西 景德镇 333000;3.江西省景德镇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江西 景德镇 333400)茶树属于山茶科,耐湿、好阴,适宜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

我国茶树多以茶园栽培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受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病虫害的影响,茶树的生长和茶叶的品质难有提高。

因此,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栽培的技术水平,是确保茶叶高品质的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
术》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茶叶无公害生产技术》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适应当前无公害茶叶生产和漫山茶树设施栽培生产的需要而设立的,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特点。

2、课程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1)了解无公害茶叶概念,掌握无公害茶叶产品标准要求。

(2)掌握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3)本课程讲授加强与实践联系的力度。

通过实验基地大棚管理的实践及对漫山其他茶区茶树设施栽培的介绍掌握相关技术,并以此促进学生对无公害茶叶的深层次了解。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相关技术的认识及其原理的理解,并做到活学活用。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我校新开课程。

应注意与茶区生产及当前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密切联系,不断更新教案;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教学大纲内容
(一)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茶叶无公害概述
(一)基本内容
茶叶无公害的概念;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二)基本要求
1、了解茶叶无公害的概念
2 、掌握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

3 、掌握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三)重点、难点
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茶叶无公害生产的环境条件
(四)教学建议
联系茶叶栽培和加工的环节,以问题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叶的内涵
第二章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一)基本内容
茶树良种及茶园建设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常见的茶树良种
2 掌握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三)重点、难点
常见茶园建设与改造
(四)教学建议
1、列举实例,分析茶园建设与改造以及良种的繁育技术
2、加强与基地大棚茶园管理实践的联系。

(五)思考题
茶园建设与改造
第三章无公害茶园管理及加工
(一)基本内容
无公害茶叶基地规划与建设;无公害茶园管理与施肥。

(二)基本要求
1 .根据无公害茶叶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能合理选择茶叶生产基地;
2.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符合生态茶园标准;
3. 掌握科学管理茶园土壤的技术要点。

4. 掌握合理施肥的技术要点
(三)重点、难点
无公害茶园耕作、施肥技术、灌溉、铺草、修剪、采收与加工、茶树冻害及防治。

(四)教学建议
为了便于学生在两个学时内对茶园相关技术的理解,可在课前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五)思考题
无公害茶园施肥应注意哪些事项
第四章茶树病虫防治技术
(一)基本内容
综合防治的原则及内容;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茶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综合防治的原则和主要方法。

2. 掌握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常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补充相关的茶树病虫害知识
(五)思考题
漫山茶区病虫害防治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五章农药的合理使用
(一)基本内容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二)基本要求
1. 了解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 掌握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3. 掌握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点、难点
1、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2、茶树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技术
(四)教学建议
加强与基地茶园的联系,注重实践教学。

(五)思考题
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常用农药介绍
(一)基本内容
农药的分类;各种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二)基本要求
1.掌握杀虫杀菌剂的分类。

2.掌握茶园常用样菌剂、除草剂。

(三)重点、难点
茶园常用农药的作用机制、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四)教学建议
应用较多的图片、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农药介绍的理解。

(五)思考题
茶园常用农药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实验教学(6学时)
实验一茶树主要病害的生物防治 3学时
实验目的:
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

实验要求:
1.分为室内相关标本图片的讲授与室外病虫实际现象的讲授。

2.要求每组学生自己寻找病虫害的发生点,采取相应防治方法并
观察防治效果。

实验二大棚茶园管理实践 3学时
实验目的:了解茶树的主要病虫害症状并掌握其生物防治方法,。

实验要求:1.分组与实验一相同,即2~3人一组。

2.要求各组学生轮流参与大棚茶园管理。

三、本课程考核方式、方法
1.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2.学生成绩包括期终闭卷考试成绩(占60%)、课程论文成绩(占10%)、实践成绩(占20%)及平时成绩(占
10%)。

附:教学参考书目
(一)教材
1. 孙威江,林智,杨亨栋编著。

无公害茶叶。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社,2001年第1版
2 童启庆主编.茶树栽培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2000年.
(二)主要参考书
1 . 中国茶叶研究所主编.中国茶树栽培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
2 .陈兴琰编译.茶树栽培与生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年,第1版.
3 .潘根生、王正周.茶树栽培生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第1版.
4 .潘根生主编.茶树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第1版.
5 .黄意欢、肖力争。

茶树营养生理学与土壤管理。

长沙:湖南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第1版.
6 .刘富知主编.茶作学.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1版.
7 .刘宝祥.茶树的特性与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第1版.
8 .程启坤.茶化浅析.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情报资料
室,1982年.
9 .程启坤等.茶叶优质原理与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第1版.
10 . 冯绍隆.茶树密植免耕高产栽培技术.贵州人民出社版,1980年,第1版.
11 .国内外各种茶叶科技期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