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十年试题总(七)
高考总复习语文文档:专题七 文言翻译(含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和用法)

专题七文言翻译(含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和用法)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跳过D.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许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B.今行而无信.信:信物C.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立:站立D.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涕:眼泪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欺侮B.持千金之资币.物币:货币C.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赠送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谢:谢罪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弊:弊端B.暴秦之欲无厌.厌:厌恶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确定,断定D.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坚持到底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距关,毋内.诸侯内:接纳B.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违背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置:置办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爱:爱惜B.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C.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出现云D.秦人不暇.自哀暇:来得及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已经)②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中断)③石错出其间.,如林立(之间、中间)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偏指一方,可译为“我”)⑤而世务卒卒,此志莫就.(接近)⑥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如果、假如)A.①②③B.②⑤⑥C.②④⑤D.①③④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病:疾病 B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举:推荐、荐举 C .序八州而朝.同列 朝:使……朝拜 D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通“增”,增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百余骑 从:使动用法,使……随从 B .幸勿为过.过:犯错 C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请:请允许我 D .惊.姜氏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则置.车骑 置:丢下、放弃 B .庶.刘侥幸 庶:或许 C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率:率领 D .戚.不敢言 戚:忧愁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 盘盘焉,囷囷焉.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C.⎩⎪⎨⎪⎧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陋之.有 A .蚓无爪牙之.利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夫晋,何厌之.有 D .惟江上之.清风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则与.一生彘肩无乃尔是过与. B.⎩⎪⎨⎪⎧ 示赵弱且.怯也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C.⎩⎪⎨⎪⎧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师不必贤于.弟子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蟹六跪而.二螯剑阁峥嵘而.崔嵬 C.⎩⎪⎨⎪⎧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声断衡阳之.浦哀吾生之.须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十年(2014-2023)高考语文真题 (全国通用):专题07 文言文阅读(纪事本末类)(学生版)

B.釐负羁参与了接见重耳的活动,为曹君对重耳无礼感到忧心仲仲,他妻子问明原委后,积 极帮他出主意。 C.离开曹国后,重耳一路逃亡到楚国、秦国,秦穆公念在过去晋献公跟自己交好的份上,出 兵护送重耳返回晋国,立重耳为晋君。 D.重耳即位三年后,出兵讨伐曹国,派人威胁曹君要他吊死叔瞻并交出尸体,不然就大开杀 戒,但对釐负羁则给予了特别的关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反国,必诛无礼,则曹其首也。 (2)盛黄金于壶,充之以餐,加璧其上,夜令人遗公子。 【2022 年】
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 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 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 “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 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 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 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 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 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 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一、(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 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 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 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
【特选】高考十年文言文真题

【特选】高考十年文言文真题
一、第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班主任职业道德与法律知识竞赛决赛试题
1. 以下关于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的关系, 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传统文化已经与现代青年生活完全脱节。
B. 传统文化不再具有对青年的影响力。
C. 传统文化与青年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D. 传统文化对青年已经没有任何启发意义。
2. 以下关于文字的使用, 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文字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
B. 文字的唯一功能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
C. 文字的作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不重要。
D. 文字只能用作书写和阅读之用。
3. 以下关于考察北大文史楼并号召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件, 哪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A. 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B. 弘扬传统文化是为了让青年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
C. 并未注意到北大文史楼曾是日本侵华的据点。
D. 弘扬传统文化将有助于青年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II. 第十三届全国高中生文化创意竞赛决赛试题
1. 请用文言文写出“朋友多了路好走”的意思。
2. 请结合以下成语“金玉满堂”来写一篇短文。
3. 请用文言文表达现代话中的“不给力”。
以上为【特选】高考十年文言文真题,供研究参考。
十年1997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翻译

十年(1997-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翻译杭州市萧山区第六高级中学曾良策编辑整理一、1997年全国高考题文言文翻译权善才,高宗在位的时候担任将军。
中郎将范怀义率卫队在昭陵(太宗之墓)值宿警卫(值宿,整天整夜地值班),有一个侍卫军军士犯了法,权善才依法查办了他。
这个侍卫军军就多次请拜见高宗,他先情不自根本法地痛哭流泪(胜,经得起)说权善才等人砍伐了昭陵的柏树,这是十分不恭敬的事。
高宗也情不自禁地悲伤地痛哭不止,命令杀掉权善才。
理丞狄仁杰判权善才的罪,仅仅是免掉了官职。
高宗大发脾气,命令迅速执行死刑。
狄仁杰说:“法律是陛下制订的法律,我只是遵守它。
为什么因为砍伐了几棵小柏树而杀掉大臣,请求让我不接受陛下的命令。
高宗流着泪说:”“善才砍伐了我父亲陵墓上的柏树,我作为儿子是不孝,以至因为这几棵柏树要杀掉权善才。
我知道你是一个好法官,但善才等人最终必须判死罪。
”狄仁杰坚持谏争,侍中张文瓘(guàn)挥动笏(hù大臣上朝用的手板)板叫狄仁杰出去。
狄仁杰就举出张释之处理高庙一案以及辛毗(pí)处理牵裾(jǖ衣服的后襟)一案的案例说:“我听说触犯皇上,违背帝五,自古以来是件难事。
但我认为不难。
如果处在桀纣的时代就难,如果处在尧舜的时代就不难。
我瑞有幸遇上了尧舜时代,不怕像比干,那样遭到杀害。
陛下不接受我的劝告,我死去之后,在九泉之下见了释之,辛紫还会感到羞愧。
”高宗说“善才犯法在情理上不可宽容,按法律虽然不能判死罪但我恨得很深啊,必须超越法律的界限把他杀掉,狄仁杰说:”陛下制订法律,把它张贴在宫门口,服劳役流放,直到死刑,都有等级次第,难道有犯罪不能判死刑,但特意命令要他去死的吧法律既然没有久的宏大定的标准,国家的各个部门凭什么来支配自己的行动陛下如果一定要改变法律,请求以今天作为开始。
高宗的主意这才取消。
说:你能遵守法律,我有个认真执法的官。
”命令把狄仁杰的事编入史册。
高三语文第一轮文言文翻译训练(七)

高三语文第一轮文言文翻译训练㈦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权会,字正理,河间鄚人也。
魏武定初,本郡贡孝廉,策居上第,解褐四门博士。
寻被尚书符追著作,修国史,监知太史局事。
皇建中,转加中散大夫,余并如故。
会参掌虽繁,教授不阙。
性甚儒懦,似不能言,及临机答难,酬报如响。
动必稽古,辞不虚发,由是为儒宗所推。
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
会欣然演说,未尝懈怠。
虽明风角,解玄象,至于私室,辄不及言,学徒有请问者,终无所说。
有一子,字子袭,聪敏精勤,幼有成人之量。
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节选自《北齐书·卷四十四·列传第三十六·儒林》)⑴而贵游子弟慕其德义者,或就其宅,或寄宿邻家,昼夜承间,受其学业。
⑵不幸先亡,临送者为其伤恸,会唯一哭而罢,时人尚其达命。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
性审慎,不妄交游。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
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
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
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
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
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
出为襄州刺史。
时南方初附,旧俗官人皆通饷遗。
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
及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
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
”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⑴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
⑶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

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十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0年全国卷(卷1及卷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2010年全国卷1)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3分)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十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

十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宰沭阳二年宰:治理B.说当时决某狱决:打开C.代为治筐治:备办D.奉母闲居奉:侍奉(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三)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三)1【瞋】①发怒时瞪大眼睛。
案剑瞋目②生气。
因瞋恚,吐黑血数升而愈。
(恚,发怒。
愈,病好。
)2【龀】换牙。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2007湖北卷,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3【称】①假托,托言。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2009湖北卷,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4【弛】①放松弓弦。
乃弛弓,而自后缚之。
(于是放松弓弦,不再射他,并从后面把他反绑起来。
)②放松,松懈。
农(农业)弛奸胜,则国必削。
③延缓。
请弛期更日。
(更日,改变日期)④解除。
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⑤毁坏,废弛。
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
(《国语》)纲纪废弛5【敕】①诏令,下令,即(上对下的)告诉、告知,告诫,嘱咐。
例1、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
(《三国志》)例2、不从母敕,以至今日。
例3、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2008北京卷,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给他。
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②后专指君主的诏书,命令。
手把文书口称敕。
6【啻】副词,仅,只。
常“不啻”连用。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7【冲】谦虚。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8【仇】①通“逑”,匹配,配偶。
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易·鼎》)②同伴,伴侣。
赳赳(勇武)武夫,公侯好仇。
(《诗经》好仇,心腹)③报复。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书博鸡者事》)9【俦】①类,同类。
例1、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之俦也。
例2、忠直不回,则史鱼之俦。
(回,邪恶。
史鱼,人名。
)②同伴,伴侣。
草木为我俦。
(李白《赠崔郎中宗之》)③相比。
姚公美政谁与俦?10【酬】①客人给主人敬酒,主人回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七)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顾】理睬。
一日,携褚币谐富家易谷种,值大雪,立门下,人弗之顾。
(2011四川卷,一天,(吕徽之)带上纸币到富人家买谷种,正遇大雪,站在门口,(那家)人不理睬他。
采分点:要补出省略的主语;楮币,纸币;易,交换,买;弗之顾,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前置,应为“弗顾之”。
)2【管】钥匙。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乖】背离。
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
(2011辽宁卷,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
)4【归】①出嫁。
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
(2010江苏卷,谢氏生于一个富贵的家族,她二十岁嫁给了我,总共过了十七年就去世了。
)②通“馈”,赠送。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论语》)5【规】①谋求。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2009重庆卷,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不过得到几万,一旦暴露出来,俸禄就会被削除,这难道是懂得吝惜财物吗?谋求小的收入却失掉了大的利益。
)6【贵】①重视,崇尚。
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
统(仲长统,人名)过干(高干,人名),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
(2007上海卷,他平素重视有名之人,招揽四方游士,士人常常投奔依附他。
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对他很友善,向他请教当时的事情。
)7【耗】①消息,音信。
长天苍苍,信耗莫通。
8【曷】疑问代词,何,什么,怎么,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
9【盍】①何。
②兼词,何不。
例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例2、盍趣降?(2010宁夏海南卷)例3、今安庆守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2006广东卷,现在安庆太守谭敬先,不是允恭的朋友吗?你何不前往依附他?)10【恨】①遗憾。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非其罪也,虽累辱而不愧也。
(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例2、若仁会眩惑圣听,致仁祎非常之罪,则臣事陛下不尽,臣之恨矣。
(2000京皖卷,如果仁会迷惑皇上的听闻,致使仁祎遭受极大的罪名,那么是臣对圣上没有尽职尽责,这是我的遗憾啊。
)例3、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000上海卷,(如果)我要寻求使他们活下去(的理由)而不行的话,那么被判死刑者和我都没有什么遗憾了)②怨恨,愤恨。
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
”(1997年全国卷,“恨”应是“怨恨、愤恨、不满意”之意,不是“遗憾”之意。
因为根据文意,高宗恨善才斫陵柏,使己陷于不孝。
) 11【会】适逢,恰赶上。
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2010全国Ⅰ卷,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
)12【还】huán①返回。
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吾其还也。
《左传》②回头,回顾。
羽还叱之。
(《汉书·项籍传》)又如:还顾:回顾,回头看;还睇,回头看;还视,回头看。
③通“环”。
环绕,围绕。
诸侯之师,还郑而来。
(《左传·襄公十年》围住)秦王还柱而走。
(《战国策·燕策》同“带、匝”)④后退。
主人答拜还。
(《仪礼·乡饮酒礼》)还走,返身后退而走。
⑤通“旋( xuán)”。
(1)迅速。
法立而还废之,令出而后反之。
(《管子·任法》)食骏马之肉,而不还饮酒,余恐其伤女也。
(《吕氏春秋·爱士》)(2)掉转,转过。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hái(副词)。
表示行为动作或状况不变,跟“仍旧、依然”。
白头还戍边。
(杜甫《兵车行》)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13【遑】闲暇,空闲。
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
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2004辽宁卷,梁国又派曹义宗围攻荆州,蓄水灌城,大水距城头只有几块墙板的距离。
当时内外多事,没有余暇救援,于是授或赐给王罴铁券,说如果能保全城池,就当授他为该州刺史。
虞:忧虑,忧患。
)14【麾】①指挥作战的军旗。
旌麾南指。
②对将帅的敬称。
献于麾下。
③指挥。
例1、操方麾军回战马超。
例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2010广东卷,皇上指挥军队度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
赋分:麾,1分,河,1分,大意1分。
)15【恚】恼怒,愤怒。
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16【贿】①财物。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②赠人财物。
孟献子聘于周,王……厚贿之。
③17【货】①财物,钱币。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②买。
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③卖,出售。
例1、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柳宗元)例2、有屠人货肉归。
④行贿。
无处而馈之,是货之。
(《孟子》处,原因;馈,赠送。
)18【获】①能,能够。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道(姓查,名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母疾寻愈。
(2010重庆卷)19【候】①问候,拜访。
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2005广东卷,(阴就)亲自去问候,朱晖避而不见。
)20【赍】①携带,拿着。
例1、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
例2、秦王阴潜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②怀着。
赍志而没。
③赠送,送给。
赍钱三百万。
④通“资”,财物,钱财,费用。
例1、赍用益饶。
(资财费用更加丰富。
)例2、十五年超迁翰林学士,命撰《宣圣庙碑》,称旨,赏赉甚厚。
(十五年,被越级迁升为翰林学士,皇上命令他撰写《宣圣庙碑》,写得合乎圣意,赏赐的物品很丰厚。
)⑤奉。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2010全国Ⅰ卷,洪武五年正月商议诏谕云南,任命王祎奉召前往。
)21【稽】①形声。
从禾,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
本义:停留,停止,阻滞。
稽留,在外久留。
②迟延,拖延。
例1、稽废时日。
例2、明晨炊米尽,吾起不容稽。
(陆游《冬夜不寐》)稽迟,延误推迟。
稽延,迟延。
③考核,核查,考证,考查。
(义同“课”)例1、无稽之谈。
例2、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
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
(2008全国卷,古时天子一定有自己的军队并亲自率领,用它来防备意外和强化君主的威势。
希望您考查旧制,挑选精兵强将作为亲兵,平时就把它当作卫队,战时就把它作为中军。
)例3、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汉书·司马迁传》)稽度,考核衡量。
稽古,考察研习古代的事理。
④计算。
简稽乡民。
(《周礼·大司马》。
注:“犹计也。
”)稽算,核计,核算。
⑤计较,争辩,争论,引申为“指摘,非难”。
反唇相稽(现规范成“讥”)。
⑥观察,观看。
引申为“稽查”,检查,盘查。
官方检查走私、偷税、违禁等的非法活动。
⑦治理。
若稽田,既勤敷菑。
(《书·梓材》。
蔡沈集传:“稽,治也。
”)22【跻】①登上。
②晋升,升迁。
例1、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
(2006上海卷,冠,居于首位。
)例2、既跻重位,每以柔克为用。
(2012长春二模)23【疾】①厌恶,憎恨。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2009上海卷,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②痛心。
(其余见100)24【集】①群鸟停栖树上。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②止,停留。
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③成功,成就。
今日之事幸而集。
25【籍】①名册,户口册。
萧何尽收秦丞相府图籍文书。
②登记,登记入册或造册或在册。
例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例2、户口簿籍类不以实。
例3、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
(2011重庆卷,命令营帅登记掠夺的妇女到郡中讯问。
)③凭借,依靠。
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2011重庆卷,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④践踏,欺凌。
⑤狼藉,杂乱。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通“藉”。
⑥没收,抄没。
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2010上海卷,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
)(籍没,将财产登记在册,没收入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