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优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杜威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B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尔》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11.( 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B.教学 C.德育 D.智育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最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杜威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B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尔》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11.( 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B.教学 C.德育 D.智育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2013年湖南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2013年湖南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学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意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赫尔巴特B.康德C.洛克D.夸美纽斯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学记》B.《中庸》C.《孟子》D.《大学》3.决定教育目的的是()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4.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教育目的B.课程C.教育评价D.教学5.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6.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8.“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A.网络教育B.学校教育C.社会教育D.大众教育12.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13.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A.杜威原理B.泰勒原理C.斯宾塞原理D.赫尔巴特原理1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________的社会科学。
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卷真题与答案(附评分标准)

2013 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试卷真题与答案2013 年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一试卷教育学(小学)试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题 2 分,共 3b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切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一般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一般化是()的发展趋向。
A .古代教育B .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终生教育2.以下不属于《四书》的著作是()。
A .《大学》B .《论语》C.《中庸》 D .《春秋》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目的B .教育现象4.“产婆术”是由()创建的。
C.教育规律D.教育方法A .柏拉图B .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洛克5.强迫性是 (A .少儿教育)的实质特色。
B .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义务教育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育()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 .德、智、体、美、劳C.道德、智力、体质B.德育、智育、体育D .德、智、体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种典型的()看法。
A .教育全能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作用。
A .决定B.主导C.基础 D .前提9.教师的使命是( )。
A .教育B.教课C.教育教课D.教书育人10. ()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特意术语。
A .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凯洛夫11.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课的主要依照。
A .教课纲领B.教课目标C.教课计划 D .课程计划12.学生学习的内容主假如书籍知识——这表现了学生个体认识的A .直接性B .间接性C.交往性D.教育性13.教课任务和() 是区分课的种类的主要标准。
A .教课内容B.教课目标C.教课方法D.教课功能()。
14.小学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门路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辅导《教育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学校的出现是当语言的发展达到较为完备的( )。
A 文化B 文学C 文字D书本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形成。
A 中等教育B 高等教育C 社会教育机构D学校系统3.严格意义上,学校教育系统的基本形成是在()。
A 17世纪下半期B 18世纪下半期C19世纪下半期D20世纪初4.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洋务运动的推行B废科举,兴学校C京师大学堂的成立D北洋大学的创建5.“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围墙之内”是( )的教育理想.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6.隋唐以后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的是()。
A察举制 B 举孝廉C 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学校。
A文法学校B 琴弦学校C 文士学校D骑士学校8.强调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发展比较灵活的教育是()。
A古代印度B 古代埃及C 斯巴达D 雅典9.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教育延伸。
A初等B中等 C 高等D成人1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韩非子11.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孟子C荀子D韩非子12.道家主张教育要()。
A有教无类B 非政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1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B 苏格拉底C 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14.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该是()的。
A社会B国家 C 社区 D 学校15. 反映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主主义与教育》1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编写的。
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学分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优质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D.未来性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 B.教育价值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夸美纽斯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康德C.培根 D.杜威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 B )。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卢梭的《爱弥尔》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 )。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11.( 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B.教学 C.德育 D.智育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2013湖南省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真题试卷

2013年湖南省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人员申请认定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教育学(中学)试题卷【点击查看>>湖南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3.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5.下列哪个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A.鸟里B.梅伊曼C.瓦斯凯D.克伯屈6.“美育”一词最早是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
A.培根B.康德C.席勒D.卢梭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8.通过制订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9.教育的经济功能受( )的制约。
A.社会经济制度B.社会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和文化背景D.文化传统10.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D.信息革命后11.教科书编写遵循的原则为()A.科学性、操作性、基础性、适用性B.普遍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C.科学性、思想性、基础性、适用性D.科学性、思想性、强制性、适用性12.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社会地位B.经济地位C.文化地位D.政治地位13.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家庭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14.“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15.1980年,我国颁布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
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2013年

湖南省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学真题2013年(总分:99.99,做题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总题数:15,分数:30.00)1.普通教育职业化和职业教育普通化是( )的发展趋势。
(分数:2.00)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终身教育解析:2.下列不属于《四书》的著作是( )。
(分数:2.00)A.《大学》B.《论语》C.《中庸》D.《春秋》√解析: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分数:2.00)A.教育目的B.教育现象√C.教育规律D.教育方法解析:4.“产婆术”是由( )创造的。
(分数:2.00)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洛克解析:5.强制性是( )的本质特征。
(分数:2.00)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义务教育√解析: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分数:2.00)A.德、智、体、美、劳B.德育、智育、体育C.品德、智力、体质D.德、智、体√解析: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种典型的( )观点。
(分数:2.00)A.教育万能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解析: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 )作用。
(分数:2.00)A.决定B.主导√C.基础D.前提解析:9.教师的使命是( )。
(分数:2.00)A.教育B.教学C.教育教学D.教书育人√解析:10.( )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分数:2.00)A.赫尔巴特B.杜威C.斯宾塞√D.凯洛夫解析:11.(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分数:2.00)A.教学大纲√B.教学目的C.教学计划D.课程计划解析:12.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书本知识——这体现了学生个体认识的( )。
(分数:2.00)A.直接性B.间接性√C.交往性D.教育性解析:13.教学任务和( )是划分课的类型的主要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中学)分章练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征是( B )。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B )。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一观点出自洛克,他著名的教育著作是( B )。
A.《大教学论》B.《教育漫话》C.《爱弥儿》D.《普通教育学》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C )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 D.未来性5.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教育问题B.教育价值C.教育事实D.教育规律6.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 A )。
A.康德B.培根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7.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 A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夸美纽斯8.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 )。
A.赫尔巴特B.康德 C.培根D.杜威9.“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B )。
A.洛克的《教育漫话》B.卢梭的《爱弥尔》C.康德的《论演说家的培养》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0.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
A.学校的产生B.剩余产品的出现C.有了国家D.创造了文字11.(B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民主主义与教育》D.《康德论教育》1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A )。
A.教育 B.教学C.德育D.智育1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 C )。
A.《论语》 B.《大学》 C.《孟子》D.《学记》14.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六三三制15.( D )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
A.分支学制B.多轨学制C.单轨学制D.双轨学制16.对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看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同时也揭示了教育规律B.教育学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C.教育学不能等同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同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D.从教育经验中总结教育规律,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17.教育是(A )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18.教育起源于(B )A.人类早期心理模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小动物的照料D.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9.学校产生于(A )教育阶段。
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20.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倡导的教育起源理论被称为教育的( B)A.心理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C.意识起源论D.需要起源论21.“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A )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22.( C )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A.印度B.埃及C.雅典D.斯巴达23.提倡“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 )A.杜威B.巴班斯基C.赞科夫D.布鲁姆24.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样思想的是(D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25.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B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26.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C)。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7.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D )编写的。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昆体良28.下列选项中,对教育学发展阶段表述正确的是(D )A.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C.1903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的作者是德国的梅伊曼D.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29.在研究方法中,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全面情况或对某一单位全面情况的了解,这种研究方法叫做(A )。
A.全面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个案调查30.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A )。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31.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论述了教学的四个阶段,即(C )。
A.明了、联合、系统、想象B.明了、联想、系统、手段C.明了、联合、系统、方法D.清楚、明了、系统、方法32.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试图使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A )。
A.杨贤江B.蔡元培C.李大钊D.王道俊33.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的目标分成三大类,即(A )。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34.杨贤江于1930年出版的教育学著作是(C )。
A.《新编教育学》B.《教育学》C.《新教育大纲》D.《实用教育学》3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C )。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36.我国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B )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3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C )。
A.康德B.第斯多惠C.赫尔巴特D.福禄培尔二、填空题1.义务教育依据“法律规定”,具有( 普及)性、免费性、( 强迫)性。
2.教育学是一门以( 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 教育规律)的科学。
3.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非制度化教育)。
4.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 各级各类学校)。
5.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是前苏联教育理论家( 凯洛夫),他的作品是( 《教育学》)。
6.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 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 癸卯学制)。
7.库姆斯的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都是(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的代表。
8.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 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也被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美国的( 杜威),他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10.古代的庠、序都是指( 学校)。
11.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12.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14.战国后期,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的重要文献的是(《学记》)。
15.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
16.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17.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8.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了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 教育系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1.“终身化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带来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带来教育观念的变革。
22. 我国最早的专科学校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的鸿都门学。
23. 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
24. 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为“七艺”。
25.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三、简答题1.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学?)。
2.简要介绍教育学中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
P.353.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P.124. 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P.145. 简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
P.8、P.66.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P.11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选择题1.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2.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C )。
A.家长 B.学校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传统3.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在( A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4.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在( D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C.第三次工业革命后 D.信息革命后5.首次提出“人力资本论”的是( C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洛克6.“金字塔形”的等级制教育制度属于( B )。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7.“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A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8.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B )。
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物质文化 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9.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 )。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 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生亚文化10.下列( D )不是学生文化的起因。
A.学生个人身心特征 B.同伴群体影响 C.师生交互作用 D.学校影响1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 )。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12.“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C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13.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 )。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14.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最终取决于(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