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附答案解析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2018•德州)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3分)(2018•德州)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 B.树荫下的光斑海市蜃楼C. D.路口反光镜雨后彩虹3.(3分)(2018•德州)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4.(3分)(2018•德州)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所示),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

选项图所示的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A.B.C.D.5.(3分)(2018•德州)在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 B.自行车的车闸冰壶运动C. D.滚动轴承气垫船6.(3分)(2018•德州)下列情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用手去拉,要立即切断电源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C.将电风扇三线插头最长的脚折弯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在同一个插排上连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7.(3分)(2018•德州)2018年5月德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航模竞赛成功举办。

图是参赛选手比赛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3分)(2018•德州)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附答案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附答案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树荫下的光斑B.海市蜃楼C.路口反光镜D.雨后彩虹3.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4.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所示),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

选项图所示的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A. B. C.D.5.在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自行车的车闸B.冰壶运动C.滚动轴承D.气垫船6.下列情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用手去拉,要立即切断电源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C.将电风扇三线插头最长的脚折弯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在同一个插排上连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7.2018年5月德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航模竞赛成功举办。

图是参赛选手比赛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德州市二O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图2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3.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4.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3所示),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

图4所示的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5.在图5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6.下列情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用手去拉,要立即切断电源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C.将电风扇三线插头最长的脚折弯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在同一个插排上连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7.2018年5月德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航模竞赛成功举办。

图6是参赛选手比赛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如图7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下列关于“都市蚂蚁”概念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B.概念车在加速时,人往后仰是由于人受到惯性作用C.安全带做的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D.概念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其内能图79.如图8所示的充电鞋垫,利用脚跟起落驱动磁性转子旋转,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能给鞋面上的电池充电。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故B正确。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则就是噪声。

如果没有,就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答案为B。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利用。

2.【答案】C【解析】“杯弓蛇影”的成像原理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A.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所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路口反光镜利用光的反射,增加了视野,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属于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学。

3.【答案】C【解析】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正确。

D.云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

答案为C。

【考点】物态变化的类型。

4.【答案】B【解析】按下任何一个下车按钮时电铃都会发声,说明两个开关并联共同控制电铃。

A.图中上面开关闭合后,会造成电源短路,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开关并联后共同控制电铃,即任何一个开关闭合后,电铃都会响起,故B符合题意。

C.图中两个开关若同时闭合,会造成电源短路,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开关串联,即两个开关必须同时闭合电铃才能发声,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考点】电路。

5.【答案】A【解析】A.自行车的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A符合题意。

B.冰壶运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B不符合题意。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00分)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3.00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树荫下的光斑B.海市蜃楼C.路口反光镜D.雨后彩虹3.(3.00分)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4.(3.00分)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所示),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

选项图所示的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A.B.C.D.5.(3.00分)在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自行车的车闸B.冰壶运动C.滚动轴承D.气垫船6.(3.00分)下列情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用手去拉,要立即切断电源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C.将电风扇三线插头最长的脚折弯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在同一个插排上连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7.(3.00分)2018年5月德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航模竞赛成功举办。

图是参赛选手比赛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3.00分)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德州市二O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图2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3.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4.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3所示),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

图4所示的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5.在图5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6.下列情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用手去拉,要立即切断电源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C.将电风扇三线插头最长的脚折弯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在同一个插排上连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7.2018年5月德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航模竞赛成功举办。

图6是参赛选手比赛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如图7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下列关于“都市蚂蚁”概念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B.概念车在加速时,人往后仰是由于人受到惯性作用C.安全带做的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D.概念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其内能图79.如图8所示的充电鞋垫,利用脚跟起落驱动磁性转子旋转,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能给鞋面上的电池充电。

2018德州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扫描版]

2018德州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解析扫描版]

2018年德州市中考物理试题(答案扫描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2.图2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3.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4.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3所示),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

图4所示的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5.在图5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6.下列情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用手去拉,要立即切断电源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C.将电风扇三线插头最长的脚折弯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在同一个插排上连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7.2018年5月德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航模竞赛成功举办。

图6是参赛选手比赛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8.如图7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下列关于“都市蚂蚁”概念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B.概念车在加速时,人往后仰是由于人受到惯性作用C.安全带做的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D.概念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其内能图79.如图8所示的充电鞋垫,利用脚跟起落驱动磁性转子旋转,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能给鞋面上的电池充电。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一、选择题:1. 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 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 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故B正确。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人们学习、工作、休息,则就是噪声。

如果没有,就不属于噪声,故C 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以及声音的利用,属于一道基础题。

2.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 B. C. D.【答案】C【解析】“杯弓蛇影”的成像原理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A.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所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路口反光镜利用光的反射,增加了视野,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属于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答案】C【解析】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市二O一八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 如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B. 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C. 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D. 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A.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色相近,故B正确。

D.声音能传递信息,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以及声音的利用,属于一道基础题。

2.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杯弓蛇影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杯弓蛇影”的成像原理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A.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所形成的太阳的实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密度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路口反光镜利用光的反射,增加了视野,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属于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 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D.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答案】C【解析】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发生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C.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C正确。

D.云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分清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正确认识物态变化的类型。

4. 自动售票公交车后门两侧的扶手上各装有一个红色按钮(如图所示),想要下车的乘客只要按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装在车内的电铃就会响起,以提醒司机停车。

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按下任何一个下车按钮时电铃都会发声,说明两个开关并联共同控制电铃。

A.图中上面开关闭合后,会造成电源短路,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两个开关并联后共同控制电铃,即任何一个开关闭合后,电铃都会响起,故B符合题意。

C.图中两个开关若同时闭合,会造成电源短路,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开关串联,即两个开关必须同时闭合电铃才能发声,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B。

5. 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属于增大摩擦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A.自行车的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故A符合题意。

B.冰壶运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滚动轴承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小了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气垫船利用气体将船和水面分离,是使接触面脱离,减小船和水面的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解答此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6. 下列情况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A. 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用手去拉,要立即切断电源B. 控制用电器的开关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C. 将电风扇三线插头最长的脚折弯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D. 在同一个插排上连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答案】A【解析】A.因为人体是导体,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用手去拉,应该立即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其他的救护措施,故A正确。

B.控制用电器的开关应连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这样在断开开关时,用电器才不会带电,故B错误。

C.将电风扇三线插头最长的脚折弯后,插在两孔插座上使用,没有接地功能,用电器外壳带电时,会发生触电事故,故C错误。

D.在同一个插排上连接多个大功率用电器,会使电路中电流过大,容易引发火灾,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家庭电路连接,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要加强安全意识,不能违反。

7. 2018年5月德州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航模竞赛成功举办。

如图是参赛选手比赛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B. 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 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D. 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D【解析】A.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故A正确。

B.飞机模型在空中飞行时,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以加速上升的飞机模型为参照物,人的位置是变化的,所以人是运动的,故C正确。

D.当飞机模型在地面上静止时,所受的重力与地面对飞机模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睛: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8. 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都市蚂蚁”概念车,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下列关于“都市蚂蚁”概念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B. 概念车在加速时,人往后仰是由于人受到惯性作用C. 安全带做的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D. 概念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生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其内能【答案】C【解析】A.车载GPS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的,故A错误。

B.概念车在加速时,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后仰。

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一种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安全带做的比较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C正确。

D.概念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改变其内能,故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9. 如图所示的充电鞋垫,利用脚跟起落驱动磁性转子旋转,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从而能给鞋面上的电池充电。

如图中与充电鞋垫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充电鞋垫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磁性转子高速旋转,使线圈切割磁感线,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给鞋面上的充电电池充电。

A.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与充电鞋垫原理相同,故A正确。

B.图中是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是电生磁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是电动机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探究的是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在电流一定时,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性越强。

与充电鞋垫制成原理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点睛:首先根据题意明确充电鞋垫的制成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 2018年4月12日,我国在南海举行海上阅兵。

此次阅兵,辽宁舰航母编队精彩亮相,一大批新型潜艇、水面舰艇、作战飞机集中展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辽宁舰航母上舰载飞机起飞后,航空母舰排开水的体积会增大B. 水面舰艇多采用前后编队而非并排行驶,是为避免舰艇相“吸”碰撞C. 潜水艇受到的重力等于其浮力时,潜水艇一定处于漂浮状态D. 战机升空时,机翼下方气流速度较大,气流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答案】B【解析】A.由于航母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总重力。

当舰载飞机起飞后,航母的总重力减小,所以航母受到的浮力将减小,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它排开水的体积会减小,故A错误。

B.舰艇并排行驶时,带动其周围的水随船发生相对运动,结果使舰艇内侧之间的水流速度大于舰艇外侧的水流速度。

因为水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所以舰艇内外侧的水存在压强差,水的压强差使两舰艇靠近,甚至发生碰撞。

因此水面舰艇多采用前后编队而非并排行驶,是为避免舰艇相“吸”碰撞,故B正确。

C.潜水艇受到的重力等于其浮力时,处于平衡状态,可能处于漂浮状态,也可以悬浮在水中,故C错误。

D.战机升空时,机翼下方气流速度较小,气流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这样在机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

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明确战机起飞后对航母总重力的影响是关键。

11. 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 v 2B. 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C. 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D. 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答案】C【解析】A.由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所以v1>v2,故A错误。

B.同一物体重力相等,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在同一水平面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两次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

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0-6s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又因为F1=F2,根据W=Fs可得,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故C正确。

D.0-6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W2,时间相同,由可得,0-6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故D错误。

答案为C。

12. 如图是检测酒精浓度的测试仪原理图,图中电源电压恒定为8V,R1为定值电阻,酒精气体传感器R2的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当酒精浓度为0时,R2=60Ω,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V。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若酒精气体浓度越大,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越大B. 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ΩC. 酒精浓度为0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0.6WD. 若电流表示数达到0.2A时,表示酒驾,此时R2消耗的电功率为0.8W【答案】C【解析】A.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和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若酒精气体浓度越大,则R2减小,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流变大,根据U=IR,电压表示数变大,故A正确。

BC.当酒精浓度为0时,R2=60Ω,此时电压表示数为2V。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关系,R2的电压U2=U-U1=8V-2V=6V,电压表示数为R2电压的倍,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故B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