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
中国大学工科排行榜

中国大学工科排行榜(基于学位中心专业排名数据,限于参评单位和项目)名次工学总排名工学一类排名(传统产业类)工学二类排名(能源资源类)工学三类排名(信息控制类)1 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清华大学2 浙江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大学3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4 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5 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 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7 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9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成都电子科技大学10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11 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12 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邮电大学14 中南大学中南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15 东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大学16 北京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17 大连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8 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 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20 华南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21 四川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2 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23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24 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复旦大学25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船舶工程大学26 武汉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中北大学2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南大学29 吉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30 哈尔滨工程大学河海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31 北京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郑州大学32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33 河海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34 西南交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35 郑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36 中北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大学37 复旦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38 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39 南京大学广西大学东华大学辽宁大学40 东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41 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计量学院42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43 北京化工大学山东大学江苏大学燕山大学44 中国地质大学燕山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南大学45 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河海大学46 华北电力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湖南大学47 山东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48 合肥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49 燕山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50 中国石油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长春理工大学51 武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52 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南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53 江南大学郑州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苏州大学54 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55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56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河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57 辽宁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广西大学58 广西大学长安大学燕山大学大庆石油大学59 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60 沈阳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61 武汉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贵州大学62 南京林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东华大学63 苏州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暨南大学64 江苏大学辽宁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65 河南大学贵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66 中国计量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南京林业大学67 西安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湖南大学河北大学68 上海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广西大学南开大学69 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70 贵州大学浙江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71 南开大学大连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72 浙江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73 兰州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师范大学7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烟台大学西北大学山西大学75 南京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76 青岛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南大学77 西南石油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78 长春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化工大学79 西安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80 哈尔滨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烟台大学81 厦门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南京财经大学82 暨南大学华侨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3 北方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84 烟台大学复旦大学大连交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85 天津科技大学福州大学云南大学漳州师范学院86 大庆石油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烟台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87 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88 天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89 青岛科技大学广州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90 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91 浙江理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92 西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贵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9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长安大学西安邮电大学94 中国人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95 大连交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第四军医大学96 内蒙古科技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黑龙江大学97 军械工程学院暨南大学辽宁大学军械工程学院98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湖南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99 昆明理工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重庆医科大学100 上海海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科评估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科评估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科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是对该学科领域的学科水平、教学质量、科研实力等进行全面评价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评估,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提高,提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质量。
评估指标通常包括学科基础、学科队伍、学科研究和学科声誉等方面。
学科基础包括实验室设备、图书馆资源、教学设施等;学科队伍包括教师的学术水平、科研成果、教学经验等;学科研究则关注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方面的成果;学科声誉则是基于学科的社会认可度、学术声望和排名等方面的考量。
评估方法包括自我评价、专家评审、第三方评价等多种方式。
自我评价主要是由学科负责人或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和总结;专家评审则是由同行专家或学术委员会进行评价和打分;第三方评价则是由第三方机构或组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估结果通常会以一定的形式对外公布,如排名、评级、报告等。
评估结果可以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帮助学科负责人和教师找出不足和差距,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同时,评估结果也可以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决策依据,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学科评估对于提高该领域的学科水平和科研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可以推动学科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内地高校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数大排名

中国内地高校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数大排名1 清华大学22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数学、物理学、药学2 北京大学18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理论经济学、大气科学、地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口腔医学、药学、哲学3 浙江大学14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化学、数学、农业资源利用、园艺学、植物保护4 复旦大学11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经济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哲学5 上海交通大学9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5 哈尔滨工业大学9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土木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7 南京大学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质学、化学、生物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7 西安交通大学8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核科学与技术、力学、地球物理学、化学、科学技术史、生物学、数学、物理学7 中国人民大学8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哲学12 华中科技大学7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光学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12 天津大学7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筑学、水利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14 南开大学 6光学工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化学、数学、历史学14 中国农业大学 6农业工程、农业资源利用、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14 中南大学 6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17 北京师范大学 5心理学、教育学、地理学、数学、中国语言文学17 东南大学 5电子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17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5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17 四川大学 5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数学、中国语言文学、口腔医学17 武汉大学 5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理论经济学、生物学17 厦门大学 5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海洋科学、化学23 北京科技大学 4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23 北京理工大学 4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3 大连理工大学 4化学工程与技术、力学、水利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3 吉林大学 4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数学23 南京农业大学 4农业资源利用、兽医学、植物保护、作物学28 东北大学 3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28 同济大学 3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28 重庆大学 3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31 北京交通大学 2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31 北京邮电大学 2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1 北京中医药大学2中药学、中医学31 第二军医大学 2基础医学、药学31 电子科技大学 2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1 东北林业大学 2林业工程、林学31 湖南大学 2机械工程、土木工程31 华东师范大学 2教育学、地理学31 华南理工大学 2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3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31 南京理工大学 2兵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31 山东大学 2材料科学与工程、数学31 武汉理工大学 2材料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3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31 西北工业大学 2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31 西南交通大学 2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质学31 中国海洋大学 2海洋科学、水产231 中山大学 2工商管理、生物学50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150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 150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150 长安大学交通运输工程150 长春理工大学光学工程150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1 50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150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 50 第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150 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150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150 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1 50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 150 河海大学水利工程150 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150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学150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150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学150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150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1 50 军械工程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 150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150 南京林业大学林业工程150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150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学150 西安理工大学水利工程150 西北大学地质学150 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50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150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150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150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 150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150 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1。
2023全国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2023全国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大学排名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介绍培养目标: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新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该专业的毕业生可到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检验等部门从事海洋结构物的研究、设计、制造、检验、贸易工作,也可从事海洋油气开发以及航运管理、海上保险等,也可以到海洋开发、航务工程、船舶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相近专业部门工作。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主要课程海洋科学导论,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调查与观测技术(含出海实习)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海上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周~12周。
主要专业实验:海洋遥感,海洋地质勘探方法,信号与信息处理,海洋工程等。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海洋高科技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新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光明,可到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检验等部门从事海洋结构物的研究、设计、制造、检验、贸易工作,也可从事海洋油气开发以及航运管理、海上保险等,也可以到海洋开发、航务工程、船舶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相近专业部门工作。
研究生毕业后可从事声学、电子、计算机应用及信息工程的科研教学工作,也可在渔业机械、石油、地质、海洋仪器、医疗仪器等部门从事设计、生产和科研工作。
海洋工程与技术专业需要掌握哪些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建筑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海洋工程评价方法,具有从事海洋开发的基本能力;3.熟悉我国海洋工程、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海洋科技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系;4.了解国际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动向;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6.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估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评估随着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的日益重要性,这一门学科的评估已经变得异常重要。
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是一门复杂的技术学科,它设计、建造、维护和改进船只,以及建造、操作和维护海洋结构物和设施。
此外,它也涉及航海科学和海运工程,以及有关岸基海洋工程学科的方方面面。
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是架空建筑和海运设施设计的重要基础,它也是军事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重要部分。
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的发展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包括在设计、建造、维护和改进船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航海科学和海洋结构物和设施的操作和维护的了解。
评估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多方面的评估方法和技术,其中包括标准化评估方法和经验性评估方法。
标准化评估方法包括采用相关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标准、准则和规范进行评估,以及使用行业标准和相应的海洋设施规则安全性能的评估。
经验性评估方法则包括根据学术和专业术语的海洋及船舶工程学教科书内容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评估,以及根据已证明有效的工程方案和技术设计规范进行评估。
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采用相应的评估模型,以评估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的各项性能和质量,并根据这些评估结果为其提出改进建议。
也可以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如建模和多元回归分析,来评估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的性能和质量。
具体而言,根据现有的工程方案和设计,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库,将所有可能的数据以不同的变量和参数组合起来,再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以便判断出哪些变量和参数能够更好地提高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的性能和质量。
此外,还可以采用实验研究、可行性分析、系统分析等方法来评估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的质量。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对船舶和海洋工程学科的技术标准、设计参数、结构分析和力学性能等进行实验研究,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优化措施。
可行性分析和系统分析则可以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从社会、技术、经济、环境和组织等方面对设计、制造和服务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以发现最优解决方案。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排名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排名截至2021年12月,中国海洋大学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1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3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3个类别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还具有招收高校教师15个专业领域、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学校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海洋科学、水产科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水产养殖、渔业资源、捕捞学、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环境科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学、海洋物理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水生生物学特色重点、遗传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化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工程特色重点、药物化学特色重点、会计学特色重点、船舶与海洋工程特色重点、计算数学、区域经济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社会学、金融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海洋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海洋科学、药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等专业可以说是中国海洋大学最好最有特色的专业了,这些专业为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和本校的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海洋环境学院是中国海洋大学最具海洋特色的学院,也是历史最悠久的学院之一。
学院包括国家级重点学科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山东省重点学科——大气科学。
其中海洋学本科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15个基地之一。
院系的创立者赫崇本教授是我国海洋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也可谓是该学院的“金子招牌”,曾担任过国家科委海洋组副组长,国家海洋局顾问等职务,为我国的海洋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学_冷门专业排名前十名

冷门专业排名前十名冷门专业排名第十名:环境工程(冷门程度★☆☆☆☆)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后可签约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
2、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课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
主干学科:数学、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3、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概况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4、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三周)、船厂实习(三周)、上舰实习(二周)等,一般总共安排8周。
5、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6、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方法;具有船体制图,应用计算机进行科研的初步能力;熟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建造法规和国内外重要船级社的规范;了解造船和海洋开发的理论前沿,新型舰船和海洋结构物的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毕业生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①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液压、气动和机电一体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②掌握轮机工况检测、轮机系统的保养和维修等基本技术;③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覆行船舶监修、监造职责的初步能力;④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⑤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冷门专业排名第九名:力学(冷门程度★☆☆☆☆)力学专业概况力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力学基础理论知识、计算和试验能力,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2023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一个集船舶设计、海洋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开发等多种科学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该专业在船舶、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
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和船舶工业的不断进步,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将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
以下是2023年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考研方向1. 船舶与海洋结构设计:该方向主要研究船舶和海洋结构的设计原理、可靠性和优化方法等。
2. 船舶动力学与控制:该方向主要研究船舶动力学和控制技术,包括船舶运动学、操纵性和自动控制等。
3. 海洋资源开发:该方向主要研究海洋开发的能源、矿产和渔业资源等,包括开发技术、环境影响和可持续利用等。
4. 海洋工程建设:该方向主要研究海洋工程的设计、建造和施工等,包括海洋平台、海上输油管道和海底隧道等。
5. 海洋环境保护:该方向主要研究海洋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技术,包括海洋生态保护和污染物处理等。
二、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院校排名1. 哈尔滨工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是国内最早开设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院校之一,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一流的科研环境,并在该领域中拥有着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
2.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全国乃至亚洲区域的学科排名中名列前茅,是国内最著名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之一。
3. 天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天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该校的重点学科之一,该校在该领域拥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
4.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的海洋工程专业在全国排名中较为靠前,该专业在多个领域拥有着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并且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5. 大连海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大连海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的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是该校的重点学科之一,该校在该领域的教学科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研究中心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
船舶与海洋工程,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原理.专业实验:船模阻力实验、螺旋桨试验、船模自航试验及结构实验应力分析等.学制:4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轮机工程.就业前景:主要到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首先明确一点,在学科划分上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级学科,下属有船舶工程/海洋工程、轮机工程、水声工程3个二级学科,这里的排名是
中国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
1 上海交通大学
地处国际航运的中心城市的上海,中国船舶工业的老牌大学上交地理优势极为明显,加上上海市对人才的吸引能力,使得交大在近几十年以来一直都稳做船舶院校老大位置.虽然近几年大连理工凭借其临近日韩的优势发展壮大了不少,大工的学生在业内的认可程度也日渐提高,但是想要撼动交大的老大地位恐怕尚需时日.
2 哈尔滨工程大学
虽然继承了“哈军工”大部分家当,但当老一辈的牛人渐渐老去后我们真不知道当年的哈船院在十年以后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军品是哈工程的强项,但是学科发展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别的学校都在拼命做项目赚钱的今天,哈工程的地位无比尴尬.另外,由于北国哈尔滨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不如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所以人才断档问题比较严重,但如今仍然有以两位老院士为代表的老底在,排到第二也属合情合理.
3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的造船专业在2000年以后可谓是异军突起.如今良好的发展势头应该说内部是得意于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学生在本科阶段去日本实习,与日韩的造船高校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外部是得意于地处大连的地理位置和国际造船行业从日韩向中国转移的大趋势.虽然没有交大,哈船那样显赫的历史,但发展势头强劲,假以时日前途无量.
4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的造船专业可以追溯到1946年武昌海事职业技术学校造船科,1952年院系调整时造船系被调整至上海交通大学.1958年重建,1963年交通部院系调整,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造船系整体搬迁至武汉,与当时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系合并.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由于长江内河航运繁忙,武汉理工(时为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造船系显赫一时,可以说在民品的设计和研究方面仅次于上交.一批骨干教师在当时国内的造船界极高的声誉.如今的武汉理工大学造船专业虽然不如当年名声那么响亮,但是在内河市场上仍然具有统治力,在高性能船舶方面特色鲜明.虽然地处内陆,但已在华南,华东设有设计研究所.如果学校能够更加开放,管理更加有力的话,相信重现辉煌指日可待.
5 华中科技大学
华科的造船系和别的专业相比一直都不怎么起眼,70年代建系以后鲜有什么骄傲的成绩拿出手.现如今该校造船系发展偏结构比较明显,流体这一块继石仲堃以后迟迟没人接班.老师做的项目非船项目比较多,船方面的项目主要跟701所和719所合作.由于学校实力相当强,所以学生仍然比较受欢迎.其实武汉理工和华科向来互相不服,但从师资力量,学校重视程度,试验设施等各方面来看,华科的造船稍逊一筹.
6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的船海系隶属于建筑工程学院,分船舶工程和海洋工程两个方向,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搞海洋工程比较有底蕴的院校.但是建筑工程学院更牛的在港航专业,3个院士都是港航的,来招聘的单位也是港航方面的单位.天大的造船不仅在国内造船界很少被提及,在校内也不受重视.排到第六应该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7 江苏科技大学
虽然造船专业是该校的王牌专业,虽然曾经的镇江船院也是国防科工委的院校,但是学校目前仍然是2本(可能江苏省内是一本)至今尚无造船博士点.实力与前面几所学校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暂时位居末席.
在上述中国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排名中,排名前四的四所学校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均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船舶工程主要修理建造各类船舶,海洋工程主要主要从事海上采油.就业单位主要有修造船厂(如沪东中华,外高桥等),海上运输公司(如中国远洋),石油公司(如中海油),海事局(需要本科或研究生应届毕业生报考国家直属机构-海事局公务员,限应届毕业),船级社(一般需要有船厂经验外语好的),高校(博士或硕士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