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含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一词多义大全

初中语文一词多义大全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180个实词虚词详解(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含答案)

初中文言文词语一词多义(含答案)

寻找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外面,外表
中通外直《爱莲说》
不久
寻病终《桃花源记》
以外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鲜艳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从……出来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少,读xīǎn
陶后鲜有闻《桃花源记》
出去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往来
表示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与朱元思书

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


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

沿溯阻绝《三峡》
一起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消失、停止
哀转久绝《三峡》猿则百叫无绝《三峡》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独一无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

(东西的)头
东坡右手执卷端《核舟记》

远播
香远益清《爱莲说》

毫无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远远地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谋略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夹杂
间有里拉崩倒之声《口技》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是日更定《湖心亭看雪》
间断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中间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再室中更Βιβλιοθήκη 人《石壕吏》私自又间令吴广之次所丛祠中《陈涉世家》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汇总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①1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①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②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①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②惩罚13. 驰:①1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详解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详解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详解1.安:1.怎么。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2.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3.养。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4.安逸。

(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备:1.周全,详细。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3.毕:1.用全部,用尽。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

(群响毕绝《口技》)4.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5.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登记,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尸》)4.计谋、。

措施。

(成语“束手无策”)6.长;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7.称: 1.相当,配合。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2.称赞。

(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8.诚;1.诚心。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2.的确,实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果真。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窿中对》)9.出: 1.发,起。

(方其远出海门《观潮》)2.来到。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观潮》)3.产生。

(君谓计将安出《隆中对》)4.外面,国外。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辞:1.推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2.语言。

(未尝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11.次: 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2.旅行湖泊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2.当: 1.承当,承受。

(成语“当之无愧”)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3.将要。

(今当远离《出师表》)4.对着,向着。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字多义——已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字多义——已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字多义——已(1)停止。

①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②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③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④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已: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2)已经。

①狼已半入,止露尻尾。

②今南方已定。

③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④已非它山可拟。

(3)语气词,同矣。

①诸君无意则已。

(则已:就罢了。

)②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③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④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⑤滋可痛已。

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4)同以。

①已后典籍皆以板本。

②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③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

④从此已去,勿复如是!⑤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

(以:这里是用的意思。

)(5)治愈。

可以已大风,挛、痿、疠。

(6)太。

①死而湮没不足道者,蛮已众矣。

②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7)完成。

距,又三月而后已。

(8)已而,然后。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9)却。

比中有真情,欲辨已忘言。

(10)既。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

「已矣」(1)完了。

例:①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②老夫已矣。

(2)罢了。

例: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已而」不久以后;过些时候。

①已而夕阳在山。

②已而妪煮芋进。

③已而相如出。

④已而英、霍山师大起,⑤已而得舟。

初中文言文一字多义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字多义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字多义汇总1. 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养(衣食所安)2. 卑:★低下(非天质之卑)★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影响(被于来世)★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诚心(帝感其诚)★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惩罚13. 驰:★骑(愿驰千里足)★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发、起(方其出海门)★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产生(计将安出)15. 辞:★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承当,承受。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复习整理专用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复习整理专用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复习整理专用
1. 安:
★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养(衣食所安)
2. 卑:
★低下(非天质之卑)
★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
★影响(被于来世)
★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
★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
★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
★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
8.策:
★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 1. 助词,相当于“的”。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脱笼之鹄(满井游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涉世家)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2. 代词,它,他,她,他们等,指代人或物或事。

昂首观之。

(童趣)又数刀毙之(狼)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或置酒而招之(五柳先生传)3. 助词,补充音节,没有实在意思。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处处志之(桃花源记)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怅恨久之(涉世家)公将鼓之。

之,助词,补足音节,无义。

(刿论战)4.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舒缓语气。

不译。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5. 倒装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陋室铭)马之千里者(马说)宋何罪之有。

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公输)6. 限定关系,以。

郊田之外(满井游记)7. 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涉世家)多助之至。

之,动词,到。

(得道多助)为:1. 因为。

项为之强。

(童趣)2. 表示被动,被。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童趣)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3. 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为天下唱(涉世家)4. 为了。

(第四声)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鱼我所欲也)5. 名词,行为,活动。

或以二者之为(楼记)6. 动词,当作,作为。

以丛草为林。

(童趣)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伤仲永)武林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8. 动词,是。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9. 动词,表示“做”等具体的动作。

(1)做共工与颛顼争为帝(共工怒触不周山)为屯长(涉世家)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鱼我所欲也)(2). 写。

故为之文以志之(满井游记)(3).修筑。

为坛而盟(涉世家)(4). 唱。

好为《梁父吟》(隆中对)10.给,替(第四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公输)11.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第二声)夫子何命焉为其:其1. 物主代词,他的/她的/它的/他们的/自己的。

必细察其纹理。

其,它的(童趣)其两膝相比者。

其,他们的(核舟记)策之不以其道。

其,它的(马说)2. 人称代词,他/她/它/他们。

亲旧知其如此(五柳先生传)3. 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五柳先生传)其真无马邪(马说)4. 其实。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5. 其中。

公问其故(刿论战)6. 那。

其船背稍夷(核舟记)而: 1. 顺接连词,可译为“并且”。

学而时习之。

(论语十则)2. 转折连词,可译为“却”。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则)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3. 顺承连词,可译为“就”“然后”。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太丘与友期)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醉翁亭记)4.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执策而临之(马说)5. 表并列的连词。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6. 表递进的连词。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7. 表修饰(状语与中心词间)。

朝而往(醉翁亭记)8. 表时间,不久。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9. 承接连词,连接两个动作。

蹴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10. 修饰关系连词。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以: 1. 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劝学)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2. 认为。

自以为大有所益(权劝学)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3. 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必以情(刿论战)4. 凭借。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以此夸能(观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得道多助)何以战。

(刿论战)5. 把。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5. 因为,连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楼记)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7. 表时间,“以”。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8. 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出师表)6.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属予作文以记之(楼记)2. 而,连词。

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然:1. 代词,这样。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2.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泯然众人矣。

(伤仲永)3. 连词,然而。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公输)也:1. 与“者”连用,表示判断语气。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2. 用于句尾,表确定语气。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者:1. 的人。

以君为长者(唐雎不辱使命)2. 的原因。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于:1. 介词,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处所,在。

于舅家见之。

(伤仲永)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3. 介词,从。

受地于先王(唐雎不辱使命)夫鹓鶵发于南海。

于,介词,引出动作处所。

(庄子两则)4. 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唐雎不辱使命)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5. 对。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6. 对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7. 向。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焉:1. 怎么。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2. 句末语气助词,啊。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3. 疑问代词,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乃:1. 才。

去后乃至。

(太丘与友期)2. 竟然。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桃花源记)3. 是。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涉世家)4. 于是,就。

胜乃立为王(涉世家)5. 你的。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夫:1. 音同“服”,指示代词,那,那些。

予观夫巴陵胜状(楼记)2. 音同“敷”,名词,丈夫。

夫起大呼(口技)3. 发语词,无义。

夫战,勇气也。

(刿论战)4. 成年男子。

遂率子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并: 1. 连词,并且。

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2. 副词,全,都。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3. 和。

对联、题名并篆文(核舟记)自: 1. 代词,自己。

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2. 介词,从。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3. 在。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4. 如果。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与: 1. 和,同。

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2. 与……相比较。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六国论)3. 一起。

念无与乐者(记承天寺夜游)4. 参与,欣赏。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中书书)5. 给。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6. 通“欤”,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因:1. 介词,可译为“乘”“趁”。

未若柳絮因风起。

(咏雪)2. 连词,可译为“因而”“于是”“就此”等。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黔之驴)因屏人曰(隆中对)3. 凭借。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或: 1.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楼记)2. 或许。

或以二者之为(楼记)所以:1. ……的原因。

例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2. 用来。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可:1. 大约,副词。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2. 可以,动词。

珠可历历数(核舟记)不可久居(小石潭记)是:1. 代词,这。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鱼我所欲也)2. 判断动词,是。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湖心亭看雪)虽1. 虽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则1. 连词,就。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鱼我所欲也)2. 连词,假如。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尔1. 助词。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2. 代词,你。

与尔同消万古愁(将进酒)固1. 本来。

子固非鱼也(庄子两则)2. 固然。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庄子两则)3. 顽固。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4. 巩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5. 坚决。

吾义固不杀人(公输)舍:1. 动词,丢弃。

便舍船(桃花源记)2. 名词,房屋。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志:1. 动词,做记号。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2. 名词,记号。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寻:1. 动词,寻找。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寻怀民(记承天寺夜游)2. 副词,不久。

寻病终(桃花源记)3. 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为一寻。

飞来山上千寻塔(登飞来峰)观:1. 景象。

作青鹤白云观。

(童趣)此则楼之大观也(楼记)2. 看。

昂首观之。

(童趣)予观夫巴陵胜状(楼记)知:1. 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十则)2. 知道。

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3. 明白。

知之为知之。

(论语十则)4. 智慧。

通“智”,是知也(论语十则)出:1. 从……出来。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2. 出去。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1. 买。

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2. 集市。

东市买骏马。

(木兰诗)买:1. 买。

东市买骏马。

(木兰诗)2. 雇,租。

欲买舟而下(为学)名:1. 名词,名字。

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2. 动词,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宾客:1. 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2. 名词,客人。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口技)就:1. 动词,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伤仲永)2. 动词,从事,做。

蒙乃始就学。

(权劝学)见:1. 了解。

例句:见往事耳(权劝学)2. 认清。

例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权劝学)3. 会见。

例句:见公输盘(公输)4. 引见(音同献)。

例句:胡不见我于王(公输)乳:1. 动词,喂奶。

例句:妇抚儿乳。

(口技)2. 名词,奶头。

例句:儿含乳啼。

(口技)绝:1. 副词,极。

例句:以为妙绝(口技)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2. 动词,尽,消失。

例句:群响毕绝(口技)3. 与世隔绝。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4. 极高。

例句:绝巘多生怪柏(三峡)5. 消失。

例句:哀转久绝(三峡)湖中人鸟声俱绝(湖心亭看雪)6. 独一无二。

例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7. 停,断。

例句: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醉翁亭记)敌:1. 动词,敌对,在此有胁迫、攻击之意。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狼)2. 名词,敌人,在此指屠户。

例句:盖以诱敌(狼)恐:1. 担心。

例句:恐前后受其敌(狼)2. 恐怕。

例句: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意:1. 神情、态度。

例句:意暇甚(狼)2. 想,打算。

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1. 句尾语气助词,可不译。

例句:盖大泛赤壁云(核舟记)2. 说。

例句: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语:1. 说话。

例句:如有所语(核舟记)2. 告诉。

例句:此中人语云(桃花源记)亲:1. 动词,以……为亲。

例句: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2. 名词,指父母。

例句: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修:1. 培养,动词。

例句: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2. 长。

例句: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核舟记)闭:1. 阻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