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吸氧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吸氧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2.与患者沟通有效
3.无菌观念强
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
3
4
3
操作不熟练扣1分,查对不规范扣2分
未有效沟通扣1分
无菌观念差酌情扣1-2分
每超时1分钟扣2分
1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17.整理用物
18.记录停氧日期及时间
5
4
3
2
4
3
5
5
3
5
6
4
3
5
6
3
2
2
未问候扣1分,查对不认真扣2分,未查对扣4分
解释不到位扣2分,未解释扣4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未清洁扣2分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蒸馏水不符合要求扣2分,连接不紧密扣1分
未检查扣2分,连接不符合要求扣3分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操作标注


减分细则





1.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中心供氧装置、治疗碗(内盛冷开水)、蒸馏水、一次性吸氧管、棉签、碗盘、纱布、用氧记录单、笔、手表、手电筒
3.用物准备3分钟
3
5
2
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
缺一项扣一分
超时1分钟扣2分


1.评估患者意识、身体状况及缺氧程度
2.评估患者鼻腔状况
5
5
评估不全面少一项扣1分,未评估不得分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查对治疗护理项目单和腕带(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问候患者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取得合作
3.安全与舒适:环境整洁、安静,患者体位舒适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目的纠正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状态,以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二、物品准备医嘱单或PDA、吸氧装置1套(流量表、湿化瓶内盛蒸馏水)、一次性吸氧管2根、棉签、纸巾、手电筒。

三、操作流程【吸氧】报告(我是XX科护士XX,我操作项目是XX,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查对准备用物及检查物品效期→携用物到病室,查对:床头卡、持PDA扫腕带,并向患者或家属做好解释(口述:xx 床xx,根据医嘱为改善、提高机体携氧能力,为您实施氧气吸入)→评估患者缺氧情况,检查鼻孔通气情况,清洁患者一侧鼻孔→连接吸氧装置→打开流量开关,调节氧流量(流量调整符合医嘱、病情的原则)→检查核准通畅情况→为患者给氧,鼻塞轻插于清洁一侧鼻前庭(鼻导管给氧:单鼻导管轻轻插入鼻腔约自鼻尖至耳垂的2/3长度,双鼻导管绕到枕骨后固定绕过双耳廓到颈前固定)→向患者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询问患者是否舒适,有无特殊需求→洗手、摘口罩→再次查对PDA执行信息,记录吸氧开始时间→推车至治疗室,整理清洁治疗车。

【停吸氧】洗手、戴口罩→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取下鼻塞、鼻导管(用纸巾扶持,取出鼻导管,擦去分泌物)→关闭氧流量开关→清洁鼻导管前端后,放入床头清洁袋内备用→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停止用氧时间四、应知应会1、评估观察要点?答:①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

②评估鼻腔状况:有无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堵塞等。

③动态评估氧疗效果。

2、氧气吸入操作注意事项?答:①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②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③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情况。

④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

⑤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⑥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时间。

3、长时间高浓度吸氧会发生哪些并发症及防范措施?答:主要并发症为: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吸氧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吸氧操作流程1.患者评估: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质量以及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确定吸氧方式与浓度:根据患者的状况以及医嘱,护士需要确定吸氧方式。

常见的吸氧方式包括鼻导管、面罩、气雾剂吸入器和氧气头盔等。

根据患者的需要,需要确定吸氧的氧浓度,通常为24%至100%不等。

3.准备吸氧设备:根据吸氧方式的不同,护士需要准备相应的吸氧设备。

如果是鼻导管,需要准备好鼻导管、氧气气瓶以及氧气调节器;如果是面罩,需要准备好面罩、氧气气瓶以及氧气调节器等。

4.卫生操作:在开始吸氧操作前,护士需要进行手部卫生,并佩戴好口罩和手套。

同时,还需确保吸氧设备的清洁与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

5.吸氧操作:根据选择的吸氧方式,护士需要将氧气设备连接至患者,确保氧气流量的正确调节。

在吸氧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观察患者的呼吸以及氧饱和度,并及时调整吸氧设备的参数。

6.监测与记录:在吸氧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以及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并在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7.吸氧结束:当患者的氧饱和度达到医嘱的要求或者病情好转后,可以结束吸氧操作。

护士需要及时关闭吸氧设备,给予患者必要的呼吸训练以及康复指导。

二、评分标准1.氧饱和度评分:根据患者的氧饱和度情况给予评分。

一般来说,正常成人的氧饱和度应在95%以上,如果低于该值,则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以及吸氧效果。

2.呼吸评分:根据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以及质量等指标给予评分。

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应在每分钟12-20次之间,如果呼吸异常增快或减慢,则需要进行相应的评分。

3.患者舒适度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呼吸困难程度以及身体姿势等来评估患者的舒适度。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有明显呼吸困难,应及时调整吸氧方式或者浓度。

4.吸氧设备使用评估:评估吸氧设备的使用情况,包括设备的质量、氧气流量的准确性以及是否有漏氧等情况。

氧气吸入的步骤和评分标准

氧气吸入的步骤和评分标准

氧气吸入的步骤和评分标准氧气吸入是一项常见的急救措施,旨在为患者提供充足的氧气,以改善呼吸功能。

正确的氧气吸入步骤和评分标准对于急救人员以及任何有可能应对呼吸窘迫状况的人士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氧气吸入的具体步骤,并解释如何根据患者的状况进行评分。

一、氧气吸入的步骤为了确保氧气吸入能够有效地提供给患者,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确定适当的氧气流量: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调整氧气流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的氧气流量为每分钟4-6升,而儿童的氧气流量则相对较低。

2. 连接氧气供应设备:将氧气气源与氧气面罩、鼻导管或气管插管等装置相连接。

3. 确保合适的装置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氧气输送装置。

面罩适用于大部分成人和儿童,而鼻导管则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成人和儿童。

4. 配戴氧气面罩或鼻导管:将氧气面罩或鼻导管正确地放置在患者的面部或鼻孔上,并确保其贴合紧密以避免氧气泄漏。

5. 监测氧气流量和患者反应:监测氧气流量,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和反应。

确保氧气供应充足并连续。

6. 维持氧气治疗: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导,持续维持氧气吸入治疗。

在治疗期间,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装置位置,以确保治疗效果。

二、评分标准在急救过程中,评估患者的呼吸状况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常用的氧气吸入评分标准:1. 呼吸频率: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范围是每分钟12-20次,儿童则略高一些。

通过观察患者的胸廓起伏或腹部运动来评估呼吸频率。

如果呼吸频率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需要增加氧气流量。

2. 氧饱和度: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百分比。

使用血氧饱和度仪等设备可以快速测量患者的氧饱和度。

正常成人的氧饱和度应在95%以上,儿童则略高一些。

如果氧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则需要增加氧气流量或考虑其他治疗措施。

3. 呼吸困难程度: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的表现,例如呼吸急促、使用辅助呼吸肌等。

根据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可以适当调整氧气流量以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氧气吸入技术的考核评分标准

氧气吸入技术的考核评分标准

氧气吸入技术的考核评分标准氧气吸入技术氧气吸入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旨在提高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机体缺氧。

下面将介绍氧气吸入技术的具体内容。

一)装表在进行氧气吸入前,需要检查氧气装置是否完整,包括氧气筒和氧气表。

接下来,将湿化瓶和鼻导管连接,确认流量表关紧,开启总开关,并检查是否有漏气。

最后,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二)给氧在给氧前,需要核对患者的床号和姓名,并做好解释工作。

接下来,需要评估环境安全和患者鼻腔粘膜情况,并清洁鼻腔。

然后,连接一次性吸氧管,调节氧流量,根据病情确定成人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2~4L/min;严重缺氧操作方者4~6L/min。

最后,将吸氧管插入鼻腔并固定,整理床单位,询问患者感受,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记录用氧时间及流量,并随时观察病情。

三)停止用氧停止用氧时,需要松开固定并取下吸氧管,放入弯盘,擦净鼻部,关流量表,关总开关,并打开流量表放余气。

最后,整理用物,洗手,观察病情,询问患者感受,记录停氧时间。

在进行氧气吸入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氧气筒放置在阴凉处,防火、防油、防震,并注意用氧安全。

持续吸氧患者每日或每班需要更换鼻导管一次,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并将湿化瓶每日更换一次。

在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停用时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以免操作失误。

对于已用完的氧气筒,应悬挂“空”的标志,以避免急救时搬错而影响使用。

在用氧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判断用氧效果,做到安全用氧。

最后,医护人员需要保持仪表端庄,态度和蔼。

改写后的文章: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操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操作时需要体现人文关爱,动作应该轻柔、灵活,同时也要注意用氧安全,保障患者的健康。

操作质量的重要性占据整个工作的10%。

除了操作质量,操作程序的正确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操作程序需要正确无误,而且护士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 改善患者缺氧状态, 确保用氧安全。

(二)用物准备
治疗车、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医嘱本、吸氧装置一套、纱布、治疗盘
湿化瓶及灭菌蒸馏水、棉签、治疗碗(盛温开水38。

C~40。

C)、吸氧管、洗手液、护理记录单
(三)操作流程
(四)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 对服务满意。

2.确保吸氧过程安全。

(五)注意事项
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目的及注意事项, 强调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 做好四防,
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3.遵医嘱, 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5.使用氧气时, 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 应先拔出导管或面罩, 再
关闭氧气开关。

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用氧安全。

氧气吸入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考评人考评日期。

氧气吸入操作评分标准

氧气吸入操作评分标准
NO: _______操作时间:_______得分:_________
氧气吸入操作评分标准5分钟
项目
分值
评分细则
标准分
目的
5
供给病人氧气,改善缺氧症状
5
评估
10
1.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缺氧程度、鼻腔粘膜及有无分泌物堵塞等
3
2.病人的心理状态、合作程度。
3
3.解释目的、过程及配合方法等。
4
准备
10
1环境:周围无明火及易燃品。
5.查流量表是否关好→开总开关→开流量表,检查各衔接部位是否漏气,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6
6.关流量表,妥善放置吸氧管。
4
7.清洁鼻腔;连接吸痰管,打开氧气,调节氧流量;湿润吸氧管前端,检查吸氧管是否通畅,检查有无漏气,将鼻塞插入鼻腔;妥善固定。
10
8.观察、记录。
4
9.停止用氧:取下鼻塞,擦拭口鼻部,关氧气。
4
10安置病人。
4
11.悬挂空满标准。
4
12.洗手、记录。
4
13.终末处理。
4
注意事项
51.注意用氧安全ຫໍສະໝຸດ 切实做好四防: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1
2.使用及停用氧气时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使用氧气时,先调后用,停用氧气时,先拔后关。
2
3.使用过程中,观察病人缺氧改善情况。排除影响用氧效果的因素,按需调节流量。
1
4.氧气筒内氧气不可用尽,压力表降至5kg/cm2即不可再用。
1
评价
10
1.熟练安装、使用氧气表及各部件。
2
2.湿化液配制及氧流量调节符合病情需要。
2
3插入吸氧管时病人无不适,吸氧管固定良好。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
5
评估不全面少一项-1.未评估不得分
计划10分
用 物
准 备
备物:微量泵注射、微量泵管、泵入药物、50ml注射器、头皮针、输液架、必要时备电插盘。
10
缺1件-1


70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治疗护理项目执行单和腕带(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问候患者。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的配合方法,询问大小便,备输液贴。
12、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15
5
5
10
5
10
20
一项未查对-2
解释不到位-2,未询问大小便-2
一项不符合-2
未检查一项-2
一次排气不成功-5.
未妥善固定-2
参数设置不符合要求-4未按启动-2
未观察-2
未核对-2
未交待注意事项-4
未整理-2.漏一件-2
评价10分


1、操作准确,查对规范。
2、与患者沟通有效。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 目
操 作 程 序
标准分
扣 分 内 容及标 准
扣 分
评估10分
自 身
准 备
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对医嘱单。
4
一项不符合要求-1
环 境
准 备
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清新
1
一项不符合要求-1
病 人
准 备
1、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的注射部位皮肤及血管程度、
3、无菌观念强
每超过1分钟-1
3、微量泵妥善固定,连接电源,检查机器性能、
4、检查药物和微量泵管,打开泵管并注射器连接,连接头皮针,排空泵管及注射器内的空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评委:成绩:①氧气筒给氧
项目操作程序标准分扣分
准备20分1.着装整齐。

2.核对医嘱,抄输氧卡。

3.评估:
(1)酌情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4. 洗手,酌情戴口罩。

5. 备物:治疗盘、治疗碗内盛无菌蒸馏水、纱布、胶布、
别针、棉签、治疗碗、氧气装置1套、“四防“牌、氧卡、
氧气筒及满牌、扳手、氧管或鼻塞、连接管。

2
2
4
2
10
4 3 2 1
2 1
4 3 2 1
2 1
每少一件用
物扣一分
实施70分1.吸尘,挂四防牌。

2.装表,上内芯管,装湿化瓶,接连接管。

3.关流量表小开关,先开“总”,后开“小”,是否通畅,
关小待用。

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

5. 检查、清洁鼻腔。

6. 连接鼻导管或鼻塞。

7. 开流量表调节流量,试氧。

8.测量插入长度,插入鼻导管或鼻塞。

9. 胶布固定于鼻翼与面颊部。

10. 别针固定连接管。

11. 记录给氧时间等,将氧卡挂上,观察病情及给氧效果,
交代注意事项。

12. 停氧:取下别针和胶布,拔出鼻导管或鼻塞,擦净鼻部。

13. 关总开关,放尽余氧后关流量表,记录停氧时间
14.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
6
6
4
4
2
6
6
4
2
6
4
6
4
2 1
6 4 2
6 4 2
4 3 2 1
4 3 2 1
2 1
6 4 2
6 4 2
4 3 2 1
2 1
6 4 2
4 3 2 1
6 4 2
4 3 2 1
16.洗手,记录。

4 4 3 2 1
质量评价10分1. 举止端庄,态度严谨。

2. 关注患者舒适。

3. 与患者交流用语规范、自然、针对性强。

4. 操作流程熟练,动作规范、迅速。

5. 完成时间:8分钟。

2
2
2
4
2 1
2 1
2 1
4 3 2 1
②中心给氧
项目操作程序标准分扣分
准备20分1.着装整齐。

2.核对医嘱,抄输氧卡。

3.评估:
(1)酌情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
合。

(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

4.洗手,酌情戴口罩。

5. 备物:治疗盘、治疗碗内盛无菌蒸馏水、纱布、胶布、
别针、棉签、氧卡、氧管或鼻塞管、中心给氧装置1套及
连接管。

2
2
4
2
10
10 8 6 4 2
2 1
4 3 2 1
2 1
每少一件用
物扣一分
实施70分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2.检查,清洁鼻腔。

3.装氧流量表并卡紧,接内芯、湿化瓶、连接管及鼻导管
或鼻塞。

4.开流量表调节流量,试管。

5.测量插入长度,插入鼻导管或鼻塞。

6.胶布固定于鼻翼或面颊部。

7.别针固定连接管。

8.记录给氧时间等,观察病情及给氧效果,交代注意事项。

9.停氧:取下别针和胶布,拔出鼻导管或鼻塞,擦净鼻部。

10.取下氧流量表及装置,记录停氧时间。

11.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4
4
12
6
4
2
2
8
6
10
4
4 3 2 1
4 3 2 1
12 9 6 3
6 4 2
4 3 2 1
2 1
2 1
8 6 4 2
6 4 2
10 8 6 4 2
4 3 2 1
13.洗手,记录。

4 4 3 2 1
质量评价10分1.举止端庄,态度严谨。

2.关注患者舒适。

3.与患者交流用语规范、自然、针对性强。

4.操作流程熟练,动作规范、迅速。

5.完成时间:5分钟。

2
2
2
4
2 1
2 1
2 1
4 3 2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