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常见症状评估发热疼痛课堂
健康评估教案 疼痛

健康评估教案疼痛教案大纲:一、疼痛的定义与分类1. 疼痛的定义2. 疼痛的分类3. 疼痛的度量二、疼痛评估的原则与方法1. 疼痛评估的原则2. 疼痛评估的方法3. 疼痛评估的工具三、疼痛评估的临床应用1. 疼痛评估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2. 疼痛评估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3. 疼痛评估在患者管理中的应用四、疼痛评估的注意事项与误区的避免1. 疼痛评估的注意事项2. 疼痛评估的常见误区3. 避免误区的策略与方法五、疼痛评估案例分析1. 案例介绍2. 疼痛评估过程3. 疼痛评估结果与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疼痛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
2. 掌握疼痛评估的原则、方法和工具。
3. 熟悉疼痛评估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4. 学会避免疼痛评估中的常见误区和注意事项。
5. 能够运用疼痛评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临床实践。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疼痛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疼痛评估的原则、方法和工具,以及疼痛评估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疼痛评估,并能够分析评估结果。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疼痛评估的注意事项和常见误区,以及避免误区的策略与方法。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疼痛评估的过程,提高评估技巧。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疼痛评估案例的分析能力。
3.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评估技巧和沟通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评估学生对疼痛评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疼痛评估的临床技能训练1. 疼痛评估的基本步骤2. 疼痛评估的临床技能3. 疼痛评估的实践训练七、疼痛评估的心理社会因素1. 心理社会因素对疼痛评估的影响2. 疼痛评估中的心理干预3. 疼痛评估的社会文化因素八、疼痛评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1. 疼痛评估的伦理问题2. 疼痛评估的法律问题3. 疼痛评估的伦理和法律实践指导九、疼痛评估的研究进展1. 疼痛评估的研究动态2. 新型疼痛评估工具的开发与应用3. 疼痛评估的未来发展趋势十、疼痛评估的综合案例讨论1. 综合案例介绍2. 疼痛评估的综合分析3. 疼痛评估的临床决策与实践教学目标:1. 学会疼痛评估的基本步骤和临床技能。
健康评估课件 常见症状评估(发热、疼痛)

2)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3)机体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个体差异较大 4)疼痛易受各种因素影响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部位、疾病状况等。 心理因素:经验和记忆、情绪、注意力、个性
、经济文化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高志磊
学习目标
•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常见症 状的护理评估要点。
• 熟悉常见症状的评估方法。 • 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 • 能正确认识常见症状在建立准确的护理诊
断中的作用。 • 具有根据常见症状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
症状: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痛苦的 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 乏力食欲减退等。
发性气胸等;40岁以上注意心绞痛、心肌 梗死及支气管肺癌。
• 胸痛的部位 • 胸痛的程度与性质 • 疼痛持续时间 • 影响疼痛因素
护理评估要点
➢健康史 ➢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 ➢诱发、加重或缓解因素 ➢伴随症状和体征 ➢胸痛对病人的影响
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 急性疼痛 与心肌缺血有关
• 焦虑
➢ 临床意义: • 伤寒高热期 • 大叶性肺炎
弛张热
➢ 弛张热:又成败血症 热型。体温在39℃以 上,24小时内体温波 动超过2℃,但均在正 常水平以上。
➢ 临床意义: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炎症 重症肺结核
间歇热
➢ 间歇热:体温骤升达 高峰后持续数小时, 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 天,高热期与无热期 反复交替出现。
填空题
⒈皮肤痛的特点是 痛觉,定位 。
1. 双重、明确
单项选择题
1.内脏痛的特点为( ) A.双重痛觉 B.定位明确 C.疼痛的同时常在体表某部位也发生痛感 D.剧烈而短暂 E.以上均正确
《健康评估》全套教案

心悸
发绀
水肿
授课班级
护理大专班
课时
2
课时类型
讲授、示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
难点:各种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
课时目标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分钟)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评价与矫正
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和护理评估要点。
第五节咯血
第六节心悸
第七节发绀
第八节水肿
20
25
20
25
1、交代授课计划及要求
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健康评估》科授课计划表
授课班级_护理大专班_学期_ _填表时间_
周次
章节名称及内容摘要(1-2节课)
学时
教学方法
授课老师
备注
第一章健康评估的方法
1
讲授、示教
第二章健康资料与护理诊断
1
讲授、示教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
12
讲授、示教
发热、疼痛、呼吸困难、咳嗽与咳痰
2
讲授、示教
咯血、心悸、发绀、水肿
科目:健康评估授课教师:
课
题
单元: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
呕血与黑便
便血
腹泻与便秘
授课班级
护理大专班
课时
2
课时类型
讲授、示教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
难点:各种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要点
课时目标
教学内容
时间
分配
(分钟)
教学
活动
教学
媒体
评价与矫正
掌握各种常见症状的概念和护理评估要点。
第十二节呕血与黑便
第十三节便血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发热课程思政案例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发热课程思政案例健康评估常见症状2020~2021学年度第1学期教师课程思政课案例XXX:医学院授课教师:专业:护理科目:健康评估课题授课时间模块2任务一常见症状-发热第二周星期五5节课型一体化授课班级护理教学切入点发热的热型-间歇热-常见原因知识目标:掌握常见症状的原因、临床表现,熟悉伴随症状及护理诊断教学目标技能目标:能收集常见症状的原因、临床表现素质目标:团队协作精神。
思政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XXX事迹介绍,拓展思路,鼓励学生励志成才、努力进步。
常见症状-发热的原因、临床表现能收集常见症状-发热的伴随症状。
首先通过课前考虑:XXX是谁?有何贡献?课中接纳案例导入、向学生介绍发热的原因、临床表现尤其是发热的过程、发热的分度及发热的热型、内容、方法伴随病症及护理诊断。
尤其是在讲解热型间歇热的临床意义是疟疾(提问:降低疟疾死亡率的是?),青蒿素-XXX【此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当意识。
】。
课后对相关的常识点进行考核【1.间歇热最多见的原因?(疟疾)2.XXX团队的贡献?(青蒿素)3.青蒿素的作用?(降低疟疾死亡率)】。
XXX,女,汉族,,药学家。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
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开展中国家的数百万讲授体会人的生命取得拉斯克奖和XXX"生命科学杰出成绩奖"。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及评估

• 呕血与黑便都属于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 呕血:指消化道出血经胃从口腔呕出 • 黑便:呕血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 体温在39~40。C以上水平持续数日或数 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 。C
• 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疾病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 体温在39 。C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 体温差可达2 。C以上,但都高于正常水平
• 体温曲线无规律 • 多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等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发热
• 护理评估要点
• 热期、热型、热度以及起病情况 • 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响 • 诊疗、护理经过
发热
• 常用护理诊断
• 体温过高: • 体液不足: • 营养失调: • 口腔黏膜改变: • 潜在并发症:
• 心源性呼吸困难
吸气性呼吸困难
• 原因:由于异物、喉水肿及肿瘤等引起气管、
支气管的狭窄或梗阻
• 临床表现:
• 吸气费力,吸气时间明显延长。
• “三凹征”:锁骨上窝、胸骨上窝、肋间隙
呼气性呼吸困难
• 机理:
肺泡弹性减弱(肺气肿)及小支气管狭窄与 痉挛(支气管哮喘)
• 临床表现:
病人呼气费力,呼气缓慢而延长,常伴有哮 鸣音
咯血
病史
呼吸道疾病或心脏病史
出血前症状 咽喉发痒或咳嗽
出血方式
咯出
血液颜色
鲜红
血液内混合物 泡沫及痰
酸碱反应
碱性
黑粪
无,如咽下可有
出血后痰性状 痰中带血
[健康评估]第三章第二节 疼痛课件
![[健康评估]第三章第二节 疼痛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e716566bd97f192379e939.png)
护理评估要点
(一)病史 (二)胸痛的特点 ❖ 胸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发作形式(阵发
性或持续性)、放射部位、诱发及缓解因素等 (三)伴随症状 ❖发热、咳嗽、咳痰 、胸闷、呼吸困难、咯血、休
克或急性肺水肿、吞咽困难等 (四)身体反应 ❖ 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表现
相关护理诊断
1.疼痛:胸痛 与胸壁、胸膜或胸内脏器病 变有关。
相关护理诊断
1.疼痛:头痛 与颅内、外疾病及全身性疾病、 神经病变等有关。
2.焦虑 与头痛迁延不愈有关。 3.恐惧 与剧烈头痛有关。 4.潜在并发症 休克。
胸痛(chest pain)
❖ 主要由胸部疾病引起,少数由其他部位的病变 所致疼痛的程度与原发疾病的病情轻重并不完 全一致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护理评估要点 相关护理诊断
2.焦虑 与胸痛迁延不愈有关。 3.恐惧 与剧烈胸痛有关。 4.潜在并发症 休克。
腹痛(abdominal pain)
❖支配腹部的神经受到刺激的一种反应
功能性 按病变性质
器质性
急性 按病程
慢性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护理评估要点
相关护理诊断
病因
(一)急性腹痛 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 2.腹腔脏器出血 3.腹内空腔脏器梗阻或扩张 4.腹腔脏器破裂或扭转 5.腹腔内血管病变 6.腹膜和腹壁疾病 7.胸部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痛 8.全身性疾病
病因
(一)胸壁疾病:急性皮炎、带状疱疹、肋软骨炎 (二)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癌、肺梗死、气胸 (三)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夹层动
脉瘤、 心肌炎 、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 (四)纵隔及食道疾病:纵隔炎、纵隔肿瘤、食管
癌 (五)其他:隔下脓肿、肝脓肿、脾梗死
健康评估症状评估ppt课件

5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 已接受过什么诊断性检查?结果怎样? • 有无用药?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效果如 何?有无不良反应? • 是否采用氧疗减轻呼吸困难?氧疗浓度、流量 如何?效果如何?
54
三、主要护理诊断/问题
1.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及心 肺功能衰竭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呼吸困难加重能量和血氧消耗有关。
3.气体交换受损 与心肺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引 起有效肺组织减少、肺弹性减退有关。 4.自理能力缺陷 与呼吸困难有关。
55
第六节 黄疸
• 黄疸(jaundice)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障碍,引 起血清中胆红素增高,使皮肤、粘膜和巩膜黄 染。
56
一、病因
1.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 3.胆汁淤积性黄疸(阻塞性黄疸) 4. 先天性黄疸:见于Gilbert综合征、Rotor综合征 Dubin-Johnson综合征等。
17
二、评估要点
1.咳嗽的性质:咳嗽分为干性和湿性。 2.咳嗽的时间 3.咳嗽的音色 4.痰的性状 5.伴随症状:发热、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 6.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18
1.咳嗽的性质
• 干性咳嗽:咳嗽无痰或者痰量甚少,多为刺激性咳 嗽 如急性咽喉炎,胸膜炎,肺癌等。 • 湿性咳嗽:咳嗽伴咳痰 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扩, 肺脓肿等。
功能障碍性疾病、肺出血-肾炎综合症,尿毒症等。
注意:临床上引起咯血的主要病因是肺结核、风湿性二尖瓣
狭窄、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
26
二、评估要点
1.年龄 2.咯血量 3.窒息的先兆 4.伴随症状
27
1.年龄
常见症状的评估—发热症状的评估(健康评估课件)

4、临床表现 (2)发热分度
超高热:41℃以上 高热:39.1~41℃ 中等热度:38.1~39℃ 低热:37~38℃
4、临床表现 (3)热型
4、临床表现 (3)热型
4、临床表现 (3)热型
4、临床表现 (3)热型
4、临床表现 (3)热型
4、临床表现 (3)热型
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
外源性致热源作用于多 形核粒细胞、巨噬细胞
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体温调定点上升
发热
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
(1)发热过程
4、临床表现
体温上升期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骤升型:见于大叶性肺 炎、流行性感冒、疟疾。 缓升型:见于伤寒、结 核病.
皮肤发红、灼热、呼吸加快加深、开始出汗。
5、护理评估要点
生命征象
皮肤与循环系统
发热的程度、热期和热型
神经精神状态
脱水现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 关,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 碍有关,与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有关。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代谢率增高及营养摄入不 足有关。
潜在并发症:惊厥, 意识障碍。
体液不足: 与发热出汗 过多和摄入液体量不足 有关。
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发热?以腋窝温度为准划分热度。 2、常见的热型有哪几种?有何临床意义? 3、发热的护理评估要点有哪些?
口腔黏膜改变:与发热 所致口腔黏膜干燥有关。
小结
1、发热是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致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升 高超过正常范围。 2、多为感染性发热。 3、临床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热期、体温下降期。 4、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5、护理评估:(热期、热度、热型及起病缓急,发热对人体功能性健康形态的影 响及诊疗护理经过)。 6、主要护理诊断是体温过高、体液不足及营养失调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 具体疼痛的综合评价需要了解病人的疼痛 部位、性质与程度、发生于持续的时间、 诱发、加重、缓解疼痛的因素以及相关健 康史。
29
?疼痛时应采集的客观资料 ? 疼痛的生理反应 ? 伴随症状与体征 ? 疼痛的行为反应 ? 疼痛的情绪反应
30
疼痛---胸痛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主要为胸部疾病。 临床常见病因分类 心脏、肺部、肌肉与骨骼、神经性、胃肠性、
25
1)痛觉的特点
(1)痛觉感受器分布广泛。 (2)痛觉与情绪相联系:引起负性情绪。 (3)痛觉不存在适应。 (4)痛觉有相互作用。
26
2)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3)机体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个体差异较大 4)疼痛易受各种因素影响 生理因素:年龄、性别、部位、疾病状况等。 心理因素:经验和记忆、情绪、注意力、个性
、经济文化
27
(1)生理反应: 面色苍白、血压增高或下降、骨骼 肌紧张、恶心、呕吐、心率减慢或增快、出汗多 、虚脱、晕厥等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兴奋的表现 。
(2)行为反应: 皱眉、咬嘴唇、呻吟、哭泣、尖 叫、抓物、握拳、被迫卧位、按压疼痛部位等。
(3)睡眠、休息、饮食、工作、社交、焦虑、愤
怒、恐惧等。
? 临床意义: ? 回归热 ? 霍奇金病
15
不规则热
?不规则热: 体温变化 无一定规律。
? 临床意义: ? 结核 ? 癌性发热 ? 风湿热
16
护理评估要点
? 发热的特点 ? 伴随症状 ? 发热对病人的影响
体温每升高 1 ℃ ,心率增加 18 次 / 分; 食欲低下、恶心、呕吐、便秘和腹胀等消化系 统症状。 头痛、头晕、嗜睡、谵语和幻觉等神经系统症 状。 出汗是一种速效的散热反应,但大量出汗可造 成脱水,甚至循环衰竭,应注意补充水和电解质。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高志磊
1
学习目标
? 掌握常见症状的病因与临床表现、常见症 状的护理评估要点。
? 熟悉常见症状的评估方法。 ? 了解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 ? 能正确认识常见症状在建立准确的护理诊
断中的作用。 ? 具有根据常见症状提出护理诊断的能力。
2
症状:病人主观感受到的不适、痛苦的 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疼痛、 乏力食欲减退等。
22
概念:是机体受到伤害 性刺激所引起的痛觉反应。
23
二、疼痛分类
按
发
生
皮肤痛
组
躯体痛
织
内脏痛
器
牵涉痛
官
神经痛
和
假性痛
传
导
途
径
按部位分类
头痛 胸痛 腹痛 腰背痛 关节肌肉痛
24
三、疼痛分类
按病程分类
按程度分类
急性疼痛 慢性疼痛
微痛 轻痛 甚痛 剧痛
按性质分类
钝痛 锐痛 跳痛 压榨样痛 牵拉样痛
体征:经身体评估发现的异常表现。如 肝大、脾大等。
3
第一节 发 热
4
பைடு நூலகம்
发热
? 病因与发病机制 ? 临床表现 ? 护理评估要点 ?相关护理诊断 /问题
5
一、发热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二)病因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 抗原-抗体反应 内分泌、代谢障碍 皮肤散热障碍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3
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 急性疼痛 与心肌缺血有关
? 焦虑
与疼痛迁延不愈有关
? 恐惧
与剧烈疼痛有关
? 潜在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
34
疼痛--腹痛
? 大多数由腹部疾病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 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腹痛。
? 临床意义: ? 疟疾 ? 急性肾盂肾炎
13
波状热
? 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 升达39℃或以上,数 天后又下降至正常水 平,持续数天后又逐 渐升高,如此反复多 次。
? 临床意义: ? 布鲁菌病
14
回归热
? 回归热: 体温急骤上 升至39℃或以上,持 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 至正常水平,数天后 又骤然升高,如此规 律性交替出现。
8
概念:将发热病人的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 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再把各体温数值 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体温曲线,该曲线 的不同形状称为热型。
9
(四)临床表现
3.常见热型
稽留热 弛张热 间歇热
回归热 波状热 不规律则热
10
稽留热
? 稽留热: 体温持续在 39-40℃,达数天或数 周,24小时内体温波 动不超过 1℃。
? 临床意义: ? 伤寒高热期 ? 大叶性肺炎
11
弛张热
? 弛张热: 又成败血症 热型。体温在 39℃以 上,24小时内体温波 动超过2℃,但均在正 常水平以上。
? 临床意义: 败血症 风湿热 化脓性炎症 重症肺结核
12
间歇热
? 间歇热: 体温骤升达 高峰后持续数小时, 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 无热期可持续 1天至数 天,高热期与无热期 反复交替出现。
?体液不足 与体温下降期出汗过多和(或) 液体摄入量不足有关。
?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长期发热代 谢率增高及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有关。
?口腔黏膜受损 与发热所致的口腔黏膜干燥 有关。
?潜在并发症 惊厥、意识障碍。
20
第二节 疼痛
21
1.定义: 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疼痛定义为:“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 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与情感体验”。 疼痛既是一种生理感觉,又是对这感觉的一 种情感反应。
血管及乳腺、甲状腺、情感。
31
?临床表现 ? 发病年龄 青壮年多考虑结核性胸膜炎、自
发性气胸等;40岁以上注意心绞痛、心肌 梗死及支气管肺癌。 ? 胸痛的部位 ? 胸痛的程度与性质 ? 疼痛持续时间 ? 影响疼痛因素
32
护理评估要点
?健康史 ?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 ?诱发、加重或缓解因素 ?伴随症状和体征 ?胸痛对病人的影响
6
(三)发生机制
代谢增加
一、发热
内
体
温
产热增多
外 源
白
源 性
温 调
阈
肌肉运动
发热
性 致
细
致 热
节 中
上
热 源
胞
源
枢
升
皮肤血管、 竖毛肌收
散热减少
缩
7
(四)临床表现
1.发热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体温上升期
2.发热过程 高热期 体温下降期
17
?诊断治疗与护理经过 用药史、剂量与疗效;有无采取物理降温 及疗效。
临床常用: ?酒精稍加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
脚心。 ?冰袋夹于腋窝及额头
18
★ 起病情况 ★ 诱因 ★ 症状 ★ 伴随症状 ★ 身体反应 ★ 心理社会反应 ★ 诊断、治疗及护理经过
19
相关护理诊断/问题
?体温过高 与病原体感染有关;与体温调 节中枢障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