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营养液培养及缺素培养

合集下载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精选高活力玉米种子为试验材料。
合分析。 1000ml 量筒1个;
实验 玉米苗水溶液培养和缺素培养及症状观察 实验 玉米苗水溶液培养和缺素培养及症状观察 4、刚移栽的苗不宜直接放在阳光下,要等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后才能移置光照下培养; 1、严防试剂污染和混杂; 第一轮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 实验原理:
用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按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来培养植物,可使植物长得与土壤中一样好。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
第一轮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 实验 缺素培养 实验 膜透性鉴定 实验 小液流法测定植物组织 水势
第二轮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综合性实验
(一) 目的要求: 利用《植物生理学》课堂理论—植物的矿质营养、植物的 光合作用、植物的逆境生理等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玉米或 烟草等植株完全液培养和缺素培养苗的生理差异”。 (二) 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 实验四 植物水溶液和缺素培养症状观察,TTC法测根系活
植物材料:
高活力玉米苗(去胚乳)
仪器设备:
烧杯;移液管5ml、1ml若干支;1000ml 量筒1个;陶瓷 培养缽7个;精密pH试纸(pH5~6)或广泛pH指示剂;玻 璃棒;吸球;棉花。
试剂 :
硝酸钾;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硫酸钠;磷酸二氢 钠;硝酸钠;硝酸钙;氯化钙;硫酸亚铁;硼酸;氯化锰;
6.实验开始后每两天观察一次,并用精密pH试纸检查培养液 的pH值,如高于6,应用稀盐酸调整到5~6之间。 为了使根系氧气充足,每天定时向培养液中充气,或在盖与 溶液间保留一定空隙,以利通气。培养液每隔一周需更换一 次。注意记录缺乏必需元素时所表现的症状和最先出现症状 的部位。待各缺素培养液中的幼苗表现出明显症状后,可把 缺素培养液一律更换为完全培养液,观察症状逐渐消失的情 况,并记录结果。

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元素。

2. 掌握缺素培养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3. 分析植物在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主要有氮、磷、钾、钙、镁等,微量元素主要有铁、硼、锌、铜、锰等。

这些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通过控制植物生长环境中营养元素的供给,观察植物在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从而了解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三、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小麦种子2. 培养基:Hoagland溶液3. 营养元素:氮、磷、钾、钙、镁、铁、硼、锌、铜、锰等4. 实验器具:培养皿、移液管、显微镜等四、实验步骤1. 准备培养基:按照Hoagland溶液的配方,将各种营养元素溶解于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分组处理:将小麦种子分为若干组,每组代表一种营养元素的缺乏情况。

具体分组如下:A组:正常组,不缺任何营养元素;B组:缺氮组;C组:缺磷组;D组:缺钾组;E组:缺钙组;F组:缺镁组;G组:缺铁组;H组:缺硼组;I组:缺锌组;J组:缺铜组;K组:缺锰组。

3. 培养过程:将每组小麦种子均匀撒在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基,放入培养箱中,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 观察记录: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记录生长高度、叶片颜色、根系生长等指标。

5. 数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组(A组):植物生长良好,叶片绿色,根系发达。

2. 缺氮组(B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根系短小。

3. 缺磷组(C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发紫,根系短小。

4. 缺钾组(D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边缘发黄,根系短小。

5. 缺钙组(E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根系短小。

6. 缺镁组(F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根系短小。

7. 缺铁组(G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发黄,根系短小。

玉米缺素实验报告

玉米缺素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

2. 掌握无土栽培技术及溶液培养方法。

3. 观察和分析玉米在不同营养元素缺乏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和症状表现。

4. 探讨营养元素缺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玉米种子:品种为“豫玉22”- 营养液:含有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溶液- 实验装置:无土栽培槽、温度计、pH计、电子天平、剪刀等2. 实验方法(1)实验分组:将玉米种子随机分为6组,每组100粒。

(2)溶液培养:将每组玉米种子浸泡在相应的营养液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pH值控制在6.5左右。

(3)缺素处理:在营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氮、磷、钾等元素,形成6种不同的处理组。

(4)观察记录:每隔3天观察玉米的生长状况,包括株高、叶片颜色、叶尖枯萎情况等,并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缺氮处理在缺氮处理组中,玉米植株生长缓慢,株高明显低于对照组。

叶片颜色由绿色逐渐变为黄绿色,叶尖枯萎现象严重。

实验结果表明,氮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缺乏氮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2. 缺磷处理在缺磷处理组中,玉米植株生长缓慢,株高较对照组低。

叶片颜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叶尖枯萎现象严重。

实验结果表明,磷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缺乏磷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3. 缺钾处理在缺钾处理组中,玉米植株生长缓慢,株高较对照组低。

叶片颜色由绿色变为黄绿色,叶尖枯萎现象严重。

实验结果表明,钾是玉米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缺乏钾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4. 对照组对照组玉米植株生长良好,株高较高,叶片颜色鲜绿,无叶尖枯萎现象。

四、实验结论1.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需求较高,缺乏这些元素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2. 氮、磷、钾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营养元素,其中氮元素对玉米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磷元素和钾元素。

3. 无土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营养元素供应,为玉米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实验一:玉米的溶液培养及缺素培养实验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种子发芽和无土栽培的实验技术以及配制贮备液的方法,了解氮、磷、钾等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学习判断缺素症状。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叶绿体各色素成分含量的方法。

3、学会 AM-300 手持式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的方法二、实验原理 1、植物在必需的矿物元素供应下正常生长,如缺少某一元素,便会产生相应的缺乏症。

用适当的无机盐制成营养液,即能使植物正常生长,称为溶液培养,如果用缺乏某种元素的缺素液培养,植物就会呈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将所缺元素加入培养液中,该缺素症状又可逐渐消失。

2、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另外,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反映,一些环境因素如干旱、盐渍、低温、大气污染、元素缺乏都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与组成,并因之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A 与其中溶质浓度 C 和液层厚度 L 成正比,即 A=KCL式中:K 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 1cm时,K 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3、叶片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

叶面积是植物研究中的一个常用指标,叶面积的大小决定着植物接收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量,与干物质产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植物对其地理分布和养分条件等外界因素的适应策略。

同时,叶面积也是影响植物生长、果实发育和品质的重要生理和形态指标。

三、用品与材料 1、材料:玉米种子;2、用品:培养缸、试剂瓶、容量瓶、烧杯、移液管、量筒、精密天平、棉花(或海绵)刻度尺、分光光度计、AM-300 手持式叶面积仪;3、试剂: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硫酸镁、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亚铁、硼酸、硫酸锌、氯化锰、钼酸、硫酸铜。

植物生理学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生理学缺素培养实验报告实验题目:实验二:缺素培养一、实验目的:,学习配制溶液培养基原液,利用原液配制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的方法。

,.了解验证矿质元素生理功能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需要营养元素,当植物生长缺乏元素时,植物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表现出相应的缺乏症状。

应用溶液培养的方法可以人为地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研究植物生长对矿质元素的需求和矿质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本实验使用完全培养液和缺素培养液培养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状况。

当使用完全培养液培养植物时,植物生长正常,当使用缺氮、缺磷等培养液培养植物时,植物均不正常生长,由此可以证明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实验仪器:容量瓶1000ml、烧杯、玻璃棒、移液管、电子天平、塑料瓶、锡纸。

2实验材料:绿豆苗3.实验试剂:KNO、Ca(NO).4HO、NHHPO、MgSO.7HO、KHPO、CaCl、KCl、3 32242442242HBO、MnSO.7HO、ZnSO.7HO、CuSO.5HO、HMoO、NaFeDTPA(10%Fe)、NiSO.6HO、334242422442NaSiO.9HO 232四、实验材料:生长到7~8cm的绿豆苗五、实验步骤:1(培养幼苗将绿豆种子浸泡,充分吸涨后播于干净的湿沙中,室外培养。

当幼苗长到7~8cm时,选择长势相同的植株进行溶液培养。

2(培养液的配制(单位:ml)配制方法如下表:试剂名称完全缺氮缺磷KNO 6.0 0 6.0 3Ca(NO).4HO 4.0 0 4.0 3221NHHPO 2.0 0 0 424MgSO.7HO 1.0 1.0 1.0 42KHPO 0 1.0 0 24CaCl 0 5.0 0 2KCl 0.4 0.4 0.4HBO 0.4 0.4 0.4 33MnSO.7HO 0.4 0.4 0.4 42ZnSO.7HO 0.4 0.4 0.4 42CuSO.5HO 0.4 0.4 0.4 42HMoO(85% MoO) 0.4 0.4 0.4 243NaFeDTPA(10%Fe) 0.6 0.6 0.6NiSO.6HO 2.0 2.0 2.0 42NaSiO.9HO 1.0 1.0 1.0 232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3(取3个塑料瓶、用锡纸包好,分别装入完全、缺氮和缺磷的培养液,并做好标记。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培养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培养

植物的溶液培养及缺素培养摘要:为探求各种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本次试验采用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用配制的各种缺乏某种矿质元素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根据2周的持续观察记录,进一步了解矿质元素的作用、特点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玉米、培养液配制、缺素培养、定植培养。

前言溶液培养是德国植物生理学者Sachs和Knop在1860年试验成功的,它在阐明植物对养分的要求曾起过决定性作用,并奠定了施肥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重新受到重视,已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生产手段,美国已把溶液培养应用在生产上,我们有些单位已将溶液培养应用到水稻育苗及蔬菜生产上,估计溶液养在生产上的应用将日益广泛,这是植物营养的基本理论在生产实践上的新发展。

绿色植物在整个生活周期中除了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外,只要满足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矿质元素和其他条件,植物不一定非在土壤中生长不可。

因此,在用蒸馏水及所需的几种元素配成的溶液中,植物同样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培养方法称作溶液培养。

由于溶液培养其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控制,因此要了解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时,可有意识地配制缺乏某种元素的培养液,根据植物在该溶液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特点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一、材料、仪器及药品1、实验材料华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实验室提供的长势相当的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均正常。

2、实验仪器⑴刻度吸管 5ml 12支;1ml 1支;⑵量筒1000ml 1个;⑶培养瓶2套;⑷海绵;⑸pH试纸(pH1-14或pH5.4-7.0);⑹镊子,⑺玻璃管,⑻吸球;⑼标签纸;⑽黑色瓶套。

3、药品⑴Ca(NO3)2∙4H2O ⑵KNO3⑶MgSO4⑷KH2PO4⑸K2SO4 ⑹CaCl2⑺NaH2PO4 ⑻NaNO3⑼Na2SO4⑽MgCl2∙6H2O ⑾FeCl3⑿EDTA-Na2⒀FeSO4 ⒁H3BO3⒂MnCl2∙4H2O ⒃CuSO4∙5H2O ⒄ZnSO4∙7H2O ⒅H2MoO4∙H2O二、实验方法(一)、营养液的配制(用蒸馏水)1大量元素贮备液的配制2、(EDTA-Fe)=0.05mol·L-1贮备液的配制(1)c(EDTA-Na)=0.1mol∙L-1溶液:称EDTA二钠3.77克,加新煮沸刚冷的温热的蒸馏水约20ml,搅拌使之完全溶化,冷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保存于密闭聚乙烯塑料瓶中。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种子发芽和无土栽培的实验技术以及配制贮备液的方法,了解氮、磷、钾等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学习判断缺素症状。

2、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计算叶绿体各色素成分含量的方法。

3、学会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植物在必需的矿物元素供应下正常生长,如缺少某一元素,便会产生相应的缺乏症。

用适当的无机盐制成营养液,即能使植物正常生长,称为溶液培养,如果用缺乏某种元素的缺素液培养,植物就会呈现缺素症状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将所缺元素加入培养液中,该缺素症状又可逐渐消失。

2、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高低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另外,叶绿素的含量是植物生长状态的一个反映,一些环境因素如干旱、盐渍、低温、大气污染、元素缺乏都可以影响叶绿素的含量与组成,并因之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KCL式中:K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K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3、叶片性状特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基本行为和功能。

叶面积是植物研究中的一个常用指标,叶面积的大小决定着植物接收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量,与干物质产量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有密切关系,反映了植物对其地理分布和养分条件等外界因素的适应策略。

同时,叶面积也是影响植物生长、果实发育和品质的重要生理和形态指标。

三、用品与材料1、材料:玉米种子;2、用品:培养缸、试剂瓶、容量瓶、烧杯、移液管、量筒、精密天平、棉花(或海绵)刻度尺、分光光度计、AM-300手持式叶面积仪;3、试剂:硝酸钙、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铵、硫酸镁、氯化钾、氯化钙、硫酸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硫酸亚铁、硼酸、硫酸锌、氯化锰、钼酸、硫酸铜。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

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植物缺素培养实验报告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其生长和发育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素的供应。

其中,植物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元素之一。

为了研究植物对于素的需求以及不同素缺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植物缺素培养实验。

实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了一种常见的绿叶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种植在含有不同缺素的培养基上。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种完全无素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用于比较其他缺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接着,我们分别制备了缺氮、缺磷、缺钾、缺镁和缺铁的培养基,将植物分别种植在这些培养基上。

在实验的早期,我们观察到植物在无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明显较差。

叶片呈现黄化、枯萎的症状,根系生长迟缓。

这表明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从而无法维持正常的生长。

而在其他缺素培养基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常。

在缺氮培养基上,植物的叶片呈现明显的绿色变浅,生长缓慢。

这是因为氮素是植物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重要元素,缺氮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合成这些物质,从而影响生长。

而在缺磷培养基上,植物的叶片呈现紫色或红色,根系生长受限。

磷素是植物合成DNA和RNA以及能量转移的重要成分,缺磷会导致植物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物化学反应。

缺钾培养基上,植物的叶片呈现边缘焦枯、黄化的症状。

钾素是植物细胞内的重要离子,参与调节渗透压和维持细胞壁稳定等功能,缺钾会导致这些功能受损,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缺镁培养基上,植物的叶片呈现黄化的症状,同时叶片较小且变形。

镁素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缺镁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合成叶绿素,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

在缺铁培养基上,植物的叶片呈现黄化的症状,且叶脉呈现绿色。

铁素是植物合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缺铁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合成叶绿素,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得出了植物对于各种素的需求以及缺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不同素的缺乏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限,且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实验
植物的营养液培养及缺素培养
姓名
学号
系别
班级
实验日期
同组姓名
一、摘要
为探求各种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本次试验采用番茄幼苗为实验材料,用配制的各种缺乏某种矿质元素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及一种完全培养液,根据28天的持续观察记录,进一步了解矿质元素的作用、特点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根据观察植物表现出来的性状可得1号营养液为完全营养液,2号营养液缺钾,3号营养液缺氮,4号营养液缺磷。

二、实验原理与实验目的
1、实验原理
只要满足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要求(光、温、水、气、必需元素),植物可以在水中生长。

把必需矿质元素配制成培养液培养植物称溶液培养。

由于培养液中元素的种类和数量可以人为控制,因此当要了解某种元素是否为植物必需时,只要有意识地配制缺乏该种元素的培养液,根据植物在该培养液中所表现出来的症状,便可了解该元素的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性。

2、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营养液培养的基本方法; 通过植物的缺素培养,观察并认识N、P、K等矿质元素的专一缺素症状,从而了解N、P、K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每隔7天移苗,并观察番茄的生长状况。

三、材料和方法
1、植物材料:番茄幼苗
2、实验器材:烧杯、移液管、量筒、培养缸、通气设备、pH计、天平、镊子、毛笔、未脱脂棉、瓷盘
3、实验试剂:
500 ml培养液中各种贮备液用量
完全营养液缺氮缺磷缺钾
KH2PO4 25 25
Ca(NO3)2 25 25 25
MgSO4•7 H2O 25 25 25 25
CaCl2 25
NaH2PO4 25
KCl 25
微量元素0.5 0.5 0.5 0.5
Fe-EDTA 1 1 1 1
4、储备液的制备
(1)大量元素的配制
KH2PO4: 54g + 3000ml H2O
Ca(NO3)2: 33g + 3000ml H2O
MgSO4•7 H2O: 56g + 4000ml H2O
CaCl2: 2g + 2000ml H2O
NaH2PO4: 30g + 2000ml H2O
KCl: 40g + 2000ml H2O
(2)微量元素的配制
2.86g H3BO3 + 1.81g MnCl2
H2O + 0.11g ZnCl2 + 0.05g CuCl2
H2O 溶于1000ml H2O
Fe-EDTA: 1.3g + 1000ml H2O
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
(1)幼苗准备:蕃茄种子用3%福尔马林浸泡灭菌30分钟,然后用灭菌水冲洗数次,放在洗净的湿石英砂中发芽,加以蒸馏水培养长至一定高度(5cm左右),择生长势相同的植株进行实验。

(2)培养液准备:按表1分别配制不同的培养液。

配制时先在容器中放去离子水300ml左右,然后按表上次序加入各种贮备液。

每种贮备液均应缓慢加入,充分搅匀,然后再加下一种贮备液,待全部加好后再用pH计或pH试纸检查,并用1N HCl或1N NaOH将培养液调至适宜植物生长的pH值(如蕃茄pH5.5 - 6.0)然后加水至500毫升。

(3)容器准备:选择4个相同的培养罐,洗净,培养罐的罐盖上要有孔。

2、培养和管理
培养罐中放满培养液(但盖与溶液之间留些空隙)。

选取大小相似、生长良好的幼苗12株,在盛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用毛笔轻轻刷去根系表面上的附着物,切勿伤根。

细心地把部插入培养缸盖的孔中,茎基部用海绵或棉花包扎,固定在培养罐盖的孔中,根系浸没在溶中,每孔一株,每罐3株。

罐上另一个孔接双连球通气。

在每个罐上注明不同处理。

3、培养期注意事项
(1)移植后把培养罐放在阴处1天,待新根长出后,再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处培养;
(2)每周更换培养液,每隔3天加蒸馏水一次,以补充水分;
(3)每2天用双连球通气一次。

4、注意事项
(1)药品、试剂必须非常纯净,切不可搞乱;
(2)仪器、用具必须非常清洁;
(3)定时、仔细、认真、耐心地观察和记录,一直坚持到实验结束。

五、结果与讨论
1、实验数据整理:
(1)不同处理不同时期,番茄株高的变化(厘米)
备注:1号的生长速率明显快于2号、3号、4号。

除开1号,2号和4号生长相对较快,3号最慢。

(2)不同处理不同时期,番茄根长的变化(厘米)
备注:1号生长最快,2号次之,3号和4号速率较慢。

(3)不同处理不同时期,番茄叶片长度的变化(厘米)
备注:1号的叶片长度生长速率最快,2号次之,3号第三,四号最慢。

(4)不同处理不同时期,番茄叶片数目的变化(个)
备注:1号叶片数目生长最多,2号次之,4号第三,3号最少。

(5)不同营养液处理番茄28天后,地上部和根系的鲜重(克)以及根冠比
备注:1号根冠比最低,4号最高,说明4号根系相对较发达,3号第二,2号第三。

2、实验结果
一号培养液为完全培养液
二号培养液为缺钾培养液
三号培养液为缺氮培养液
四号培养液为缺磷培养液
3、思考题
(1)为什么说溶液培养是研究矿质营养的重要方法?
答:因为如果用土壤培养,土壤成分复杂而且不均一,植物矿质营养中的许多问题,如各营养元素必需性的确定、缺乏症的鉴定等,很难用土壤培养的方法来研究。

在溶液培养中,因为所有无机盐的成分和数量都是已知的,而且可以任意控制,所以研究便利而有效。

把植物的根浸在通气的培养液中,植物可以生长得很好。

培养液的pH值的影响和总的盐浓度对植物生长的渗透效应也很容易分析。

(2)培养罐是透明的,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为什么?
答:如果是透明的会使实验测得的根冠比偏大。

如果是透明的那么光照会促进根的生长,长出发状根,使实验中测得的根冠比偏大。

(3)培养液中使用Fe-EDTA有什么优点? 如用一般铁盐,溶液pH值高了有何不利?
答:Fe-EDTA中铁元素以螯合态存在,不会对溶液的PH值产生影响。

若用一般的铁盐则会使溶液的PH值偏高,不利于植物得生长发育。

(4)经常通气有何意义?
答:经常通气有利于植物根系保证充足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从而保证根系有充足的能量吸收矿质养分。

(5)实验结束时,分析全部结果,说明各元素缺素症出现的时间及现象,并讨论其出现的原因。

答:N、P、K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环境中这些元素的多寡必然使植物发生相应的生理生化变化并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产生相应的症状:
缺少N元素,有机物合成受阻,植株矮小,叶片黄化,产量降低。

导致叶片最小,黄化现象由叶脉向整个叶片扩展。

整个植株最矮小,根冠比较大,根系相对茎叶来说还比较茂盛。

但植株也最容易死亡。

缺少P蛋白质合成受阻,影响细胞分裂,植株矮小、分枝少,叶色暗绿或紫红。

导致叶片较小,叶片为紫绿色,生长液缓慢。

植株矮小,根系比较发达,根根冠比较大。

缺少K元素,植物叶片缺绿,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植株矮小,叶片显得瘦小细长,易伏倒。

从叶缘开始变褐色、干枯。

植株比较矮小,生长较缓慢。

但根系发达,根冠比较大。

此外,同时缺乏数种元素会使病症复杂化,其他环境因素(如各种逆境、土壤PH,等等)也都可能引起植物产生和与营养缺乏类似的症状。

缺素培养液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导致实验结果与真值的差异,这差异可以控制到最少。

所以实验过程中应该把实验其它干扰因素完全相同,如同时通气。

五、参考文献
王英典,刘宁. 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