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找次品-优质教案.doc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利用图形、符号等直观方式,表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探求解决问题的'优化策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从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中发现最优策略。
教具准备:瓶装口香糖、课件学具准备:圆片、纸笔。
教学过程:一、借助直观,理清“找次品”的思路1、创设情境。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或家人、同学有买过次品的经历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产品,有的外观有瑕疵,有的成分不过关,还有的轻重不合格,我们称它们为次品。
(板书:次品)出示实物,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用天平把它找出来吗?2、理解天平的原理。
(课件出示天平图)你们都知道天平吧!谁来说说天平原理?3、在2瓶中找次品。
(课件演示)看,次品在哪?4、在3瓶中找次品。
全班汇报:怎么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口香糖。
课件演示:随意拿两瓶放在天平上,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小结:看来从3瓶中找一瓶次品,我们称一次,通过天平的平衡与不平衡,就能准确找出次品。
5、在4瓶中找一个次品提出问题:如果增加1瓶,有4瓶了。
要怎么找出轻的这一瓶呢?可以怎样称?结合学生回答演示课件。
6、揭示课题。
我们就用这个好方法,今天一起来研究——找次品。
(板书课题:找次品)[设计意图: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在教学例题前,先以3个待测物品为起点,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能较顺利地完成初步的逻辑推理;再从4瓶中找次品。
在2个、3个和4个中找次品是基础,只有理清了这些“找次品”的思路,后面的探究、推理活动才能顺利进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找次品”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找次品”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在一定数量范围内快速找到次品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找次品”的原理和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找次品”的方法。
但同时,学生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找次品”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找次品”的原理和背后的逻辑。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找次品”的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球、钥匙等,用于模拟“找次品”的过程。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展示“找次品”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引入“找次品”的主题,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寻找次品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找次品”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找次品”的步骤。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找次品”的方法,找出次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找次品”的方法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找次品”的方法是否只适用于特定情境,让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2、能用简洁的符号记录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能用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难点:能用简洁的符号记录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四、教学准备课件,20个圆片,20根小棒(学生自行准备),练习纸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视频和新闻报道)1、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2、师小结:如果航天飞机发射前,技术人员能检查地再仔细一些,及时找出这个次品零件,那么这场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次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于是就有了专门检测“次品”的质检员。
你们想体验一把吗?3、师:老师今天带来了2个圆片,其中一个是稍轻的次品,你能想办法找出来吗?预设1:用手掂一掂(请同学上来掂一掂)预设2:用天平称一称4、说说对天平的了解预设:天平平衡的话,就表示左右的物品质量一样;不平衡的话,表示质量不相等。
5、思考:把2个圆片放在天平上,会怎么样?反馈:认真读取题目信息(其中一个是次品),强调天平一定不平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次品”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质检员”主动去寻找次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用天平去找“找次品”,体验天平平衡原理。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1、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策略(1)师:如果这里有3个圆片,其中一个是稍轻的次品,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请同学们先静静地思考1分钟。
(2)(教师提供磁性圆片)有想法的同学上台边摆边说。
师板书:3(1,1,1) 1次(3)请多名同学说一说。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现实生活生产中的“次品”有许多种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所用材料不符合标准等。
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找的次品是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从3个、5个、9个待测产品中找出一个次品,以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⒈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⒉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验证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⒊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用天平测次品的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3瓶口香糖)提出问题1、哪个办法能最快帮小明找出少了一颗的那瓶口香糖?办法一:用手掂一掂。
办法二:每瓶都倒出来数一次。
办法三:用秤称一称。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你会选那种秤?从而引出天平。
并模拟天平找次品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最好,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原理对托盘两边的物品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3、引出课题:借用天平《找次品》。
(二)探究新课,寻找方法出示第二个问题课件提问。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找次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找次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次品的概念,掌握找次品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找次品这种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内容,还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知道次品的特征。
2.让学生掌握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次品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次品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次品物品,如硬币、球等。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道具,如纸牌、色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次品和正常品,让学生初步了解次品的概念。
提问:次品有什么特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找次品》。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案例,如硬币找次品。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提问:你们认为这个次品是什么?怎样才能找到这个次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准备好的次品物品进行找次品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
检查学生的解答,及时纠正错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找次品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找次品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找次品》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这类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活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看了刚刚那段视频,你们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答复。
师: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产品与合格产品不一样。
有的是外观瑕疵,有的是成分不过关,还有的是产品的质量与正常的不同……我们把这些不合格的产品称为“次品〞。
〔板贴:次品。
〕师:次品虽小,危害却大。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
〔板贴:找。
〕师:要找轻重不合格的次品,我们要用到什么工具?〔天平〕(二)探究新课1、有关比尔·盖茨与81个玻璃球的问题让生自由猜测称的次数。
师:同学们猜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是数量太大了。
数学中有种方法叫做“化繁为简〞,让我们从数量较小的来研究吧!2、研究2个球师:有2个玻璃球,其中有一个球比正常的球稍重,如果只能利用天平来测量,怎样可以找出次品呢?师:如果次品比正常的球稍轻呢?3、讨论3个球的问题生表达称球的过程。
师:次品可能是这三个“1〞中的任意一个,但无论哪一个是次品,都只需要一次就可以保证找出次品了。
师将探究结果填入记录表中。
4、研究4个球的问题师:如果再增加一个球,4个球,一次可以保证找出次品吗?生自由答复。
师:咱们还是动手去探究吧。
生分组探究后,上实物展台汇报,师根据生的汇报板书枝状图,同时帮助生在此环节理解“至少〞和“保证〞的含义。
师小结:4个球,有两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但测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至少需要2次才能保证找出次品。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第1篇】《找次品》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问题激趣师出示5瓶钙片。
师:老师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想办法帮老师把它找出来吗?生: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
生:还可以用天平来称。
师:看来办法很多。
同学们见过天平吗?师出示天平并做简要介绍。
天平左右两边分别有一个托盘,在两边放上物体,如果质量相等,天平就平衡;如果不相等,上扬的那端物体就轻一些,下沉的那端物体就重一些。
师: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要从外观一样的物体中找出一个轻或重的物体,这样的问题我们称为“找次品”。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
二、探索新知1、操作。
师:请同学们用5个圆片代替5瓶钙片,摆一摆,画一画,你能找出次品吗?称了几次?学生模拟操作,可以画图表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2、交流。
生:(拿出学具演示或结合图示汇报)先在天平两边各放一瓶,如果不平衡,上扬的那端就是次品,称1次就可以找出;如果平衡,说明这两瓶不是次品;再在天平两边各放一瓶,如果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上扬的那端就是次品,那就要称2次。
师:也就是说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瓶钙片,可能出现几种情况?用这种方案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生:左右两边各放一瓶钙片,天平可能平衡,也可能不平衡,用刚才的方案称2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生:我的方法和他不同。
在天平两边各放两瓶,如果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次品在上扬的那两瓶中,把那两瓶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端,天平不平衡,上扬的那一瓶就是次品。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提高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难点】运用最优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景导入: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可见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
合格的物品称为正品,不合格的零件称为次品。
在生活中往往次品与正品相差甚微,有些从外表根本无法辨别。
有什么办法能把它找出来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板书:找次品)(二)生成原理1.出示题目: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
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找出来。
教师积极评价各种方案,例如: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一掂、用天平秤等。
鼓励学生说说如何使用天平来找到次品,陈述理由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
预设:可以用卡片来表示钙片,如果取其中两个放置在天平两端,平衡的话则第三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的话,则轻的一段是次品。
只需要称1次就可以找到次品。
鼓励学生尝试用图形来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2. 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到次品要求学生分组探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探究找出次品的次数,并将小组结果绘制在表格中。
学生分享想法:把9个零件分成3份(4,4,1),在天平两端各放4个零件,如果恰好平衡,剩下的那个就是次品,只称一次就能找到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拿出重的4个零件,再天平两端各放2个找次品,最多需要称3次就能找到次品;也可以平均分成3份,在天平两端各放3个零件,如果天平恰好平衡,剩下的那个3个零件里面有次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
第1课时找次品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页例1、第112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数学优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学习方法。
4.在学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而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天平找次品的分法。
难点:尝试用数学的分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们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原理是什么?
2.教师:今天我们就运用天平来学习找次品的分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例1。
出示钙片,提出问题: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它找出来吗?
学生独立思考。
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天平称。
(1)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全班汇报:
(1)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2)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
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小结并揭示课题。
(1)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2)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
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如果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请你设法把它找出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汇报。
汇报:(1)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还是平衡,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小结:
第一种方案,每一份是1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第二种方案,每一份是2个,至少需要称2次就一定能找出来。
2.教学教材例2。
出示教材第112例2: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利用推理:把8个零件分成3份,每份分别是3个,3个,2个。
天平两边各放3个,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另2个零件中,再将2个在
天平两端各放1个,重的那个就是次品;如果第一次称量中,天平不平衡,次品零件在重的3个当中,拿出其中两个,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
如果平衡,则剩下一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则重的那个是次品。
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吗?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的第2~6题。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