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影评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

《大明王朝1566》读后感读完《大明王朝 1566》,心中感慨万千,这部历史巨著实在是太精彩了,让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近一个月来,每晚都要读到凌晨一点才熄灯,实在是舍不得放下。
读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嘉靖、海瑞,他们都是孤独的人。
嘉靖作为最高权力的孤独者,极权统治长达 45 年,一人独治,可谓权谋至极。
他深知底下的人所作所为,严党把持朝政、贪墨公款,但他却按兵不动,因为他需要严嵩来填补国库亏空。
只有等到胡宗宪、戚继光平定倭乱,严党才会倒台。
这不得不让人感叹,他的深谋远虑和帝王心术。
而海瑞则是最高道德境界的孤独者,他心怀百姓,对大明朝的腐败和不公痛心疾首。
他目睹了灾荒之年地方政府贪墨赈灾粮,导致无数百姓饿死在紫禁城郊区的惨状,于是决定上疏,将问题的症结直指皇上,希望能为百姓带来一线生机。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嘉靖的无为而治,修道设醮、大兴土木、视国库如私产等问题,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不顾江山社稷和民生疾苦。
海瑞的直言不讳让嘉靖雷霆大怒,本就病弱的他被气得口吐鲜血。
但嘉靖毕竟不是昏君,他临死前不仅赦免了海瑞,还嘱托裕王(继承者)重用此人。
这表明他对海瑞的惺惺相惜,也显示出他作为一个皇帝的智慧和度量。
在嘉靖身边,还有一群特殊身份的人——太监。
以前,我对太监的印象就是娘娘腔的坏人。
但在这本书中,我对太监的偏见有了很大的改观。
太监们伴君如伴虎,要想在宫廷中生存下来,必须要有极高的情商和智慧。
吕芳,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不仅熟悉嘉靖的一切生活作息和日常起居,还能揣摩圣意,说出得体的话语,既不阿谀奉承,又能恰到好处地维护皇上的尊严和利益。
他的人生信条是“思变,思进,思退”,在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权衡各方势力,尽可能地不给皇上添麻烦。
他的结局还算不错,最终得以去南京养老,并带着干儿子杨金水一同前往。
杨金水也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太监,他是忠义的代表。
为了不牵涉到他的干爹和皇上,他可以装疯卖傻多年,忍常人所不能忍。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真相与人性

《大明王朝1566》:历史的真相与人性《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以明朝中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刘和平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展现了这一时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从官场到商场,从朝廷到各级官府,各种尔虞我诈的斗争让人目不暇接。
小说的主人公是明朝官员徐阶,他是一个有思想、有勇气的人物,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与严嵩进行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
徐阶的一生,不仅是一个政治家的一生,更是一个智者的一生。
小说中还涉及了许多历史人物,如严嵩、严世蕃、高拱、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等,他们在小说中各有不同的角色和命运。
作者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人物。
小说中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感,让读者时刻保持着对故事情节的关注和兴趣。
从朝廷到地方,从官场到商场,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和黑暗、真相和谎言、正义和邪恶。
作者通过对各种历史事件的还原,展现了明朝中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文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李时珍的描写,展现了明代的医药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通过对徐阶和戚继光的描写,展现了明代的文化和教育的状况。
这些描写不仅为小说增添了文化色彩,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时期的文化历史。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读者很容易被吸引进去。
尤其是徐阶与严嵩的斗争,让人屏住呼吸。
小说中的情节对历史的还原程度也相对较高,作者对明朝中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考证,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这段历史的魅力和威力。
总的来说,我认为《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还原,展现了明朝中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同时也展现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小说充满了悬念和紧张感,使读者时刻保持着对故事情节的关注和兴趣。
同时,小说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明朝中期历史和文化的窗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和人物。
《大明王朝1566》:在人心里,在史册里

《大明王朝1566》:在人心里,在史册里作者:王亚晶来源:《记者观察》2020年第03期第一次看《大明王朝1566》(以下简称《大明王朝》)是在2007年,那时候笔者正是上小学的年纪,还不知道何为历史,不知道谁是嘉靖,也不知道谁是海瑞,什么都看不懂,只记得父亲看得津津有味。
后来,这部剧就像是消失在了时间的长河里,也消失在了笔者的记忆里。
直到2017年,《大明王朝》第一次重播,笔者认真看了一遍才明白,这些年,我们的影视市场和观众到底错过了什么。
虽说《大明王朝》重播时的播放量依然惨淡,但还是重燃了很多人对历史剧的期待。
十年时间,只因题材爆冷、首播失利,《大明王朝》如同被囚禁一般,蒙尘十载,无人问津。
但时间终究给了它公正的评价:豆瓣上《大明王朝》获得9.7的评分,迄今为止仍是国产剧的最高峰,它前无古人,或许也会后无来者,它是奇迹。
在绝大多数观众眼中,历史剧是冷门的,所以被影视市场无情抛弃。
然而,如果把历史剧的定义扩大到仅仅是以古装题材为背景,那么它一直都受人追捧,只不过,在“历史”的背后,大多都是充满“未来”感的故事,从中,我们无法感知到史学大家钱穆先生口中的“历史之温情”,而是无尽的矫情与滥情。
那么何为历史之温情?对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来说,大部分观众会认为历史还原度高就是对历史的最大尊重,然而这种想法最禁不起推敲。
因为即便是最资深的历史学家,也永远无法找到历史的真相。
文艺作品中的历史之温情,便是站在一个很高的境界,对浩荡的过往有所体察,对家国天下有所关怀,抽丝剥茧,呈现出历史独有的厚重感。
毫无疑问,《大明王朝》做到了,单看剧情,虽然其中不少情节和角色都出自虚构,但它所展现的厚重历史和复杂人性,折射出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明的根本脉络和普遍规律,使我们在现代社会依旧能清楚地听到来自五千年庞大巨人的脉搏声。
这便是真正的历史剧,我们虽然看的是电视剧,但从中也能看到现实;故事讲的是过去,却能让我们不由得想到现在乃至未来。
《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更深刻

《大明王朝1566》的权谋更深刻看不懂《大明王朝》的人,不要说自己懂人际,知权谋。
《大明王朝》的政治智慧比高超无比。
我已经看过四五次《大明王朝》,每一次看,都会有全新的收获,如果真的要研究这部剧,无论是外在的其艺术价值,还是内在的权谋智慧,都是难以用一篇两篇文章来总结的。
这是一部前无古人的杰作。
再来看《大明王朝》,每一集,每一幕,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和微表情,每一句话,甚至是走路的姿态,都可谓是处处玄妙,字字珠玑,然而最终的逻辑,却不是你拿个法典或者算盘就可以推演出来的。
人家直接就告诉你,有些体制,有些文化,有些历史,有些传统,有些政治,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就叫周而复始,兴衰不灭的BUG,你百姓没办法,百官没办法,清流没办法,奸佞没办法,皇帝也没办法。
《大明王朝》讲的是千年封建政治文化背景下,一群古人,在一个畸形变态的体制下,靠着最高的集体智慧以及明暗契约,试图在千疮百孔的体制面前力挽狂澜,最终都成为牺牲品的闹剧,极品悲剧。
《大明王朝》展示的是天界的神到人,再到人精的结果,讲的是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中国,有《三国》、《水浒》、《红楼》、《雍正王朝》、《天下粮仓》、《走向共和》、《忠诚》、《尘埃落定》、《甄嬛传》、《威胁》、《鹿鼎记》等一系列非常优秀或者被脑残粉们定义为优秀的,反映政治权谋的艺术作品,而《大明王朝》堪称前无古人之极品,可以说从艺术上技术上,艺术外表和思想内在各方面吸收了前面所有优秀作品的一切精华。
在这里,不多分析《纸牌屋》,只是圈点一下《大明王朝》的精妙之处。
1. 剧情结构一开始就丢出来一个大麻烦——国库没钱了。
关于这大麻烦,还是有一系列铺垫的,先是太监打死忠良,然后是太监内部撕逼,然后是内阁大臣们撕逼,一撕就向观众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技能属性。
然后从紫禁城里面的阁老宰相,到千里之外的封疆大吏,从市舶司太监,到江浙商人,大家都故作淡定,一本正经地来合理化这个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宁愿自己牺牲,也要精心保护着幕后的罪魁祸首。
《大明王朝1566》:那个时代的政治黑暗

《大明王朝1566》:那个时代的政治黑暗《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以明朝中期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海宴,主要讲述了一场政治斗争,即“扳倒严嵩”的故事。
这场政治斗争构成了小说的主要线索,贯穿了整个故事的始终,同时也是小说中展现出来的丰富的历史细节和人物形象的重要来源。
在这个时期,明朝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已经到了极点。
各级官府的腐败和贪污,使得百姓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而政治斗争则成为了权力的争夺和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的深入挖掘,展现了这个时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令人感到震撼。
小说中的严嵩,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也是故事的主要反派。
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无论是诬陷他人,还是构陷无辜,甚至不惜杀人灭口。
他的权力观念极端,对于实现自己的目的,他甚至不惜违反人伦、道德和法律。
这使得他在历史上备受诟病。
小说中对于严嵩的描写非常细致入微,将他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通过对严嵩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也更能够理解这个时期政治斗争的严重性和残酷性。
除了严嵩之外,小说中还有徐阶、高拱、胡宗宪、戚继光、李时珍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也被刻画得非常深入。
这些历史人物各自有着不同的品德和特点,他们的行为和言论也展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观。
例如,戚继光是一个忠诚的将领,他在抗击倭寇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李时珍则是一位著名的医学家,他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中国医学史上的巨著。
这些历史人物在小说中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这个时期的历史,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历史人物的伟大和价值。
小说中的情节非常丰富,通过多个角度来叙述同一事件,让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同一事件,更好地理解历史。
另外,小说的叙事方式也非常独特,采用了双线叙事和多视角叙事等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背景和内心。
总之,《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小说。
《大明王朝1566》:历史中的真相与阴谋

《大明王朝1566》:历史中的真相与阴谋《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非常出色的历史小说,它以“扳倒严嵩”为主线,全面展现了明朝中期空前尖锐的矛盾斗争。
这本书让我深深地了解到了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严谨,作者刘和平在书中使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同时,小说中的语言也非常优美,富有文学感和艺术感。
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敬意,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探索。
这本书的主角是严嵩,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他曾担任过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务,权力极为巨大。
然而,他的权力欲和政治野心,让他成为了许多反对派的眼中钉。
严嵩的对手们试图推翻他的权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这场斗争的复杂性和深度,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明朝中期的政治状况。
徐阶是我最喜欢的人物。
他是一个智慧而勇敢的人物,他在书中的表现令人惊叹。
他对政治斗争的洞察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他成为了严嵩的对手。
他的处事之道也值得我们学习,他不仅善于把握时机,还不断学习和进步,最终取得了成功。
除了政治斗争和关系错综复杂的人物形象,小说中还涉及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如科举制度、宫廷文化、医学和药物等。
这些内容不仅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明朝时期的文化和历史,也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厚度和深度。
小说中还涉及了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和形象,如高拱、胡宗宪、戚继光和李时珍等,这些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言语,与其在历史中的形象高度一致。
这种历史还原感,使得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除了历史事件和人物,小说中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许多人物的形象和命运都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这些人物的命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平等。
同时,小说中也展现了一些人物的智慧和勇气,他们的行为和决策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种对人性的深入探究,让读者不仅了解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加思考了人性和社会的本质。
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最近追完了《大明王朝》这部剧,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剧啊,真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把明朝嘉靖年间的那些事儿,一桩桩一件件,活灵活现地摆在了咱眼前。
先说嘉靖皇帝,他在那深宫里,看似不理朝政,一心修道,可那权力的线啊,始终紧紧握在他手里。
他就像个幕后的大掌柜,看似不管事儿,实际上店里的每一笔账,他心里都门儿清。
他的心思,那叫一个深不见底,谁也猜不透。
一会儿给这个大臣点颜色,一会儿又给那个大臣点甜头,把大臣们耍得团团转。
我就寻思啊,这当皇帝也太累了,天天这么算计,能睡个安稳觉不?严嵩严世蕃父子,那可真是权倾朝野的大奸臣。
严嵩老谋深算,严世蕃嚣张跋扈。
他们拉帮结派,贪污受贿,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可你别说,这俩父子之间的互动还挺有意思。
严嵩有时候也头疼自家这个不省心的儿子,严世蕃呢,总觉得自己聪明绝顶,结果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一回,严世蕃为了抢一块地,那手段使的,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又是威胁,又是利诱,把当地的老百姓坑得叫苦连天。
我看着都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坏的人!再说说海瑞,这位海青天,那可是正义的化身。
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
哪怕是面对嘉靖皇帝,他也敢把真话一股脑儿全倒出来。
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可那一身正气,比啥都值钱。
他审案子的时候,那叫一个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个案子,涉及到权贵,旁人都不敢接手,他倒好,二话不说就接了下来。
为了查真相,他风里来雨里去,把自己累得够呛。
他老婆孩子跟着他也没过上啥好日子,可他就是不低头,不妥协。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朝廷里多几个海瑞这样的官,那老百姓的日子得多好过啊!还有那胡宗宪,他算是个能臣,也是个忠臣。
在严嵩的手下办事,他左右为难。
一方面,他不想跟着严嵩父子同流合污;另一方面,严嵩对他又有知遇之恩。
他在夹缝中求生存,一心只想抗倭,保卫边疆。
他为了筹措军饷,那是操碎了心。
头发都白了好几根,人也憔悴了不少。
有一次,军饷迟迟不到位,士兵们都快没饭吃了,他急得团团转,到处求人。
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最近看完了《大明王朝》这部剧,心中感慨万千。
这部剧以其深邃的历史内涵、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的剧情展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嘉靖年间,那是一个封建王朝统治下充满权谋斗争、利益纠葛和民生疾苦的时代。
剧中的嘉靖皇帝,看似沉迷于修道炼丹,追求长生不老,实则对朝政有着绝对的掌控欲。
他以权谋之术驾驭群臣,使得朝堂之上人心惶惶,派系林立。
严嵩一党,权倾朝野,贪污腐败,祸国殃民。
严嵩老谋深算,其子严世蕃更是嚣张跋扈。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卖官鬻爵,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然而,正义的力量也在黑暗中悄然崛起。
以徐阶、高拱、张居正为代表的清流,他们心怀天下,试图拨乱反正,为国家的前途和百姓的福祉而努力抗争。
海瑞,这位剧中最具代表性的清官形象,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他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哪怕面对的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也毫不退缩。
他以“天下第一疏”痛斥嘉靖的种种过错,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海瑞的存在,仿佛是黑暗中的一道曙光,让人们看到了希望。
在这部剧中,每一个人物都被刻画得十分细腻和真实。
他们不再是历史书上简单的名字和事件,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欲望的活生生的人。
比如胡宗宪,他身处严嵩一党,却心系国家和百姓,在两难的境地下,努力寻求着平衡。
他的无奈和挣扎,让人感同身受。
剧中的权谋斗争更是精彩绝伦。
大臣们为了争夺权力,互相算计,勾心斗角。
每一次朝堂上的争论,每一次私下里的密谋,都充满了智慧和阴谋。
这些斗争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权力的可怕和腐败的危害。
同时,这部剧也让我对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明朝的内阁制度、宦官专权、土地兼并等问题,在剧中都有生动的展现。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了明朝的衰落,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从《大明王朝》中,我还看到了封建王朝统治下百姓的苦难。
沉重的赋税、频繁的徭役,让百姓们苦不堪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明王朝1566》影评
我不是越中四谏,也不是戍午三子。
我姓海名瑞字汝贤号刚峰。
海瑞,外号“海笔架”,相传某御史到县学视察,海瑞带着两名训导前往迎见。
面对上级,两名训导毫不迟疑地跪了下去,海瑞却拒绝逢迎,站在两人之间行抱拳之礼。
这三个人两低一高,就像一个山字笔架。
从此,便传开了“海笔架”的名声。
在《大明王朝1566》的最后,嘉靖三代坐在海瑞面前,质问他,到底谁才是大明王朝的笔架,谁才是大明王朝的山。
在我看来,嘉靖隆庆万历不是笔架,海瑞也不是笔架,真正支撑起大明王朝的笔架,是大明王朝的子民。
嘉靖说:“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是指江山。
君既不是山,民便不是江”,即君是山,民是水,水是不能淹没山头的。
但于我而言,民才是山,君是水,水是不能淹没山头的。
功如嬴政,千古一帝。
六王毕,四海一,一统天下。
可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秦朝仅仅15年即灭亡。
隋朝,统一北方基业,行大一统之伟业,可隋炀帝滥用民力,频繁发动战争,激起民变,隋朝千秋万代功劳毁于一旦。
不思安民,先做圣王事业,对外强硬,对内压制。
所谓要先积德百年而后起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此,人民才是真正历史的创造者,皇帝不是,内阁六部更不是。
当我看《大明王朝》时听到嘉靖帝说“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数省两岸之田地。
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这个海瑞不懂这个道理,在奏疏里劝朕只能用长江而非黄河,朕岂可乎?反之,黄河一旦泛滥,朕便治理,这就是朕为什么罢严嵩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再反之,长江一旦泛滥,朕也要治理,这便是朕为什么要罢黜杨廷和、夏言,杀杨继盛、沈链等人的道理。
比方这个海瑞,自以为清流,将君父比作为山,水却淹没了山头,这便是泛滥。
”这段台词的时候,我是非常震惊的。
这段话初听是很有道理,正所谓“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当官,无论清流浊流,贤人则用。
能为帝国建功立业的,即是好官。
因而当裕王问道:“大明王朝谁是贤臣”的时候,嘉靖才会回答:“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使用之,不贤黜之”。
然而,当真应该如此吗?
我认为非也。
作为统治者难道不需要时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吗?明白他们应该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
不是总做“造梦者”去无尽地幻想,而是要想想那些最广大的人民,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被官员淹了田,被改稻为桑的国策逼着用田换口粮,官商勾结,一步步压低田价,这才是那些最广大的人民百姓所过的日子。
而这时候的嘉靖呢?何时为了大明百姓的生活有所忧虑?
皇帝要用什么人?一是忠,二是贤。
什么忠?忠于皇帝。
什么贤?有能力稳定国家给皇帝赚钱。
至于人民,到底能被放在第几位呢?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这些领着朝廷俸禄的官员,都应该把自己的肠子拎出来,晾一晾,看看他们有几个是干净的。
朝堂之上,烂了几个人,大明王朝便要烂一片。
如果所有人都烂了,大明王朝的百姓,便要揭竿而起了。
然而这时的朝廷,已经是烂到了骨子里。
严党干政,肆无忌惮。
但他们着实是贤能的,在这浙江千钧一发的关头,及
时选择了牺牲沈三石等那些为他们捞金的商人,抄没家财,稳住了农民,稳住了他们在朝中的位置。
然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铸就了中国的魂魄。
在大明王朝中,这无疑就是海瑞。
他,是以一人对抗整个朝廷;他,是一把利剑,当他亮剑,便从未想着活着归来;他,是真正的清官,是大明王朝中的一股清流。
他敢于说出那些别人不敢说的真话:当今圣上,差汉文帝,远矣。
只要是贪官,便是浊流,一定是滥用权力,一定是贪赃枉法之人。
对于人民,对于百姓,他们就是猛兽,是吸血鬼,无论他们有何种功劳,无论他们有何种才能,无论他们可以给皇帝带来什么,这都不是他们应该被任用的理由。
只因为他们的行为使得百姓陷入水生火热之中。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今后的我们中的某些人或许就是那手中握权的人,无论那权利是大是小,需要谨记的一定是为民不为利。
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由此可见,这清正廉价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这部影片中同样可以看出来。
大学时期正是我们逐渐建立三观的重要时期,我们也应该注意接触的事物,毕竟这对于我们以后的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