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电子版(1)
临床流行病学(1章)

6、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科研设计.衡量与评价) 主编 王家 良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1,(第二版) 7、临床流行病学 主编 黄悦勤;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 2002 8、临床流行病学 主编 王家良 人民卫生出版社 (卫生部规划教材)2004.(第二版) 9、流行病学 主编 李立明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7 (第五版) 10、流行病学 主编 蓝绍颖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12 11、现代临床流行病学 主编 林果为、沈福民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3第二版
2012-10-22 practice 4
第一 章 临床流行病学概论
• 第一节 流行病学发展简史 一、国际
• 临床流行病学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John Paul 将现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医学社 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临床,解决临床上碰到的问题。 是研究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方法学,从而深化了对 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宏观认识,提高对疾病诊断和 治疗水平。 临床流行病学的精华“设计、测量、评价” 简称“DME”
床边流行病学
2012-10-22 practice 13
临床流行病学常研究的问题
项目 *正常/不正常 疾病诊断 疾病频率 危险因子 预 后 研究的问题 是病人?是正常人?正常范围? 诊断方法和手段的真实性、可靠性如何? 该病在人群中发生的频率多少?常见,不常见? 分布? 有那些因素与疾病发生有联系?其危险度的估 计? 疾病发生的结局?病人在一定时间内存活的可 能性大小?
2012-10-22
practice
5
• 1970-80‘s(对现代临床流行病学 有贡献的几位学者) –Sackett DL –Feinstein AR –Fletcher RH
最新临床流行病学1

16
第三阶段
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流行病学与其 他学科交叉融合,更新理念和模式,不断推 出新的分支学科,扩大流行病学应用领域的 时期。
18
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实现改革开放,加强了国 际合作与学术交流,吸收了先进的流行病学知识和 方法,使我国流行病学研究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年来,我国对慢性病如肿瘤、高血压、冠心病、 结核病、糖尿病及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开展了大规 模的调查,取得了可观的基线数据资料,引起了国 际上的重视。在此基础上,又开展了胃癌、食管癌、 肝癌、宫颈癌和高血压等病的病因和防治研究,也 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国际上的好评。
21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
一、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 1、Stallybrass(1931年) “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的科学——它们的主
要原因、传播蔓延以及预防的学科” 2、前苏联 (1936年) “流行病学是关于流行的科学,它研究流行
发生的原因、规律及扑灭的条件,并研究与 流行作斗争的措施。”
12
(三)学科发展期
学科发展期大约从 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至今, 也可以称之为现代流行病学 (modern epidemiology) 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1) 流行病学从研究传染病扩大为研究所有疾病和健康 问题;(2)研究方法由传统的调查分析扩展为定量与 定性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分析方法不断完善, 分析手段更加先进;(3)研究从“流行”发展为“分 布”,动静态结合,由三环节两因素发展为社会行 为因素;(4)流行病学的分枝学科不断涌现,使流行 病学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2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与技术(一)(1)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许能锋
2010年9月14日 上街校区第16教室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设计类型?
熟悉、掌握研究设计类型是阅读、 思考、评价研究报告的前提,更是自 己开展临床研究的奠基石。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 study)是指通 过详细而正确的观察记录,查明人群中疾病或健 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
病例报告(case report)是有关单个病例或10个 以下病例的详尽临床报告,系对罕见病进行临床 研究的主要方法。病例报告至今仍是研究临床医 学的重要方法。
对人类新发生的疾病或临床事件的首例报告,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病例报道在研究中的意义,是 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线索,是临床研究新思 路的丰富源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
结节病是呼吸科医师经常见到的一种间质性肺疾病,诊断 通常需要组织活检病理的证实。
因结节病最常累及纵膈、肺门淋巴结,临床上常有通过纵 膈镜获取组织标本的;如果出现肺实质病变,也有通过胸 腔镜、甚至开胸手术获取组织标本的。
实际上,在选择这样的创伤性较大的外科手术之前,如果 首先进行细致的支气管镜检查,并常规实施支气管内膜活 检和经支气管肺活检,一般可在85%以上的病例获得具有 诊断价值的病理标本,大可避免外科活检。
度上对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做分析; ③可同时调查多种疾病和多种暴露因素。
2.缺点
①一般不适用于调查罕见病或急性病。对于前者 调查所需样本量太大,对于后者查处的病例多为 较长病程病例,选择偏倚大;
②调查人群或样本规模较大时,花费就大,而比 较分析时非病例数过多,统计学效率低;
③长病程病例经常有下相对恶化和缓解期,可能 回把缓解期病例错划为无病;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一章-绪论(医学PPT课件)

James Lind (1716—1794) 坏血病(1747) 开创了流行病学临床试验的先河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Edward Jenner (1749—1823)
(1796) 接种牛痘 预防天花
开创了主动免疫的先河
施民安. 琴纳发现牛痘预防天花的经过. 见:钱宇平. 流行病学研究实例 (第1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8-42.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1850)
全世界第一个流行病学学会 标志着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Scientific epidemiologists (1863)
首次使用这个称呼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London Epidemiological Society END
流行病学
第一章 绪论(Introduction)
北京大学
李立明
引言
流行病学的地位和作用
※ 疾病预防控制的应用学科 ※ 现代病因研究的方法学科 ※ 临床诊疗手段的循证学科 ※ 卫生决策产生的思维学科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 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节: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流行病学特征 第六节: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展望
第一节 流行病学简史
William Petty (1623—1687)
提出“政治算数”的概念——通过 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及健康方 面的联合调查来告知大众应该如何 进行选择,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著作:《Discourse on Political Arithmetics》(1690)
流行病学-精品.pdf

客观检验指标
最后结论 病种、病因和流行规律
病名
采取措施 制定策略和措施
合理治疗
最终目的 消灭和控制疾病, 降低发病率、 死亡率, 彻底治愈、 临床治疗, 降低死亡率,
提高人群寿命
延长寿命,缓解症状,减轻痛苦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发病率 :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概率
患病率 :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这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为自
然疫源性疾病
判断地方性的 5 点依据: 1、 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2、 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类似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 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有可能发病,其发病率与当地居民相似
4、 迁出该地的居民,该病的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倾向
续发率 SAR: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接触者中二代病例出现的百分率
死亡率 :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 :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的比例 患病率与发病率的区别
患病率分子是特定时间内所调查的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的总数,
而发病率是一定时间内暴露
人群中某病的新发病例数
地方性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常在某一地区
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某地区存在的现象
自然地方性 :因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使一些人类传染病的分布局限于一定地区,
这种现象称为
自然地方性。这种疾病被称为自然地方性疾病 自然疫源性 :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森林脑炎)
研究长期变异的规律,首先考虑以下问题
观察时间对结果的影响
流行病学【第六版】第1章绪论(李立明)

第一章绪论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人类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思想萌发于2000多年前,但学科的基本形成不过百余年。
正是过去的一个世纪,流行病学在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世纪全球公共卫生的十大成就体现在疫苗、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饮食、机动车安全、传染病控制、降低心脑血管病死亡率、计划生育、控烟、母婴保健、饮水加氟这十个领域。
毋庸置疑,这些成就的取得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流行病学研究有关,因此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骨干学科,而且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它也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基础学科。
第一节流行病学简史一、流行病学发展史任何一门学科的出现,都会有其历史发展的需要与必然,流行病学学科也不例外。
它是在与疾病(最初是传染病)的斗争中应运而生的。
同时,作为一门科学,它是从观察开始,经过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而找出规律性并采取相应办法予以改变。
这也是流行病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轨迹。
在这条历史长河中,许多流行病学先驱功不可没,正是他们的创造性贡献推动了流行病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梳理流行病学的发展史,就是帮助我们了解流行病学学科的特点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前期是指人类自有文明史以来至18世纪的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科学的流行病学学科尚未形成,但与其密切相关的一些概念、观察的现象及采取的措施已构成流行病学学科的“雏形”。
以下几个事实应予注意。
1. 古希腊著名的医师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其著作涵盖领域极广,最著名的《空气、水及地点》是全世界最早的关于自然环境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系统表述。
而流行(epidemic)一词也是这时期在他的著作中出现的。
在我国,“疫”、“时疫”、“疫疠”作为疾病流行的文字记载,也几乎是同时代出现的。
像《说文解字》中的“疫者,民皆病也”和《素问 刺法论》中的“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
流行病学实验指导-学生用(1).doc

流行病学实习指导(供预防医学本科教学用)年级班级姓名内蒙古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实习一疾病分布的描述及现况调查一、目的:1.掌握常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学会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2.掌握现况调查的基本原理。
二、学时:4三、内容:(一)常用疾病频率测量的有关指标资料1:某地2005年年初人口为1000人,2005~2006年某病发病情况见图1-1,313. 2005年的发病率4. 2006年的发病率资料2:2008年在某镇新诊断200名糖尿病人,该镇年初人口数为9500人,年末人口数为10500,在年初该镇有800名糖尿病患者。
在这一年有40人死于糖尿病。
计算:1.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发病率2.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死亡率3.2008年该镇糖尿病的病死率4.2008年1月1日该镇糖尿病的患病率(假设这一天无新检出病例)。
资料3:为加强对HBV母婴传播的研究,作者对某单位孕妇HBV感染情况进行连续4年的监测,结果见表1-1。
请计算不同年份HBV感染率(填入表1-1)表1-1不同年份孕妇HBV标志物检出情况年份检测人数阳性人数感染率(%)2001 463 1242002 420 1572003 439 1972004 368 194合计1690 672(二)疾病的时间分布描述资料4: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如图1-2。
图1-2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思考题:请描述上述疾病的时间分布特点?你知道流脑发病率下降的原因吗?(三)疾病的地区分布描述资料5: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差别如表1-2所示。
表1-21959年和1974年4个省市脊髓灰质炎城乡发病率(1/10万)服用疫苗前(1959年)服用疫苗后(1974年)城市农村城市农村资料表1-3 婴儿的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上海,1964~1965年)月龄0~1~2~3~4~5~6~7~8~9~10~11~人数40 75 52 54 49 45 39 30 36 30 22 25 100 94.7 86.5 83.0 49.0 40.0 20.5 10.0 8.3 16.7 27.3 24.0 阳性率(%)思考题:请解释8月龄时麻疹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的低谷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流行病学队列研究(1)

一次研究可有多个结局
吸吸烟烟
慢性 支气 管炎
肺癌
冠心 病
三 研究人群 target population
❖ 从目标人群中抽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群 ❖ 未患所研究疾病 ❖ 分为暴露人群和非暴露人群
暴露人群的选择 selections for
sure Study starts
Disease occurrence
双向性队列
time
Exposure
time
Study starts
Disease
Study starts
occurrence
历史性队列
Disease Exposure occurrence
前瞻性队列
time
Past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四 类型 types of cohort study
❖ 前瞻性队列研究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 历史性队列研究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 双向性队列研究 concurrent cohort study
Schematic diagram for types of cohort study
time
是否暴露某个危险因子
目标人群 未患某研究
疾病
代表 性样 本
暴露组 非暴露组
队列研究原理图
结局(疾病)
Yes No Yes No
固定队列 Fixed Cohort
outcome Without outcome
Time of start
Time of end
动态队列 Dynamic Cohor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高血压
文化程度
文化程度不同,高血压患病率不同。我国文盲、 半文盲和大学以上患病率最高,分别22.93%和 16.06%。
其他文化程度:小学14.09%,初中9.32%,高 中7.64%,中专11.95%,大专10.85% 。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二、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电子版(1)
返 回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
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先后和速度不一致, 生活水平、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存在差 异。
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 阶段持续的时间和危害的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 的阶段是不同的。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
“三低”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三不” 不愿意服药、不难受则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一、流行特征
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呈正比 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男性,更年期后>男性 地理分布差异 有季节差异,冬季>夏季 与饮食习惯有关 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正相关 与肥胖和精神压力正相关,与体力活动负相关 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高血压分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高血压患者原因不明(90%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5%~
10%) 最新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分类见表20-4
流行病学电子版(1)
表20-4
第二节 高血压
我国高血压的特点
“三高”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目录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目概况录
第二节 高血压 第三节 脑卒中 第四节 冠心病 第五节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与措施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
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流行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低发期)
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仅占人群全 部死亡的5%~10% 第二阶段(上升期)
流行病学电子版(1)
2020/11/25
流行病学电子版(1)
引言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VD) 是包括心脏和血管疾病、肺循环疾病和脑血 管疾病的一组循环系统疾病。
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对人类健康的危 害日趋严重,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 命最主要的疾病。
流行病学电子版(1)
京族(5.96%)和黎族(6.40%) 最高为朝鲜族 (20.02%)、哈萨克(18.97%)蒙古族 (18.24%)、藏族(17.76%)和畲族(13.49%)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职业
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同 高血压粗患病率排序为
农林业劳动者(8.25%) 商业服务人员(8.43%) 生产运输工人(9.20%) 渔民(9.55%)、 专业技术人员(10.38%) 办事人员(11.07%) 牧业劳动者(14.97%) 机关企事业干部(21.40%)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流行特征 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
定义 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 症侯群。
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世界各个国家和地 区主要的流行病之一,患病率高,常常引起严重 的心、脑、肾等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 的主要危险因素。
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1992、1997、2002年的死亡人数分别是1200万、 1530万、1670万。近10多年来死亡人数持续增加, 在死因构成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是威胁人类健康和 生命的“头号杀手”。
全世界每死亡3个人,差不多就有1个人是死于心 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地区分布 高血压一种常见病,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高, 尚未开发的山区和岛屿的人群患病率 。
根据WHO MONICA(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 趋势的多国监控)资料,欧美国家成人高血压患病 率一般在10%~20%,少数国家患病率更高。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 作用形成。 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 超重和肥胖、高盐膳食以及过量饮酒 可能或不确定的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
近五十年来,我国不论在农村或城市,心血 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 ,20世纪70~ 80年代 速度加快。总的心血管疾病从70年代 以来一直是首位死因(表20-2,表20-3 )
流行病学电子版(1)
表20-3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概况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
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 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 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 ,发病和死亡年轻化 “城乡差别” 缩小 治疗率和控制率很低,致残和死亡的情况较严重
心血管疾病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占10%~30%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三阶段(高峰期) 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 病率大幅度上升,发病和死亡均出现年轻化的趋 势,死亡构成达35%~65% 第四阶段(下降期) 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 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 死亡构成降至50%以下(表20-1)
我国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
北方>南方 东部>西部 自东北向西南 的趋势 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 城市>农村 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时间分布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促进和干预控制,患 病率明显下降。 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调查结果显示:近五 十年来,我国患病率和死亡人数持续增加(图20 -1)。
流行病学电子版(1)
图20-1
第二节 高血压
人群分布
年龄、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5岁以前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女性 45~59男、女两性水平接近 60岁以上女性>男性
流行病学电子版(1)
第二节 高血压
种族、民族
不同种族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差异民族标化患病率 最低为彝族(3.23%)、哈尼族(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