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课程设计--单线铁路
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编制铁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绩:____________石家庄铁道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C—D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编制姓名学号班级联系方式日期2014年3月10 日目录1 相关概念解释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运行图的铺画 (1)3.1铺画底图 (1)3.2旅客列车的铺画 (1)3.3货物列车的铺画 (2)3.4机车交路的铺画 (2)4 总结及感想 (2)1 相关概念解释对于本说明书中的一些简化专业术语,在此进行解释如下。
τ不: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τ会:会车间隔时间τ连:同方向列车连发时间间隔t起:列车启动所需附加时分t停:列车停止所需附加时分2 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铁路运输方面,运力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尤其是我国主干道,运输压力巨大,车密度很大。
我国路网结构复杂,各个路段受地形,以及技术条件不同的限制,导致列车的通过能力不一。
这给铁路行车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
铁路列车运行图是用来表示列车在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和再站停留时刻的技术文件。
通过编制列车运行图能优化区间的通过能力,在既有线各个区段通过能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各个列车的到发、开行方案,使得区间的通过能力最大化。
当下,在我国既有线不足的情况下,研究列车合理的开行方案,编制合理的列车运行图,能大大缓解运能紧张的问题,同时,使线路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效率得到最大化。
3 运行图的铺画铺画运行图时,按照先铺画底图,再铺画旅客列车运行图,然后铺画货物列车运行图,最后检查无误后,勾画机车交路。
综合协调各个路线的关系,综合优化线路的协调性和优先性。
3.1 铺画底图首先确定车站中心线的位置,本运行图按照区间下行货物列车纯运行时分的比率确定。
确定车站中心线的位置之后,绘制时刻表,运行图从早6:00开始到第二天的6:00为止。
为铺画的精确,将每个小时分成六份,每格十分钟。
3.2 旅客列车的铺画由给定旅客列车运行条件,4413与4414次列车的约束条件比较多,此车底为C站的朝发夕归旅客列车,而且C-D中间各站停车2分,运行线在图上跨度大,应该优先铺画,且选取早些时间出发,避免返回到达C 站时间过晚。
单线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

单线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单线铁路区段站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运营管理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单线铁路区段站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优化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运行图,提高运输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认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我国铁路事业做出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铁路运输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但对单线铁路区段站的了解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单线铁路区段站概述- 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定义与功能- 我国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发展历程2. 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原理- 线路布局与设施配置- 列车运行与调度3. 单线铁路区段站技术参数与运营管理- 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含义- 运营管理要求与制度4. 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图设计- 运行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运行图设计原则与方法5. 单线铁路区段站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解决方案与优化措施6. 单线铁路区段站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与总结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概述第2周: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原理第3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技术参数与运营管理第4周: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图设计第5周:单线铁路区段站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第6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依据铁路运输专业教材中关于单线铁路区段站的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路基工程》课程设计--单线铁路衡重式路肩挡土墙设计

《路基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任务单线铁路衡重式路肩挡土墙设计二、要求1、根据线路横断面测量资料,点绘路基设计地段的地面横断面,并按给定的线路中心地面设计标高、设计段起点路肩设计标高和线路坡度,对该段路基进行施工图设计;2、本段路基需设置路肩衡重挡土墙;3、对墙身最高的挡土墙设计断面进行检算,包括计算土压力、绘制土压应力图、检算全墙稳定性和墙身截面强度;4、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及挡土墙正面设计图,计算挡土墙的工程数量,编写设计说明。
三、设计资料线路标准:单线Ⅰ级铁路轨道类型:重型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60 km/h基床表层类型为:土质线路纵断面:1.3‰线路平面:直线路基设计起迄里程:DK536+710~ DK536+825起点路肩设计标高:线路横断面及中线地面标高测量记录:(附录一)挡土墙圬工材料:C20片石混凝土,γ圬=23KN/m3路基填料:A、B类填料物理力学指标:γ=17.9KN/m3φ=30.3挡土墙地基容许承载力[σ]= Kpa,地基摩擦系数f=0.400地质资料;(1)砂粘土[σ]= 200 Kpa(2)石灰岩[σ]= 400~600 Kpa四、设计依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 10001-2005《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6《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路基》95修订版五、完成文件1、路基横断面设计图(1:200)2、衡重式路肩挡土墙正面设计图(纵1:500、竖1:200)3、挡土墙设计计算书(包括挡土墙计算断面、破裂面位置及土压应力的附图1:100)4、挡土墙工程数量及设计说明(写在正面设计图中)六、附录(另行发给)附录一横断面测量记录《铁路路基》课程设计指导书单线铁路衡重式路肩挡土墙设计一、准备工作:1.认真阅读任务书、指导书及路基设计规范和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设计相关规范和相关参考资料。
2.熟悉路基工程制图标准。
二、设计步骤和方法:1.点绘地面横断面①根据任务书给出的线路起点路肩设计标高和线路纵坡、计算各断面(里程见横断面测量记录)的路肩设计标高;再根据测量的中线地面标高,计算路基中心填挖高度。
单线铁路中间站课程设计

单线铁路中间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掌握其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作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单线铁路中间站的设施布局、运行原理以及信号系统的基本知识。
3. 学生能够解释单线铁路中间站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缓解交通压力方面的意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单线铁路中间站的运行状况,并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合理的单线铁路中间站布局方案,并进行展示和阐述。
3. 学生能够运用信号系统知识,解决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安全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热爱,激发他们为我国铁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交通运输相关知识的学习,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但对单线铁路中间站的了解较为有限。
此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适合开展实践性教学。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课程目标,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铁路中间站定义及分类- 单线铁路中间站在铁路交通运输中的作用2. 单线铁路中间站的设施布局与运行原理- 中间站设施布局及设计原则- 运行原理及调度方法- 信号系统基本知识及应用3. 单线铁路中间站在运输效率与安全方面的意义- 中间站在提高运输效率的作用- 中间站在缓解交通压力的效果- 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4. 实践活动:单线铁路中间站设计与优化- 小组合作设计中间站布局方案- 方案展示与阐述- 优化建议与实施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单线铁路中间站基本概念与功能第二课时:单线铁路中间站设施布局与运行原理第三课时:单线铁路中间站在运输效率与安全方面的意义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单线铁路中间站设计与优化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铁路运输概述第三章:铁路中间站设计与运行第五章:铁路运输效率与安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向学生讲解单线铁路中间站的基本概念、设施布局和运行原理等理论知识。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铁路

H1-2
墩 身 H2-3 H3-4 H4-5
墩顶弯矩
总计
四、墩顶水平位移计算
托盘底面水平位移及转角计算表
M
单位 1-2段 2-3段 3-4段 4-5段
i
h
m
hi
m
3 Ii bh /12
EI
i
' M h/EI I i
' d ' h i
kN m
m4
kN m2
rad
m
总计
五、桩基检算
aa a H
b bb N
a b M
四、墩顶水平位移计算
墩身发生弹性位移,墩帽、托盘和基础部分仅仅 发生刚性转动
四、墩顶水平位移计算
风力及截面弯矩值计算表
各截面弯矩M 水平力H(kN) 墩顶水平力 墩帽风力 托盘风力 托盘顶0 托盘底1 2-2 3-3 4-4 5-5
3、桩在土面处位移检算(双线、纵向、单孔重载)
6 mm
4、墩顶水平位移检算(双线、纵向、单孔重载)
5L
五、桩基检算
5、桩身配筋计算(双线、纵向、单孔重载)
(1)计算桩身弯矩
M M D A M B M K max 0 H M 0 M 0 M H H H 0 0 0 M A B C K max M M H H
(2)计算偏心距
M z max e ' 2 Ec I c
五、桩基检算
(3)配筋 (4)应力校核
(5)稳定性检算
(6)抗裂性检算 (7)布筋及钢筋用量计算
六、设计成果
(1)计算说明书1份
计算说明书要求过程清晰,书写规范,文字,图
单线铁路增建项目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路基填筑 路堑土方开挖)

单线铁路增建项目铁路路基施工组织设计路基填筑/路堑土方开挖一、编制依据、编制范围及设计概况1.1编制依据1.1.1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SCFX-3标施工合同;1.1.2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招标文件;1.1.3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投标文件;1.1.4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路基工点施工图》;1.1.5施工调查资料及当地的地质水文资料;1.1.6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SCFX-3 标总体施工组织设计;1.2编制范围石门至长沙铁路增建第二线站前工程SCFX-3标K190+040-YDK196+806段路基,全长4023.51m。
1.3设计概况该段路基位于某市赫山区沧水铺镇既有石长铁路右侧,基床由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组成,基床表层厚0.6m,采用A组填料填筑;基床底层厚1.9m,采用A、B组填料或细粒改良土填筑;基床以下路堤采用A、B、C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
路基工后沉降:一般地段20cm,桥台尾过渡段10cm,沉降速率5cm/年。
二、工程概况2.1线路概况K190+040-K190+800与既有线并行不等高,线间距12m;K193+800-K195+700与既有线并行,线间距4.2m;其他地段为绕行地段。
2.2.主要技术标准线路等级:Ⅰ级;正线数目:单线;设计速度: 160 km/h;2.3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数量2.3.1主要工程内容路基清表、搅拌桩地基加固、路基填筑、路堑开挖、边坡支挡防护、路基排水设施等。
2.3.2主要工程数量路基清表:265.9亩搅拌桩:3520m路基填方:23万方路堑开挖:32.8万方2.4征地拆迁数量、类别及特殊拆迁项目情况该段路基需拆迁房屋共35间。
2.5工程特点并行地段对既有线行车安全有影响,属营业线施工,需加强安全防护,保证既有线行车的安全。
2.6控制和重点难点工程的分析和对策并行地段的路基帮宽填筑和路堑开挖是本段的重点工程,相应对策:1)路基填筑时,为确保既有既有线行车安全及路基稳定,派专人防护,设立标志杆、标志绳,采取分段拆除路基边坡加固及防护,挖台阶做到随挖台阶随填筑压实确保既有路基稳定及既有线行车安全,当帮宽路基小于2.0米时,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施工的方法,台阶采用人工开挖。
单线铁路隧道课程设计

单线铁路隧道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线铁路隧道的概念、分类及基本构造。
2. 学生能掌握单线铁路隧道的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及关键技术。
3. 学生能了解单线铁路隧道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单线铁路隧道的工程特点,提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单线铁路隧道的模型制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分析单线铁路隧道的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隧道工程建设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自豪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单线铁路隧道在我国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交通发展观念。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技术类课程,以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生,他们对隧道工程有一定的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教学内容1. 隧道基本概念:介绍隧道的定义、分类、功能及在我国交通运输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一节2. 单线铁路隧道构造:讲解单线铁路隧道的组成、结构特点及关键部位设计。
教材章节:第一章第二节3. 隧道设计原理:阐述单线铁路隧道的设计原理、施工方法及安全技术措施。
教材章节:第二章4. 隧道施工技术:介绍单线铁路隧道的施工工艺、设备选择及施工组织。
教材章节:第三章5. 隧道工程实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单线铁路隧道工程,总结设计、施工经验。
教材章节:第四章6. 隧道模型制作:指导学生进行单线铁路隧道模型制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7. 课程总结与展望:对本课程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探讨单线铁路隧道未来发展教材章节:第六章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隧道基本概念、单线铁路隧道构造第二周:隧道设计原理第三周:隧道施工技术第四周:隧道工程实例分析、隧道模型制作第五周:课程总结与展望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隧道工程的基本概念、构造、设计原理及施工技术。
单线铁路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上部结构设计

单线铁路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上部结构设计说到单线铁路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上部结构设计,哎呀,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头大。
不过,咱们别慌,慢慢来,跟着我一起捋清楚。
你看,铁路桥可不是随便搭的玩意儿,它不仅要让列车稳稳当当地走过去,还得保证它长时间不出问题。
所以,设计这种桥梁,得考虑的东西可多了。
尤其是上部结构,那可是整个桥梁的“颜面”,要是它出点儿问题,下面的列车走起来就得小心翼翼了。
首先啊,咱们要搞清楚什么是单线铁路。
简单来说,就是只有一条轨道的铁路。
听着有点儿简单,但实际上可不是那么容易。
你想啊,列车要在这条轨道上来回穿梭,安全问题肯定得重视。
所以桥梁的设计得足够牢固,不能说一阵大风就晃一晃,或者下点雨就出现裂缝了,搞不好就真成了“水上漂”。
这种桥梁一般都是经过长期的反复检验,确保不会出岔子。
哎,谁还没听说过铁路桥梁被称作“百年老桥”的事儿呢?说到下承式钢桁架桥,这听起来就像是工地大叔天天挂嘴边的专业名词,其实啊,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桥梁结构。
下承式?嗯,就是说桥梁的主梁和支撑结构在桥面下方。
就像是支架撑起了整个“天花板”,让列车通过的时候不会晃。
至于钢桁架,听起来是挺复杂的,但实际上它就是由很多交错的钢材组成的一个大框架,稳稳当当的支撑着桥梁。
钢桁架嘛,好比是那种有点儿像蜘蛛网一样的结构,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强度可不一般,轻巧又坚固。
钢桁架桥的设计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它能承受很大的重量。
你想啊,一列火车可不是个小玩意儿,每次经过桥梁,整个桥面都得扛着这个重量。
不仅要承受火车的重量,还得应对火车快速通过时带来的冲击力。
这种冲击力如果不处理好,桥梁早晚会出现问题。
怎么解决呢?那就得通过巧妙的钢桁架设计,把这个力量分散开,不让桥梁的某个地方承担过多压力。
简单说,钢桁架桥就像一个高效的“力量分配器”,把重压均匀地分布到各个支撑点上,确保桥梁始终保持稳定。
再聊聊简支结构。
说白了,这种结构就是桥梁两端有支撑,中间部分没有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课程设计--单线铁路路基工程课程设计姓名:任闯闯学号:09232054班级:土木0911专业:土木工程(铁道工程)指导老师:冯瑞玲目录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设计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本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路基断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绘制设计断面处的地形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路基横断面各部尺寸拟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路基面加宽量计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绘制路基横断面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路基面上的载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进行初步设计断面的边坡稳定性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三、最终设计断面边坡稳定性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填土沿天然地面滑动稳定性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绘制路基横断面设计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施工方法及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及下部填土的填料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方法及主要机具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质量检验方法及主要设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一、设计任务和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同学们在课堂上已获得的知识和参阅其他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已有资料。
设计曲线地段路基的横断面及验算边坡稳定性的能力,以及确定施工程序。
通过本设计,可以培养同学们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查阅文献,进行独立设计的能力。
二、基本资料:1、线路资料铁路等级:I级单线铁路路基设计时速:160km/h曲线半径:R=5000m设计路肩标高:H=194.6m轨型:重型无地下水及地震的影响,年平均降水量200mm,降水量少,无地表水排水沟按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2、场地地形图及线路平面图3、工程地质情况土层编号土的名称土层顶面标高m土层厚度m1 残积土187.5 52 强风化花岗岩182.5 未钻穿4、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名称重度kN/m3粘聚力kPa内磨擦角°残积土18.0 20 225、基床的物理力学性质土的名称重度kN/m3粘聚力kPa 内摩擦角°基床表层(级配碎石)20.0 30 30基床底层(粗砾土)19.0 25 256、参考文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1—2005》《路基工程》刘建坤,曾巧玲,侯永峰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第二章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是指垂直线路中心线截取的截面。
路基断面设计包括路基本体设计和路基附属结构设计。
在各种路基形式中,为了能按线路设计要求铺设轨道而构筑的部分,称为路基本体。
路基横断面设计主要对路基本体的各组成部分如路基面、路肩、填料、基床、边坡、路基基底等按照规范进行设计。
路基附属结构是路基的组成部分,是为确保路基本体的稳固性而采用的必要的工程措施,包括排水结构和防护、加固结构两大类。
为了便于排水,路基面的形状应该设计成三角形路拱。
一、绘制设计断面的地形图二、横断面各部尺寸拟定1、断面形式根据本设计的基本资料,路基断面形式为路堤。
路基面设置三角拱,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设置4%的人字排水坡,拱高约为0.15m。
2、路基面宽度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1—2005 中表4.2.3得,初步拟定路基面宽度为7.8m,其中路肩宽度为0.8m。
3、基床厚度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1—2005规定,路基床表层厚度为0.6m,底层厚度为1.9m,基床总厚度为2.5m。
4、边坡坡度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1—2005规定,该路基边坡为折线形,上部8m边坡坡率为:1:1.5 ,下部12m边坡坡率为1:1.75,设置一宽两米的平台,然后路基是1:2的坡度。
5、排水沟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1—2005,该路基横坡明显,故排水沟应设在横坡上方一侧。
排水沟底宽0.4m,深度0.6m,边坡坡率采用1:1。
在排水沟和路基之间修筑2m宽的人工护道。
三、路基加宽量计算《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1—2005表4.2.4规定,列车运行曲线半径为5000m,运行速度为160km/h的旅客列车,路基面外侧加宽值为△b 1=0.2m。
《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1—2005中7.3.3条规定:路堤边坡高度大于15m时,应满足以下要求:根据填料、边坡高度等加宽路基面,其每侧加宽值△b应按下式计算:△b= C*M*H,其中C=0.01,M=1.75。
据地形图和初步拟定的路基横断面尺寸,画出的路基横断面图边坡高度为28.53m,大于15m,因此路基面还需要加宽,△b2=C*M*H=0.01*1.75*29.11=0.5m曲线地段路基面内外两侧的加宽值分别为:内侧加宽量:△b=0.5m 外侧加宽量:△b=0.2+0.5=0.7m 。
四、绘制路基横断面图(见A3图纸)第三章 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一、路基面上的载荷在本设计中,我们取填土、残积土及换算土柱的重度为18 kN/3m 。
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1—2005附录A ,换算土柱宽度:3.7m 、换算土柱高度:3.4m二、进行初步设计断面的边坡稳定性验算计算原理:采用圆弧形滑面,并且运用瑞典条分法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
稳定系数K 的计算公式为:∑∑∑+=ni n niiiiW C i W K 111isin Ltan cos θϕθ其中i W ——土条重力(若分条上存在列车与轨道的换算土柱,仍应包括换 算土柱的荷载重)i θ——过重心的垂线与滑裂面相交,交点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i α i ϕ——内摩擦 i C ——粘聚力(KPa ) i L ——圆弧面长度(m ) 采用4.5H 法确定危险圆弧滑面圆心轨迹线MI ,找出5个可能的滑动面,计算出五个稳定系数,确定这一轨迹线上的最小稳定系数,作垂直于MI 的直线,在此线上的任意五个圆心找出四个可能的滑动面,得出最小稳定系数。
滑动面 稳定系数 1 1.174 21.2373 1.2834 1.3765 1.4766 1.3447 1.2198 1.2539 1.321最终得到最小的稳定系数K值为1.174,在1.15和1.25之间,满足规范要求详细数据见附表一。
三、填土沿天然地面滑动稳定性验算详细数据见附表二。
第四章施工方法及程序一、基床表层和基床底层及下部填土的填料选择路基填料是用来填筑路基的材料,它的力学性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基的变形和稳定。
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 TB1001—2005中7.2,I级铁路应选用A组填料填筑基床,当缺乏A组填料时,通过经济比选后可以选用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
路基的基床顶层采用A组填料,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否则应采取土质改良或加固措施。
路堤基床以下部位宜选用A、B、C组填料,当选择D组时应采取加固或土质改良。
路堤浸水部分的填料应采用渗水土填料。
使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全宽应以同一种填料填筑。
二、施工方法及主要机具设备路基的施工程序及相应方法:1.进行施工调查,审核设计文件土质调查方法:1)沿线取土坑2)填料取土场2.测量放线填方路堤坡脚点放样方法:解法求取填方路堤坡脚点放样数据用皮尺量距法进行路堤坡脚点放样在填方路堤实地用坐标放样等方法标定横断面的中桩、边桩自中桩起沿中桩至边桩方向用皮尺量平距;计算路堤中桩至坡脚平距,然后计算出路堤坡脚桩坐标,再用全站仪坐标法在实地标定路堤坡脚点填方路堤施工进行中的测量工作:1)在路堤坡脚原地面设立醒目标志2)路堤上填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填土厚度,保证填压精度;每填筑高5m 应复测中线桩,测定其标高及宽度,控制边坡的大小;根据复测的中桩、边桩,控制线路线形,根据其复测的高程,控制上填高度;告知现场施工员路宽界限、重新标定的坡脚线及上填高度数据;用坡度尺检控边坡坡面坡度及平整度。
3.征租土地4.拆迁建筑物5.修建施工便道6.设置排水系统7.编制土石方调配方案土石方调配方法✧区间路基土石方调配——线法调配。
线法调配主要借助于线路纵断面图和土积图来实现。
通过线路纵断面图和土积图,可以确定区间路基土石方调配的最大经济运距,从而得出最合理的移挖作填方案。
✧站场路基土石方调配——面法调配。
面法调配的调配程序:(1)、在站场地形平面图上画方格(2)、确定填挖零线(3)、计算每一方格填挖数量,编制“广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4)、进行土石方调配,选择施工方法,确定运土线路,并编制“广场土石方调配表”。
8.编制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9.组织路基工程的开挖或填筑✧路基的开挖方法:对于石方开挖路段,采用从上至下分层爆破的方法开挖,在地形较陡、地表岩石风化破碎地段,采用楹动爆破。
石质整体性较好地段,人工清理地表,潜孔钻机钻孔,阶梯深孔松动爆破,炮位呈宽孔距、小排距、梅花形布置。
塑料导爆管MS雷管微差挤压爆破,为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平顺,先采用潜孔钻机沿边坡面先行加密钻孔,实施预裂光面爆破。
✧路基的填筑方法: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纵向分段、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为辅的作业方法进行施工。
在达到要求的路基上,将合格的路基填料运到填筑地点,其卸料顺序按先两面侧后中间,派专人指挥,按规定数量均匀卸料,以免影响摊铺厚度和质量。
每层路基的摊铺宽度均大于设计宽度20cm~30cm,以保证路基边坡位置的压实质量和边坡整修的净宽。
10.组织路基的平整工作✧路基的碾压方法:碾压遵循先低后高、先轻后重的原则,直线段由路基两侧向中心碾压,有超高的曲线段由弯道内侧向外碾压。
碾压时前后两次轮迹重叠20cm~30cm,并尽快压到规定的压实度(土)或固体体积率(宕渣)。
11.修建路基支挡建筑物及路基加固防护工程12.整修及验收工作●主要的施工机械选择:1)、碾压机械✧羊脚碾压路机进行碾压羊脚碾压路机压实深度大而均匀,有很好的压实效果和较高的生产率,适用于粘性土的压实,不适用于非粘性土及高含水量粘土的压实。
✧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振动压路机压实深度较大,最适用于压实非粘性土、碎石、块石及不同类型、不同厚度的沥青混合料面层。
✧冲击压路机进行碾压适用于粉质粘土的碾压,在基底处理或路基补压时经常使用。
2)、土石方施工机械路基土石方施工机械,包括挖、装、运、压实等工序的主机、辅机及其可换的工作装置等✧常用机械:1、铲土运输机械:推土机、铲运机和平地机;2、挖掘机械:正铲挖掘机、反铲挖掘机、拉铲挖掘机和抓铲挖掘机;3、工程运输机械:公路型和非公路型车辆;4、石方工程机械:松土器和各种凿岩钻孔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