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的治理》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第2课时《黄河的治理》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了解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
2、通过对地图等资料的提取分析,说出黄河对沿河流域的贡献,及带来的环境问题。
3、提高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的能力。
4、通过对黄河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的认识,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重点、难点:重点是黄河的环境问题和治理。
难点是黄河环境问题的成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壶口瀑布的视频资料。
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视频,看看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段视频反映的是我国哪条河流?看后你有什么感受?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和富饶的资源。
但是黄河却在哭泣、悲伤,因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她病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扮演黄河的医生,了解黄河,找出“病因”,“治疗”黄河的创伤。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探究兴趣。
) [讲授新课]展示资料:“引水资料,“龙羊峡水电站”、“河套平原”、“华北平原”等景观图片。
结合下列有关图片说说:为什么提到黄河,咱炎黄子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母亲河”?小结:黄河在水能、灌溉、塑造地形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
(设计理念:通过了解黄河的奉献,激发学生对黄河的感恩之情,为下面“母亲病了”做进一步的情感铺垫。
)承转:我们热爱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母亲河黄河病了,我们作为黄河的医生,想要了解黄河的“病况”和“病因”,首先要对黄河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
模块一:望闻问切——黄河“体检”展示“黄河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等。
分组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找出黄河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省区和主要支流。
问题:找出黄河自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地形区和干湿地区?(设计理念:通过粗读、细读“黄河水系图”,让学生学会分层次读图提取有效信息的基本技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和开发措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以及治理黄河的意义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他们对黄河的历史变迁和治理开发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丰富和深化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但对具体的治理措施和开发策略可能还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掌握治理黄河的基本措施和开发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案例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黄河治理和开发的关注,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黄河的措施和开发策略。
2.难点:对黄河治理和开发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和开发策略。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治理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黄河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治理和开发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黄河的措施和开发策略的PPT。
2.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治理案例,用于课堂上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材料:准备相关的讨论题目和材料,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美丽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黄河治理和开发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黄河的地理特征、历史变迁、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对黄河有更深入的了解。
八年级地理河流与湖泊黄河的治理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河流与湖泊-黄河的治理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黄河概述1.1 河流与流域解释河流的概念与特征介绍流域的定义与作用1.2 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流域范围描述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流域范围强调黄河在中国地理中的重要性1.3 黄河的起源与演变讲述黄河的起源与演变过程探讨黄河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影响第二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2.1 黄河的治理意义解释黄河治理的重要性强调治理黄河对于防洪、供水和生态保护的意义2.2 黄河的治理历史与现状回顾黄河治理的历史发展分析当前黄河治理的现状与挑战2.3 黄河的开发利用介绍黄河的水资源利用与水电开发探讨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第三章:黄河的流域管理与保护3.1 黄河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能与任务介绍黄河流域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强调其对于黄河治理与保护的重要性3.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讲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现状探讨黄河流域生态恢复的措施与成效3.3 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解释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与目标探讨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路径第四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4.1 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分析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与影响探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与策略4.2 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解释水土流失的概念与原因分析水土流失对黄河流域的影响与治理措施4.3 黄河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讲述环境污染的原因与影响探讨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与成效第五章: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5.1 黄河文化的特点与价值介绍黄河文化的概念与特点强调黄河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5.2 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讲述黄河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现状探讨黄河文化遗产传承的途径与方法5.3 黄河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强调黄河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探讨黄河文化传播的策略与实践第六章: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6.1 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分析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的优势与挑战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6.2 黄河流域的工业发展介绍黄河流域工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工业发展对黄河流域的影响6.3 黄河流域的旅游业发展讲述黄河流域旅游资源的特点与价值探讨旅游业发展对黄河流域的带动作用第七章:黄河流域的地理特征7.1 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描述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河流的影响强调地形地貌对黄河治理的重要性7.2 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介绍黄河流域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河流的影响分析气候特征对黄河治理与保护的启示7.3 黄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讲述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的特点与价值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成效第八章:黄河流域的民生问题8.1 黄河流域的人口与就业问题分析黄河流域人口与就业的现状与挑战探讨解决人口与就业问题的措施与策略8.2 黄河流域的教育与医疗问题介绍黄河流域教育与医疗的现状与挑战讲述改善教育与医疗条件的措施与成效8.3 黄河流域的扶贫与社会保障问题分析黄河流域扶贫与社会保障的现状与挑战探讨解决扶贫与社会保障问题的措施与策略第九章:黄河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9.1 国际河流治理的成功案例介绍国际河流治理的成功案例及其经验分析成功案例对黄河治理的启示9.2 国际河流治理的政策与技术讲述国际河流治理的政策措施与技术手段探讨这些政策与技术对黄河治理的借鉴意义9.3 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河流治理中的作用强调国际合作与交流在河流治理中的重要性分析国际合作与交流对黄河治理的推动作用第十章:黄河治理的未来展望10.1 黄河治理的目标与挑战描述黄河治理的长远目标与当前挑战强调应对挑战的重要性10.2 黄河治理的政策建议与技术展望提出黄河治理的政策建议与发展方向讲述技术创新在黄河治理中的重要作用10.3 公民参与与黄河治理强调公民参与在黄河治理中的重要性探讨公民参与黄河治理的途径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黄河的地理位置与流域范围理解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其流经的省份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教案二章第三
节《黄河的治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l.通过阅读地图,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通过报道、地图、图片及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
4.通过对黄河的治理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5.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办法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讨法
四、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学习兴趣。
知
黄河的奉
六、板书设计
(一)概况篇
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地
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3.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二)贡献篇
1.水能资源丰富
2.灌溉作用
3.旅游资源丰富
4.中华文明发祥地
(三)忧患及治理篇
及时破冰、疏通河道展开你的想象,描绘你心目中未来黄河应该是一种什么景象?。
八年级地理上册 2_3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过程与方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辩证的认识,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教学难点: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黄河图片,猜河流教师描述: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条河流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呈一个巨大的“几”字蜿蜒向东,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观察景观图片,很快就能知道是黄河。
图片导入,既能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又是一条含沙量巨大,让我们忧愁不已的河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
(板书课题)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明确目标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2、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3、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讲授新课(投影)一、黄河的源流概况1、大诗人李白曾吟咏“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黄河的发源地,“海”指的是黄河注入的海洋,那么黄河发源于我国什么地形区的什么山脉?又注入什么海洋?教师补充:黄河的长度约为5400千米。
2、在图2.41中,找到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并观察它们位于什么省区?3、小组合作,进一步来了解黄河。
1)流经的省区(P7)2)流经的地形区(P23)学生观察地图后回答: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渤海)学生读图,明确学生小组合作,利用相应的地图来获取答案。
明确:降水较少,蒸发通过阅读地图获得新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分析地图、应用地图的能力。
3)流经的温度带(P32)4)流经的干湿地区(P36)4、综合以上的分析,说说黄河的水文特征。
量大,水量较小,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投影)二、黄河的奉献(过渡)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你知道黄河的奉献吗?展示有关黄河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第49页,总结归纳。
2024版年度八年级地理《黄河的治理》教案

退耕还林还草
在坡度较陡、土壤贫瘠的 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政策,恢复植被,改善生 态环境。
加强监管与执法
加大对违法开垦、滥砍滥 伐等行为的打击力度,确 保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 草政策的顺利实施。
9
水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策略
统筹规划水资源
对黄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 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配 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2024/2/2
发展节水农业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 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 用水浪费。
加强水资源保护
建立水资源保护区,加强 对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水 污染。
10
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例分析
2024/2/2
三北防护林工程
在黄河上游地区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等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亚马逊河的治理经验
亚马逊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通 过加强雨林保护、推广可持续发展农业等措施,亚马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 了有效保护。
2024/2/2
30
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思考题1
黄河治理的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思考题2
除了已经采取的治理措施外,你还能提出哪些创新的黄河治理方案?
学习要求
学生应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勤于实践,按时完成作业和练习,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交流。同时,应关注黄河治理的最新动态 和研究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02
黄河上游地区治理措施
2024/2/2
8
水土保持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
01
02
03
推行水土保持政策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河流》黄河的治理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黄河的治理》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黄河的自然特征和母亲河的奉献。
2、理解“黄河的忧患”及其成因,知道治理黄河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1、力求通过读图、填图,使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得到提高;2、通过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黄河治理的今昔对比,培养爱国情感;2、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二、教学重点:1、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2、根治黄河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分析下游“地上河”成因四、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探究法五、课型:新授课六、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播放“黄河第十次调水调沙最大洪峰顺利入海”的声像资料,资料中谈到“将黄河泥沙输送入大海,下游河道主槽平均刷深了一米。
过流能力进一步增强。
”据此提问题:黄河怎么了,为什么要进行调水调沙?看来黄河是出问题了,那么它的问题出在哪?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河,找出它的问题所在,来治理黄河。
由此导入新课----黄河的治理。
(讲授新课)我们习惯上把黄河比作母亲河,为什么要把它比作母亲河呢?教师出示投影片:“我国的干湿地区分布图”,黄河上下游水电站、河套平原、某某平原、华北平原、壶口瀑布等景观图片。
让学生活动:1.交流发言,从教师提供的资料中认识黄河在水能、灌溉、塑造地形等方面为中华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
2.小结黄河的奉献:提供灌溉水源、提供水能、塑造平原、提供旅游资源等一、黄河的奉献(承转)我们热爱黄河,因为他古老,它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他厚重,因为他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
现在黄河出了问题,到底怎么了?如何治理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黄河的概况。
二、黄河的概况教师出示投影片:黄河、长江和珠江长度和流量数据对比表提出问题1:根据数据分析,说明黄河为什么是我国第二长河,而不是第二大河?学生活动:长度居第二位,流量次于珠江和松花江居第四位。
教师出示投影片:“中国地形图”“黄河水系图”“中国政区图”。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的治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的治理,》,教案,《,《黄河的治理》教案一、教材分析《黄河》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与湖泊》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了我国河湖概况之后,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长江,但是两条河流学习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黄河侧重于水患的治理而长江侧重于水利的开发,但两节课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应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鉴于此,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如下几点:1.知识目标: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理解“地上河”的成因;知道黄河现存的问题及治理黄河的关键。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多沙的人为原因分析,加深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通过黄河利与弊共存的事实,增强辩证观,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教学重点:黄河的忧患及治理;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治理黄河的关键。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出黄河自古多忧患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学生能力分析与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在前两节地形、气候的学习中也已了解地形及气候对河流的影响,并且对我国的母亲河黄河或多或少已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本节课先请学生谈谈关于黄河已了解多少,学生已知的内容就无需重复讲解,对于部分内容只要教师再强调或练习巩固即可。
而对于学生不熟悉或不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提供资料、合理置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学习、最后达到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为目的。
要使每一位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与否,只要通过积极动脑,或多或少都能说出些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就行了。
故以本节课以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三、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平台(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中游三门峡等景观图片及“中国地形图”等。
四、板书设计一、概况二、黄河的贡献: 1.灌溉 2.水能 3.旅游三、治理黄河存在的忧患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措施上游问题:1.荒漠化2.凌汛1.人为破坏2.部分河段自低纬流向高纬植树种草,合理放牧炸冰中游问题:1.泥沙多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保护植被、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下游问题:1.地上河2.断流3.污染1.泥沙淤积2.人为不合理用水3.工业排放,城镇生活排污加固堤坝,修水库,水土保持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污水处理,减少排污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河船夫曲》,边听歌曲边欣赏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的治理》教案
(1)针对黄河生态环境遭破坏这一现象,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保护母亲河。
要求有创意。
(2)调查本地江安河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治理建议。
板书设计
黄河的治理
一、知黄河
青海青,黄河源
第二大河5500
青川甘宁内蒙古
河口桃花为界线
秦晋豫鲁入渤海
二、颂黄河
1.水能资源丰富
2.灌溉作用
3.旅游资源
4.中华文明发祥地
三、忧治黄河
西航二中课堂教学设计
线图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学生根据气温曲线的弯曲状况,观察一年内气温的变化趋势。
(2)图3.15是北半球某地年气温变化曲线图,最高和最低的月平均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海洋上呢?南半球大陆和海洋上最高、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月份与北半
球有什么不同?
3、投影或观察课本P54图3.14“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出最高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读出最低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算出该地气温年较差。
(4)说明该地气温的年变化。
(6)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为什么?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应该呈什么形状?和自己归纳的方法加以对照校正,加深对平均气温的理解。
师生共同小结:气温与人类的衣、食、住、交通、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商业活动等联系密切。
教师根据学生列举情况,教师评价点拨,以加深学生对气温的认识和体验。
1、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气温曲线图的结构:横坐标轴表示时间(24小时),纵坐标表示气温刻度,曲线是不同时刻气温高低的连线。
学生得出结论: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最高气温(日出前后)教师进一步说明气温在一日之内的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2、(1)教师说明横坐标表示的时间为一年的12个月,气温曲线表示是一年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的连线表。
(2)学生观察该图中月平均
气温最高值是多少?(约24℃)最低值是多少?(约-6℃)并计算出它们的差是多少?
(3)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4)对于南半球,启发学生用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去得出结论。
并让学生根据当地一年内气温的变化加以验证。
从而使学生知道气温在一年之内的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
3、(1)引导学生根据所绘制的某地气温曲线图,共同分析读图要求得出结论。
(2)气温曲线图的阅读方法:一是找极值,即找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二是看弯曲,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三是析变化,即分析气温的变化。
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归纳阅读气温曲线图,要搞清楚
(2)该地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月,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月,气温年较差为________.
(3)根据气温状况,可知该地是在________半球,位于________(陆地或海
洋),位于五带中的_______带。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B
4、A
5、(1)略(2)1月 7月 26℃(3)
北半球陆地温带(4)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归
纳
总
结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