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项目设计实施与评价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疾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精品文档
经食物传播
• 病人有食用用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 • 一次大量污染食物可引起暴发; • 停止供应污染食品,暴发很快终止;
精品文档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虫媒传播)
• 机械性传播:苍蝇、蟑螂等节肢动物可 携带病原体,通过接触、反吐、粪便排 出病原体,污染食物或餐具,使接触者 感染;
• 生物学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 经过发育或繁殖,才能传给易感者。
精品文档
二、药源性疾病
1.定义及分类 2.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3.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精品文档
结
精品文档
束
我国常见的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 毒、地方性砷中毒
精品文档
一、碘缺乏病
(一)地方性甲状腺肿 1.发病原因:碘缺乏、促甲状腺肿物质、
碘过量、膳食原因、其他原因(如其他 化学元素不平衡) 2.临床表现:分3度
精品文档
(二)、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症)
病因:胚胎发育期和出生后早期严重缺 碘。
临床表现:呆、小、聋、哑、瘫,分为3 型:神经型、黏肿型、混合型
完好率
精品文档
(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接种的途径与剂量 2.接种的禁忌症 3.预防接种的反应 4.疫苗保藏条件
精品文档
第二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特点:明显的地区性、与地质环境中某 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与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的总摄入量之间 存在摄入量-反应关系。
3.被动自动免疫
精品文档
(二)计划免疫方案
1.扩大免疫规划: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 覆盖面、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
2.我国的计划疫苗方案;
精品文档
(三)计划免疫的评价
1.免疫效果评价指标:免疫学效果、流 行病学效果(计算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 数);
经食物传播
• 病人有食用用一食物史,不食者不发病; • 一次大量污染食物可引起暴发; • 停止供应污染食品,暴发很快终止;
精品文档
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虫媒传播)
• 机械性传播:苍蝇、蟑螂等节肢动物可 携带病原体,通过接触、反吐、粪便排 出病原体,污染食物或餐具,使接触者 感染;
• 生物学传播:病原体进入节肢动物体内 经过发育或繁殖,才能传给易感者。
精品文档
二、药源性疾病
1.定义及分类 2.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因素 3.药源性疾病的预防
精品文档
结
精品文档
束
我国常见的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 毒、地方性砷中毒
精品文档
一、碘缺乏病
(一)地方性甲状腺肿 1.发病原因:碘缺乏、促甲状腺肿物质、
碘过量、膳食原因、其他原因(如其他 化学元素不平衡) 2.临床表现:分3度
精品文档
(二)、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症)
病因:胚胎发育期和出生后早期严重缺 碘。
临床表现:呆、小、聋、哑、瘫,分为3 型:神经型、黏肿型、混合型
完好率
精品文档
(四)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1.接种的途径与剂量 2.接种的禁忌症 3.预防接种的反应 4.疫苗保藏条件
精品文档
第二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特点:明显的地区性、与地质环境中某 种化学元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与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的总摄入量之间 存在摄入量-反应关系。
3.被动自动免疫
精品文档
(二)计划免疫方案
1.扩大免疫规划: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 覆盖面、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
2.我国的计划疫苗方案;
精品文档
(三)计划免疫的评价
1.免疫效果评价指标:免疫学效果、流 行病学效果(计算疫苗保护率和效果指 数);
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介绍(ppt 35页)

建立工作绩效与投入之间的量化联系,按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 定位、责任分工,规范内部科室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围绕七大公共 卫生职能开展工作,检查落实情况,推进机构科学、规范管理,达到提高 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和社会影响的目的。
Company Logo
三、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内容
Company Logo
4、健康危害因素 监测评价与干 预能力
5、健康教育和健 康促进能力
6、运行保障能力
1.1儿童疫苗接种率
1.2 传染病总发病率 2.1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覆盖率 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 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 4.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6.1疾控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 6.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 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6.4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 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5)资料收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统计、疾制机构计划免疫、医疗机构计免接种门诊等相 关职能部门。教育系统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核查登记有关单位。
(6)基本情况登记表:
指标
量化数据
1.1儿童疫 苗接种率
年 度
辖区 儿童
数
应接种 人数
实接 种人
数
全程 接种 人数
接种 率
参数
接种调 查人数
调查接 种人数
调查全 程接种 人数
Company Logo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序
号
类别
1 疾病预防与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Company Logo
三、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评估内容
Company Logo
4、健康危害因素 监测评价与干 预能力
5、健康教育和健 康促进能力
6、运行保障能力
1.1儿童疫苗接种率
1.2 传染病总发病率 2.1慢性病病人健康档案覆盖率 2.2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率 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率 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指数 4.1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覆盖率 4.2新建改(扩)建项目卫生学评价率 4.3农村安全饮用水覆盖率 4.4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 5.1居民基本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 5.2居民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 6.1疾控经费投入占地方财政经常性支出比例 6.2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达标单位比例 6.3人力综合素质指数 6.4实验室检验能力达标单位比例 6.5信息网络正常运行率
(5)资料收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统计、疾制机构计划免疫、医疗机构计免接种门诊等相 关职能部门。教育系统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核查登记有关单位。
(6)基本情况登记表:
指标
量化数据
1.1儿童疫 苗接种率
年 度
辖区 儿童
数
应接种 人数
实接 种人
数
全程 接种 人数
接种 率
参数
接种调 查人数
调查接 种人数
调查全 程接种 人数
Company Logo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考核评估指标
序
号
类别
1 疾病预防与控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健康教育评价》课件

跨学科合作在健康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性
跨学科合作能够整合不同领域 的专业知识和资源,提高健康 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
跨学科合作有助于打破学科壁 垒,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和融合 ,推动健康教育评价的创新和 发展。
跨学科合作能够加强各方合作 ,共同解决健康教育评价中的 复杂问题,提高评价的实践应 用价值。
据。
详细描述
企业健康教育评价案例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目的
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和需求,为制定针对 性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2.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体检、访谈等方法收集数 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评价内容
包括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 、职业病防治等方面。
4. 评价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 行评估,提出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
详细描述
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案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目的
了解学生的健康知识和行为,为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提供依据。
2.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对数据进 行统计分析。
3. 评价内容
包括学生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素养等方面。
4. 评价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提出 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04
2.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收 集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06
4. 评价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 估,提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
企业健康教育评价案例
总结词
企业是员工工作的重要场所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员工的 健康状况和需求,为制定针 对性的健康管理措施提供依
疾病预防与控制ppt课件

42
实际病例与监测病例
监测病例
在大规模的疾病监测中,要确定一个统一的、 可操作性强的临床诊断标准来观察疾病的动态 分布,这样确定的病例称为监测病例。
43
直接指标与间接指标
监测得到的发病数、死亡数、发病率、死亡率 等称为监测的直接指标。个别情况下,监测的 直接指标不易获得,如对每一个流感病例都给 以确诊很困难,而且流感死亡与肺炎死亡有时 难以分清,美国长期以来用“流感和肺炎的死 亡”作为监测流感疫情的间接指标。
3. 流行病学的宏观思维
以群体水平分析为主 研究针对群体的宏观策略和措施
28
三、预防控制策略
1.全球卫生战略 “策略和目标”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战略。 Health for all by the year 2000 (HFA/2000)
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HFA/2100)
19
认识
健康与疾病是一个动态过程 疾病是可以预防的 疾病不是随机发生的(有原因) 疾病不是随机分布的(有规律)
两大手段
疾病监测
策略与措施
20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 第二节 疾病监测 第三节 慢性病的预防措施 第四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1
第一节 疾病的预防策略
策略 (strategy) 正确、合理
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局的工作方针。
措施 (measure) 切实、有效、可行
实现预期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法、步 骤和计划.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围魏救赵 • 擒贼先擒王
22
一、为什么要修订疾病防制策略
1、社会发展、疾病谱改变和科学技术进步 的需要;
2、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广泛地影 响疾病传播和流行,疾病预防没有通用 模式;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与评价PPT课件

一、制定方案的原那么
重点要突出
安康教育方案通常是指某一 工程,如“糖尿病安康教育 方案〞、“高血压病安康教 育方案〞、“安康素养安康 教育方案〞等,方案的目标 十清楚确。如果方案没有重 点或重点不突出,容易造成 干预分散,无法评价,浪费
二、安康教育方案设计步骤
安康教育虽有工程的大小和 内容的差异,但制定规划的 方法和步骤大致是一样的。
居民具有的知识、素质和技术,受教 育者的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等。 ⑵ 政策、活动场所是否健全。
二、安康教育方案设计步骤
进行社会需要的评估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召开座谈会。邀请有关卫生专家、 社会工作者、各有关组织代表、群众 代表——提供地区需要的信息,聚集 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二、安康教育方案设计步骤
安康教育方案设计与评价 根本公卫安康教育考核评
分解读
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郑福文
2021年7月18日
安康教育考核六项工作指标
发放安康教育印刷资料12种〔15分〕 播放安康教育音像资料〔10〕 设置安康教育宣传栏2个〔15分〕 开展公众安康咨询活动9次〔15分〕 定期举办安康讲座12次〔15〕 个体化安康教育〔8分〕
二、安康教育方案设计步骤
1.影响健康行为的三类因素
⑴倾向因素 〔Predisposing Factor〕。倾向因素通常 先于行为,是产生某种行 为的动机或愿望,或是诱 发产生某行为的因素,其 中包括知识、态度、信念 及价值观。
二、安康教育方案设计步骤
知识90% 相信80% 参与60% 行为40%
二、安康教育方案设计步骤
㈣ 教育计划的制定
教育方案的形成是通过分析引起主要安康 问题的行为开场,进一步分析影响行为的 因素,然后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开展安康 教育。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干预实施与效果评价PPT课件

15
第15页/共40页
效果目标细分
• 教育目标:是健康教育活动首先要实现的 近期目标,反映目标人群在知 识、 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 行为目标:预期目标人群的行为变化; • 健康目标:是计划的最终目的,体现了行为
改变后导致的健康状况的改善
16
第16页/共40页
效果目标的表述
• 一个效果目标的表述:六要素(4W2H) 谁,时间,范围,发生什么变化 变化程度,如何测量(指标)
整,建立定期报表制度 (2)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人员会议,沟通信
息,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 (3)随时或定期收集来自目标人群的反馈,
听取意见和建议 (4)项目负责人直接参与活动,进行督导
和质控
30
第30页/共40页
过程评价指标
• 项目活动执行率=某时段已执行项建立起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行动”组织网络。
14
第14页/共40页
工作目标
• 指干预实施过程中,计划的干预活动的数量与频度;干预活动的覆盖程度及人群参与情况。 • 例如:至****年*月,干预县 • 县、乡、村三级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率达到90%以上; • **宣传材料进村入户覆盖率达到70%以上;
起始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 开始之时,贯穿计划实施的全过程。
28
第28页/共40页
过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 (1)活动是否按时开展、活动质量 (2)目标人群参与情况及满意度 (3)资源消耗情况 (4)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
29
第29页/共40页
过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方法: (1)项目活动有专人负责,记录、档案完
34
第34页/共40页
效果评价方案2:类实验设计
又称社会实验研究设计,设立与干预组相匹配的对照组, 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的变化、对照组同期自身的变化,以及两组 变化量的差异,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的效果和结局。
第15页/共40页
效果目标细分
• 教育目标:是健康教育活动首先要实现的 近期目标,反映目标人群在知 识、 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 行为目标:预期目标人群的行为变化; • 健康目标:是计划的最终目的,体现了行为
改变后导致的健康状况的改善
16
第16页/共40页
效果目标的表述
• 一个效果目标的表述:六要素(4W2H) 谁,时间,范围,发生什么变化 变化程度,如何测量(指标)
整,建立定期报表制度 (2)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人员会议,沟通信
息,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 (3)随时或定期收集来自目标人群的反馈,
听取意见和建议 (4)项目负责人直接参与活动,进行督导
和质控
30
第30页/共40页
过程评价指标
• 项目活动执行率=某时段已执行项建立起乡、村一体化管理的“行动”组织网络。
14
第14页/共40页
工作目标
• 指干预实施过程中,计划的干预活动的数量与频度;干预活动的覆盖程度及人群参与情况。 • 例如:至****年*月,干预县 • 县、乡、村三级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率达到90%以上; • **宣传材料进村入户覆盖率达到70%以上;
起始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计划实施 开始之时,贯穿计划实施的全过程。
28
第28页/共40页
过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 (1)活动是否按时开展、活动质量 (2)目标人群参与情况及满意度 (3)资源消耗情况 (4)存在的问题及补救措施
29
第29页/共40页
过程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方法: (1)项目活动有专人负责,记录、档案完
34
第34页/共40页
效果评价方案2:类实验设计
又称社会实验研究设计,设立与干预组相匹配的对照组, 比较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的变化、对照组同期自身的变化,以及两组 变化量的差异,确定健康教育/健康促进项目的效果和结局。
08预防健康教育计划设计PPT课件

一般可将健康教育规划设计分成以下几个程序:
①社区需求的评估(相当于步骤1、2) ②确定优先项目(相当于步骤3) ③确定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相当于步骤3、4) ④教育策略和干预规划的制定(相当于步骤4、5) ⑤规划的执行(相当于步骤6) ⑥规划的评估(相当于步骤7、8、9)
健康教育诊断资料收集与分析
非常重要
Ⅰ
Ⅱ
可以改变 (非常有效)
不可以改变 (无效)
Ⅲ
Ⅳ
不重要
2.问题树法 3.环境因素联合排序法:
大环境因素
良好 不良
小环境因素
良好 Ⅰ
不良 Ⅱ
Ⅲ
Ⅳ
4.德尔菲法(Delphi)
5.默克法(结合:“民意团体过程法”):
准则
社区诊断 老人医疗保健缺乏 发生火灾的可能性 青少年性泛滥 预防性行为不足 (子宫颈癌筛选)
社区 社 问 可 预 护 政 快速 总 对问 区 题 利 防 士 策 与持 和 题的 动 严 用 的 的 续性 了解 机 重 资 效 能
性源 果 力
1 1 2 0 2 1 02 9
2 1 1 1 1 2 00 8
第六章 健康教育计划设计
(健康教育诊断)
计划设计:是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 通过科学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 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 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包括计划、实施和 评价的全过程
计划设计的原则:
1.目标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前瞻性原则
4.弹性原则 5.从实际出发原则 6.参与性原则 7.成功的原则
内容: 1 倾向因素包括个人或群体的知识、信念、态 度、价值观以及理解,也是产生某种行为的动 机。 2 促成因素包括技能、资源或执行规划中的障 碍、可能促使行为与环境改变的各种因素。 3 强化因素指奖励及采纳健康行为者的反馈信 息。
健康教育学(全套课件212P

行为干预策略设计
教育策略
通过提供健康知识和技能,增 强个体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
能力。
激励策略
运用奖励或惩罚措施,激发个 体采取健康行为的动机。
社会支持策略
借助家庭、社区等社会网络, 提供情感、信息和实质性支持 ,促进个体健康行为的形成和 维持。
环境改变策略
通过改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创造有利于健康行为形成的
05
营养与饮食健康指导
营养学基础知识
营养素的分类及功能
01
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
介绍,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和作用。
营养素的消化与吸收
02
阐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不同营养素在消化系统中
的吸收方式和影响因素。
营养素的代谢与排泄
03
探讨营养素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和产物,以及代谢异常对健康
的影响。
合理膳食结构建议
膳食指南与宝塔
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提供不同年龄、性别和生理 状况人群的膳食建议。
平衡膳食的构成
阐述平衡膳食的概念和构成,包括主食、副食、水果、蔬菜等食 物的合理搭配。
三餐分配与能量平衡
探讨三餐的能量分配和食物选择,以及如何保持能量平衡和健康 体重。
特殊人群营养需求及指导原则
孕妇与乳母营养
介绍孕妇和乳母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建议,包括蛋白质、钙、铁、 叶酸等关键营养素的补充。
婴幼儿与儿童营养
阐述婴幼儿和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营养需求,提供合理的喂养和 膳食建议。
老年人与慢性疾病患者营养
探讨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的营养问题和膳食指导原则,包括控制 总能量、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摄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步骤五:确定目标
• 总体目标(目的):理想的最终结果。
• 具体目标:为实现总体目标而设计的具体的量化 的指标。要求:SMART
Special(具体)
Measurable(可测量)
Achievable(可完成)
Reliability(可信) Time bound(有时间性)
设计步骤五:确定目标
• 目标必须回答4个“W”和2个“H”:
Who — 对谁?(目标人群) What — 实现什么变化?(知识、信 念、行 为、发病率等) When — 多长时间内实现?
Where — 多大范围内实现?
How much — 变化程度多大?
How to measure — 如何测量变化?
设计步骤六:制定传播、教育、干预策略和 实施计划
如:100个吸烟者中有60个相信只要有决心,戒烟是能成 功的,那么这个信念的“持有率”就是60%。 • 行为具有率: 具有某一行为的调查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如:100个人中有35个吸烟者,那么吸烟行为的”“具有 率”就是35%。
实施 — 质量控制:指标
• 行为改变率:
在干预期间正向改变某一行为的目标人数/干预前具有该
如: “肺结核病是传染病”知识知晓率=知晓此信息 点的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
以知识条目数来计算。 如:预防结核病(八条)核心信息总知晓率=所有问 卷中正确回答的结核病核心信息条目数/8条×调查总人数 ×100%。
实施 — 质量控制:指标
• 信念持有率:
持有某一信念的调查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 《SCOPE模式》5大因素(环节)
时间表(Schedule) 质量控制(Control of quality) 组织机构(Organization) 工作人员(Person) 设备物件(Equipment)
SCOPE模式
实施 — 时间表
• 作用:是实施过程对照表,用来对照检查各项工作计划的完 成情况。是过程评估的主要依据。 • 参加制定的人员:项目实施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 • 制定依据:项目计划书 • 重点:时间计划安排和经费预算 • 活动设计:操作程序、运作过程、可能困难
实施 — 质量控制:指标
对活动开展状况的监测 • 干预活动暴露率: 实际被干预的目标人数/应干预的目标人数×100% • 部门参与率:
参与到项目中的协作单位数/应参与协作的单位总数 ×100%
实施 — 质量控制:指标
对目标人群知信行及有关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的监测 • 知识知晓率(两种计算方法): 以知晓某知识点的人数来计算。
内容提要
• 概念
• 设计
• 实施
• 评价
• 案例
设计 — 概念
•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项目设计:是基于研究目标
人群有关健康问题及其特征,并形成该问题的理 论假设,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 所采取的具体方法、措施和步骤。
设计 — 步骤
1. 健康问题分析 2.行为问题分析 3.资源分析
4.确定优先项目
5.确定目标
7.制定评价计划
6.制定传播、教育、干预策略和实施计划
设计步骤一:健康问题分析
• 找出主要健康与疾病问题
• 找出健康问题相关社会环境因素 • 确定健康问题相对重要性的“5D指标”: Death(死亡) Disease(疾病) Disability(伤残) Discomfort(不适) Dissatisfaction(不满意)
• 保证质量
实施 — 质量控制:内容
• 对工作进程的监测(时间表)
• 对活动内容的监测 • 对活动开展状况的监测(实施人员工作状况、目标人 群参与状况、相关部门配合状况) • 对目标人群知信行及有关危险因素变化情况的监测 • 对经费开支的监测
实施 —质量控制 :指标
对工作进程的监测
• 工作项目执行率: 按时完成的工作项/计划中的工作总项×100%
• 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 方法学 • 评价:内容、指标、方法、时间等 • 预算:人员、设备、材料等费用。 • 参考资料
设计 — 项目计划书
方法学
• 研究策略/方法 • 场所
• 样本
• 是否设立对照 • 研究工具 • 测量指标 • 资料收集与分析方法
容提要
• 概念
• 设计
• 实施
• 评价
• 案例
实施 —《SCOPE模式》
• 确定与分析目标人群
• 制定干预策略: 健康教育策略(信息交流、技能培训、组织活动)
社会策略(政策法规)
环境策略(社会、人文和自然环境)
• 实施机构和人员
• 设计活动日程
设计步骤七:制定评价计划
• 方法
• 指标 • 机构和人员 • 时间
设计 — 项目计划书
• 摘要:概述计划 • 前言:目的、理论基础、现状 • 问题的提出与必要性评估:目的说明、结果适用性
实施 — 时间表
内 容
• 时间 • 工作内容(启动会、培训班、材料制作、传播活动、干预 活动、评估等) • 负责人
• 工作地点
• 评估指标(用来说明工作的完成情况) • 经费预算(经费保证、合理分配使用) • 特殊需要(设备、资料、场所、技术支持等)
实施 — 质量控制:目的
• 保证实施工作按计划进行
设计步骤二:行为问题分析
• 分析健康问题是否与行为有关
• 分析不健康行为的发生频率 • 分析改变不健康行为的难易程度
设计步骤三:资源分析
• 人力
• 物力 • 财力 • 政策 • 时间 • 信息
设计步骤四:确定优先项目
• 对健康影响大
• 与行为关系密切 • 该行为具有高可变性 • 具备外部条件(资源)支持
内容提要
• 概念
• 设计
• 实施
• 评价
• 案例
概 念
• 健康教育
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 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 健康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概 念
• 健康促进
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 程。(《渥太华宪章》,1986年第一届国际健康促 进大会) 是指一切能促使行为和生活条件向有益于健康改 变的教育与生态学支持的综合体。 是新的公共卫生方法的精髓。
行为的目标人数×100%。 如:经过干预,48个吸烟者中有22个开始戒烟了,那么 在这组人中吸烟行为改变率就是22/48×10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