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满分作文中的七个“稳”
高考满分作文:稳中求胜

高考满分作文:稳中求胜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
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
何也?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沉着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
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骄不躁,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
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
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练,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窘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
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没有经历磨练,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获得灿烂的成就。
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假使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练,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致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
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
”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
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
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
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
霸王之败,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对于“稳”,你有怎样的思考?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对于“稳”,你有怎样的思考?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2月20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光明网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2”揭晓仪式在京举行。
“稳”当选年度国内字。
稳,体现在经济要稳中求进,社会要长期稳定;改革要蹄疾步稳,发展要行稳致远;中国饭碗要端稳,就业民生要保稳。
对于“稳”,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佳作展示"稳"字当头,成功可期据"汉语盘点2022"仪式揭晓,"稳" 当选年度国内字。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骨子里的稳来。
"稳"是什么?是稳扎稳打,是稳中求进,是行稳致远。
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必要"稳"字当头,方能成功可期。
"稳"字当头,助力科技创新蹄疾步稳。
君不见,从首颗卫星升空到北斗组网;从嫦娥奔月到羲和探日;中国航天的"三步走",每一步都蹄疾步稳。
也正是这稳扎稳打的每一步为中国航天的"跨越,再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君曾闻,中国高铁不断刷新速度记录,创造奇迹。
但你知道它有多稳吗?从零件研发的稳步推进到机车运行的稳定操作,中国高铁用最快速度开出最稳状态。
"稳"字不仅保障了创新技术的可行性。
,也保护了乘客的安全,可谓意义重大。
科技创新的道路没有一蹴而就,没有一步登天。
只有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稳"字当头,助力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你看,那沙漠中的绿洲,那清澈的河流,那勃勃的生机。
进入新时代,环境保护正稳步向前发展。
一抹抹绿色点亮世界,一股股清流奔腾向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从小做起,稳扎稳打,定会还社会一片生机,不负青山不负人民。
申论范文稳和进

申论范文稳和进在生活的舞台上,发展就像是一场充满挑战的马拉松比赛。
而“稳”和“进”呢,就如同运动员的两条腿,缺了哪一个,都跑不顺畅。
先来说说“稳”。
“稳”是一种沉稳的力量,就像老船工掌舵,无论风浪多大,船身总是稳稳当当的。
经济发展中,“稳”意味着稳定的就业环境。
想象一下,如果就业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今天有工作,明天就失业,那大家心里得多慌啊。
稳定的就业就像给老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让大家能安心地规划生活,买房子、养孩子、孝顺老人。
再看物价,物价要是稳不住,一会儿像火箭一样往上蹿,一会儿又像跳楼机一样猛跌,市场就乱套了。
所以,稳定的物价就像一把衡量市场健康的尺子,让经济的大船能在平稳的水面航行。
那“稳”是不是就意味着故步自封呢?当然不是,这时候就需要“进”闪亮登场了。
“进”是一种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冲劲,就像火箭发射,不断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
在科技创新领域,“进”表现得淋漓尽致。
你看现在的智能手机,几年前还是那种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小砖头,现在呢?各种高科技,什么人脸识别解锁、超强拍照功能、超级快速的网络连接,这都是科技不断进步的成果。
如果企业都守着老一套,不愿意创新进步,那恐怕早就被市场淘汰了。
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在国际舞台上,如果不进步,就只能被其他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稳”和“进”在发展的道路上必须携手同行。
要是光追求“稳”,就像乌龟一样,虽然稳稳当当,但速度太慢,很容易错失机遇。
而只知道“进”,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冒进,就像没头的苍蝇乱撞,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陷阱里。
比如说有些企业,看到某个新兴行业热门,就一股脑地扎进去,没有考虑自身的资金、技术等条件是否稳定,结果没跑多远就倒闭了。
那么,怎样才能让“稳”和“进”配合得恰到好处呢?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领航员,制定政策要既保证经济大船的稳定航行,又要给企业和个人加油鼓劲,鼓励创新进步。
对于企业来说,要在稳定生产、稳定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技术、开拓新市场。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写作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曾国藩说:“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
盖天下之事,惟平则稳,行险亦有得底,终是不稳。
故君子居易。
”大意是:人们常说“平稳”二字值得玩味。
天下事虽有走险招也能成功的,但终 究不稳妥。
所以君子应行事平稳,不冒进。
“稳”和“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体现事物在动态平衡中渐进式发展的规律。
“稳” 是主调,是大局;“进”是方向,是目标。
当然,“稳”,不是不动、不变;“进”不是急进、冒 进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写作分析:一、考题分析:这篇作文的材料包含了曾国藩关于 “平稳”和 “进”的言论,强调了在天下事务中,平稳是大局,而进是方向。
文中提到了君子应该行事平稳,不冒进。
从这段文字可以引发对于 “平稳”和 “进”的关系、事物发展规律的思考。
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深入剖析这一命题,展示对于平稳与进取之间的辩证关系的理解。
二、审题立意:审题时需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平稳”和 “进”。
可以从这两个关键词出发,选择探讨平稳与进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立意可以包括对于动态平衡的理解,以及如何在追求进取的同时保持平稳。
三、构思要点:●平稳与进取的辩证关系:解读曾国藩的言论,探讨平稳和进取在天下事务中的相互关系。
论述事物发展的动态平衡,以及平稳和进取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特点。
●动态平衡的发展规律:阐述动态平衡在社会、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与稳定和进取之间的微妙平衡。
引用实例说明那些成功实现平稳和进取平衡的案例,如企业管理、政治领导等。
●君子之行:探讨君子如何在行事中追求平稳,不冒进,展示曾国藩的观点在现实中的应用。
分析君子之行的道德和智慧,以及这种行为对社会、个人的积极影响。
个人追求平衡的建议:提出个人在追求事业、学业、生活中如何保持平稳与进取的平衡的建议。
高考作文稳定表现探讨

高考作文稳定表现探讨概要:对于高考作文题目不断变化翻新的趋势,我们相信它今后仍然将继续下去;至于如何变化如何翻新,将以何种新姿态新面貌示人,我们作出过多的猜题押宝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常说高考命题是稳中求变,因此不管它如何“变”,只要抓住了其中“稳定不变”的东西,就等于实现了有效备考。
同时还应该看到,只有充分认识清楚它的“变”与“稳”,才能对高考作文动态发展的过程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对未来考场上它的每一处变化具备敏锐的嗅觉,拥有洞察的智慧,做到游刃有余。
一进入高三,老师的心态其实跟学生很相似,都会追问同一个话题——明年高考作文怎么考,然后找回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试图从中寻找答案。
这种思路并无不妥。
但是为了寻求立竿见影的模拟效果,达到所谓精准、直击要害的备考目标,不少老师在进行自主原创命题或者选择模拟真题给学生训练时,都出现了刻板模仿往年高考真题的痕迹,总是高仿真地沿袭上一年的命题思维,不越雷池半步,永远跟着人家屁股走,一味在人家的身后深耕细挖,这种备考方法实在非常低效危险。
事实上每一年的高考作文总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如果不能在往年高考真题的基础上灵敏嗅出悄然变化的走势,未来高考场上一定会措手不及。
众所周知,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在之前几年的基础上稳中求变的,都会在延续之前的思路上进行创新发展;我们无法一模一样地押中高考题,但是可以从其“稳中求变”的命制思路中寻找出“变”与“稳”(即“不变”)的元素,科学掌控将来的命题趋势,进而最大限度地接近考题,为实现作文有效增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首近年考过的全国Ⅰ卷作文,总是惊讶于其有点让人猝不及防的变化。
2015年写信,2016年看图作文,2017年组合关键词,到了今年则成了穿越时空写给未来的一代人。
作文形式不断翻新,呈现出鲜活的变化:一、作文材料外在形式发生变化2015年作文材料是一段意思连贯、完整叙述的文字,这种外在形式符合我们的常规预想。
申论范文稳和进

申论范文稳和进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发展就像是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而“稳”和“进”则是舞者必须掌握的关键舞步。
这两个看似简单的字,却蕴含着推动社会不断向前的大智慧。
咱们先来说说“稳”。
“稳”是什么?“稳”就像是舞蹈中的平衡感。
想象一下,舞者如果站都站不稳,那还怎么跳出优美的动作呢?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稳”是基础。
比如说就业市场,要是不稳定,今天这家企业大规模裁员,明天那家企业突然倒闭,那员工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天提心吊胆的。
家庭生活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呢。
再看看物价,如果物价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老百姓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今天一块面包五块钱,明天就变成十块了,这谁受得了呀?所以说,保持物价稳定、就业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就如同给发展这个大舞台搭建了一个坚固的台面,只有在这个平稳的台面上,各种发展的精彩才能有序地呈现。
那“进”呢?“进”就如同舞蹈中的创新动作。
如果舞者总是重复着几个老动作,观众肯定会觉得索然无味。
社会发展也是这样,得不断地向前进步、创新。
就拿科技领域来说吧,从古老的马车到如今的高铁、飞机,从飞鸽传书到现在的即时通讯软件,每一次的进步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要是没有这种进取精神,咱们现在可能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写信呢。
企业要是不求进步,固步自封,就会被市场淘汰。
就像曾经辉煌一时的柯达公司,不愿意在数码摄影的浪潮中前进,结果只能是被时代抛弃。
所以,“进”是发展的动力源泉,是让我们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的催化剂。
但是呢,“稳”和“进”不是各自为政的,它们得配合默契。
这就像舞蹈中的双人舞,两个舞者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舞出最美的姿态。
只强调“稳”而忽视“进”,就会陷入停滞不前的泥沼。
就好比一个舞者站在台上,稳稳当当的,但是就杵在那儿,一动不动,这可不行。
这样的社会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和活力。
反过来,只追求“进”而不顾“稳”,那就是在钢丝上跳舞,一不小心就会摔得很惨。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对‘稳’的思考与感悟”导写及范文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对‘稳’的思考与感悟”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语盘点2022”年度字词揭晓,“稳”字当选年度国内字。
国家的发展要蹄疾步稳,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个人的发展亦如是。
“稳”,可以是沉潜内心、“稳扎稳打”的生活态度;“稳”,可以是厚积薄发、“十拿九稳”的坚定自信;“稳”,可以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淡泊宁静;“稳”,也可以是踔厉奋发、阔步向前时的气定神闲……综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稳”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围绕“稳”字展开,关键句是“国家的发展要蹄疾步稳,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个人的发展亦如是”。
材料中关于“稳”字的“处世哲学”包括:经济发展方面的稳中求进、改革脚步的“蹄疾步稳”、粮食安全方面的极大的保障,以及面对世界局势不稳定时的中国人的沉稳冷静的精神气质。
“稳”是一种定力,一种态度,一种做法,而能“稳”实则是久经磨难后的蓄势待发,也是洞悉大势后的积极应对。
立意:1.稳中求进,行稳致远。
2.稳是一种民族自信力和发展持久力。
3.举重若轻,稳打稳扎,笑对人生风雨。
【名句素材】1人应当像“人”字一样,永远向上而又双脚踏地。
——(意大利)但丁2谨慎比大胆要有力量得多。
—(法)雨果关于稳重的名言3暴躁是一种虚怯的表现。
——(法)大仲马4越是身份低的人,操守越是要谨严,不然,正是自取其辱。
——(俄)屠格涅夫5在这种变化莫测的尘世上,遇事还是尽量把稳一点才好。
——(美)马克•吐温6人到了成熟之年,应能摆脱轻浮,锻炼出稳定的理智。
不管幸与不幸,都能奋发有为。
——(法)罗曼•罗兰7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
——(英)狄更斯8唐突是一个铜子也不值得的。
这是一种最廉价、最低级的奇特。
浅谈高考满分作文中的七个“稳”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浅谈高考满分作文中的七个“稳”高三学生在考试中下笔最慎重的就是作文。
因为作文的得分直接影响全卷的总分。
为此,不少学生都是力求稳定。
多数阅卷老师在总结高考作文评卷情况时也说,四平八稳加书写漂亮,得分不会低。
值得肯定的是,稳是写作的基础和大局,不可忽视。
那如何求得作文的稳定呢?第一、标题稳。
尽可能把作文话题包括进来。
例如2002年全国卷作文材料中有这样一段引言,“也许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根据这段文字,结合话题“心灵的选择”,可拟题为“面临心灵的选择”或“触动心灵的选择”,甚至“生死抉择”也可。
拟题尽量不要与话题毫不沾边,也不要太长。
第二、观点稳。
即观点要正确、常见,即已得到世人及社会的公认,不要搞奇谈怪论,与公论背道而驰。
这样立意,虽无新意,但至少是正确的。
其实,在高考作文中,绝大多数的作文所表达的观点都是常论。
第三、举例稳。
事例是充实内容和论证观点的证据,议论文中必不可少。
举例如无新鲜材料,不要生造、臆造,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因此,所用事例只要切合话题,经典材料同样具有说服力。
第四、语言稳。
虽然文章的立意占据了作文的主导位置,但语言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
学生在作文中遣词造句要明白通顺,不搞生造词语,少用僻字长句,这样可以减少语病,消除歧义。
不要为单纯追求语言的文采而忽略了语言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第五、文体稳。
近几年,话题作文提出“文体不限”,为学生选择文体放宽了范围,但不能无规无矩。
学生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最稳定,平时也训练有素。
看近几件高考优秀作文,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这两种文体。
至于连自己平时都没有训练过的文体(比如独幕剧、诗歌等),就不要拿到最重要的高考考场上来演练。
能用诗歌写作并得高分的同学毕竟是极少数,况且还要加上运气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考满分作文中的七个“稳”
高三学生在考试中下笔最慎重的就是作文。
因为作文的得分直接影响全卷的总分。
为此,不少学生都是力求稳定。
多数阅卷老师在总结高考作文评卷情况时也说,四平八稳加书写漂亮,得分不会低。
值得肯定的是,稳是写作的基础和大局,不可忽视。
那如何求得作文的稳定呢?
第一、标题稳。
尽可能把作文话题包括进来。
例如2002年全国卷作文材料中有这样一段引言,“也许每个人不一定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根据这段文字,结合话题“心灵的选择”,可拟题为“面临心灵的选择”或“触动心灵的选择”,甚至“生死抉择”也可。
拟题尽量不要与话题毫不沾边,也不要太长。
第二、观点稳。
即观点要正确、常见,即已得到世人及社会的公认,不要搞奇谈怪论,与公论背道而驰。
这样立意,虽无新意,但至少是正确的。
其实,在高考作文中,绝大多数的作文所表达的观点都是常论。
第三、举例稳。
事例是充实内容和论证观点的证据,议论文中必不可少。
举例如无新鲜材料,不要生造、臆造,因为这样反而会导致事与愿违,引起阅卷老师的反感。
因此,所用事例只要切合话题,经典材料同样具有说服力。
第四、语言稳。
虽然文章的立意占据了作文的主导位置,但语言是作文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
学生在作文中遣词造句要明白通顺,不搞生造词语,少用僻字长句,这样可以减少语病,消除歧义。
不要为单纯追求语言的文采而忽略了语言的基本要求,即要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第五、文体稳。
近几年,话题作文提出“文体不限”,为学生选择文体放宽了范围,但不能无规无矩。
学生写记叙文和议论文最稳定,平时也训练有素。
看近几件高考优秀作文,绝大部分都是采用这两种文体。
至于连自己平时都没有训练过的文体(比如独幕剧、诗歌等),就不要拿到最重要的高考考场上来演练。
能用诗歌写作并得高分的同学毕竟是极少数,况且还要加上运气的因素。
第六、首尾稳。
拟好题,起好头,是良好的开端,结好尾是圆满的一笔。
这里所说的“好”是指切合话题,紧扣中心。
开篇不要去故意拐弯抹角,这样容易远离话题,而应早切题,早点题。
结尾不必画蛇添足,可以重申观点,照应开头,略有深化。
第七、结构稳。
议论文的经典结构尽可用到高考作文中去,比
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学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也多为此结构,阅卷老师没有理由反对“学以致用”。
记叙文的结构安排也尽可从课文中学习并派上用场。
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中的倒叙法,《荔枝蜜》中的先抑后扬法。
这些经典构思方式,学生较熟悉,运用起来并不困难。
总之,作文求稳是保住基础等级分的坚石,是作文获得成功的有力保障,更是稳中求得发展分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