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白鹭》备课资料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鹭》教案范文(通用12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鹭》教案范文(通用12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白鹭》教案范文(通用12篇)学校五班级语文《白鹭》教案范文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详细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同学对鸟类、对大自然的喜爱。

重点难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课前预备:挂图、配乐朗诵音乐带教学时间:两教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诗句揭题,简介白鹭。

1、诗句"两个黄丽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简介白鹭。

体长50厘米,全身的毛洁白,生殖期间枕部垂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蓬松蓑羽,以后消逝。

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或水田中,主食是小鱼等水生动物。

二、初讲课文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白鹭哪几方面?2、沟通:①指名读生字、找出新词、理解词语,并集体齐读。

寻常:平常。

嗜好:特别的爱好。

美中不足:虽然非常好,但还有缺陷。

韵味:含蓄的意味。

每每:每一次。

②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白鹭的?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其次段(2-5)写白鹭颜色的协作,身材的大小都很相宜。

第三段(6-9)写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布满韵味。

第四段(10)写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自由练读课文1、你喜爱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2、分类组合,同学相互评析指导。

四、写字指导1、老师示范。

鹤、蓑、喙、嵌、框、嗜2、同学临写,老师巡察。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其次教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二、精读指导1、指名朗读找出能体会感情的句子,读中品析。

☆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文首、文尾相呼应,首尾圆合,深化了文旨。

)①通常的诗有什么特点?(语言精练、开锅、节奏感强,布满意境)②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致的诗"、"意味无穷的诗"?a、自读2~9节选择你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明缘由。

《白鹭》教案合集五篇

《白鹭》教案合集五篇

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白鹭》教案合集五篇《白鹭》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揭示课题后播放多媒体:夕阳西下,美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栽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3、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提醒学生注意:“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嗜”是翘舌音,声母是“sh”;“喙”读“huì”。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其他同学点评。

四、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一句话,想一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弄懂“精巧”的意思,体会“诗”的特点。

(3)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2、学习第二段(2~5自然段)(1)围绕上述问题同桌合作学习;(2)交流:启发学生先从“颜色的配合”“身体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的概括描写,再从白鹭“雪白的蓑毛”“全身的流线型结构”以及“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的具体描写中感受白鹭的精巧。

《白鹭》教案(精选10篇)

《白鹭》教案(精选10篇)

《白鹭》教案(精选10篇)《白鹭》教案(精选10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白鹭》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鹭》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颜色配合?精巧的诗身段大小适宜?16、白鹭(实在)是觅食(钓鱼图)〈赞美之情〉韵味无穷的诗栖息(瞭望图)飞行(低飞图)作业设计:课内:1、描红、临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外:1、背诵课文。

2、积累杜牧写白鹭的诗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随笔一、谈话揭题?1、出示罗丹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学生说说对名言的理解。

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美,去发现语文课本中的美。

2、你们还记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句吗?这是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背一背)。

说说从诗句中发现美了吗?谁见过白鹭?指名说说(出示图片)让学生边观察边听介绍:白鹭,体长约54厘米,全身羽毛雪白,繁殖期间头部有两根长翎,背和上胸部分披蓬松蓑羽,以后消失。

主要生长在我国的长江以南等地方,春夏季多活动于湖边沼泽或水田中,主要以小鱼等为食物。

3、出示杜牧的诗句:霜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这是杜牧笔下的白鹭,(让学生自由读读,读完后说说自己对白鹭的认识。

)4、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白鹭》(齐读课题)。

郭沫若《白鹭》教案(精选5篇

郭沫若《白鹭》教案(精选5篇

郭沫若《白鹭》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白鹭》详细内容:本文是郭沫若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描写,展现了白鹭的美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2.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白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白鹭的外形特征,引出本文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些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句子进行讲解,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自己造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白鹭美形美、色美、韵美爱爱白鹭,爱自然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白鹭》。

答案:课文《白鹭》。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答案:课后练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白鹭》,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对自然的热爱,学习了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自然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中的课文《白鹭》《白鹭》是郭沫若的一篇散文,通过对白鹭的描写,展现了白鹭的美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时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白鹭》公开课教案参考

《白鹭》公开课教案参考

《白鹭》公开课教案参考1.1 背景介绍:《白鹭》是一篇描绘白鹭优美姿态和诗人对自然美景热爱与欣赏的诗歌,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1.1.1 本文作者:郭沫若1.1.2 本文体裁:现代诗歌1.1.3 本文主题: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热爱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解析2.1.1 白鹭、钓鱼、黄昏、清田、aver、镜匣等词语的意思和用法2.1.2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等2.1.3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3.1.2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3.1.3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学习3.2 内容理解3.2.1 让学生结合课文,描述白鹭的外貌和特点3.2.2 讨论诗人为什么喜欢白鹭,理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3.2.3 分析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独脚站在嫩绿的草地上”等3.3 情感体验3.3.1 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体会大自然的美好3.3.2 分享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或事物,感受对生活的热爱3.3.3 讨论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意思4.1.2 学会生字词,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4.1.3 能够描绘诗歌中的画面,体会大自然的美好4.2 过程与方法4.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4.2.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4.2.3 学会情感体验,培养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4.3.2 学会欣赏诗歌,提高文学素养4.3.3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珍惜美好生活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5.1.2 描绘诗歌画面,体会大自然美好的情感体验5.1.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审美情趣5.2 教学重点5.2.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意思5.2.2 学会生字词,掌握诗歌韵律和节奏5.2.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环保意识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课文内容、生字词、图片、问题等环节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学习。

《白鹭》集体备课

《白鹭》集体备课

《白鹭》集体备课《白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素、宜”等11个字。

掌握“精巧、配合”等18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通过对比的手法和从多角度描写白鹭的美。

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新学期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启五年级语文的学习之旅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一页,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预设1:有一句话,“一花一鸟总关情”师: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预设2:花和鸟都有感情师:是啊,这句话告诉我们“万物皆有灵”,所以本单元《白鹭》、《落花生》……等四篇课文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写的。

除此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预设3:本单元的读写要素……(1)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2)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是啊,本单元我们就是通过这四篇课文来学习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以及在习作中学以致用。

2.出示课件描写白鹭的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师:谁来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这都是写白鹭的师:你真是博学多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郭沫若先生写的《白鹭》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同学们知道郭沫若吗(展示交流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出示课件)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剧本《屈原》等。

二、字词1.课文围绕白鹭一共写了哪写内容呢?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几部分?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白鹭》

《白鹭》

1.《白鹭》一、教材分析《白鹭》是郭沫若先生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

开篇即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读者心里投下一个优美的意象,而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也使人回味无穷。

本文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通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白鹭颜色、身段的精巧,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进而感受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二是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静态与动态之美。

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2.认识“鹭、嫌”等7个生字,会写“鹤、嫌”等10个字。

抓住关键笔画重点指导“嵌、韵”,正确读写“精巧、色素、配合、身段、适宜、生硬、寻常、忘却”等词语。

3. 在品读课文的同时,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查阅郭沫若、白鹭的资料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诗句导入:白鹭是一种中国文人喜爱的鸟儿。

杜甫的诗歌《绝句》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张志和的《渔歌子》中这样写:“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两首诗歌都将白鹭融进一个诗画的境界。

那么作者郭沫若又是怎样用散文写出不同于前人的“白鹭”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鹭》,解决我们的疑问。

2.了解作者⑴学生结合课前查阅资料交流对作者的了解。

⑵教师出示资料。

郭沫若: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川乐山人。

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

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屈原》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自主预习,尝试自学1.自由读课文。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优秀9篇)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优秀9篇)

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爱岗的小编燕子为家人们分享的9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篇一郭沫若先生的这篇文章清纯自然,富有情趣。

作者通过对形象和色彩的刻画,描写出白鹭独特的美,同时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使白鹭的形象鲜明生动,使文章清丽悠远,富有浓浓的诗情画意。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白鹭》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会写“宜、鹤”等12个字,会写“精巧、配合”等19个词语。

2、背诵课文,积累喜欢的段落。

3、能想像和说出作者所描写的画面。

4、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白鹭的赞美之情,了解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情融入对白鹭的状写中的。

教学重点:目标4.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白鹭的图片。

课前预习:学生能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通过查字典,了解“精巧、适宜、嫌、嵌、镜匣、悠然、嗜好、恩惠”的含义;提前搜集介绍“白鹭”的资料,了解白鹭外形和生活习性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鹭、嫌”等8个生字,了解古代计量单位“分、忽”,直观感受大小;理解“精巧、适宜、嫌、嵌、镜匣、悠然、嗜好、恩惠、铿锵”等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在文中的意思。

2、读懂白鹭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与大自然组成的画面特点,能简要表述这些特点,初步了解作者对白鹭的情感态度。

3、把课文读通顺,读熟练。

4、练习记忆并书写“鹤、嫌、澄、韵”等要求会写的汉字。

教学重点:读懂难懂词句的意思,了解并能白鹭的生活特点,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流关于“白鹭”的资料。

要求:能够了解到文中的“白鹭”原指“白鹭”这一类鸟儿中的“小白鹭”,了解“小白鹭”的生活习性特征。

1、板书课题,学生交流资料中对白鹭的介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鹭
一、导入:
1、闪现杜牧《鹭鸶》诗。

(生齐读)(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
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2、这首诗还是一个谜语,写的是我国南方一种水鸟,知道是什么吗?
3、闪现鹭鸶组图,大致了解。

4、杜甫也写过(两个黄鹂——上青天)。

张志和也有一句(西塞山前——鳜
鱼肥)。

5、何止古人,现代杰出大作家郭沫若也写过它。

(闪现作家)
6、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赏析他写的《白鹭》。

二、发现美:
1、(配乐朗读课文)
同学们从字里行间读出了作者对白鹭的什么感情?
2、在我们眼中,白鹭与其他鸟类无异,而在作者的笔下却那么美,令人喜爱,作者用什么句子直接赞叹白鹭之美的呢?
(闪现:§1、§10)
谁来分析一下这两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内容:比喻、表达赞美喜爱,结构:引起下文、总结上文、首尾呼应)有感情朗读。

3、作者为什么认为白鹭像一首诗?
(色素、身段)
找出具体直接描写的语句。

(探究写法:那青色的脚——嫌黑
郭沫若怎么能把白鹭的脚写得那么细致呢?
闪现:战国时楚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中,巧妙地运用烘托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美女的肖像——“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师:再读课文第五小节。

师:读这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转化而来)
师:你真的有一双慧眼!是啊,问句哪得美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原来是郭沫若老先生仿照前人的写法,创造性地使用的啊!好句不厌百回读。

师:如此经典语句要记在心间,巧妙的写法更要学会运用。

(例:同学们都说我妈妈为我编织的毛衣很合体,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宽一点儿则嫌肥,窄一点儿则嫌瘦。


4、作者觉得这种直接描写的方法还不足以完全表达白鹭的美,他还运用了什么写法呢?(比较衬托)
§3 ,§9、10简析作用
三、感悟美: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白鹭之美,不仅在于它是一首精巧的诗,它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幅画。

读§6-8,给文中描绘的画面各起一个诗意的名字。

(例:清水田里,静静钓鱼;小树绝顶,悠悠了望;黄昏空中,低低飞翔。

钓鱼图、了望图、低飞图。


选择你喜欢的一幅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组内交流。

2、作者赞美白鹭仅仅是为了展现它的美吗?能从文中找出体现主旨的句子吗?
§4
3、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也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你能说说你在平凡事物中发现的美吗?
四、创造美:
1、今天,我也在课堂上发现了同学们创造的美,并把它们采集下来。

我发现,它们竟然组成了一首诗: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素雅和谐
清水田里静静钓鱼
小树绝顶悠悠瞭望
黄昏空中低低飞翔
……
平凡
孕育了不平凡的美
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闪现,齐读。

五、小结:
以后在阅读中,可以从哪些方面发现散文的美呢?
文学性:语言
思想性:内容、中心、感悟
艺术性:写作手法、表达技巧、艺术特色。

六、作业:
把你从本课中或生活中发现的美,定格在记忆中,为它写一首小诗,并能蕴涵一定哲理。

白鹭之美
——郭沫若散文《白鹭》赏析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让我们来赏读郭沫若先生的《白鹭》,发现白鹭自身之美(内容之美),感受《白鹭》语言风格之美(形式之美)。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此句从全篇结构上来说,是总起,从修辞上看,是比喻;从内容上来说,突出了白鹭“美在精巧”的特点。

此段为文章第一部分。

白鹭是美的,美得如诗如画。

《白鹭》也是美的,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什么是“适宜”啊?就是“刚刚正好”——不大不小、不胖不瘦、不长不短、不浓不淡、不艳不素……
那是怎样的一种美呢?那是精巧之美、匀称之美、和谐之美……你还看不出?那请看下一段: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这一段,通过与白鹤、朱鹭、苍鹭的对比,来突出白鹭之美。

那么这些鸟缺少哪些美呢?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画。

如果说第5自然段是一幅白鹭的特写,那么6至8自然段则是三幅写意的风景,当然白鹭是画面的主角。

如果说前者重在白鹭静态美的展示,那么后者则是白鹭动态美的表现。

如果说前者侧重于白鹭的形象美的描摹,那么后者则侧重于画面的意境美的追求。

第6段描写的是一幅钓鱼的白鹭站在清水田里的画面。

如果要给这幅画安上一个标题的话,那么或许可以用“水田钓鱼”。

美丽的田园风光与充满生命活力的白鹭相结合,动静相宜的画面给人以清新自然、和谐安宁的感觉。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我们可以用“闲立枝头”来为这幅画面命名。

白鹭真的是在望哨吗?
似望哨,实非望哨。

“望哨”是动物界弱肉强食的行为反映,是紧张,是警惕,个中充满险恶与争斗的意味。

如果白鹭真是在望哨的话,画面就欠美伤美了。

此其一。

第二,这幅画面整体上给人以悠闲安适的意趣。

根据文段中“悠然”一词所表达的意境来看,也应非望哨。

其实,作者故意用一种人们不准确的看法作铺垫,作对比衬托,以突出白鹭登高眺远、悠然自得、气度非凡的特点,并且引导人们通过想像来品味画面悠闲娴静、空阔辽远的美好意境——那白鹭并非是在望哨,那么它在眺望什么呢?青山?碧水?蓝天?闲云?意境随人们的想象而开阔,画面因语言的含蓄而美丽。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

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我们可以用“黄昏低飞”或“追逐黄昏”来为这幅画面命题。

“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谁给的呀?当然是白鹭。

那为什么说它带来了恩惠呢?(如果有一大群白鹭飞进了我们的校园,那该是一件令我们多么欣喜的事情啊!)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了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作者称之为“一种恩惠”,这同样是一种宛转的说辞。

如果说大熊猫是憨厚的形象化,周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特色的形象化,周恩来是内外兼美的男子的形象化,那么,“清澄的形象化”便是说“黄昏低飞”这幅画面具有“清澄”的特点。

“清澄”一词一般用来形容水的清澈透明,用来形容画面,当是比喻的用法,是婉曲的笔法,此处含义应为“清新、纯净”,即突出画面清纯美丽的特点。

这幅画面的意境美,除了“清纯美丽”之外,另一个特点较易把握,那便是“生机勃勃”——“具有生命力了”。

我们可以把三幅画面的特点及其意境之美总结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