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以《全民健身条例》作为出发点
论我国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保障

论我国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保障On the Legal Guarrntee of Sporhe Righhe of Chinese Citizene许洋(c刘伟0Xu Yang1,Liu Wei2摘要:随着时代进步,法律体系的不断地完善,我国逐渐在法学重点研究课题中引入了公民体育权利这个研究课题。
在国际上,公民体育权利也只是近几十年才开始提出的。
所以关于公民体育权利的保障以及执行力度的研究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完善。
在我国《宪法》和《体育法》中,对于公民体育权利未作详细的规定。
公民体育权利是一项推进社会公平权、文化权以及经济权等等以公民身体健康为基础的权利。
体育权利主要体现为法律法规中的人权,其延伸的含义却不能包含在人权之內,所以应当完善我国相关法律与制度,对公民的体育权利以及与体育有关的权益予以更全面的保障。
关键词:公民;体育权利;立法现状;法律保障Abstract:With the pey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Ppai system,China haseeOuaHy inteOdceX the research topic of citizen spoWs rights into the Pep research topic of law.InternationCly,the right of citizens to spoWs has only been put fowvcd in recent decades.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thepetection and enforcement of citizens’spoWs rights is not peWect,which neeXs further in-depth study andimprovement.In Chinas constituion and spoWs law,there arc some OmilUons in the provisions of cikzensSpoWsrights,and no yetWPX provisions have been made.Citizen s spoWs right is a right UaseX on citizen s health topromote social equity,chlturai rights and economic rights.Sports right is a form of lepai expression of humaurights,its extension is much smaller than human rights,so we sPoolP improve the relevant laws and systems of ourcoxaty,and hve more compehensive protection to cikzensSpoWs rights and spoWs relateX rights and interests.Key words:citizen;spoWs rights;PpislaUve status;Opal protection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5-0256(209(,0(-0187-400:1.19379/j.chPP1/u10/5-0256.209(.4(.46(1公民体育权利概述体育权利不仅仅是由国家法律所认定而强制实施的一种法定权力也是我们国家每一个公民的应然权利”在国际上有相关保障体育权利的国际公约,也有非常多的国家相继颁布过他们自己的体育法律”但在体育权利明确成文的定义方面并没有从立法和国际公约中得到肯定的答案包括学术上也不存在明确的共识”于善旭教授明确表示,“公民享有的体育权利主要体现在公民想要拥有涉及体育范围内的每项权益,基于法律的维护来证明自身能够自行选取的权利能够得到社会的赞同4]”陈远军、常乃军表示,“体育权利主要展现在公民以及团体进行社会活动的时候,能够让身体更加强壮以及能够选组自身喜爱的体育运动,能够获得公平公正的比赛,以此来让身体越来越强健以及让自身心理承受能力更加强大,从而能够获得更大的权益以及社会利益4]”童宪明表示,“体育权利是国家相关部门通过法律法规来确定的,公民或者是团体能够通过社会活动来获得体育运动的权益4]。
体育科学: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资料(最新版)

体育科学:社会体育指导员考试资料(最新版)1、单选自我监督中主观感觉的内容不包括()A.食欲B.排汗量C.运动成绩D.运动心情正确答案:C2、问答题简述体育健身的指导要点。
正确答案:(1)科学确定健身活动目的(江南博哥)(2)安排好健身锻炼内容(3)确定好健身运动负荷(4)安排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3、单选心理压力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过程,而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也在影响或改变着心理压力,其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A.认知B.情绪C.行为D.生理正确答案:A4、判断题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实现了一个更大的飞跃。
正确答案:对5、填空题体育产业发展的三个支点有:();();()正确答案:需求、企业、环境6、问答题对于患有慢性疾病者,防范运动干预中的风险防范措施主要有哪些?正确答案:(1)患病个体的身体机能状态,如心肺功能;(2)对疾病的总体情况及患病者严重程度全面了解,如危险分层;(3)运动可能诱发的问题;(4)运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5)终止运动的标准;(6)预防措施及急救预案.7、问答题社会体育有什么作用?正确答案:(1)满足社会成员的多种需求;(2)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3)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
8、问答题现代社会体育有哪些发展趋势?正确答案: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有活动组织的社会化、活动形式的生活化、活动内容的轻快化、活动方法的简易化。
9、判断题《职业标准》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功能是由接待咨询、准备工作、技术指导、健身指导、培训及经营与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正确答案:对10、单选心理压力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过程,而认知、情绪、行为和生理也在影响或改变着心理压力,其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A.认知B.情绪C.行为D.生理正确答案:A11、问答题编排秩序册内容有哪些?正确答案:(1)大会程序(开、闭幕式和表演式程字);(2)竞赛规程;(3)大会主席团名单;(4)组委会名单;(5)大会组织机构及工作人员名单:(6)仲裁委员会名单;(7)裁判员名单;(8)比赛日程;(9)各代表队运动员、教练员名单、号码对照表;(10)各项竞赛分组表;(11)各项记录表;(12)竞赛场地平面图;(13)运动员须知及补充说明。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近年来,“健康中国”成为中国的全民目标。
健康是一切幸福的基础,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部分,在公共政策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全民健身公共政策旨在推动全体人民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整体健康水平,进而实现全民健康。
其中,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全民健身的最高指导文件。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了“健康第一,全民健身,弘扬体育精神,促进国家体育事业和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理念、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规定了全民健身的具体实施方案。
针对全民健身公共政策的实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其中,优化体育场馆和运动场地建设、提高体育设施设备水平、加强健康管理等是最为重要的措施。
同时,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全民健身事业,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全民健身公共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体育设施建设、运营、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的经费支出难以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
其次,全民健身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参与,但社会的体育意识和文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此外,一些地区和人群还存在体育设施稀少、健身氛围不浓厚、健身场地不安全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政府需要制定更多的全民健身政策,并加强资金投入。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体育教育的推广和宣传,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来促进全民健身。
此外,需要逐步打破政府垄断的体育领域,加强公共与民间的合作,大力发展社会体育组织和体育产业。
总之,全民健身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政策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需要加强资金投入、推广宣传和加强公共与民间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全民健身事业。
“健康中国”需要全民参与,支持和推动全民健身是每个人的责任。
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与意义1.引言1.1 概述全民健身作为一项全民参与的运动健身活动,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全民健身战略成为了促进国民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全民健身战略的出现,旨在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全社会的健康素养提升。
全民健身战略背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追求也变得更为强烈。
在经济不断发展和工作压力增加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身心健康的平衡,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了一种追求。
此外,全民健身战略背后还有深层次的社会影响。
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时代的进步,对于全民健身战略的兴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时代人民对于健康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科学,相比于过去更加重视运动锻炼的重要性。
政府也积极响应和推动全民健身战略的发展,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活动,使全民健身成为一种新时尚,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而言之,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的增加,社会文化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这些都是推动全民健身战略兴起的重要因素。
全民健身战略的出现旨在提升全社会的健康素养,让健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一个清楚的导航,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与意义。
通过明确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并有条理地阅读全文。
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简要介绍全民健身战略的背景和意义:在开始介绍文章结构之前,可以简要回顾一下全民健身战略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样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全局的背景信息,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后续的内容。
2. 文章主体的组织结构:接下来,可以对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进行组织和介绍。
全民健身条例解读PPT

况免费提供健身器材。居民住宅区的设计应当安排健身活动场地。
第三十条 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的管理单位,应当对该公共场所和居民住宅区配置的全民健身器材明确管理和维护责任
国性群众体育比赛活动。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定期举办本行政区域的群众体育比赛活动。
第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组织开展与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相适应的全民健身活动。 第十五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组织本单位人员开展工间(前)操和业余健身活动;有条件的,可以举办运动会,开展体育锻
01.
03.
02.
04.
05.
-01
《全民健身条例》是指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 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由国务院制定的法律条款,于2009
年8月30日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法规。
通过制定《全民健身条例》 ,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 开展和深入开展,提高公民
还应当考虑农村生产劳动和文化生活习惯。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
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支持,为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学校 可
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
对学生的体质监测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条 国务院根据公民体质监测结果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修订全民健身计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公民体质监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A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评审书项目类别:学科门类:课题名称:项目负责人:所在学校:(盖章)学校代码:申请日期:教育部社科司制2007年6月项目承诺书1、本表填写的各项内容属实,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2、如获准立项,同意以本表作为协议开展研究工作,并按照表中填报的研究内容和时间如期完成研究任务。
3、遵守教育部有关项目管理规定,自觉接受项目检查与监督管理。
4、同意在项目结项时将本表所列的研究与调查原始数据、资料等提交教育部并由教育部无偿使用。
申请者(签章):年月日填表说明1、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
本表所涉及学科代码请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以下简称《国标代码》)填写。
2、封面“项目类别”:选择“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专项任务项目”其中之一填写。
“学科分类”选择下列之一填写:(1)管理学;(2)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3)哲学;(4)逻辑学;(5)宗教学;(6)语言学;(7)中国文学;(8)外国文学;(9)艺术学;(10)历史学;(11)考古学;(12)经济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民族学;(17)新闻学与传播学;(18)图书情报文献学;(19)教育学;(20)心理学;(21)统计学;(22)港澳台问题研究;(23)国际问题研究;(2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
3、研究方向:按照《国标代码》中三级学科名称及代码填写,如没有三级学科,按照二级学科填写。
填写方法如“魏晋南北朝史(770.3020)”。
4、研究类别:选择“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其中之一填写。
5、最终成果形式:按下列成果形式填写,最多填写2项:专著、编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著作、译著、系列论文、研究或咨询报告、音像软件。
6、申请书(A表)及匿名评审表(B表)统一用A4纸印制,左侧装订。
A表、B表单独装订。
《全民健身条例》全文及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条例》已经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00九年八月三十日全民健身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障公民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提高公民身体素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国家支持、鼓励、推动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适应的体育消费以及体育产业的发展。
第三条国家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第四条公民有依法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公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的权利。
第五条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全民健身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全民健身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主管体育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体育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全民健身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全民健身工作。
第六条国家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七条对在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全民健身计划第八条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明确全民健身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保障等内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和农村居民的特殊需求。
第九条国家定期开展公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公民体质监测由国务院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其中,对学生的体质监测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体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6篇)

依据身体素质、体育能力、运动水公平情况,恰当分组,以小组为单 位(即 6—10 人组合)选定各组小组长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 标,同时组长可常常更换。组长依据本组成员的意愿和学生的能力情 况推举产生。
(2)小组活动安排在向全班授课之后或学生自己活动时进行, 由小组长组织。例如:在嬉戏教学中,对低班级学生老师把嬉戏的方 法讲一讲,再示范一下或抽学生仿照动作、示范路线,对高班级的学 生老师就引导学生看挂图,同时讲解一下,教给学生的嬉戏方法,学 生练习就有各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小组长组织。由如:在授新课后, 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仿照练习,课中同学们之间消失了问题,先由组 长解决,解决不了后,再由老师解决。
体育课题开题报告(精选 6 篇)
体育课题开题报告 1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 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假如不擅长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学 问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在 20 世纪 80 年月末、90 年月初开始,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 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消失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国务院关于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特地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 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制造性,在 探究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 与帮忙。”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 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 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鉴于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的关怀,情感的召唤,心 灵的震憾,形式的互动和求知的自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除了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 主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 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 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之间健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项摘要课题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以《全民健身条例》作为出发点,结合我国现有的有关全民健身的中央和地方立法,联系全民健身事业的现实需要,提炼并探讨我国全民健身立法中的难点问题,试图为我国全民健身立法的完善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2008年5月24日,课题组与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共同举办了“《全民健身条例》(草案)研讨会”,邀请了众多法学和体育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就全民健身立法问题进行为期一天的研究和讨论。
此后,根据这次会议的研讨成果和之前的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确定了课题的基本研究内容,即课题的第一部分是对《全民健身条例》(征求意见稿)进行有针对性的、规范性的分析,主要涉及的是条例的定位、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定义、结构这些立法技术问题。
通过对《全民健身条例》(征求意见稿)和地方全民健身条例的条文的总结,课题组归纳了一些全民健身中的基本制度,也就是全民健身立法的核心内容。
在这些具体制度中,以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与法学基础理论的结合程度作为标准,我们挑选了一些制度作为研究的第二大部分,即全民健身立法难点问题的研究,其中包括全民健身中的侵权、全民健身中的保险、全民健身中的行政许可这三大方面。
而对于这几个难点问题我们采取以下研究思路:先是梳理行政许可、侵权和保险制度的法学理论体系,然后是总结这些难点问题的实践状况,包括一些可借鉴的外国立法例和我国的案例,最后是结合全民健身自身的特点和相应的基本法律制度原理,对每个难点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在第三部分,研究重点从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规范转到对全民健身事业的促进,通过对现实中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不足现象的总结,提出在产业政策和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对策。
在本质上说,第二、三部分是密切联系的,都是围绕着全民健身的管理和促进这两大基本方面:由于基于体育本身的性质,全民健身具有一定的风险,在参与全民健身的过程中参加者的利益可能会受损,相应地理想的全民健身保险和侵权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合理地分担全民健身中的风险和发生的损害后果,为全民健身中的主体提供救济和保障,增加公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但是事后的措施往往不能完全补偿受害方的所有损失,并且也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应对措施,缺少事前对风险的管制;而行政许可制度是管理全民健身事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在某些方面设置许可来对全民健身中的风险进行事前的预测和控制,尤其在相关的保险和侵权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这种管制作用尤为重要,而行政许可的条件和程序等具体制度安排又可以体现国家对于全民健身事业的态度和促进程度;和几个难点问题侧重法律手段不同,第三部分更加关注社会层面的全民健身发展不足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怎样为全民健身提供足够的保障和支持,途径包括但不限于法律建设。
下面是对各部分的简要介绍。
第一部分对《全民健身条例》(征求意见稿)及地方全民健身条例的简要分析《全民健身条例》是全民健身领域的一部综合性法规,它涉及到全民健身组织、活动、设施和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因此目前来看很难将其定位成一部管理法或是促进法,它可以说是兼具这两种作用,但是为了使得立法方向更加清晰,在立法时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而从目前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的条文来看,条例是以管理作用为主,一是从条文的数量上看,二是从条文的内容上看,体现促进作用的条款多采用“鼓励、支持”等用语,缺少具体的激励规定,而一些强制性的条款又因为缺乏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效力大减。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可适用于全民健身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因此《全民健身条例》要处理好与这些已有规范之间的关系。
另外,现在已有超过一半的省、市制定了地方全民健身条例,怎样参考和衔接这些地方性法规也是在在条例立法中要解决的问题。
从条例的内容来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一些重要名词的定义是否要在条例中规定?怎样规定?全民健身的管理和促进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一些条文的规定还可能造成在某一事项上主管部门的冲突,怎样协调这些部门之间的关系?一些条文规定得不够明确,可能会导致在实施上的困难;一些条文缺少相应的法律责任,法律规则不够完整,也削弱了法律的执行效果;而对于条例中的具体制度的设计将在下一部分进行讨论。
第二部分立法难点问题研究一、全民健身中的侵权全民健身中的侵权案件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健身活动组织者、健身活动场馆提供者、健身者和第三人四类。
由于我国现行法尚未明文规定“自愿承担风险”这一在逻辑上更加严谨、在英美法中经常被用于处理体育侵权案件的免责事由,法院在实践中主要以过错归责原则为基础,在各方均无过错时兼采公平责任原则,通过比较各方主体相互之间的过失和行为导致损害结果的原因力大小,由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分配损害赔偿责任的比例。
最高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7条对学校课以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则对学校中的一切学生伤害案件提供了过错判断和责任分担标准。
在这方面,健身活动组织者和场馆提供者的权责最为清晰。
同时,《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6条对营利性机构课以安全保障义务,但尚未有明确的过错判断和责任分担标准,实践中可以考虑参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而非营利性健身活动的组织者和场馆提供者所应承担的义务,基本上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因此实践中出现了大量争议和纠纷。
一般认为,其注意义务应低于营利性主体,但又高于“故意或重大过失标准”。
这个“中间地带”很难通过抽象立法来划清相互之间的责任界限,需要我们进行繁琐而艰难的技术性条款的立法工作。
至于健身者之间以及健身者对第三人的侵权案件,法院可以根据各自的比较过失及免责或减责事由,确定相互之间的责任分担比例。
尽管如此,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即使是有条文较为抽象概括的部门规章明确规定责任认定标准的校园伤害案件,其在个案的判断中,也同样会存在过错与因果关系认定上的困难与分歧。
这既是技术性条款作为成文法所固有的在周延性、精确性和时效性上的局限,也是侵权法固守过错责任原则所必然会引发的争论。
也正是因此,以一定损害限度内的“全额补偿”为原则,甚至不再追究是否存在过错进而构成侵权的各类保险,成为推动法律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并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侵权法的危机”。
如果两种法律手段能够相互结合,合理运用,对全民健身活动参与者和第三人的保护就会更加周延和完善。
二、全民健身中的保险随着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民众日益增多。
但由于我国健身场所设施管理手段不完善,侵权责任分配、赔偿以及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诉讼制度程序繁复等原因,在全民健身引发的相关纠纷呈现上升趋势的同时,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
相较于侵权赔偿或者是国家赔偿的请求权,保险制度对于解决全民健身过程中的赔偿与损失弥补,乃至减轻政府负担,是能够起到相当大的作用的。
然而我国的体育保险制度还不发达,全民健身市场的需求却是广阔的,因此应该试图寻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民健身保险制度的进路。
首先,简单介绍保险方面中重要的且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原理。
然后,通过与世界各国全民健身保险制度的比较,发现了全民健身保险制度的一些一般规律。
并分析了这些制度与我国国情的适应情况,以此为基础探寻我国相关制度的必经之路。
接下来,通过了解我国现在的全民健身情况以及相关的体育保险制度现状,充分分析了我国保险法和各项保险制度对全民健身的保障情况以及全民健身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建设情况、制度缺陷以及未来发展进路。
核心问题是否需要专门设立有关的全民健身保险制度。
再次,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试图选择一种适合我国当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国情的体育保险制度模式。
通过分析政府、企事业单位(包括保险公司)、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人在全民健身保险制度中的角色(包括权利与义务),进而合理分析了险种的选择与互补,以及各个险种适用的领域、范围以及对于不同情形和对象的适用方式和互补机制。
同时,在论述各角色的过程中,重点阐述了保险与其角色发挥的联系,进一步强调了保险制度对于全民健身的重要性。
另外,还讨论了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调整好保险法与侵权损害赔偿以及国家政策性福利、补偿制度之间的关系。
提出在现有的侵权法与国家相应政策起作用的基础上,要以保险制度来弥补全民健身中出现的难以解决问题。
最后,以天津市学生保险的相关规定为例,具体说明了上文中设计的制度如何运行。
三、全民健身中的行政许可作为事前控制风险的一种方式,行政许可制度与侵权和保险制度共同构成了全民健身的风险应对过程。
《行政许可法》第18条规定了“设定行政许可,应当规定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条件、程序、期限”,再反观《全民健身条例》(征求意见稿)第19条的规定,其内容为设定一项行政许可。
该条内容里已经明确指明了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是县级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规定了四项条件,程序和期限的规定也可以在第二款和第三款中找到答案。
因此,对第19条内容的论是不必要的,因为是它符合相关的法律规定的。
设定行政许可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行政许可法》第19条的规定:“起草法律草案、法规草案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草案,拟设定行政许可的,起草单位应当听取听证会、论证会的形式听取意见,并向制定机关说明设定该行政许可的必要性、对经济和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的情况。
”就行政许可本身的性质而言,它本身就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限制。
本来公民是享有行动自由的,但是一旦对某一事项设定行政许可后,公民在这个领域内的活动就必须获得行政机关的许可才能自由进行。
因此,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就必须慎重,正如《行政许可法》第19条提到的,必须论证其必要性。
只有在要不要设定行政许可上面得出了一个确定的答案,那么具体的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程序、条件和期限才有必要,并且这些具体内容属于技术性事项,只要根据相关的许可原理,就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基于上述考虑,研究重点就放在了论证全民健身活动中涉及的三项行政许可设定的必要性上来。
这部分主要采用演绎推理的方式论证该三项行政许可的必要性。
首先就是介绍行政许可的基本理论,诸如行政许可的概念性质、原则、功能以及产生原因,接下来介绍行政许可存在的一些制度性缺陷,然后梳理国外的行政许可制度,最后再介绍中国的行政许可制度。
对中国行政许可制度的介绍也主要是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来介绍行政许可设定的事项范围。
在介绍完前述理论的基础上,再联系全民健身活动中涉及的有关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涉及人身安全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设施许可以及社会指导员制度三项许可,具体分析该三项许可的必要性。
不管是从行政许可的概念、性质、功能、原则或原因中的哪个方面,我该三项许可都是符合行政许可的基本法理的,同时从中国行政许可制度规定的事项范围来看,该三项许可也是符合中国的行政许可法律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