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面的糖尿病知识问答集锦

合集下载

糖尿病基础知识问答

糖尿病基础知识问答

糖尿病基础知识问答1、什么是糖尿病?最新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由于胰腺细胞的基因缺陷造成的胰岛素分泌绝对和(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使得进入人体的糖无法被吸收和利用,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等一系列物质代谢功能紊乱所造成的一种疾病。

胰岛细胞基因的受损或先天缺陷,在适当的外界环境影响下,引起胰岛功能衰退,导致体内血糖升高,长期高血糖令血液变得粘稠,流动性差,糖、脂等营养成分以及各种垃圾、毒素滞留血液内,一方面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另一方面这些血液滞留物长期淤积,引发血液、血管病变及身体各组织、器官损伤,最后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医学界通常将其为两类:一是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二是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

2、糖尿病早期自我诊断糖尿病是可以早发现,早治疗的,请不要错过治疗时间,如果出现以下的表现一定要提醒注意:男性阳痿、女性性冷淡或月经失调甚至不正常闭经;皮肤或外阴瘙痒;四肢麻木、刺痛,对冷热反应迟钝;轻劳后即感饥饿不堪,不易恢复体力;经常感到饥饿,并爱吃甜食;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快速出现白内障;尿道、胆囊、肺部经常出现感染;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生育巨大胎儿或多次流产;肥胖,尤其中度以上肥胖;长期高糖饮食习惯,或经常注射葡萄糖史;家庭史;50岁以上,患有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口干渴,口腔黏膜淤点斑、水肿、口内烧灼感,舌体上见黄色小疖。

出现以上情况,请立即找医生诊断,不要掉以轻心。

3、糖尿病的临床典型症状发病原因是什么?1、三多一少:多尿是由于酸质体液中有害的过氧化物和有害酸肽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使血糖水平显著升高,超过肾糖阀尿糖增加,引起渗透性利尿多尿;多饮是由于水电解质从体内大量丢失,而高血糖导致细胞内缺水,引起烦渴多饮;多食是由于细胞内糖分的缺失,下丘脑摄食中枢活动增强,使病人食欲增强;多食、消瘦是因为糖大量丢失,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大减,此时脂肪和蛋白质被大量分解利用,因而患者消瘦、体重减轻。

糖尿病百问百答——常识篇

糖尿病百问百答——常识篇

糖尿病百问百答——常识篇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2.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目前研究认为,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遗传因素;二是后天因素或者是环境因素(对糖尿病无知、热量摄入过多、运动太少、心情紧张焦虑等)3.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有何异常?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分泌异常主要表现为分泌高峰的延迟而不是分泌量的减少。

对于病程很长的糖尿病患者,其胰岛B 细胞的数量和功能都明显降低,胰岛素分泌的绝对量就会明显低于正常人。

4. 胰岛素对血糖的控制起什么作用?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

5. 什么是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敏感就是描述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胰岛素敏感性越低,单位胰岛素的效果越差,分解糖类的程度越低。

2型糖尿病的原因一是胰岛素分泌量少;另一是胰岛素敏感性低。

在分泌量足够的情况下,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是很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6. 胰岛素抵抗是什么?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

7. 什么是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是一个四聚体,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

两个α亚基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其上有胰岛素的结合位点;两个β亚基是跨膜蛋白,起信号转导作用。

8.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有何改变?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异常,或是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或是亲和力减弱或消失,出现胰岛素抵抗。

9. 什么是肾脏的排糖阈值?正常人血中的葡萄糖流经肾脏时由肾小球滤过,然后肾小管重新吸收,因此尿中仅有极其微量的葡萄糖,一般是检测不出来的。

但这种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当血糖过高时,由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数量明显增加,超出了肾小管重吸收的最大限度,于是尿中就出现了葡萄糖,尿糖检测就产生阳性结果。

糖尿病预防知识问答

糖尿病预防知识问答

糖尿病预防知识问答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糖尿病,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答案。

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长期高于正常范围。

这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不能正常使用胰岛素所引起的。

2. 糖尿病的分类有哪些?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3. 糖尿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

但是,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

4. 糖尿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 积极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 控制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

-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应尽量戒烟限酒。

5. 糖尿病的诊断方法是什么?糖尿病的诊断通常通过测量空腹血糖水平来确定。

如果空腹血糖水平大于或等于7.0 mmol/L(126 mg/dL),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此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随机血糖测试也可以用于诊断。

6. 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哪些项目?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糖水平、肾功能、血脂水平、眼底、神经系统功能等。

此外,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7. 糖尿病的并发症有哪些?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等。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8.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中的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避免食用高糖食物和饮料。

此外,均衡饮食、控制饮食量、定时进餐也是重要的饮食注意事项。

糖尿病防治90问

糖尿病防治90问

目录1.什么事糖尿病?2.胰腺的位置、大笑及形态是什么?3.胰岛的位置及结构如何?4.胰岛素是怎样产生的?5.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什么?6.胰岛素的分泌受哪因素的影响?7.胰腺与胰岛的关系如何?8.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的关系如何?9.体内的升血糖和降血糖素有哪些?10.什么叫激素?11.什么叫受体?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与糖尿病有何12.糖尿病怎样分型?13.什么是原发性糖尿病?14.什么是继发性糖尿病?15.什么是脆性糖尿病?其特点如何?16.我国的糖尿病流行情况如何?18.糖尿病的发病在城市与村有什么区别?19.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20.没有“三多一少”症状能否使糖尿病?21.为什么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引起高血糖和糖尿?22.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23.什么是血糖?24.正常人血糖为什么能保持在较固定的范围?25.糖尿病能根治吗?26.糖尿病会影响寿命吗?27.糖尿病的发病形式有哪?28.什么叫糖尿病的“蜜月期”?29.怎样判断糖尿病病情的轻重?30.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保持情绪稳定?31.糖尿病有哪诱因?33.有哪情况要怀疑糖尿病?34.糖尿病会遗传吗?35.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婚吗?36.糖尿病会遗传吗?37.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婚吗?38.女性糖尿病患者能否生育?39.遗传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是什么?40.病毒感染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如何?41.自身免疫与糖尿病发病的关系如何?42.胰高血糖素在糖尿病发病中起什么作用?43.胰岛素受体异常或受体抗体的存在于糖尿病的发病有何关系?44.糖尿病与肥胖有何关系?45.体力活动与糖尿病有何关系?46.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对糖代谢有何影响?47.什么是脂肪?糖尿病时脂肪代谢素乱表现在哪方面?48.什么是蛋白质?糖尿病对蛋白质代谢有何影响?49.青少年发病者时候都属Ⅰ型糖尿病,而老年发病者是否都属Ⅰ型糖尿病?50.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有何不同?51.Ⅰ型和Ⅱ型糖尿病的区别是什么?52.糖尿病患者不进食为什么还会出现高血糖?53.肝脏在调节糖代谢方面有何作用?54.什么是肝糖原?它是怎样来的?55.什么叫糖异生?它受哪因素的影响?56.我国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57.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58.糖尿病应与哪疾病鉴别?59.什么是糖耐量?60.什么情况下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61.什么是糖耐量减低?62.糖耐量减低是隐性糖尿病吗?63.怎样做口服葡糖糖耐量试验?64.哪些因素可影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65.什么是馒头餐耐量试验?该试验有何特点?66.什么情况下做馒头餐耐量试验?68.什么是尿糖?检查时应注意什么?69.尿糖检查有几种方法?结果如何分析?70.判断尿糖检验结果要注意什么?71.尿量与尿糖有关吗?72.什么是24小时尿糖定量?该检查有何意义?73.正常人尿中有糖吗?74.尿糖阳性就是糖尿病吗?75.尿糖阴性可排除糖尿病吗?76.什么是肾糖阈?什么是肾性糖尿?77.怎样使用糖尿试纸与尿酮试纸?78.血糖检查对诊断糖尿病有什么意义。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南瓜到底能不能降血糖?
• 南瓜是一种食物,不是药物,因未经相关科学研究, 故不能得出确切有降糖作用的结论。 • 现在民间流传南瓜能降血糖,至多是一种经验之谈。 • 从南瓜的营养成分来讲,鲜南瓜与蔬菜、水果无多大 区别,而老南瓜则含糖量较高,但植物纤维含量也高 。 • 若将南瓜的热量计入每日摄入的总热量,适当增加植 物纤维的摄入量,是有助于糖尿病控制的。 • 但要强调的是:南瓜不能代替药物,且大量摄入可能 会导致体内营养成分不均衡。
平时血糖波动很大,是否易发生并发症?
• 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尤其在糖尿病早期,血糖控制尤为重要,它有 助于对饮食、运动和药物的调整。 • 控制血糖应该是全天候的,即饭前饭后、白天 夜晚都应该认真控制血糖,使全天血糖都能控 制在理想状态。 • 血糖处于平稳状态,可以预防和延缓慢性并发 症的发生和发展。 • 因此,如果血糖波动很大,应该与医生取得联 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得了糖尿病,想吃水果又不敢吃,怎么办 ?
•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水果,否则生活岂不太“乏味 ”了?但患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如果病情一直控制不好,血糖一直偏高,尽可能不 吃水果。 2. 如果病情控制得较好。可以适当吃一些水果,但要 注意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西红柿、黄瓜、苹果 等。 3. 摄入的水果量需纳入饮食管理的范畴,即需要计入 每日摄入的总热量中。 4. 如果每日吃水果,需要经常监测血糖的波动情况, 尽量做到既保持血糖平稳,又能适当摄入水果。
怎样使家庭血糖监测结果更准确 ?
• 在糖尿病的规则治疗系统中,血糖监测是重要内容之一。 • 利用快速血糖测定仪在家监测血糖,简便而安全,值得提倡。 • 为使自测结果正确,除了正确掌握血糖仪的操作规程以外,可注 意以下几点: • 一、开始每日多次监测,以便了解一日内血糖的波动情况,然后 对血糖较高时段的饮食、运动及药物做出相应调整,但注意不宜 过于频繁; • 二、待血糖平稳后,可适当减少血糖的测定次数,做到“心中有 数”; • 三、也需相对稳定。

(完整版)糖尿病100问-解答患者所有疑问

(完整版)糖尿病100问-解答患者所有疑问

糖尿病100问问:什么是糖尿病?有什么症状?答: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慢性代谢紊乱疾病或内分泌疾病。

其内分泌改变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所引起的碳水化物、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其临床表现有糖耐量低减,高血糖,糖尿和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三多一少)等症状。

其得不到满意的治疗,易并发心血管、肾脏、眼部及神经等病变;严重病例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以致威胁生命。

但如能及早治疗,使病情控制,病人寿限可明显延长,而且能从事正常工作。

问:糖尿病有哪些类型?答:医学上根据病因学分4型: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及妊娠糖尿病。

问:患糖尿病的人很多吗?答: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发病.据世界糖尿病学会报道,全世界多数国家的发病率为1~2%.工业发达国家的发病率较发展中国家为高。

美国的发病率是5~6%,而且近年来有增长趋势,每年增长6%。

日本的发病率为0。

6~5。

10%。

世界各国各民族糖尿病的发病率差别很大。

与种族、遗传可能是影响因素。

此外,即使在同一人群中,发病率也不尽相同,如年龄、性别以及环境等不同因素都可影响发病率。

最为明显的是年龄差别,老年人的发病率高于儿童或青少年。

可能与劳动强度、生活水平、饮食内容等有关。

饮食营养因素对成年型糖尿病发生有影响。

多数学者认为,饮食营养因素影响的关键在于营养过劢,热能摄取过多,导致肥胖而使发病率提高,因为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重视合理的饮食管理,加强体力活动,控制肥胖人群的增长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对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调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此,加强饮食管理,注意营养平衡,避免食物过于精细也是应当注意的问题。

问: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答:糖尿病的病因复杂,迄今并耒完全阐明,但有些致病因素比较肯定。

(1)遗传因素根据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统计学的研究,遗传基因已被肯定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调查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的家族史,发现在糖尿病人组和非糖病人组中,其父(或其母)有糖病的分别为8.33和1.96%;其同胞有糖尿病的分别为5。

糖尿病问答100

糖尿病问答100

糖尿病问答1001.影响胰岛素治疗结果的因素有哪些?1、年龄、体重、病情轻重与类型;2、胰岛素抗体;3、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的多少;4、黎明现象;5、索莫基效应;6、胰岛素的纯度和混合胰岛素的作用;7、进食或少量体力活动;8、进食时间;P9、胰岛素注射部位;10、精神因素;11、环境因素,如天气骤冷、骤热;12、月经;13、应激情况,如感染,手术,呕吐;14、肝、肾功能不全;15、其它药物的干扰。

2.无糖食品能治糖尿病吗?所谓“无糖食品”正确的说法应当是“未加蔗糖的食品”,因为目前市场上所谓的“无糖食品”中原有的糖类成分依然存在。

比如“无糖奶粉”只是未混有蔗糖,而奶粉中原有的乳糖并没有减少,乳糖经消化后仍可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

又如“无糖蛋糕”,“无糖汤圆”也只是没有放入蔗糖的蛋糕和汤圆而已,做蛋糕和汤圆的面粉经消化后,依然会分解成葡萄糖。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不要一看到“无糖”这两个字就认为是“无糖”食品,应当仔细看看食物中的成分,因为奶中的乳糖、食物中的淀粉,最终都将转变成葡萄糖,所以说“无糖食品”不能真正用来治疗糖尿病。

3.糖尿病患者可不可以饮酒?酒精对机体代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酒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在执行饮食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非饮酒者60%可见血糖控制改善,而饮酒者只能达到40%,在不实行饮食治疗的患者中,病情大多会发生恶化,如果再加上饮酒则后果更为严重。

饮酒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发生高脂血症;2、糖尿病难于控制;3、引起营养不良;4、发生低血糖;5、低血糖的症状有时与醉酒的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从而耽误了低血糖的抢救;6、引起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7、长期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脏器损伤,并产生酒精依赖性、成瘾性。

8、使某些降糖、降脂或降压药的作用降低。

4.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有哪些?1、胰岛素用量过大,特别是对不稳定的I型糖尿病病人,也叫脆性糖尿病病人。

糖尿病基础知识题问选择题

糖尿病基础知识题问选择题

糖尿病基础知识题问选择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长期超过正常范围。

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糖尿病的选择题,来测试一下你对糖尿病的了解程度吧!1.糖尿病的主要分类不包括以下哪种? A. 1型糖尿病 B. 2型糖尿病 C.妊娠糖尿病 D. 老年糖尿病2.下列哪一项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 A. 不明原因体重增加 B. 检查时发现高血糖水平 C. 频繁感到口渴和食欲增加 D. 容易感到疲倦和乏力3.以下哪一个因素不是导致糖尿病的风险因素? A. 遗传因素 B. 肥胖 C.缺乏运动 D. 心理压力4.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一种暂时性糖尿病状况。

以下哪一个陈述关于妊娠糖尿病是正确的? A. 妊娠糖尿病对母亲和胎儿的健康都没有任何影响。

B. 妊娠糖尿病只会在怀孕期间出现,分娩后会自动消失。

C.妊娠糖尿病会增加患儿长大后患糖尿病的风险。

D. 妊娠糖尿病只有在胎儿出生后才会被确诊和治疗。

5.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以下哪个选项是不正确的? A. 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

B. 药物治疗是必要的,无法通过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

C. 饮食调整对于控制血糖至关重要。

D.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是必要的。

6.以下哪种食物类型是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或减少摄入的? A. 碳水化合物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纤维素7.对于糖尿病患者,以下哪一个陈述是正确的? A. 只有患有2型糖尿病的人需要注射胰岛素。

B.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可能需要注射胰岛素。

C. 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需要注射胰岛素。

D. 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治疗。

8.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管理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

以下哪种设备可以用于监测血糖水平? A. 血压计 B. 血红蛋白仪 C. 血糖仪 D. 胰岛素注射器9.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一个严重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全面的糖尿病知识问答集锦糖尿病是指因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糖代谢异常,病人血糖过高,尿中出现葡萄糖,其典型的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少气力。

什么是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儿童,是跗和病毒感染、毒物的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什么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95%以上的病人是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四十岁以上,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中。

哪些人易患2型糖尿病?1、有糖尿病家族史者;2、体重超重或肥胖者;3、四十岁以上的人,随年龄的增高发病率随之上升;4、患代谢综合症者,即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高粘血症、高血尿酸症者。

2型糖尿病常见的症状是什么?小便次数多,特别是夜尿多,有明显的饥饿感,吃得多,体重下降,性欲减退,阳痿,外阴瘙痒,下肢麻木,感觉迟钝及久治不愈的局部溃疡。

糖尿病是否遗传?糖尿病有遗传易感性,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及诸多的环境因素方能患病。

糖尿病是否能根治?目前糖尿病不能根治,一旦确诊断糖尿病,终生是糖尿病人,应坚持治疗。

血糖正常,症状消失,糖尿病是否还要继续治疗?糖尿病人的血糖正常,症状消失,虽病情得到控制,但仍需坚持糖尿病的治疗,否则血糖又升高,症状会很快出现,并且病情加重。

尿糖是否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尿糖不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只是检测糖尿病病情控制的情况及提供降糖药和胰岛素用量的参与依据。

是否血糖越低越好?不是的,血糖达到2.77毫摩尔(mmol/L)即50毫克/分升(mg/dl)时,可能发生低血糖,出现饥饿感、乏力、手发抖、出冷汗、面色发白,继续发展会出现意识不清、昏迷。

什么是空腹血糖?禁食8—14小时后测定的血糖,正常值小于6.1 毫摩尔(mmol/L)即110毫克/分升(mg/dl)。

什么是餐后两小时血糖?食用100克生面粉做馒头或100克米做的米饭(或食糖量相等的食品)后两小时测定血糖正常值小于7.8毫摩尔(mmol/L)即140毫克/分升(mg/dl)。

糖尿病易发生哪些并发症?1、糖尿病性心脏病;2、糖尿病性脑血管病;3、糖尿病性肾脏病;4、糖尿病性眼病;5、糖尿病足(糖尿病足坏死);6、糖尿病精神病变。

为什么糖尿病病人必须控制好血压?高血压是引起糖尿病的一个独立因素,高血压易引发糖尿病、心脏病、脑中风等,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时其病死率增加两倍以上,所以糖尿病人必须控制好血压。

糖尿病治疗的新概念是什么?1、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即糖尿病患者应学习和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正确对待与坚持治疗;2、饮食治疗:控制总热量的合理配餐,少食多餐,高纤维素饮食,清淡饮食,不沾烟酒;3、运动治疗:有氧运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周不少于五次,每次不少于三十分钟;4、药物治疗;5、糖尿病的病情监测;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只有在通过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后,血糖达不到理想水平时才考虑药物治疗。

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是什么?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包括体重、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数据,制定出维持健康必须的最低热量,保持营养素平衡,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的最低需求量。

高血压伴糖尿病有什么危害?众所周知,糖尿病能使高血压持续增高,同时使血脂增高,造成血管内损伤及血粘度增高,因而使高血压进一步地增高与加重。

对心肌的损害:糖尿病性心脏病加重高血压,致心脏扩张功能损害,使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增加冠心的发生率。

对脑血管的损伤:糖尿病使血脂增高,凝血功能异常,使高血压患者本已存在的高凝状态进一步加重,更易发生肪梗塞。

对肾脏的损害:糖尿病加重肾小动脉的硬化,导致紧功能快速减退。

对血管的损害: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存,使大中动脉比样硬化发生早,程度重(包括颈动脉、脑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肾动脉等)。

对眼底的损害:糖尿病加重眼底小动脉三角化,缺血性改变。

易发由足部外伤而导致的伤口不愈及足坏死。

从以上的变化中,糖尿病加重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后果极为严重。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人为什么要进行饮食治疗?1、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使胰岛素的分泌有利于血压糖的控制;2、饮食控制能降低血糖减轻体重,从而减轻心脏负担;3、降低血脂,减轻动脉硬化,改善血压。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为什么需要限制盐的摄入?大量调查统计资料提示,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关系密切。

高盐食物的摄入和肾排钠能力的下降使钠在体内积聚,使小血管收缩,导致血管阻力增加,使血压增高。

对遗传性排钠障碍者,食入高盐后会出现高血压,这种现象更明显,故高血压患者食盐摄入量每日应不超过6克。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不能吸烟?香烟的烟雾和烟油中除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氰氢酸、苯本吡等致癌物质外,还含烟碱,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而肾上腺素是一种兴奋交感神经,并升高血糖的激素,使血糖波动,对病人不利。

另外,吸烟会使血管收缩,使糖尿病病人血管内壁不光滑,血糖粘度增大,阻塞血管的机会进一步加大而引起脑梗塞、心绞痛或心肌梗塞,阻塞肾脏和眼底血管加重糖尿病,肾病或造成视力障碍。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样要限制饮酒?饮酒能导致心脑血管相关的疾病,每天饮酒在100毫升(二两)或以上者会使血压增高,且会引起“中风”,过量饮酒者心脏病的发病明显高于不饮酒者,酒精里不含营养素,只是增加热量,故对糖尿病病人是不利的,应限制饮酒,如饮低度白酒,可饮30毫升以下,啤酒300毫升以下,无糖葡萄酒50毫升以下。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注意什么?不能食用葡萄糖、白糖、甜糕点及含糖饮料,少量食用时应计算在每天的主食内,不可任意吃花生、核桃、葵花子、松子等坚果食品,要计算脂肪和热量。

糖尿病病人应少食多餐,即每餐量减少,增加餐次,如一日三餐可改为四餐或五餐,三餐的食量分配,早餐五分之一,中餐五分之二,晚餐五分之二。

糖尿病病人是吃米饭还是喝稀饭好?糖尿病病人吃米饭、面条、比吃稀饭好,因为食物做得越稀烂吸收得越快,升高血糖越快,对血糖的影响比较大。

吃整豆类的食品对糖尿病有好处吗?吃整豆类如黄豆、红豆、绿豆、云豆、蚕豆等,对糖尿病是有好处的,除能获取大量的蛋白质增加营养外,且不含胆固醇,有助于降糖。

糖尿病病人怎样吃粗粮?每天至少吃一餐或每餐粗细各半,如玉米、高梁、小米、燕麦、莜麦、荞麦等。

糖尿病病人能吃薯类食品吗?薯类食品如红薯、土豆、山药、芋头等糖尿病病人可以吃,但因其含糖量较高,故食用量要小,且应计算在进食的粮食数量中。

哪些食品为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品?粮食中如各种粗粮包括全麦面粉、玉米、小米、高梁、荞麦、燕麦及各种豆类(含豆制品);各种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萝卜、韭菜等;各种水果;菌藻类如银耳、木耳、香茹、蘑茹、海带、紫菜等。

其它如蘑芋、琼脂、果胶等。

哪些水果适合糖尿病病人吃?营养丰富且含糖低的水果,如弥猴桃、橙子、柚子、草莓、梨、西瓜、西红柿、黄瓜等,含糖高的如香蕉、荔枝、葡萄等到不宜吃。

吃水果的时间宜在两餐之间,这样对血糖的影响小一些。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鸡蛋吗?可以吃,每天吃一个鸡蛋为好,但血脂、胆固醇增高的病人不吃或不吃蛋黄为好。

糖尿病病人喝牛奶有什么好处?牛奶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胆固醇含量极低,且含乳糖利于消化,含有维生素A、D、B1、B2、C、及微量元素,含钙也很丰富(120毫克/100毫升),且易吸收和被人体利用。

酸奶的营养成分与牛奶一致,除此以外,还含大量的乳酸杆菌,对调整胃肠道的功能、缓解便秘均有好处。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肉吗?可以吃。

因为肉类含丰富的蛋白质,对糖尿病病人食用肉类的顺序应该是鱼肉、鸡肉、鸭肉(去皮)、猪肉、牛肉、羊肉(猪、牛、羊瘦肉,因其肥肉及鸭皮均含胆固醇较高)。

糖尿病病人能否吃海鲜?海鲜如海鱼、虾、蟹、贝类、海藻……均为优质蛋白,糖尿病病人可以食用,但鱼子、蟹黄、虾子及贝类的胆固醇含量较高,应少食或不食为好。

粮尿病病人每天吃多少豆制品为好?豆及豆制品亦为优质蛋白,且不含胆固醇,豆制品产生与糖同样的热量,是糖尿病病人推荐的食品,每天可以吃豆制品50—100克,或豆腐100—200克,肾功能不好者应少食和限食。

核酸对糖尿病病人有何好处?核酸为经卫生部批准的保健食品,有调节血糖及血脂的作用,并能提高免疫功能。

因此,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效果,糖尿病病人可以食用,但血尿酸增高及痛风病人不宜食用。

糖尿病要控制饮食,饥饿难耐时怎么办?一是少食多餐,改三餐制为四至五餐制,其总量不变,就餐间距变短;其次饥饿时可以黄瓜、西红柿或各种蔬菜充饥,即增加胃内容,且极少含糖及热量,耐饥又不影响血糖。

糖尿病病人每天吃多少油合适?糖尿病病人每天食用植物油30—35克为宜,且应限制坚果类食品(花生、核桃、葵花子),以防血脂增高。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要食物交换份?什么是食物交换份?为了丰富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品种,又不影响摄入的热量,既食物交换份。

如鲜牛奶(全奶)一杯(250毫笱)其营养成份及热量与以下奶类等同。

全脂酸奶一杯(250毫升)全奶酪一杯(250毫升)全脂奶粉31克(0.60两)小麦面粉(标准粉或富强粉100克)其营养成份热量与下列粮食等同;通心粉、玉米面、小米、高梁米、大米各100克的营养成分相同面粉100克等于馒头160克等于煮面条300克等于烙饼140克等于土豆400克豆制品的交换份:黄豆100克其营养成分与热量与下列豆制品等同青豆100克豆浆900克豆腐800克(南豆腐)520克(北豆腐)豆腐干200克黄豆芽菜300克油脂的交换份:植物油一茶匙(5克)其营养成份与热量与下列食品等同花生米16粒(10克)核桃肉一整个(5克)葵花子(去皮)20克芝麻酱20克糖尿病病人运动应掌握哪些原则?要注意血糖的变化、血压的变化、心脏的变化、肾脏的变化、眼睛视力的变化以及足部皮肤的变化,血糖、血压、心脏及肾脏的变化需要通过医院检查、检验和自我感觉确定。

糖尿病病人运动应掌握哪些原则?有氧运动:中等以下强度、不间断、有节奏的运动,如走路、慢跑、游泳、跳舞等。

循序渐进:运动时间由短至长,运动强度由小到大,以达到逐步适应。

量力而为: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量、运动时间,如有不适应随时调整,减量或停止。

持之以恒:运动是治疗方案之一,如无法适应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达不到效果,每天运动不少于半小时,每周不能少于五天。

什么情况下选择药物治疗?糖尿病病人已选择并坚持了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而血糖仍不能控制,应选择药物治疗。

常用口服降糖药有哪几种?可参看口服降糖药。

1、磺脲类:刺激胰岛分泌达到降糖目的,如优降糖、美比达、达美康、糖适平等;2、双胍类:抑制食欲减少吸收,增强胰岛的敏感性,达到降糖的目的。

如糖降灵、二甲双胍等;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倍欣、拜糖平等。

哪些病人适用磺脲类药物?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无效,或血糖控制不满意且为非肥胖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