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美国(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美国》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美国》教学设计3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美国》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美国》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其他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其地理特征和国情较为复杂,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美国的流行文化较为熟悉,但对美国的历史、地理和文化背景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理解美国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文字材料,学生能够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国家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理解美国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背景,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美国》。

2.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文字材料等。

3.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布置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和著名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美国的地理特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美国》优质教案(第2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美国》优质教案(第2课时)

教学内容《美国》优质教案(第2课时)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美国是西半球北美地区的一个移民国家。

它的领土由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三部分组成,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民族和种族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美国的农业生产特点。

板书:二、农业地区专业化[讲授新课]阅读材料“1998年美国主要农产品产量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3和出口量占世界的百分比及其在世界的位次”。

抢答:1.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大豆、棉花、牛奶、鸡蛋)2.美国的主要农产品中出口量居世界第一的有哪些?(玉米、小麦、大豆、棉花、肉类)分析:让学生确认主要农产品在美国的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百分比是多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后明确美国农业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通过阅读分析统计资料,使学生能够看懂日常生活中的统计资料。

设疑:美国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呢?图9.6和图9.7。

教师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观察:电脑展示课本P83述图片中的情景。

引导学生通过这两张代表性的图片总结出美国农业的生产过程都已实现机械化和专业化,是典型的现代农业。

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大规模地使用机械化手段和专业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自然而然地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美国农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高居世界前列。

同时意识到美国成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必然原因——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专业化生产。

板书:1.世界上的农业大国供了良好的条件。

5.让学生观察“美国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美国降水的分布特征——降水量大致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中部和东部地区降水比较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

小结:通过上述的读图分析可知,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为美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那么,美国的各个农业带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例析:1.鼠标点击出乳畜带的说明窗口B,引导学生了解影响乳畜带的主要因素后,教师补充:由于这里的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乳、肉、禽、蛋的市场需求量大,而且这些产品不宜保存和长途运输,就近生产还可以降低成本。

《美国》教学设计(第2课时)

《美国》教学设计(第2课时)

《美国》名师教学设计【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教材分析】本章标题是西半球的国家,本章内容相对于前面所学的东半球的国家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区域。

《美国》是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章的主题是西半球的国家。

西半球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一般把加拿大和美国叫做北美,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因为通用语言都属于拉丁语,被称为拉丁美洲。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

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在信息的接收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性知识。

初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所以,教学易以“引起兴趣——加强交流与合作——引导思考”为主。

若平铺直叙地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对于教法、教具的选择必须考虑学生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高效直观。

【课程标准】1.运用图表说出美国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2.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1.运用美国农业带分布图,说出农业带的名称、位置,并能举例分析美国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2.根据地图和图文资料,知道美国三大工业区分布及其发展条件,能说出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美国主要农业区分布,工业的地区分布及主要工业城市,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的形式,以美国标志性建筑之一自由女神像为引入对象,让学生了解自由女神像的来龙去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接下来,教师展示出美国的几个主要特征:比较年轻的、世界上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输出工农业产品数量最多、产值最大的国家;世界科技水平最高、实力最强的国家。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美国》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美国》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美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美国》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以及人口分布等特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地图,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学习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美国作为一个遥远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有限,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美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特点;2.难点:美国的地形、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美国的地图、图片等相关教学素材;2.设计好针对美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方面的问题;3.分好小组,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北美洲的位置、特点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呈现美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特点,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观察地图、图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老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4.巩固(5分钟)老师选取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美国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美国的地理特点对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美国后续学习的兴趣。

初中地理《美国(2)》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地理《美国(2)》优质教学课件设计

出口量% 65
33 16 67 24 14 3 9
位 第一 第一 第三 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七 第二
美 国 农 业 Th 产
机械化 专业化
农业机械化
说名称
美国农业带(区)分布图 C
A
F
B
C
D
G E
专业化:在一定的区域内,种植一种或两种农作物。 好处:能充分利用优势条件,使用农业机械,推广生物技术,提高农业生产
自主学习二
学习提示:
根据课本 78-79 页的内容及图 9 、 10 , 完成自主学习 82 页上的
23 题。
美国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量在世界的地位
农产品 产量% 次 玉米 40
小麦 11 稻米 2 大豆 35 棉花 18 肉类 15 牛奶 15 鸡蛋 9
位次 第一
第三 第十 第一 第二 第二 第一 第一
降水降水降水降水分布特分布分 布特分布特点特点点
• 美国的降水量主要来自哪个洋?为 什 么?
太平 洋
大西 洋
美国本土降水量的分布
看地形

基 山

中 央
巴 拉

平 原
山亚


地形特点 南北纵列分布,东西部是山地,中部是 平原
地势特点 东西高,中部低
展成因
西部高山区
东部山地

中部平原 大

西


西部高山
海陆兼备
位置范围
温和湿润
降水东多西 少 原密西西来自河气候河湖农业带
乳畜带 玉米带
小麦区
亚热 带
作物带
地形地势
东西山 地
中部平
东西高
讨论: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农业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美国》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

《美国》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

《美国》教案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地形、气候、河湖特点。

2.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教学重难点】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二、教学策略本节教材围绕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这一主线,重点选择了美国具有突出地理特点、体现强国地位的三个方面——移民国家、农业地区专业化、世界高兴技术产业基地。

本节课程设计以美国家庭农场经营为情境,通过分析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条件和有利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四、当堂练习读美国地形简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美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大部分国土都在热带B.中部的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三长河C.美国河流、湖泊很少,内河航运不发达D.美国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耕地面积广大2.下面能正确反映美国本土自西向东地势起伏的剖面图是()A. B.C. D.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区)分布图”,回答3~5题。

3.图中的数字与其所代表的农业带(区)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①—棉花带B.②—玉米带C.③—乳畜带D.④—小麦区4.图中显示美国现代农业的突出特点是()A.高度机械化B.高度专业化C.高度商品化D.高度工业化5.对于图示中②处农业带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候冷湿B.人口、城市集中,消费量大C.地形以高原为主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参考答案】DBBBD五、课程小结六、板书设计美国二、农业地区专业化1.农业地区专业化的发展条件2.农业地区专业化的有利影响3.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 第一节 美国(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美国(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美国的相关知识,内容涵盖了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美国这个国家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美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难点: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美国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地图、文字等,以便于教学演示。

2.资料:搜集与美国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美国的国旗、地图等,引导学生关注美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美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美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美国》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美国》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第二节美国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地形区、气候特点;理解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及成因;了解美国的工业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能力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热点,增强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农业带分布、工业特点。

2.难点:分析农业带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美国的标志性图片或视频,如自由女神像等,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学习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利用地图详细讲解美国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介绍美国的领土组成,包括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等。

3.探究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1)展示地形地图,分析美国的主要地形区,如西部山脉、中部平原、东部山地等。

(2)结合气候图,了解美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4.分析美国农业带的分布(1)展示农业带分布图,介绍主要农业带。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农业带分布的原因,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关系。

5.了解美国的工业(1)讲解美国工业的特点,如技术先进等。

(2)指出主要工业区的位置和特点。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7.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相关练习题或撰写一篇关于美国地理的短文。

教学反思:在完成美国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以下反思:优点: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教学内容的组织较为系统,重点突出。

不足:1.在讲解一些复杂概念时,可能没有足够详细地解释清楚,导致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

2.课堂互动环节可以更加丰富多样,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改进措施:1.对于难点知识,准备更丰富的实例和更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美国第一课时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读图说出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运用地图并结合美国的地形、气候、河湖、人口分布特点,分析美国发展专业化农业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对美国位置气候地形河湖等自然环境的分析,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和归纳地理规律的能力,并理解这些自然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美国因地制宜的农业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因地制宜持续发展的地理观念。

2.通过新闻视频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我们中国的处事原则,培养学生放眼世界的开放胸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掌握美国自然环境的有利条件。

2.理解美国农业带(区)的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了解美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实例。

(二)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和文字资料,分析美国农业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美国的资料、预习。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提前预设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中美贸易摩擦新闻视频,观看之后教师总结提问:中国为什么选择美国的大豆等产品作为回ft的对象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

(激发学生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探究一】
探究内容:美国的位置与自然环境
活动程序:根据自主学习提示先自主学习后小组内部交流
【展示交流一】
1.分小组选代表去黑板前指图说出美国的位置和领土组成。

(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方面)
2.据图分析美国的气候、地形、河湖等分布特点,并引导学生分析美国的降水为什么主要来自大西洋?
【小结过渡】
美国本土热量条件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平原面积占全国面积一半以上。

耕地广大,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10%。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灌溉提供了良好条件。

美国充分利用这些有利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农业强国。

下面我们开始第二部分的学习,美国的农业。

【自主探究二】
探究内容:根据自主学习提示二自主学习美国的农业。

探究方法:先自主后合作,组长带头交流答案。

重点讨论:美国各个农业带形成的有利条件。

【展示交流二】
1.根据美国产品表,解决在新课开始提出的问题:中国选择美国的大豆作为回ft的对象的原因。

2.观看美国农业机械化和专业化的视频。

3.读图说出美国农业带的名称。

4.小组展示各个农业带的形成条件。

【归纳梳理】
根据知识体系,学生先小组内谈收获,后在班级内交流。

【拓展提升】
1.讨论:美国和澳大利亚在农业方面的相似点?
2.小组展示交流答案。

【达标测评】
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贸易互通有无,财富共享。

世界各国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合作,相互开放,我们的世界才能更加和平,更加美好。

最好让我们一起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世界和平发展。

(渲染气氛,情感升华,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