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写作素材之谢道韫

合集下载

谢道韫,豪门里走出来的才女

谢道韫,豪门里走出来的才女

谢道韫,豪门里走出来的才女“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三字经》中提到的这位谢道韫,不仅出口成章,而且不同流俗,更难得的是,她临危不惧,有侠士风范。

在风流名士辈出的魏晋时代,她绝对称得上巾帼不让须眉。

现代国学大师余嘉锡说她“以一女子而有林下风气,足见其为女中名士”,难怪《三字经》要告诫说,你们那些男子,应当警惕,好好努力啊!性格来自父亲遗传曹雪芹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中说:“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咏絮才”这个典故其实就是出自谢道韫。

谢道韫生于名门望族――东晋的谢氏家族。

他们家的盛状,可以从古人的诗句中一窥踪迹。

唐代诗人羊士谔在《忆江南旧游二首》中说:“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刘禹锡的《乌衣巷》更为有名:“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谢家的男儿名流辈出,而女孩子中,则以谢道韫最为出类拔萃。

据《世说新语》记载,谢道韫很小的时候,有一回下起了雪,叔父谢安就把家中几个孩子聚在屋里,亲自给他们上课,讲解文章义理。

这时,雪忽然下得大了,谢安望着窗外鹅毛般漫天飞舞的雪花,灵机一动,张口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二哥谢据的长子谢朗抢先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安未置可否,把目光转向了谢道韫,只见她眨了眨眼睛,充满遐想地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听到这样的答案,谢安满意地笑了。

从此,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

虽然是一个女孩子,谢道韫的兴趣并不在针线女红,她胸怀大志,有着非同一般的情致与眼光。

有一天,谢安与孩子们一起读《诗经》,他问大家:“你们认为《诗经》里哪句诗最好?”这次谢道韫的弟弟谢玄第一个站了起来,他回答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句诗出自《小雅・采薇》,富于温情,也充满感伤。

谢道韫说:“诗经三百篇,我独喜欢‘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这句诗出自《大雅・�(音同蒸)民》,表达的是周朝老臣忧心国事的咏叹。

咏絮才女谢道韫的名人故事

咏絮才女谢道韫的名人故事

咏絮才女谢道韫的名人故事谢道韫,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是东晋一代名相谢安的侄女,她的父亲名叫谢弈,官为安西将*。

谢道韫虽为女孩,但在叔父谢安和父亲谢弈的影响下,从小爱读经书,尤喜读诗诵赋。

加之她聪慧机*,对什么都是一看就会,一学就懂。

她的父亲谢弈,已把儿子谢玄培养成了有名的武将,见女儿如此聪明,便根据她的爱好,教她诗赋,有意把她培养成一个才女,因此,谢道韫到*岁的时候,不仅对描龙绣凤等女红高人一筹,而且博学多能,口齿伶俐,尤其作诗诵赋,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文辞优美,超过了府中的诸位兄弟。

其中,有个“咏絮”的故事,便表现了她的聪明才智。

也正是由于这个故事,后人送给了她一个美号,叫“咏絮才女”。

故事发生在她十二岁那年的冬天。

有一日,北风呼啸,大雪纷纷,不到一个时辰,地上、树上、房顶上,都成了白皑皑的一片。

也是凑巧,谢安这天没去上朝,心想:自己平时公务繁忙,一直没有时间和孩子们一块聊天,就连他们的学业也没有时间过问,今日何不把他们叫来一聚?随后,谢安便吩咐管家把他的儿女、侄子、侄女,全叫到自己的书房来,举行一次小型家宴,热闹一番。

于是,大家围着一个火炉,喝着酒,吃着菜,海阔天空地谈论起来,气氛十分欢乐。

过了一会儿,谢安三杯酒下肚,一面用手捋着胡子,一面望着外面纷纷扬扬的雪花,若有所思地对孩子们说:“今日难得在一块,我们来个联对作诗好不好?”谢安的儿子谢琰抢先说:“那就请父亲出题目吧!”谢安指着外面的雪问大家:“常言说‘瑞雪兆丰年’,明年定是个好年景。

对这样的雪,应该作几句诗才有兴致。

诗,应当有比有兴,要用另外一种事物相比,既要说出雪的特征,又要有美的境界,你们谁能用形象的语言,把这情景描绘出来?”他的侄子谢朗略一思考,便胸有成竹地念出一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众人一听,便哄堂大笑起来,有的讽刺说:“比得倒可以,不过让种地的百姓听到了,非骂你不可。

因为把那么多的盐撒到地里,那庄稼还长吗?庄稼不长了,百姓吃什么?”对此,谢安只是笑了笑,没有表态。

谢道韫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谢道韫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

谢道韫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原创版2篇】目录(篇1)1.引言2.谢道韫的故事3.故事的意义4.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在中国古代,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故事被后人传颂。

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位名叫谢道韫的女性,她的故事被收录在《世说新语》中。

谢道韫是晋朝的一位才女,以其出色的才智和优雅的气质而闻名。

二、谢道韫的故事据《世说新语》记载,谢道韫的才智在当时被誉为“才媛之冠”。

有一次,她与一群文人雅士聚会,大家谈及“雪”这个话题。

一位名叫孙绰的文人即兴赋诗一首,表达了对雪的喜爱之情。

然而,另一位名叫王凝之的文人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雪会妨碍农事。

谢道韫听后,便站起来反驳了王凝之的观点。

她指出,雪可以为庄稼提供滋润,并且雪景也是美丽的。

她用丰富的知识和优美的语言征服了在场的所有人。

三、故事的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论男女,只要有才华和勇气,都可以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谢道韫以女性之身,展现出了不逊于男性的才智和胆识。

她的故事激励了后世的女性,展示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结论谢道韫的故事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例子,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只要有才华和勇气,都可以取得成功。

她的故事不仅是对女性的鼓励,也是对所有人的鼓励。

目录(篇2)1.引言2.谢道韫的故事3.故事的意义和影响4.结论正文(篇2)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女性,但谢道韫是一位非常独特的人物。

她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才女,也是“淝水之战”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的故事被收录在《世说新语》中,被后人广为传颂。

谢道韫的故事发生在东晋后期,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的前秦入侵东晋。

东晋朝廷无力抵抗,谢安作为宰相,稳定了东晋的局势。

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她的丈夫王凝之也是宰相的弟弟。

但是,谢道韫并不满足于安逸的生活,她积极参与抵抗前秦入侵的行动。

在前秦军队逼近时,谢道韫与王凝之一起组织了一支抵抗的队伍。

尽管她并不擅长武艺,但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组织了一支精锐的队伍,使前秦军队无法攻破他们的防线。

写谢道蕴人物精神的作文500字

写谢道蕴人物精神的作文500字

写谢道蕴人物精神的作文500字
谢道蕴的故事,几乎没有什么浪漫色彩可言。

不过,当我回想起小时候读到的一篇文章《一个革命者的回忆》,倒颇为敬佩谢老夫人:只见她面色苍白,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嘴角边露出一丝轻蔑和嘲讽的微笑……难怪有那么多同志认为他是共产党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母亲!
人物简介:她是一位在政治上非常清醒、理智的女性;她是“七君子”之一,被反动派枪杀于重庆;但她又是敢说话,有骨气的“名士”,敢做敢为的斗士;她积极支持儿子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并鼓励孙子继续走向进步的道路;抗战胜利后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新中国诞生,并且是第一任全国妇联主席。

作品赏析:一九三六年初,日寇侵占了北平城,也就是说平津危急了。

在关键时刻,南京国民党要员要乘飞机撤退台湾。

此消息传来后,蒋介石下令军队抵制,但发现手中已经无兵可调了。

情况万分紧迫之际,十二月一日,谢老先生挺身而出,劝告他人放弃飞往台湾。

因为,她看到国家濒临绝境,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谢老先生决定以坚强的意志来履行救国使命。

她代表全家赶赴东北。

途中遇到了刘少奇将军。

- 1 -。

高中语文写作素材之谢道韫

高中语文写作素材之谢道韫

写作素材之谢道韫谢道韫(约376 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

东晋女诗人。

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

公元399 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

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 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大悦。

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

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

《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

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

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

据《晋书" 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

谢道韫《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其中“咏絮才”用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 “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大悦,众承许之。

”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

可惜谢道韫的咏雪佳作有句无篇。

这首《泰山吟》虽不及她的咏雪句著名,亦差可见其文才气度。

诗咏泰山,一开始就大气磅礴。

巍峨泰山屹立神州之东,与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遥相对峙,故有东岳之称。

作者描写它雄伟蕃秀,高耸入云,第二句中的“冲”字,极写泰山逶迤而上,直刺云天的气势,既传神且有动感。

关于谢道韫的作文

关于谢道韫的作文

谢道韫探析
说起古代才女,那谢道韫可是不得不提的一号人物噻。

她生在东晋那个文人墨客满天飞的年代,硬是把一众才子都比了下去。

谢道韫,晓得伐?就是那个“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典故的主角儿。

小时候,她老爹谢安问她跟兄弟几个哪个作诗做得好,她一开口就是“柳絮飘飞”,直接把雪花比得活灵活现,比她兄弟些的“撒盐空中”高到不晓得哪里去了。

她不光是才情了得,脾气性格也是硬气得很。

嫁给王家后,老公王凝之虽然也是个文人,但跟她比起来就显得平庸了些。

她呢,也不在乎这些,照样过她的文人生活,写诗作文,跟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耍。

但话说回来,哪个女人不想有个依靠呢?王凝之去世后,谢道韫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好在,她还有才情,还有那些朋友,不然咋个度过那些难熬的日子哟。

谢道韫还是个有见识的女子。

那时候战乱不断,她看得很清楚,晓得啥子叫国家大事,啥子叫个人安危。

她晓得,女人虽然力气小,但脑子不笨,也能为国家出点力。

总的来说,谢道韫这个人,不光是才情了得,更是性格坚韧,见识不凡。

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后人,女人也能撑起一片天。

虽然她生活在古代,但她的精神,直到现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的。

她那种“柳絮因风起”的才情,那种不畏艰难的勇气,都是我们应该好好传承下去的。

世说新语——谢道韫

世说新语——谢道韫

世说新语——谢道韫谢⽞⾮常敬重他的姐姐谢道韫,张⽞之也常常夸奖他的妹妹。

⼀个叫做济的尼姑曾交友于谢张⼆家,别⼈就问她⼆⼥谁优谁劣。

这个尼姑道⾏不浅,说话倒是谁也不得罪,便说:王夫⼈神情散朗,有林下风⽓,顾家妇清⼼⽟映,⾃是闺房之秀。

王夫⼈就是谢道韫,顾家妇是张妹。

虽说这个尼姑⼋⾯玲珑,两边讨好,不过她的话中还是看得出孰优孰劣。

林下风⽓是何等优雅脱俗,⽽闺房之秀,固然也是赞誉之辞,但不免流于平俗。

林下风⽓的谢道韫真可谓“才⼥”⼆字。

出⾝名门,才思出众,⽽且志趣⾼雅,临危不惧,才智胸襟都不让于须眉。

她的故事相当有名。

7岁时便能以“柳絮因风起”喻雪,令哥哥谢⽞惭愧。

谢道韫的⼩叔是王献之,在当时是⼀代名⼠。

当时和上层社会的⼀帮⼈在家清谈,说到激烈处,王献之也不免词穷。

谢道韫便叫⼈递给王献之⼀张⼩纸条,上书:欲为⼩朗解围。

于是垂下⼀道卷帘,谢道韫顺着王献之提出的观点与在场名⼠⾆战,不到⼀柱⾹的功夫,在场的⼈⽆不理屈词穷,不敢再应。

谢道韫诗⽂辨术⽆所不精,放到今天怎么也是国务卿赖斯,副总理吴仪那⼀⾓。

只可惜,在当时的时代,⼥⼦有才,并不能改变她们的命运。

谢稼得并不满意。

她得丈夫是王凝之,王羲之的次⼦。

是江州刺史,左将军,⽽且家学渊博,书法也是继承了⽼爸天资。

照理说已经是相当不错,可谢道韫却是⼤⼤地看不上。

⼀次,她从王家跑回家。

谢安劝他:“王凝之⼈不差,你⼲嘛这么恨他啊?”谢回道:“⼀门叔⽗,有阿⼤、中朗,群从兄弟,则有封胡谒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也是,你看谢列举的这门⼦亲戚,那个不是政府⾼官,学界⼀霸,跟这帮⼈⽐,王凝之委实算不了什么。

⽽且这个王凝之据说⾮常迷信,天天捣⿎神苻封印之类的东西,估计也没什么浪漫情怀,⼩资情调,谢mm这种才⼥嫁给她确实有够委屈。

不过谢mm的话也真狠毒,说什么天地见竟然还有王郎这么个东西,王凝之和她居然多年相安⽆事,倒也是奇迹。

郎君不是知⾳,纵有⼀⾝才情,更与何⼈说。

这是古代才⼥的悲剧。

谢道韫有个性的一生作文

谢道韫有个性的一生作文

谢道韫有个性的一生作文
她长大了之后,虽然她的朋友们都喜欢穿漂亮的衣服,谢道韫却喜欢穿她自己设计的衣服。

她朋友们总是问她:“道韫,你的衣服怎么那么奇怪?”谢道韫笑了笑:“这些衣服是我自己设计的,跟别人不一样才好啊!”
还有一次,谢道韫要去参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宴会。

她的家人都很担心:“道韫,这
么大的场合,你一定要穿得得体一点。

”可是谢道韫还是穿上了她最喜欢的颜色——绿色,那个颜色在当时是非常特别的。

她一到宴会现场,大家都惊讶了:“哇,谢道韫,
你穿的衣服真特别!”谢道韫却自信满满地说:“我喜欢就好呀!”
谢道韫的个性一直都是这样,不管是年轻时还是老了之后,她都坚持做自己。

她每次都对别人说:“生活就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管别人怎么说,只要自己开心就好!”这就是谢道韫,她的一生都是这样充满了她独特的个性,她从来没有让别人改变她自己的一生。

她的朋友们都觉得谢道韫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因为她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和理念。

她的生活就像一本大书,每一页都是她自己写的,她用自己的方式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即使面对很多挑战和压力,她也始终保持她的个性,从来没有动摇过。

所以,谢道韫的一生真的是特别精彩,她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证明了,只要做自己,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素材之谢道韫谢道韫(约376年前后在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

东晋女诗人。

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的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之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

公元399年王凝之为孙恩起义军所杀,她一直寡居会稽。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

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大悦。

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

今存散文《论语赞》一篇和《泰山吟》(一作《登山》、《拟嵇中散咏松诗》二首。

《拟嵇中散咏松诗》借歌咏松树以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

谢道韫和丈夫王凝之有四子一女。

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

一女成人后嫁给庾氏。

据《晋书"烈女传》记载,谢道韫的子女在孙恩之乱中全部遇难,所以说,她虽出身名门,却也命运多舛。

谢道韫《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非复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云:“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其中“咏絮才”用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的故事。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王凝之妻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尝内集,雪骤下,叔谢安曰:‘何所拟也?’安兄子朗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安大悦,众承许之。

”后世常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

可惜谢道韫的咏雪佳作有句无篇。

这首《泰山吟》虽不及她的咏雪句著名,亦差可见其文才气度。

诗咏泰山,一开始就大气磅礴。

巍峨泰山屹立神州之东,与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遥相对峙,故有东岳之称。

作者描写它雄伟蕃秀,高耸入云,第二句中的“冲”字,极写泰山逶迤而上,直刺云天的气势,既传神且有动感。

接着四句描绘山中景观,“岩中间虚宇”的“间”作分隔解,表现天际空明,云横崖间的景色。

“云构”指山中岩洞,“非工非复匠”句,作者赞美了造化之功。

这四句描写泰山胜景,作者未事藻绘,只赞以“寂寞幽以玄”,“云构发自然”,似偏于质朴无文。

孰不知,此正是东晋土族文人审美品评的最高标准。

据刘义庆《世说新语》,魏晋时期人物品藻就是强调“冲静”、“玄远”、“旷淡”、“自然英发”。

当时的诗风,亦崇尚质木玄胜。

这种质朴审美观的思想基础是老庄之学,如《庄子·天道篇》云:“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在《刻意篇》中又说:“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此天地之本而道德之质也。

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东晋时期老庄之学在士族中广为流行,这不仅成为人物品藻的尺度,亦成了诗歌美学的准则。

所以谢道韫赞泰山以寂寞无言幽玄自然,看似质木不文,而实质表达了作者对峨峨泰山的最高赞美,包含着作者面对巍巍东岳的无比景仰之情。

才女在高山仰止之际,也触发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因景动情,作者质问时运造化,何以使她屡遭迁谪流离。

谢道韫生平行事已难详考,此二句应有所指不是泛泛之笔。

查《晋书》本传,道韫夫王凝之及诸子均丧于乱臣孙恩之手,此后失亲流离之苦,不难推想。

但是,作者并没有由此归结为自伤身世的哀叹。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面对雄峻壮伟的泰山,诗人表达的是置身山川天宇,乐享天年,将有限之生命融化于无限之美景的希望胸怀。

我国古代名媛诗作,多以阴柔见长,以宛转细腻见胜,而谢道韫的这首《泰山吟》,却充满阳刚之气。

女才子大笔挥洒,气度非凡,不让须眉。

《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

”这首诗正可见其一斑。

墨客笔下的谢道韫咏史八首·谢道韫年代:宋作者:蒲寿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

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

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晋代王、谢两族,世代替缨,朝廷倚之为柱石。

既有所谓“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又有所谓“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的说法。

而“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则又状写出人事沧桑,令人不胜感慨。

谢道韫是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谢家风范,在她身上表露无遗,长大后嫁给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门当户对,传为佳话。

“袒腹东床”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太傅郗鉴在晋室东渡以后,派遣门人到丞相王导府中为女儿都璿提亲,对王氏子弟来说,这是一个婚嬅高门的难得机会,一个个神气端肃,扭捏作态,唯独王羲之毫不在乎依旧袒腹而卧在东窗床上,不料郗鉴选中的就是这个“袒腹东床”的少年郎,从而为后人留下“东床快婿”的佳话。

王羲之的夫人为他生下了七子一女,一个个都成了东晋社会的名流。

王羲之更以书法冠绝古今,称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传其衣钵,功力虽然略逊其父也颇得真谛,后世合称“二王”。

谢道韫叔父就是“淝水之战”中东晋政权中,措国家如磐石的谢安。

晋室东渡之初,谢安与王羲之同寓居在风光明媚的会稽,游山眺水,饮酒赋诗,放情丘壑,兴寄烟霞。

谢安在谢氏诸子弟中,似乎特别欣赏侄女谢道温的聪颖与才情。

有一天谢安问她:“毛诗何句最佳?” 谢道温答道:“吉甫作诵,穆如清风。

”吉甫就是周朝的贤臣尹吉甫。

“吉甫作诵”是指的尹吉甫写的“丞民之诗”,这诗赞美周宣王的卿士仲山甫,帮助周宣王成就中兴之治。

诗,辞清句丽,传诵不衰。

谢安也不无同感,称赞谢道韫颇有雅人深致。

还有一次,在北风怒吼,雪花纷飞的寒冷冬天,一家人围炉闲谈,谢安问大家:“大雪纷纷而下,象是什么样子?”谢朗应声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为之击掌赞叹,因此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她找到一个才堪匹配的好丈夫。

为侄女择婿,最理想的对象当然是王家的儿子。

最初本来颇为属意王羲之的长子王徽之的卓尔不群。

但王徽之的一件事使谢安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一个雪夜,王徽之独自饮酒,突然渴望会一会老朋友戴逮,于是立即泛舟刻溪,到半途意兴阑珊,又立即驾舟回府。

有人问起,答道:“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见怪!”谢安认为他恐怕不是那种贯彻始终的人,因而选择了他的弟弟王凝之。

王凝之禀性忠厚,文学造诣极深,草书隶书也写得很好,笃信道教,行止端方。

当时王羲之正担任会稽内史的职务,全家大小都住在这个远离战火,风光秀美的地方。

正所谓“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春暖花开的时候,名流雅集。

在一次兰亭集会中,大家即景赋诗为文,王羲之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大大地感叹人生,发出“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的哀叹,这篇序文关健还在字美。

据传唐太宗将它随葬,后来唐太宗墓被盗,就此失传。

谢道韫嫁到王家以后,克尽妇道,温、良、恭、俭、让,样样做到,王羲之全家都认为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媳妇。

魏晋时代,清谈之风大炽,一炷香,一盏清茶,一杯醇酒,便可以海阔天空地谈论不休,大家闺秀有时也参加讨论,由于汉代以来儒家地位独尊,当时男女授受不亲的礼防也渐受重视,所以大家闺秀参与清谈,常张设青绫幕幢以自蔽,使对谈的男性客人,只闻其声而不见其娇面。

有一次丈夫的小弟弟王献之与友人谈论诗文,正处在下风,被经过的谢道韫听到了。

她躲在屏风后听了一会,然后叫婢女告诉王献之,她愿出来为小叔子解围,王献之与客人异口同声表示愿意聆听的她的高论。

谢道韫端坐在青绫幕樟之后,将王献之的前议加以肯定,然而引经据典围绕主题进一步发挥,立意高远,头头是道,客人词穷而甘拜下风。

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理直气壮,淡然处之,常能使艰难困苦的局面化险为夷,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刚毅气质,谢道韫是受到她叔父谢安极大的影响,谢安的临危不惧是很有名的。

肥水之战时,他端坐家中与人下棋,前方捷报已到,也一直端坐把棋下完。

晋穆帝永和三年,桓温镇守长江上游,曾在蓝田大败秦兵,后又收复京师洛阳,可惜都因后继不足而功败垂成,留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沧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浩叹。

桓温兵多将广,这年他率兵入朝,当时都城沸沸扬扬,相率猜疑,都说桓温无故入朝,不是来废幼主,就是来诛王、谢巨族。

当时谢安、王坦之都在朝为官,奉朝命赴新亭迎接桓温,百官随行出都,个个惶惊不已。

桓温在新亭大陈兵卫,延见朝士,百官惟恐得罪,都只敢向桓温遥拜。

谢安这时是吏部尚书,从容走到桓温面前,谢安见到帐后罗列甲士,坐定后即对桓温说:“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帐后置甲士乎?”桓温只好答道:“恐有猝变,不得不然。

”于是挥退甲士,掬诚欢谈多时,方才动身,同入建康。

谢道韫深受叔父谢安的薰陶,在不久之后的会稽城破时,就表现出临危不乱的豪雄气势,赢得一致称赞。

王凝之在谢安的保荐下,曾出任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一直作到主管一郡军政大权的会稽内史。

一年,海盗起家的匪首孙恩率众攻打会稽,书呆子气十足而又相信道教的王凝之居然不加设防,相信道祖必能庇佑一郡生灵,每天闭门默祷,第二天对诸将佐说:“我已请得道祖允诺,派遣天兵天将相助,城池可保无虞,贼兵一定会自取灭亡。

”这样,由于毫无防备,贼兵长驱直入,王凝之及诸子都被贼兵杀害,谢道韫举措镇定,命令婢仆执刀仗剑,组成一支小小的突击队伍,乘乱突围出城,她横刀在手,乘肩舆而出,来到大街,贼兵如潮水般涌来,终于成为贼兵的俘虏,谢道韫抱着小外孙被送到孙恩的面前,孙恩看到这个刚刚三岁的小孩儿,以为是王氏子孙,即命令左右将他杀死。

谢道韫厉声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此小儿是外孙刘涛,如必欲加诛,宁先杀我!”孙恩早听说谢道韫的才名,及见她义正辞严,毫不为眼前的态势而有畏惧之意,不免大为心折,于是改容相待,不但不杀她的小外孙,而且命属下为善加保护,送她安返故居。

从此谢道韫寡居会稽。

会稽文风鼎盛,莘莘学子时常前来向谢道韫请教。

此时她已逾知命之年,曾在堂上设一素色帘帏,端坐其中,款款而谈,虽然未曾设帐授徒,但实质上从事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受益的学子不计其数,都以师道尊称她。

孙恩之乱既平,新到太守刘柳素拜访谢道韫。

事后刘柳素常对人说:“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能够与谢道韫相提并论的在当时只有同郡的张彤云,张彤云是张玄的妹妹,论家世自然不及谢家,论才情却差堪比拟,张彤云嫁到顾家。

朱、张、顾、陆是江南的四大世家,张玄也常常自夸自己的妹妹比得上谢道韫。

有一个叫济尼的人,常常出入王、顾两家,有人问济尼,谢道韫与张彤云谁更好一些,济尼说道:“王夫人神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有闺房之秀。

”二人各有所长,大家都认为还算公允。

“缙无文章,唯《归去来兮辞》而已”。

西晋因“八王之乱”而国力大伤,东晋更因外频频而摇摇欲坠。

两晋人物醉生梦死,过着有了今天没有明天的颓废生活,使谢道韫的情致和事迹更力出色无比。

在离乱交织的晋代,谢道韫称得上是一个“人中之凤”式的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