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繁殖活动全自动监测系统
基于Web的鸟类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

m n f hs ytm po ie as pea d f i l f m t m nt e b d .T es d r et i e e t ee p e t f c n ea d e t i ss rv s i l n c e pa o o i r h i s h t ypo c w l sr h d v l m n o i c n ot e d m al tr o ot r u j l v e o se tc n l yr erho i s a di a t dsil a — c n ein vt np o c w t ac m ia o f no t n si c dbo g . eh o g e a f r , n n i e i pi r eS i c o a o r et i o bn t no fr i c n ea i o o s c bd s nr c ny e n i j h i i ma o e n l y
第2 8卷 第 3期
21 0 1年 3 月
计 算机 应用与软件
Co u e p ia in n ot r mp tr Ap lc to s a d S fwa e
Vo . . 128 No 3
M a . 01 r2 1
基 于 We b的 鸟 类 视 频 监 控 系统 研 究 与 实 现
境 。目前 , 青海湖鸟岛 自然保护区有各种候鸟 、 留鸟 、 旅鸟 , 共计
10多种 , 全 国乃 至 全世 界 重 要 的候 鸟 研 究 基 地 , 8 是 吸引 了众 多 国 内外 专 家学 者 前 来 考察 。 为 了研 究 推 广 eSi c 式 , 进 —c ne模 e 促 多 学科 协作 科 研 , 国科 学 院 青 海 湖 联 合 科 研 基 地 在 青 海 湖 自 中
鸟类生殖和繁殖的生物学机制

鸟类生殖和繁殖的生物学机制鸟类在自然界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它们的生殖和繁殖则是维系鸟类族群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讨鸟类生殖和繁殖的生物学机制。
一、鸟类的生殖系统鸟类的生殖系统与哺乳动物有很大的不同。
雌鸟的生殖系统不仅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内部生殖器官,还有位于大腿根部的类似肾脏的生殖实质器官——卵巢储备区。
卵巢储备区内含有大量的未成熟卵细胞,而在卵巢里,这些细胞会逐渐发育成熟并释放到输卵管中,最终形成蛋。
与此同时,雄鸟的生殖系统则包括睾丸、输精管和排泄出精液的生殖腺。
二、鸟类的交配方式对于大多数鸟类而言,交配是由雄鸟主导的。
雄鸟会在求偶期间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来吸引雌鸟的注意,如高唱、舞蹈和追逐等。
如果雌鸟对雄鸟的表现满意,就会展示出对雄鸟的回应,双方最终完成交配。
而对于某些鸟类,如企鹅和凤凰等,雌鸟会公平地分担交配的任务,并与雄鸟一起孵蛋和照顾幼鸟。
三、鸟类的生殖行为鸟类的生殖行为包括求偶、交配、筑巢、孵蛋和育雏等。
这些行为均为基因和环境的双重决定,对于维系鸟类种群的繁衍生育非常重要。
例如,许多鸟类会在巢内筑巢并孵化蛋,通过对卵的保护和幼鸟的照顾来提高生存率,这种行为已经在生理上得到了确认。
其他许多鸟类则会在春季时进行繁殖,而在季节结束后则会停止繁殖行为。
四、鸟类繁殖中的适应性鸟类通过适应性来维持繁殖成功的生态系统。
例如,为了应对幼鸟进食不易的情况,母鸟会在巢中吐出消化得比较完全的食物,使幼鸟可以更好地吸收养分。
而在幼鸟生长期间,母鸟也会选择不同类型的食物来提高幼鸟的营养摄入,为了确保每只幼鸟得到足够的营养支持,母鸟还会在巢中进行食物的分配。
总体而言,鸟类的生殖和繁殖机制是一个精密的生态系统,环节间密不可分。
不同鸟类之间适应性的异同是由物种本身特点、季节、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
对于这一系统,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保护鸟类的生态环境,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做出贡献。
机场管理机构鸟害防范至少应当包括

机场管理机构鸟害防范至少应当包括1. 引言随着航空业的发展,机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机场周围的鸟类活动可能给航空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
鸟类与航空器的碰撞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危及乘客和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有效防范鸟害。
2. 现状分析2.1 鸟类与航空器碰撞的危害鸟类与航空器碰撞是全球范围内航空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鸟类进入飞行航线或接近飞行器,可能导致飞行器引擎中的鸟类被撞击,导致飞行中途故障和事故发生。
这种事故可能导致飞行器失控、引擎故障、起火甚至坠毁,给乘客和机组人员带来严重的伤害和生命危险。
2.2 机场管理机构的责任机场管理机构负责监控和管理机场的运营,包括航空安全的保障。
防范鸟害是机场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之一。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制定一系列的防鸟害措施,以确保航空安全。
3. 鸟害防范的措施3.1 鸟类活动监测机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鸟类活动监测系统,通过监测鸟类在机场附近的活动情况,及时掌握鸟类的迁徙、栖息和繁殖等活动信息。
监测系统可以利用雷达、红外线传感器、摄像机等技术手段,对鸟类活动进行实时监测。
3.2 鸟类活动预警基于鸟类活动监测系统的数据,机场管理机构可以制定鸟类活动预警机制。
一旦监测到鸟类活动异常或与飞行航线接近,预警系统可以发出警报,通知机场运营人员和飞行员,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与鸟类发生碰撞。
3.3 鸟类生境管理机场周边通常有大片的湖泊、河流和草地等鸟类生境,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栖息。
机场管理机构应当采取措施,如清理堆积的垃圾、移除过多的水源等,减少鸟类的栖息条件,以降低与鸟类发生碰撞的可能性。
3.4 鸟类驱逐措施机场管理机构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手段来驱逐鸟类。
例如,使用声音设备播放噪音、使用激光器发出刺激光束、设置鸟类威胁模型等,可以有效驱逐鸟类,防止其进入飞行航线。
3.5 教育和培训机场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机场人员和飞行员的鸟害防范教育和培训。
智慧鸟情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高速率:提供 更快的传输速 度,满足实时
监测需求
低时延:减少 传输时延,提 高监测的实时
性和准确性
大连接:支持 更多的设备连 接,扩大监测
范围和规模
高可靠:具备 更高的可靠性 和稳定性,保 证监测数据的
可靠性
数据采集:实时监测、存储和分析 数据处理:清洗、整合和标准化 数据分析:挖掘关联性、预测趋势和评估影响 数据应用:决策支持、可视化呈现和预警提醒
应用场景:智慧 鸟情监测系统用 于监测鸟类活动, 为生态治理提供 数据支持
实施方式:通过 安装智慧鸟情监 测系统,对鸟类 活动进行实时监 测和数据分析
效果:提高生态 治理的效果和效 率,保护生态环 境和鸟类资源
监测野生动物活动,保护野生动物
监测动物迁徙,预防疾病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监测环境变化,保护生态环境
智慧鸟情监测系 统软件V3.0
智慧鸟情监测系 统软件V4.0
传输方式:无线传输 网络架构:星型网络架构 传输协议:TCP/IP协议 传输速率:100Mbps
监测站:实时监测 鸟类活动数据
摄像头:高清摄像 头捕捉鸟类动态
传感器:多种传感 器采集环境信息
数据存储:云存储 保障数据安全可靠
数据存储:支持 海量数据存储, 可实现长期保存 和分析
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 确保系统性能达到预期目标 不断进行迭代优化,提高系统性能
汇报人: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保护鸟类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 监测环境污染 科学研究价值
监测范围有限
监测数据不准确
监测效率低下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是为了保护和管理我国珍稀濒危鸟类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监测对象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监测对象是我国境内的所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包括水鸟、鸟类等。
这些鸟类在我国的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监测内容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监测内容包括鸟类数量、分布、繁殖情况、迁徙情况、栖息地、食物来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监测,可以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生态需求,为保护和管理鸟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三、监测方法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人工饲养、卫星遥感等多种方法。
其中,野外调查是最常用的方法,通过人工观察、记录鸟类数量、分布、繁殖情况等信息。
人工饲养则是通过人工喂养鸟类,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
生态需求等信息。
卫星遥感则是通过卫星图像等技术手段,了解鸟类的栖息地、食物来源等信息。
四、监测范围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监测范围包括全国各地的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鸟类保护区等地。
这些地区是我国鸟类资源的重要保护区域,也是鸟类监测的重点区域。
五、监测结果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监测结果将被用于制定鸟类保护政策、管理措施、生态修复等方面。
同时,监测结果也将被用于科学研究,为了解鸟类生态学、生态系统学等方面提供重要数据。
总之,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监测方案的实施,有助于促进我国鸟类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鸟类智慧识别系统建设方案

设备故障: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数据传输问题:采用稳定的网络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设备损坏:备份硬件设备,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设备兼容性问题:选择兼容性好的硬件设备,避免因设备不兼容导致的 问题
数据安全风险:采 取加密技术,确保 数据传输和存储的 安全性
城市野生动物 保护:通过鸟 类智慧识别系 统,监测城市 野生动物种群 数量和分布, 为野生动物保 护提供支持。
城市公园管理: 利用鸟类智慧 识别系统,对 城市公园的鸟 类进行监测和 管理,提高公 园管理水平。
生态保护领域:通过鸟类智慧识别系统,可以监测和保护野生动物,提高 生态保护效率。
城市规划领域:鸟类智慧识别系统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城市生 态环境,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收集:通过各 种传感器和摄像头 收集鸟类图像和视 频数据
数据处理:对收集 到的数据进行清洗、 分类、识别等处理
数据分析:对处理 后的数据进行分析 ,提取鸟类特征和 行为模式
可视化展示:将分 析结果以图表、报 表等形式进行可视 化展示,方便用户 理解和使用
调试软件平台:对软件系统 进行测试、调试和优化,确 保系统稳定性和性能
添加 标题
数据安全风险:鸟类智慧识别系统涉及大量 数据,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数 据泄露和被攻击。
添加 标题
法律法规风险: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鸟类保护 的法律和法规可能存在差异,需要了解并遵 守相关法律法规。
添加 标题
应对措施:针对以上风险,可以采取相应的 应对措施,如加强设备维护、采用加密技术 保护数据安全、与当地法律机构合作等。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鸟类智慧识别系统设计方案 (2)

鸟类智慧识别系统设计方案鸟类智慧识别系统的设计方案如下:系统概述:鸟类智慧识别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鸟类进行识别的系统。
通过对鸟类的图像进行分析和处理,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出鸟类的种类、年龄、性别等信息,为鸟类保护和生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系统架构:鸟类智慧识别系统分为图像获取模块、图像处理模块和识别模块三个部分。
1. 图像获取模块:该模块负责采集鸟类的图像数据。
可以通过摄像头、无人机、监控摄像头等设备进行图像采集。
图像获取模块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集成,获取鸟类活动的地理位置信息。
2. 图像处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提高识别准确度。
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等操作。
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像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出图像的纹理、形状、颜色等特征。
3. 识别模块:该模块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对经过预处理的图像进行识别。
可以使用传统的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等,也可以使用深度学习算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等。
识别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模型的训练和优化,以提高识别准确率。
关键技术:1. 图像预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等。
2. 特征提取技术:利用纹理特征、形状特征、颜色特征等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
3. 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利用传统机器学习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识别。
4. 数据库和模型优化技术:建立鸟类数据库,优化模型参数,提高识别准确率。
系统应用:鸟类智慧识别系统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鸟类生态研究、鸟类保护、鸟类迁徙监测等。
具体应用场景如下:1. 生态研究:通过识别鸟类的种类和地理位置信息,可以对鸟类的分布、数量和迁徙路线等进行研究,为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 鸟类保护:通过识别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实时监测鸟类的生态环境和数量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智能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的科技记录

智能生态监测:生物多样性的科技记录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智能生态监测已成为记录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自然界中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实时数据,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生态变化的响应速度和保护效率。
智能生态监测系统通常包括一系列高科技设备,如自动相机、声学监测器、环境传感器等。
这些设备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记录环境中的生物活动和生态参数。
例如,自动相机可以捕捉到野生动物的行为和种群动态,而声学监测器则能记录鸟类、昆虫等生物的声音,从而推断出它们的种类和数量。
环境传感器则能监测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因子,为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科学家们能够更准确地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趋势。
例如,通过分析自动相机拍摄的照片,研究人员可以了解某一地区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而评估该地区的生态健康状况。
声学监测数据则可以帮助科学家们监测鸟类迁徙和繁殖情况,为保护濒危鸟类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智能生态监测系统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例如,通过对比工业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数据,我们可以评估工业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总之,智能生态监测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记录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这些科技手段,我们不仅能够更有效地监测和管理生态系统,还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科学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智能生态监测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类繁殖活动全自动监测系统林陈清1雷红梅1曾兰义1徐仕斌2颜浩2左晓念2(1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乐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鸟类繁殖生态是鸟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获取鸟类繁殖的准确数据,研究中特别要求:应当在无外界干扰的前提下长期连续地观察鸟类自然繁殖活动的全过程(产卵、孵卵、育雏直至出飞)。
据了解:迄今为止,有很多野外监测站点仍然还是沿用“长期蹲点、隐蔽观察、定期查巢”的传统工作方式。
这种传统的观察方式原始落后、研究人员工作条件艰苦、人力物力消耗量很大,但是它所能获得的信息量却较少并且信息资料的连续性差、可信度较低,而且常常会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料。
为了能获取更多信息,研究人员每隔1至2天就要进行一次查巢观察。
但是,由于研究人员进行长期蹲点观察和频繁的查巢作业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鸟类的自然繁殖活动,严重时还会导致亲鸟弃巢和增加招引天敌捕食的风险。
怎样才能有效避免研究者自身对鸟类的干扰而又能最大化地获取鸟类繁殖活动信息资料呢?这是长期困扰鸟类研究学界的一个技术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在有条件的监测工作站已经开始尝试应用一些电子监测设备来对鸟类繁殖活动进行观察研究工作。
例如:有的监测站采用摄像机对鸟类繁殖活动进行全程录像,这种全程录像方式无需研究人员隐蔽观察作业,在理论上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视频资料,但是它在实际使用中却存在耗电量高和野外续电难、录像视频占用内存大、设备费用昂贵等缺陷而难以全面推广运用。
又例如:有的监测站采用温度自动记录仪来识别鸟类的不同繁殖阶段,该仪器尤其对了解鸟类孵卵节律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仅仅单独使用温度自动记录仪无法判明捕食鸟巢的天敌种类以及卵雏部分损失等准确信息,即是说,仅由温度自动记录仪所获取的信息资料对于研究人员深入认识研究鸟类繁殖活动规律的技术支撑力度也并不是很充分可信的。
此外,研究表明:巢址微环境的气候条件(如光照强度、湿度、温度等气象指标)也是影响鸟类巢址选择与繁殖成效的重要因素。
怎样才能研制出一种能在无人为干扰前提下、最大化地记录获取鸟类自然繁殖活动过程及巢址微环境气候信息的自动监测设备呢?这是鸟类学界众多专家学者长期以来一直都高度关注并迫切希望解决的一个技术性难题,本实用新型正是试图解决这个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鸟类繁殖活动全自动监测系统,它无需研究人员在野外长期隐蔽蹲点观察作业即能全面真实地获取鸟类自然繁殖活动过程的视频资料及巢址微环境的光照强度、湿度、温度等主要气候信息,为研究人员深入研究鸟类繁殖生态学提供大量原始翔实的资料信息和坚实的技术支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照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鸟类繁殖活动全自动监测系统,它包括机箱、红外感应摄像头、巢内温度传感器、外界温度传感器、外界湿度传感器和安装于机箱内的控制主板、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在红外感应摄像头上配装有光强传感器,红外感应摄像头、光强传感器由视频光强数据线连接于控制主板,在巢内温度传感器上配装有巢内湿度传感器,巢内温度传感器、巢内湿度传感器由温湿度数据线连接于控制主板,所述的外界温度传感器、外界湿度传感器安装于机箱顶板上并与控制主板相连接,在控制主板上配装有智能控制器,所述的智能控制器由MCU最小系统模块、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巢内温度采集模块、巢内湿度采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外界温度采集模块、外界湿度采集模块、外界光强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存储单元电路、运行参数自检模块、蓝牙无线发射模块、GPS位点发送模块、GSM短信发送模块和人机交互界面组成。
其显著的结构特点是:采用巢内温度湿度传感器和外界温度湿度传感器、光强传感器、红外感应摄像头同时监测记录繁殖期鸟巢微环境的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气候信息和视频,它既能对采集的信息资料自动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又可通过蓝牙无线发射模块将信息资料发送至监测中心工作站,无需研究人员隐蔽观察和查巢即能远距离地全面监测获取鸟类自然繁殖活动的第一手丰富详实的信息资料,彻底解决了“尽量避免研究者自身对鸟类的干扰而又能最大化地获取鸟类自然繁殖活动信息资料”这个长期困扰鸟类研究学界的一个技术性难题。
为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地说它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人机交互界面包括显示器和键盘。
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可通过键盘对鸟巢生态微环境气候(光照强度、湿度、温度等)和视频监测时间周期、记录信息存储、位点短信发送以及复位等功能进行设定操作。
在视频光强数据线上端套装有金属护套蛇形软管。
这种结构设计是利用金属护套蛇形软管具有既能任意折弯又可在任意折弯位置自行固定的材料特性,可方便地调节红外感应摄像头并将其固定于正对鸟巢的最佳摄像位置处,对改善提高视频录像的科研价值具有明显效果。
在机箱上配装有拉杆式天线。
这种结构设计可方便地调节拉杆式天线的长度,对提高野外林区进行无线发送工作质量有一定作用;在停止工作后又可方便地收回拉杆式天线,特别有利于存放和中转搬运作业。
在机箱上设置有防撬锁孔板,在关闭箱门后即可方便地锁定机箱,具有一定的防盗防撬安全性能。
在机箱背板上设置有挂装扣件,这种结构设计特别方便于固定安装机箱的操作。
系统防盗功能的设置是通过GPS位点发送模块和GSM短信发送模块将机箱的GPS位点信息定时通过短信方式传送给研究人员。
当机箱发生被盗时,研究人员可通过箱体的位点变化信息及时找回失窃的监测设备。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本实用新型首创了一种能在无人为干扰的前提下全面记录鸟巢内外生态微环境气候信息和视频资料的鸟类繁殖活动全自动监测系统,它是利用安装于巢内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和外界的温度湿度传感器、光强传感器和红外感应摄像头全面采集巢内外微环境的气候信息(如:光照强度、湿度、温度)和视频等信息资料,再由智能控制器进行数据处理存储并通过蓝牙无线发射模块将其发送至监测中心工作站,研究人员可远距离地适时观察到鸟类自然繁殖活动的全过程并能全面获取鸟类繁殖期间巢内外微环境的气候信息资料。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捷、生产容易、制造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智能化水平高、信息记录全面真实可信度高等突出优点,能为深入研究鸟类繁殖生态学的专家学者提供丰富详实的信息资料,在鸟类生态学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科学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鸟类繁殖活动全自动监测系统,它主要由机箱19、巢内温度传感器7、巢内湿度传感器6、外界温度传感器10、外界湿度传感器12、光强传感器1、红外感应摄像头2、安装于机箱19内的电源适配器24、控制主板11和配装于控制主板11上的智能控制器构成。
在电源适配器24内安装有一组可充锂电池23,所述的智能控制器是由MCU最小系统模块14、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巢内温度采集模块、巢内湿度采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外界温度采集模块、外界湿度采集模块、外界光强采集模块、数据处理存储单元电路21、运行参数自检模块15、蓝牙无线发射模块16、GPS位点发送模块17、GSM短信发送模块20和人机交互界面组成。
人机交互界面包括用于监测鸟巢生态微环境气候(如光照强度、湿度、温度等)和视频的起始时间周期、记录信息存储以及复位功能设定的显示器13和键盘22。
所述外界温度传感器10、外界湿度传感器12是固定安装于机箱19顶板上并与控制主板11相连接;所述巢内湿度传感器6配装于巢内温度传感器7上并由温湿度数据线8连接于控制主板11;所述光强传感器1配装于红外感应摄像头2上并由视频光强数据线4连接于控制主板11,在视频光强数据线4的上端套装有金属护套蛇形软管3,其目的是通过可任意弯曲的金属护套蛇形软管3来调节红外感应摄像头2的角度位置并固定于正对鸟巢的最佳摄像角度位置处,对稳定提高视频录像的质量有明显效果。
在机箱19上配装有能改善林区无线发送工作质量的拉杆式天线9。
在实际生产制作时,可将外露的温湿度数据线8的表面、视频光强数据线4及其上端套装的金属护套蛇形软管3表面、光强传感器1表面、红外感应摄像头2表面和机箱19表面刷涂成与环境相近的伪装色,增强设备的隐蔽性能,可极大地减弱对鸟类的干扰作用及降低设备被盗的风险。
在机箱19上设置有防撬锁孔板18,在关闭箱门5后即可方便地用锁锁定机箱19,具有一定的防盗防撬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安装工作的:在找到目标鸟类的繁殖巢、待其至少产下第1枚卵后,采用插件或钢丝穿装于机箱19背板上设置的挂装扣件25即可将机箱19牢固安装于树干的底部位置,将配装有巢内湿度传感器6的巢内温度传感器7隐蔽插装于鸟巢底部,再将配装有光强传感器1的红外感应摄像头2固定安装于与鸟巢相近等高位置的另一树枝上,用手弯曲视频光强数据线4上端套装的金属护套蛇形软管3即可调试红外感应摄像头2的角度并将其固定于正对鸟巢的最佳摄像角度位置处,至此完成设备安装。
进行监测工作时,首先开启机箱19的箱门5、按下电源开关待智能控制器的各模块初始化后,即可在显示器13上校准所显示的年历日期和标准时间,所有监测信息资料均以此为基准时间,再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键盘22设定对鸟巢生态微环境气候(如:光照强度、湿度、温度等)进行监测和视频的起始时间周期、记录信息存储、位点短信发送以及复位等功能。
至此,本实用新型即开始进入自动监测工作模式:一.巢内温度传感器7、巢内湿度传感器6采集探测的巢内温度、巢内湿度电信号由温湿度数据线8输至控制主板11,再分别经巢内温度采集模块、巢内湿度采集模块输入MCU最小系统模块14进行计算处理后存入数据处理存储单元电路21。
二. 外界温度传感器10、外界湿度传感器12采集探测的外界温度、外界湿度电信号输至控制主板11,再分别经外界温度采集模块、外界湿度采集模块输入MCU最小系统模块14进行计算处理后存入数据处理存储单元电路21。
三. 光强传感器1采集探测的光强电信号由视频光强数据线4输至控制主板11,再经外界光强采集模块输入MCU最小系统模块14进行计算处理后存入数据处理存储单元电路21。
四.红外感应摄像头2拍摄的视频信号将由视频光强数据线4输至控制主板11,再经视频采集模块输入MCU最小系统模块14进行计算处理后存入数据处理存储单元电路21。
五.根据设定的工作程序,蓝牙无线发射模块16会将鸟巢内外微环境的光照强度、湿度、温度等气候信息和视频发送至监测中心工作站内,这时,监测中心工作站内的研究工作人员即可远距离地适时观察到鸟类自然繁殖活动的全过程并能全面获取鸟类繁殖期间巢内外生态微环境的气候信息资料。
六.运行参数自检模块15会自动检测系统的运行状况,当运行参数自检模块15检测到设备系统发生故障时, MCU最小系统模块14会通过蓝牙无线发射模块16将故障类型代码发送至监测中心工作站,同时通过GSM短信发送模块20向设备管理维护人员发送短信告知故障类型代码,提醒维护人员及时对设备进行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