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征地工作典型案例

合集下载

土地置换案例

土地置换案例

土地置换案例土地置换是指政府或开发商为了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城市更新改造,需要征用原有土地并对被征用者进行合理的补偿和置换。

土地置换案例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屡见不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关于土地置换的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土地置换案例。

某市政府计划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征用一批农村集体土地。

在征地过程中,政府积极与农民代表进行协商,充分听取农民意见,并根据土地的实际价值进行合理的补偿和置换安排。

在征地后,政府还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培训项目,帮助他们实现产业转型,使得农民在失地后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也得以顺利进行。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争议较大的土地置换案例。

某城市CBD改造项目需要征用一批老旧商业用地,但在征地过程中,开发商与原地主因土地价值评估不一致而发生纠纷。

原地主认为政府和开发商在土地价值评估上存在不公平,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应有的补偿。

这一纠纷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最终需要政府介入进行调解。

在这个案例中,土地置换的补偿标准和程序并不够清晰和公平,导致了纠纷的发生,给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带来了不必要的困难。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值得借鉴的土地置换案例。

某县城进行城市更新改造,需要征用一批老旧住宅区的土地。

在征地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多种方式与居民进行沟通和协商,充分尊重居民意见,并在征地补偿中给予了合理的安置和搬迁补助。

此外,政府还在征地后积极引导开发商进行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使得居民在搬迁后能够继续享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

这个案例中,政府和开发商充分尊重了居民的合法权益,使得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得到了居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总的来说,土地置换案例中成功与争议并存,关键在于政府和开发商能否充分尊重被征地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合理的补偿和置换安排。

只有在充分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改造的顺利进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未来在土地置换工作中,能够更多地借鉴成功案例的经验,避免争议案例的发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幼儿园征地拆迁补偿案例分析 幼儿园拆迁补偿

幼儿园征地拆迁补偿案例分析 幼儿园拆迁补偿

幼儿园征地拆迁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土地资源的稀缺导致不少幼儿园面临着被征地拆迁的命运,而拆迁补偿问题也成为幼儿园及其所在地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幼儿园征地拆迁案例入手,对幼儿园拆迁补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幼儿园征地拆迁案例一、某市A区某大型幼儿园被政府征地,计划用地建设城市综合体。

幼儿园所在地区房价不菲,但是幼儿园因办学位等级史悠久,教学设施齐全,学生人数众多,家长满意度高,因而对拆迁产生了阻力。

二、某市B区某私立幼儿园被政府征地,扩建城市规划用地,但因幼儿园规模小,办学条件较差,对征地拆迁一事并未引起社会关注,也并未对拆迁提出任何异议。

以上两个案例,展现了幼儿园征地拆迁的不同面貌和对拆迁补偿的不同态度。

下文将对幼儿园拆迁补偿进行具体分析。

2. 幼儿园拆迁补偿分析一、补偿标准幼儿园拆迁补偿标准在不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都是按照被征地用途、上报评估价值、政府拨款情况等因素来确定的。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部门会派出评估人员,对幼儿园的土地和建筑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搬迁费用、建筑物补偿等。

其中,土地补偿费是幼儿园最为关注的部分,其计算方法多种多样,但一般包括土地使用权补偿费、土地上的附着物和设施补偿费等。

二、补偿方式对于幼儿园的拆迁补偿,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货币补偿,即政府以一定的标准用货币进行补偿;二是实物置换,政府以其他地段的土地、建筑和设施等实物进行置换。

在实际操作中,货币补偿因其灵活性和便利性被广泛采用,但实物置换则更能满足幼儿园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地段和资源条件出众的幼儿园而言。

三、补偿公平性幼儿园拆迁补偿的公平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部门往往会出台一些政策和法规来保障幼儿园的合法权益,规范拆迁程序及补偿标准。

但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在决定拆迁补偿标准时,政府和幼儿园可能存在利益博弈,从而影响到补偿款项的公平性;对于私立幼儿园来说,其拆迁补偿金额通常较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补偿公平性的争议。

江苏邳州大量违规征地案件发生始末

江苏邳州大量违规征地案件发生始末

多种方法 规避政策
早 在 2 0 年 国土 资 源 部 向全 国 通 报 07
8 违 法 征 地 典 型 案 例 , 邳 州 市 排 名 第 起
村庄拆迁
农民 “ 上楼 ”
二 。从 那时 起 ,邳 州 市被 江 苏省 国土资 源 厅列 为违 法 用地 重点 地 区。 而?09 2 0 年 1 月 ,邳 州违 法 违规 用地 整 洽不 力 ,又 受 O
泥路 上 ,扰乱 遥感 卫星 。 2 0 年 1 月 , 国 土 资 源 部 曾 对 邳 州 09 O
被 占 用 2 0 多 亩 。 而 运 河 镇 李 口村 在 50
2 0 年 时就 已征 占 了全 部耕 地。 07
据运 河 镇 、陈楼 镇 等 几个 镇 的村 民反
映 ,镇 上 建工 业 园 区 占他 们 的 农 田 ,都 是 以租 代 征 。 价 格 多 在 每 亩 每 年 6 0 至 0元 1 0 元。 失 去土 地和 村庄 的农 民,政 府为 00
目 ,邳 州还 有大量耕地 、基本农 田被违规征 用 。当地 “ 前 卖地 生财” 主导的发展模
式 , 让耕 地 保 护 成 为 空 谈 。

江 苏北 部 的 邳 州市 ,西郊 彭 湖村 的一 处工 地 目前 处停 工 状 态 ,半
伤 住 院 的村 民就 有 十 多人 。而 在 邳 州西 郊 赵 墩 镇 彭 湖村 , 多人 提  ̄ 2 0 年 7 村 民 J 10 7 N 王 某 之 妻 在 地 头 阻 拦 征 地 时 ,被 殴 打 致 死 ,随后 镇上 给 家属 赔 了6 余万 了事。 目 0 前 王某 已搬 往外地 。 1 1 日记 者 来 到 运河 镇 五 杨 村 ,该 月 5 村 东 边现 已是一 片 汪洋 ,冰水 下 ,麦 苗 清 晰 可 见。 农 田南 边 ,邳 州 干 岛湖 公 园正 在 施 工。 村 民称 ,镇政 府2 0 年 1 月底 指 使 09 1 人 引 水淹 了一万 多亩 农 田。据 运 河镇 徐塘 办 事 处证 实 ,这 片 农 田原 是无 公 害 大米 生 产 基地 。 该村 村 民分析 ,引水 淹 地 ,一 是 为报 建设 项 目时 ,称 此 地 是低 洼 水淹 荒废 地 ,二是 让村 民在 征地 中打 消指 望 。 2 0 年 ,沙沟 湖 附近 的八杨 村村 民向 09

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反面典型案例

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反面典型案例

土地征收是指政府依法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征用,目的是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然而,在实际的土地征收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一些反面典型案例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

下面我们将对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反面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1. 滥用权力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一些政府官员或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开发商滥用职权,采取强制手段强行征收土地,甚至对农民进行恐吓威逼,导致一些农民在不愿意的情况下失去了土地。

滥用权力导致了土地征收程序的不合法、不公正,对农民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也损害了政府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加剧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2. 补偿不合理在一些地方,土地征收政府在对农民的土地进行补偿时,采取的是低于市场价的方式,这就导致了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法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

另外,在一些地方政府对土地征收补偿的政策执行不到位,导致了补偿金的拖欠和不公正分配,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3. 无偿占地在一些地区,一些开发商或政府部门为了推进某些项目,对农民的土地进行了无偿占用,这种做法导致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

无偿占地的现象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造成了农民利益受损,也加深了农民对政府和开发商的不信任,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

4. 农民安置问题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没有合理安置征地农民,导致了一些农民失去了土地后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造成了一些社会安定问题。

农民安置问题的存在加深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也对政府形象造成了损害。

5. 法律裁决难题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一些农民对政府的土地征收行为提出异议,要求进行法律裁决,然而由于一些原因,使得法律裁决难以得到公正、合理的结果。

法律裁决难题的存在造成了对土地征收程序的合法性存疑,加剧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土地征收过程中出现的反面典型案例主要包括滥用权力、补偿不合理、无偿占地、农民安置问题和法律裁决难题等。

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姓名:李林学号:27班次:市中区2010年度选调生培训班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一、当前拆迁工作存在的问题苏州通安征地,因怀疑征地款被克扣,通安及周边村民陆续向镇政府、高新区政府进行补发补偿金的请求。

由于“动迁与富民并进”承诺兑现迟缓,不同年度拆迁补偿金额相差过大,导致发生大量群众不满,引发聚众上访。

另外由于镇政府散漫、轻视的处理态度,激起了上访群众更大的怨气,更加上区政府在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的时候,以公告的方式撤换镇政府干部,对整个事件起到了催动恶化的结果。

二、此次拆迁中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首先,这是一场由于拆迁引发的公共利益引起的公共事件。

此次公共事件中,可以看出存在以下问题1、如何确定公共利益的范畴绝大多数的拆迁是出于谋利的商业目的,但却经常被一些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和个人描述成是为了公共利益,这就便于大量地租用行政权力为经营活动服务。

这是拆迁中“化私为公”的过程和原因。

所以,必须对公共利益进行严格的界定,否则,必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如何找准实施过程中,被实施者的定位和实施者的定位对“公共利益”进行法律规定以后,不等于说公益事业项目就可以任意侵占老百姓的权益了,还必须要进行协商、安臵和补偿。

无论是“公共利益”拆迁还是“发展需要”,都要合理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找准拆迁者和被拆迁者的定位。

3、如何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扩张运动,拆迁因此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但由于行政权力与开发商利益的结合,造成拆迁纠纷急剧增加和激化。

被拆迁的居民不断增多,迁居的地段离市区越来越远,给这些居民上班、上学、就医等经常性的生活需要和经济状况带来了不少困难,对于低收入者更是难于承受的。

这样,一项为民解困的德政就逐渐演变为以营利为目的,着眼于土地炒卖,压低甚至侵吞城镇拆迁费,与民争利的“扰民工程”了。

4、如何应对危机事件一在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

征地补偿分配案例

征地补偿分配案例

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来源:天德律师事务所作者:日期:2010-7-15阅读:161次谢泉恒等十一人诉兰花村委会眼头村小组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纠纷案【案情】原告谢泉恒、谢大根等十一人。

被告吉水县八都镇兰花村委会眼头村小组(以下简称眼头村小组)。

原告谢泉恒一家早年迁入眼头村小组种田,1981年全家分得了责任田和责任山。

1998年11月原告谢大根、谢二根、谢三根及其妻儿三家的户口迁至八都圩镇,并将其户口性质变更为非农业户口。

但原告方的责任田等未进行调整,而是仍由原告一家进行耕作。

1999年9月份起,八都镇政府为建设工业园,先后向眼头村小组征用耕地,油茶林地,并按规定向眼头村小组支付土地征用补偿款、青苗补助款。

2003年12月底和2004年1月初,被告眼头村小组将已到账的土地征用补偿款和青苗款25083元分配给村民,并决定按眼头村小组的曾氏祖谱上的人口为依据,祖谱中的男子分配总补偿款的50%,然后所有村民及在外的女人参与分配另50%,但在外的非农业户口按农业人口的二分之一分配。

依此计算曾氏祖谱上的男性村民可分得土地补偿款2200元,女性分得800元,非农业户口的男性分得1400元,女性分得400元。

对眼头村小组的外姓邹圣甫一家按曾姓的80%分配,谢泉恒一家以及后来迁居眼头村小组的曾小伟、曾小亻毛两家按每个农业人口160元分配。

原告方认为被告的分配方案不合理,侵犯了其合法权益,因此于2004年10月20日向吉水县人民法院起诉。

原告诉称,原告谢泉恒于1958年随父母迁居到眼头村小组种田,1981年全家6人在眼头村小组分得责任田13.12亩,油茶林5亩。

原告一家在眼头村居住了40多年,与其他村民一样为集体作出了贡献,尽了村民各种应尽的义务。

2000年八都镇政府为建工业园区征用眼头村小组的土地,原告家的2亩责任田和全部油茶林被征用。

被告眼头村小组在分配补偿款时的分配方案确定,村小组的曾姓男性每人分得2200元,女性每人分得800元,而以原告一家系该村的外姓,不属曾姓为由,不同意按曾姓同等标准分给原告一家11人的补偿款。

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

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姓名:李林学号:27班次:市中区2010年度选调生培训班苏州通安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一、当前拆迁工作存在的问题苏州通安征地,因怀疑征地款被克扣,通安及周边村民陆续向镇政府、高新区政府进行补发补偿金的请求。

由于“动迁与富民并进”承诺兑现迟缓,不同年度拆迁补偿金额相差过大,导致发生大量群众不满,引发聚众上访。

另外由于镇政府散漫、轻视的处理态度,激起了上访群众更大的怨气,更加上区政府在问题尚未妥善解决的时候,以公告的方式撤换镇政府干部,对整个事件起到了催动恶化的结果。

二、此次拆迁中所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首先,这是一场由于拆迁引发的公共利益引起的公共事件。

此次公共事件中,可以看出存在以下问题1、如何确定公共利益的范畴绝大多数的拆迁是出于谋利的商业目的,但却经常被一些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和个人描述成是为了公共利益,这就便于大量地租用行政权力为经营活动服务。

这是拆迁中“化私为公”的过程和原因。

所以,必须对公共利益进行严格的界定,否则,必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2、如何找准实施过程中,被实施者的定位和实施者的定位对“公共利益”进行法律规定以后,不等于说公益事业项目就可以任意侵占老百姓的权益了,还必须要进行协商、安臵和补偿。

无论是“公共利益”拆迁还是“发展需要”,都要合理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找准拆迁者和被拆迁者的定位。

3、如何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扩张运动,拆迁因此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但由于行政权力与开发商利益的结合,造成拆迁纠纷急剧增加和激化。

被拆迁的居民不断增多,迁居的地段离市区越来越远,给这些居民上班、上学、就医等经常性的生活需要和经济状况带来了不少困难,对于低收入者更是难于承受的。

这样,一项为民解困的德政就逐渐演变为以营利为目的,着眼于土地炒卖,压低甚至侵吞城镇拆迁费,与民争利的“扰民工程”了。

4、如何应对危机事件一在社会转型期,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利益的分化也势必发生。

一起典型征地拆迁案例分析

一起典型征地拆迁案例分析

⼀起典型征地拆迁案例分析【代理律师】臧树华、王其伯陕西诺尔律师事务所律师【编写律师】仲萍⾹陕西诺尔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案情简要】汉中市甲县⼄村村民,从⼩⽣活在⼄村,依靠农⽥耕作为⽣活来源,祖辈都是⽼实巴交的庄稼⼈。

2018年10⽉22⽇,甲县⼈民政府发布城政发[2018]54号《关于对甲县⼄村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范围内集体⼟地上房屋实施拆迁的通告》(以下简称54号通告)、城政办发[2018]132号《关于印发甲县⼄村棚户区改造项⽬征地拆迁补偿⽅案的通知》(以下简称132号通知),决定对⼄村的集体⼟地实施征收。

⼄村村民认为该征收补偿标准太低,遂找到了我们律师,请求为他们主张正义。

【代理思路】律师接受⼄村17名村民的委托后,仔细研究了甲县⼈民政府的54号通告及132号通知,发现了问题。

甲县⼈民政府的征收决定违反《⼟地管理法》及国务院《⼟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地管理法》第四⼗六条规定:“国家征收⼟地的,依照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民政府予以公告并组织实施。

”第四⼗五条规定批准征地机关是国务院和省级⼈民政府。

《⼟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款规定:“征收⼟地⽅案经依法批准后,由被征收⼟地所在地的市、县⼈民政府组织实施,并将批准征地机关、批准⽂号、征收⼟地的⽤途、范围、⾯积以及征地补偿标准、农业⼈⼝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被征收⼟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甲县⼈民政府的54号通告及132号通知,没有公告批准征地机关、批准⽂号,也没有依法进⾏公告,属违法⾏为,且如果征地没有依法定程序报经批准,不仅违反法定程序,⽽且超越职权。

所以,律师在跟村民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从甲县⼈民政府的54号通告和132号通知违法的⾓度出发,提起⾏政诉讼,要求依法撤销以上两份⽂件。

进⽽维护村民利益。

【⼀审审理经过】基于原告⼄村村民的诉求,甲县⼈民政府作出的答辩意见是:第⼀,案涉项⽬拆迁⽤地符合甲县⼟地利⽤总体规划(2006-2020)确定的城市建设⽤地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渐为人知的“安宁”模式
——XXXXX开展创建先锋示范城活动典型案例
自2011年4月开始正式划归XXXXX托管以来,经不断总结完善,以“一个项目(XXX确定实施征地拆迁工作责任承包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一组人马(每个项目成立一个工作组,组长由XXX1名处级领导担任,办事处1名副主任和XXX征地办1名副主任担任副组长,人员由XXX征地办1-2名,街道办2-3名,各村(社区)支书、主任组成)、一套方案(每个项目对应一套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为主要内容,以任务完成率高、遗留问题少为标志的“安宁”征地拆迁模式已日渐得到越来越多干部群众的认知和接受。

截止6月8日,XX街道已完成征地9宗303.93亩,完成拆迁37400平方米。

【做法】
一包到底,压力动力责权利。

XXX确定实施征地拆迁工作责任承包项目中的每一个项目,街道党工委都采取“一包到底”的“五包”(包工作经费、包征地拆迁、包拆违清场、包处遗稳定、包协调推进)方式,将项目落实到每个工作组。

一方面,“五包”明确了承包项目的责任、自主工作的权力,适当的风险抵押和激励保障,既给工作组增加了工作压力,也给任务的完成提供了动力。

同样,不同工作组之间的良性
竞争也会相互产生压力,形成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包征地拆迁、包拆违清场、包处遗稳定、包协调推进”这“四包”又将征地拆迁工作中的几项内容连在了一起,并不是只要签订了征地协议就已经完成任务,而是要完成所有的收尾工作才能获得相应的奖励,这就要求必须保证征地拆迁过程的程序合法,协议的内容真实有效,防止出现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引发群体性纠纷。

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破难题。

征用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才算有效。

一般来说,做通了村民小组领导和几个在村民小组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村民的工作,就做通了几乎百分之七十以上村民的工作。

XX的经验,首先,找准关键人员定方向。

工作之前从正面、侧面掌握将要面对的村民小组(单位)领导和村民代表、老者中,平时谁的影响力最大,谁最关心集体建设,谁比较愿意配合帮做工作以及关键人员的性格特点、办事能力等基本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的主攻方向。

其次,抓住关键人员点突破。

针对选定关键人员的情况,工作组采取集体座谈、个别约谈和平时工作中随意交谈等方式,从正面、侧面向单位领导、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传递征地拆迁信息和相关政策规定,了解掌握单位干部职工、村民代表们的想法和要求,争取被征地拆迁单位和群众的支持与理解,帮助单位领导、村队干、代表查摆分析所
提条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反复协助调节项目业主和村民小组之间条件的平衡点,一旦某一条款能达成共识就继续另一个条款的沟通,积一个个条款的突破为整个协议的初定。

再次,配合关键人员扩成果。

关键人员身上取得突破后,及时协助他们先分头在小范围内做通各自家人、叔伯兄弟姐妹妯娌等的思想,待条件成熟再按规定程序和要求组织召开单位职工大会、村民小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表决通过,确保工作成果真正落到实处。

居中协调,互惠互利解难题。

征用什么样的地块应该得到什么补偿标准区市有明确标准,不可能随意增加。

征地拆迁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双方征地价格期望值谈不拢导致工作停滞不前。

居中协调,一个意思是整个征地拆迁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村委会一级的作用。

村委会与村民小组之间或多或少都会有着某种联系,充分发挥村委会的本土优势,往往能发挥出征地工作组直接出面达不到的效果,更有助于缓解矛盾,有助于解决问题。

另一个意思是征地工作组必须站在第三方公正立场来协调处理问题。

既要按照政策帮助当地群众争取最大利益,又不能纵容他们借机提出更多不合理不现实的要求,扰乱征地拆迁正常秩序。

当然,有些特殊情况也可以灵活处理。

对土地被征用后确实会对村队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明显不利影响或补偿标准明显偏低的,在给足政策的情况下,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积极动员协调项目业主进
行换位思考,针对被征地单位、村队的实际,主动让利,采取帮助村队完善基础设施、以奖代补、捐资办学等形式,帮助解决现实存在问题,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启示】
征地拆迁群众的思想工作之所以难做,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征与被征之间的期望达不到平衡。

只要能找准突破点,细心耐心真心去做工作,群众的工作还是不难做的。

事实证明,适度的压力和动力都能使人挑战自我,挖掘潜力,富有效率,激起创造性。

人只有在压力下才能激发潜能,做出一番连自己都想不到的成绩来。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不能挖掘出潜力。

“安宁”模式就是在要求每年完成20宗以上征地任务的压力下不断总结提出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