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点研究(1)

发放给同学有关如何欣赏音乐剧的常识 普及推广 统计问卷,整理问卷 大体整理 做收尾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寻求客观结论 得出结论 结题
(3)课题研究所需条件:视频、文字资料、印刷调查问卷等。 (4)可能遇到的困难:担心同学的问卷回收数量有限。
【预期成果及表达方式】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我们 的宣传、普及工作,从熟知 《猫》剧开始,了解音乐剧、 喜欢音乐剧,继而了解、喜 欢、并懂得欣赏这种高雅艺 术(抑或其他艺术门类)达 到提升自我艺术修养的目的。
指导教师:艾芸老师 课题组长:马圣童 课题组成员:张欣雨,梁薷珊
【目的与意义】
(1)通过了解与探究音乐剧《猫》 的剧情和创作等相关知识,以此 为载体使大家对如何欣赏音乐剧 有个大致的了解 ?还有猫的性格和深意? (2)透过对《猫》这部经典音乐 剧的推广和介绍,让更多的同学 喜欢音乐剧,接受和走进高雅艺 术。
1. 看《猫》剧,了解剧情。 查阅有关《猫》剧的创作背景、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猫》 剧所揭示的主题思想。
3.亲自观看?——亲自观看《猫》 剧的剧情、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欣 赏该剧,从而了解音乐剧,懂得 如何欣赏高雅艺术。
【活动计划】
(一)任务分工
1. 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议本次研学的内容、 方法、步骤等细节;并执笔开题报告。 2.梁薷珊:搜集有关《猫》剧的赏析资料 及如何欣赏音乐剧的相关常识(文字、图 片、视频)。 3.张欣雨:设计“同学调查报告”,预设 同龄同学对于音乐剧(高雅艺术)欣赏的 水准、兴趣点、关注点等。 4.全组成员:(马、梁、张)一起整理调 查报告,得出本次研学的结论,并撰写结 题报告。
( 2)活动步骤:分 7
阶段: 1. 2. 时间: 2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12 2012.1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T·S·Eliot)的儿童长诗《老负鼠的实用老猫经》(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cats),亲自改编成脚本而创作的音乐剧。
1983 年,该剧在音乐剧的最高奖—第37 届托尼奖的评奖中获得了七项托尼大奖(Antoinette PerryAward),且与《悲惨世界》、《歌剧院魅影》和《西贡小姐》并称为英国四大经典音乐剧。
<猫>的艺术特色1.音乐元素在音乐剧作品中,音乐起着展现角色特点、推动剧情、突出戏剧的特点与个性魅力的作用约瑟夫·克尔曼认为:“在音乐戏剧中,关键并不是脚本(虽然这是一部歌剧赖以诞生的温床),而是脚本被音乐所重新诠释后的结果——最终的决定因素是音乐⋯⋯音乐能在最严肃的意义规定戏剧形式⋯⋯从这个意义说,‘作曲家也是戏剧家’⋯⋯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意义明确,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自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上发挥效用,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超越这个层面。
音乐能够极其直接、单纯地呈现感情状态和感情层次。
”韦伯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具有现代主义的色彩,他在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很多不协和音程与和弦,很多音乐在结束时并没有结束在调式主音上,而是直接进人另一调式乐段。
这些大胆的尝试,使这些音乐听上去新颖,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
《猫》全剧近三个小时,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
大部分乐段是为了塑造剧中各种性格不一的猫的形象,如领袖猫、魅力猫、犯罪猫,韦伯为它们创作了专属的音乐,当其中的某段音乐响起,便预示着这段音乐所代表的角色即将上场了。
在这些乐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由魅力猫——格瑞泽贝拉演唱的《回忆》(Memory)。
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咏叹调,音域不是很宽,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降e,整首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但是想要将它唱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音乐剧《猫》赏析

音乐剧《猫》音乐剧《猫》的地位《猫》是当今世界音乐剧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 年5 月11 日首演于新伦敦剧院,连续演出至2002 年5 月11 日在它21 岁生日时,在同一个剧场落幕。
是伦敦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音乐剧,1983 年获得最佳音乐剧奖等7 项托尼奖.。
剧中一曲《回忆》(Memory ),已经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2003 年音乐剧《猫》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那么为何音乐剧《猫》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走进百老汇,领略猫的魅力。
音乐剧《猫》剧情介绍(戏剧元素)《猫》的故事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我们知道猫有九条命,升天以后可以再次获得新生。
于是,形形色色的猫纷纷登场,尽情表现,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
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
“魅力猫”,是全剧最重要的角色。
她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经变成一只蓬头垢面、丑陋无比的老猫了。
猫儿们不愿接受这个背叛猫族的流浪者,整个猫族对她非常敌视。
她以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
Old Deuteronomy 老杜特洛内米----- 领袖猫"领袖猫"是猫族的首领,他的年纪很大,而且饱读诗书,充满智慧和经验。
在整个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爱戴。
平时他很少出现在猫族中,日常事务都由年轻的"英雄猫"来处理。
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会上,领袖猫是一定会来的,因为只有他才有资格挑选获得重生的猫儿。
Victoria 维克多利亚--- 纯白猫纯白猫的纯白毛色反映了她的天真和单纯,她的纯朴本能促使她乐于帮助弱者。
她羞怯地向欲回归猫族的"魅力猫"伸手,却遭到其它猫儿的阻止。
走进音乐剧《猫》课件

《Jellicle Songs for Jellicle Cats》:这首歌曲是剧中群猫的 合唱,展现了猫族群的精神风貌
和团结力量。
《The Rum Tum Tugger》: 这首歌曲以鲜明的节奏和独特的 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剧中一只个
性张扬的猫的形象。
音乐创作背后的故事
创作灵感
该剧的创作灵感来源于T.S.艾略 特的诗作《老猫集》,通过音乐 和舞蹈的形式,生动地再现了诗
《猫》通过讲述猫族的故事,传递了 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价值观,让观 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思考人生。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走进音乐剧《猫》课件
目录
• 音乐剧《猫》简介 • 《猫》的音乐赏析 • 《猫》的剧情解析 • 《猫》的舞台设计与视觉效果 • 《猫》的观演体验与感悟
01
音乐剧《猫》简介
创作背景与故事概述
创作背景
音乐剧《猫》由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创作,灵感来源于T.S.艾 略特的诗作《老猫集》。韦伯运用现代音乐元素,将诗歌与 音乐相结合,创作出这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音乐剧。
色的特点和剧情的需要,为每个角色量身定制了独特的服装和道具,使
每个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视觉效果的创新与突破
创新舞台技术
《猫》在舞台技术方面进行了大胆的 创新和突破,如采用投影技术、动态 布景等,为观众带来了极具冲击力的 视觉效果。
突破传统表演形式
《猫》在表演形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 创新和突破,如采用非职业演员、实 景与舞台的融合等,使音乐剧的表现 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启示
观众在欣赏这部音乐剧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猫的成长与转变,也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示,思考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该剧也强调了爱与宽容的力量,鼓励人们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当 下。
论述歌剧猫的艺术特色

论述歌剧猫的艺术特色《猫》剧中的21首歌曲曲风各不相同。
有爵士与古典宣叙调之风、配乐诗朗诵与宗教圣咏、rap与摇滚的完美结合等,都在《猫》的舞台上各展所长。
《猫》中的舞美设计同样令人瞠目结舌。
为了让观众体会到身临其境之感,舞台制作特意在舞台上搭建了一些隐蔽的出入口,让猫们能在此之间窜进窜出,活灵活现。
化妆更令人刮目相看,每只猫儿都具有夸张而各不相同的眼妆,令观众能清晰地辨识出不同的猫。
音乐剧《猫》主要讲述的是,在杰里科家族一年一度的聚会上,猫族中各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为的是被首领猫老杜特洛诺米选中,升上九重天。
最终,曾经背叛猫族的老猫格里泽贝拉用一首《Memory》感动众猫,获得大家的原谅,被选中升上九重天,获得了新生。
剧中共有36个角色:睿智的“领袖猫”、成熟的“迷人猫”、最后升上九重天的“魅力猫”,还有“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
这群形态各异的猫儿用动听的歌声、精湛的舞技征服了观众,向观众们演绎了爱与宽容的美好主题,共同创造了这部经典之作。
它的音乐与舞蹈形态异常丰富。
音乐中运用的元素有:流行、爵士、摇滚、说唱,还有类似歌剧的咏叹调和宣叙调等。
演绎的方式有:独唱、二重唱、三人小合唱、齐唱、领唱、集体念白等。
舞蹈则有: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踢踏舞、英国民间舞等多种元素。
舞蹈的表演方式有独舞、双人、群舞等。
《猫》的世界之旅从欧洲、美洲到澳洲,甚至日本。
2003年终于登陆上海大剧院,两个月后,也在北京上演。
在1997年末,韦伯聚集了全球最优秀的演员和剧组人员,制作了《猫》的彔像带。
自此,猫儿们的舞台更加宽广,世界各地的音乐剧爱好者们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这部震惊世界的《猫》的迷人风采。
《猫》中的舞蹈和音乐相当突出,舞美设计也叫人叹为观止。
剧中多首经典声乐作品在全球广为流传,特别是由莎拉布莱曼演唱的主题曲《Memory》,完美演绎了古典歌剧的美声唱法与流行音乐的现代元素。
《Memory》的旋律一共在剧中出现了四次,最感人的是第二幕中格里泽贝拉深情的独唱。
浅谈音乐剧《猫》的艺术魅力

浅谈音乐剧《猫》的艺术魅力作者:刘辉来源:《南北桥》2017年第18期【摘要】音乐剧《猫》是由安德鲁·洛伊德·韦伯创作的经典佳作,是根据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的儿童诗集改编而成的。
它有着令人陶醉的流行音乐元素,扣人心弦的戏剧故事,吸引众人眼球的舞台艺术效果,整剧将音乐元素、舞蹈元素和舞美元素完美的糅合在一起。
创造了当代音乐剧史上的奇迹。
【关键词】音乐剧戏剧音乐多元化精神升华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184音乐剧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它的形成与发展不过一百多年,它的特征表现在艺术的综合性、现代性、多元性、灵活性和商业性操作。
如今,音乐剧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之地是美国纽约的百老汇和英国伦敦西区。
而被誉为当代四大音乐剧之一的《猫》,其故事情节通俗易懂但戏剧性结构紧凑严密,多元化的音乐元素与多层次的戏剧线索,环环相扣,相得益彰。
在给观众带来难忘的审美感受的同时又增强了全剧的逻辑性,并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元素风靡全球。
一、天才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年3月22日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音乐世家,9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
不久,韦伯结识了他音乐剧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位搭档,编剧蒂姆·莱斯(Tim Rice),此后,两人开始了珠联璧合的传奇般合作——一个作曲一个编剧。
韦伯的音乐总能在古典和流行、现代与传统之间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并且取材广泛,所以深受各阶层人士的喜爱。
就像他的另两部作品《猫》和《歌剧魅影》,可以满足人们对音乐剧的所有幻想,因此人们常用“天才”“奇才”甚至“鬼才”来形容这个曾经获得三次格莱美奖的音乐剧大师。
二、创作源泉音乐剧《猫》是韦伯根据英国著名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斯特尔斯·艾略特(ThomasSternsEliot,1888—1965)的儿童诗集《擅长装扮的老猫经》(Old Possum’s Book 0f Practical Cats)改编而成的。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一
小 字 组 的降 b 音是第一个 音 , 且延续了七拍 。 歌 曲 在 开 场 时
用中等 的音量 , 给人 的感觉是在 轻轻诉 说故事 , 用 气 声 表
现 出这种感 觉 , 气息应该 连贯 , 到句 末“ a l o n e ” 时 则 需 要 用 真 声 发 音 。这 种运 用混 声 以 及 气 息 的 支 持 来 稳 定 唱歌 处于 稳 定 状 态 在 这 首歌 曲 中 需 要 用 到 多 次 。比 如 在 歌 曲 中 部 B 乐段 , 音 域 上从 小 字 组 a《 猫》 及其经典 曲l  ̄ ( Me mo r y )
角色 是戏 剧 中 的 灵 魂 , 《 猫》 中的角色非常 丰富 , 有“ 领 袖猫 ” “ 魅 力猫 ” “ 富贵猫” “ 保姆 猫” “ 犯罪猫 ” 等 。 这 些 性 格
各 异 的猫 有 各 自的 特 点 , 特征 不同 , 每 只猫都很像 人类 , 带 有人 类的影子。例如领袖猫 具有智慧和 经验 , 仿 佛 一 位 老
吸 引 着 人 们 。 它 由安 德 鲁 ・ 洛伊 ・ 韦伯 谱 曲 , 结 合 了 故 事 的
这 首 歌 曲音 域 从 大 字 组 的G 降 到小 字 组 的e ,并 不 是很
宽 .然而 只 有 在 第 一 句 就 演 唱 到 位 才 能 抓 住 听 众 的 兴 趣 。
情 节以及戏 剧的情 节 , 将猫 的世界 呈现给 观众 , 成 为 了 世 界 音 乐剧 之 王 。 其 中 的 经典 曲 目{ Me mo r y } 更 是 体现 了 音 乐
只能黯然 走开 , 第二次她 见到 了猫领袖 , 所以抓 住这次机 会在 猫 领 袖 前 深 刻 剖 白 自 己 , 第三 次 是 在 猫 族 经 历 了 重 创 后 表 达 了 自己 对 幸 福 的理 解 。 通 过 她 的 不 懈 努 力 以及 对 自
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研究

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研究音乐剧猫是一部广受欢迎的作品,其独特的声乐审美特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和表演等方面对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个人对其的感受和思考。
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旋律:音乐剧猫的旋律独具特色,既有戏剧性又有舞蹈性。
其旋律多为大调式,以自然音阶为基础,具有较强的民间音乐元素。
同时,音乐剧猫的旋律与歌词紧密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够清晰地理解故事情节。
和声:音乐剧猫的和声运用了大量的不协和音和弦,为作品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其和声与旋律相辅相成,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扣人心弦的审美体验。
节奏:音乐剧猫的节奏轻快明朗,与剧情紧密相连。
其节奏多变,复杂而又有规律,为观众呈现了一种鲜明的音乐形象。
表演:音乐剧猫的表演非常出色,演员们通过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方式,将音乐和剧情完美地呈现给观众。
演员们在舞台上的情感投入和表演技巧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个人体验来看,音乐剧猫的声乐审美特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欣赏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能够感受到其旋律的优美、和声的协调、节奏的明快以及表演的生动。
音乐剧猫所传达的人性关怀和深刻哲理也让我深感震撼。
音乐剧猫是一部具有独特声乐审美特征的作品,其旋律、和声、节奏和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个人体验来看,这部作品确实是一部值得欣赏的佳作。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音乐剧猫的魅力。
《歌剧魅影》是法国作曲家安德烈·普列文和英国词作家加斯顿·勒鲁共同创作的音乐剧。
自1986年在巴黎首演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音乐剧之一。
其讲述的是在巴黎歌剧院,一个名叫魅影的怪异男子对歌唱家克里斯汀的迷恋,以及一段复杂的爱情故事。
这部音乐剧以其优美的音乐旋律、引人入胜的剧情和卓越的声乐演唱而著名。
下面我们就从《歌剧魅影》中的唱段分析来看音乐剧声乐演唱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剧猫的艺术特色》
《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T·S·Eliot)的儿童长诗《老负鼠的实用老猫经》(old possum’s book of practicalcats),亲自改编成脚本而创作的音乐剧。
1983 年,该剧在音乐剧的最高奖—第37 届托尼奖的评奖中获得了七项托尼大奖(Antoinette PerryAward),且与《悲惨世界》、《歌剧院魅影》和《西贡小姐》并称为英国四大经典音乐剧。
<猫>的艺术特色
1.音乐元素
在音乐剧作品中,音乐起着展现角色特点、推动剧情、突出戏剧的特点与个性魅力的作用约瑟夫·克尔曼认为:“在音乐戏剧中,关键并不是脚本(虽然这是一部歌剧赖以诞生的温床),而是脚本被音乐所重新诠释后的结果——最终的决定因素是音乐⋯⋯音乐能在最严肃的意义规定戏剧形式⋯⋯从这个意义说,‘作曲家也是戏剧家’⋯⋯尽管诗歌的适应性很强,意义明确,但即使最富激情的念自也只能在受限的感情层面上发挥效用,而音乐却可以自然而然超越这个层面。
音乐能够极其直接、单纯地呈现感情状态和感情层次。
”韦伯创作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具有现代主义的色彩,他在和声的基础上,运用了很多不协和音程与和弦,很多音乐在结束时并没有结束在调式主音上,而是直接进人另一调式乐段。
这些大胆的尝试,使这些音乐听上去新颖,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听觉盛宴。
《猫》全剧近三个小时,共二十三首乐曲组成。
大部分乐段是为了塑造剧中各种性格不一的猫的形象,如领袖猫、魅力猫、犯罪猫,韦伯为它们创作了专属的音乐,当其中的某段音乐响起,便预示着这段音乐所代表的角色即将上场了。
在这些乐曲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由魅力猫——格瑞泽贝拉演唱的《回忆》(Memory)。
这是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咏叹调,音域不是很宽,从大字组的G到小字二组的降e,整首歌曲旋律简单,朗朗上口,但是想要将它唱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伊莲·佩吉(Elaine Paige)是剧中魅力猫的表演者,她深情又高亢的歌声将一只落魄老猫对昔日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如今无家可归的落魄与无奈,以及她渴望能被大家接纳而回归家族,获得新生的惆怅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歌曲比音乐剧还成功,2O年来被许多音乐家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演绎.约150多位音乐家录制了近6OO次。
2.舞蹈元素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育作为表现手段,动作必须经过提炼、加工以及美化。
音乐剧中的舞蹈不是单独的一个艺术品,而是为了刻画角色的性格、表现戏剧冲突、叙述故事情节、外化角色心灵、抒发情感而服务的。
“现代舞之母”邓肯指出:“舞蹈的目的是要表现人类灵魂中最崇高也是最内在的各种情感,舞蹈必须为人生带来和谐之感,它既是炙热的又是欢腾的。
”l,舞蹈设计师吉莲安·莱尼(Gillian Lynne)为编排此剧的舞蹈,用一段时问观
察猫的生活习性,发现了猫的神秘性感、冷漠高傲等特点,创造了不一样的“猫”的舞蹈。
其中集合了以现代舞、芭蕾舞、爵士舞和踢踏舞等舞蹈设计和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的舞蹈编排。
这些舞蹈对演员的舞技要求很高,因其动作幅度较大,演员需要有很好的柔韧性与表现性。
在“杰里科舞会的邀请”这一段中,白猫维多利亚在皎洁的月光下,随着柔和的音乐起舞。
她的双臂向上展开、旁腿的高度控制后,又缓缓地落下,双臂随之轻柔地下压。
这组娴熟而收放准确的动作,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只真正美丽、优雅的自猫;魔术猫有一连续的高难度大跳,表现丁那神秘的不可思议的魔力。
可见,舞蹈具有很强的戏剧性表现力,可以给人们最直接的视觉冲击,通过这种直观的感受,引起与观众问的共鸣。
3.舞美元素
音乐剧中除了音乐和舞蹈元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舞美元素。
精致的舞美设计也是《猫》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音乐剧开始后,映人大家跟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地上随处可见废报纸、旧轮胎、废弃的家具、碎石堆等等。
背景是用灯光打出的深邃的天空中繁星点点和一轮明月悬挂在云彩后。
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是不会引起人类的注意的,而对于要举行派对的猫们来说是最好不过的了。
这里所有的道具做得都比正常的要大得多,这正是约翰纳·皮埃的用意所在,通过这些环境,让观众觉得熟悉但又陌生,将视角切换到猫的角度。
约翰·纳皮
埃在《猫》剧中不仅是布景师同时又担任了服装设计师的职位。
他为剧中每一只猫都“量身定做”了符合他们个性的衣服,如魅力猫穿着脏兮兮的灰毛皮外套与里面的黑色晚礼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观众可以看到她光鲜照人的从前和现在令人同情的境遇;摇滚猫是个性与时尚的代表,他身着黑色连体衣,脖上戴着金色的长毛领和带刺的项圈,腰上还系
着一根闪亮的银色腰带,像一头英俊又酷的公狮;当然,还有魔术猫的灯衣,让人眼前一亮,似乎顷刻间也感受到了魔法的魅力等等。
在服装的设计方面,由于导演与服装设计师的匠心独运,为其又添加了很多戏剧性因素,使全剧精彩不断、层出不穷。
《猫》,作为百老汇的常青树,通过多元素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宽了现代人的审美空间,也创作出了耐人寻味的经典作品。
然而这部辉煌了二十年之久的经典音乐剧于2000年5月和2002年9月分别在纽约和伦敦停演,在这两个《猫》剧演出最红的地方,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尽管如此.《猫》所传递给我们的爱与宽容的精神将继续被世人所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