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盥洗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幼儿园盥洗环节常规管理与安全要求

幼儿园盥洗环节常规管理与安全要求一、盥洗的意义盥洗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可使幼儿保持清洁,维护幼儿身体健康。
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盥洗(洗手、喝水和如厕)发生的频率最高。
由于幼儿人数众多、资源有限,幼儿在进行盥洗时,经常要面临排队等候的问题。
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调配盥洗环节,帮助幼儿高效地完成盥洗过程,减少排队等候,从而使各活动环节更为紧凑,培养幼儿节约时间,有效利用时间的意识。
二、对幼儿的要求(一)洗手1.小班幼儿(1)能在教师提醒下排队洗手。
(2)洗手前由教师帮助将衣袖卷起。
(3)洗手时懂得不玩水,学会擦香皂,洗好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
(4)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2.中班幼儿(1)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2)会自己卷衣袖,能在教师提示下正确洗手。
(3)洗手时自觉排队,不在盥洗室打闹。
3.大班幼儿(1)能自觉、主动地在需要的时候洗手。
(2)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3)懂得节约用水和如何使用香皂。
(二)喝水1.小班幼儿(1)双手端水杯,不洒水。
(2)喝水量够,不剩水。
(3)水杯用后放回原处。
2.中班幼儿(1)会正确取水,口渴时会主动取水。
(2)喝水时不说笑。
(3)喝完后按姓名将水杯摆放整齐。
3.大班幼儿(1)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按时、按量取水。
(2)活动后、口渴时能够自己随时喝水,按需将水喝完。
(三)如厕1.小班幼儿(1)知道及时如厕的必要性,有便意时能主动告诉教师。
(2)蹲姿正确,会提裤子。
(3)如厕时排队不拥挤。
(4)弄湿、弄脏裤子能及时告知教师。
2.中班幼儿(1)如厕时不争抢,不在厕所里打闹。
(2)便后会整理衣服,并用香皂洗手。
(3)学会使用厕纸,学习冲厕所。
(4)饭前、活动前自己提前准备如厕。
3.大班幼儿(1)会正确使用厕纸,便后将厕所冲洗干净。
(2)大小便异常能及时告知老师。
(3)如有便意,在教学过程中和用餐过程中要学会等待。
2024幼儿园盥洗环节教师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幼儿园盥洗环节教师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及标准要求
1、组织幼儿分组有序排队盥洗,盥洗时不推不挤,确保盥洗安全。
2、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漱口,鼓励幼儿自主整理仪表,照顾个别幼儿。
⑴小班幼儿教师帮助卷衣袖,可用儿歌进行指导,中大班幼儿独立卷衣袖。
⑵指导幼儿洗手时双手略向下倾斜,避免水顺着手臂倒流弄湿衣袖。
⑶提醒幼儿洗手时不玩水、不打闹,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⑷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毛巾擦手。
运用儿歌或游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擦手方法。
3、教师检查幼儿洗手是否干净,有无弄湿衣物。
4、冬季洗手后提醒幼儿擦手油,以防止手部干裂。
注:洗手的流程及正确方法(六步洗手法):先挽衣袖一一把手淋湿一一打上肥皂一一按六步洗手法清洗一一用清水冲洗一一冲洗水龙头一一关手龙头一一甩水三下一一用毛巾擦干手。
六步洗手法:
⑴手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搓出白沫。
⑵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左右交替进行。
工作 程序
盥洗
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
盥洗环节考才
访本人本页文本下载后即可去水印或复制文本内容。
【幼儿园必备】 盥洗环节常规培养方法

盥洗环节常规培养方法一.托小班盥洗环节常规培养方法1.学习盥洗方法。
托小班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稳定性差,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应分解盥洗环节的各个技能,比如洗手环节中的“洗手七步法”,教师应将洗手步骤分解成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逐一学习。
还可以通过儿歌、手指游戏等形式,让幼儿通过说做一体的学习形式,让幼儿掌握“湿、搓、冲、捧、甩、擦”的正确方法。
2.环境创设潜移默化。
教师可以在盥洗室、洗手池等位置,张贴如洗手步骤图、小手洗干净等相关图示,通过环境无声的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盥洗方法。
3.多角度指导:教师通过语言鼓励、眼神交流、肢体互动等形式,指导、监督、检查幼儿的盥洗活动。
还可以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值日生的作用等形式,多角度的指导幼儿完成盥洗活动。
4.渗透健康理念。
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跟幼儿一起探究盥洗活动的作用和意义,了解盥洗的重要性,用通俗易懂,形象有趣的语言和活动形式,让幼儿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
5.细致的观察,及时的帮助。
教师在组织盥洗活动时,要观察细致,特别是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更要了解他们的发展水平,要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指导,帮助他们掌握盥洗方法,提高自理能力。
二.中大班幼儿盥洗环节常规培养方法1.集体讨论,自定规则。
中大班幼儿求知欲强,喜欢感知探究,教师可以先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集体感知和讨论盥洗的重要性,然后自定盥洗规则。
2.录像纠错,独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将盥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录下来,让幼儿一起去观看、分析、研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让幼儿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榜样示范,杜绝说教。
教师的正确示范、同伴的影响,都可以给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
还可以让大哥哥教给弟弟妹妹洗手,调动幼儿积极盥洗的兴趣和做榜样的自豪感。
4.游戏方式,故事渗透。
教师可以用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常规。
比如体育游戏、故事表演、音乐剧、童话剧等形式,让幼儿在说说、唱唱、做做玩玩中,掌握正确方法,养成常规意识。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入园好时光——入园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入园环节表现出的情绪和状态各不一样,教师对他们的常规要求也不尽一样。
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开展的特点与规律,为幼儿营造温馨舒适、丰富有趣的入园环境,不断吸引幼儿投入活动,让其从心理、身体及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开展,使入园环节真正成为幼儿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场。
一、入园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喜欢教师和同伴,愿意上幼儿园。
◆感受幼儿园环境的整洁、美观,体会到教师的辛苦,懂得感恩。
◆能够带齐所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懂得不带危险物品来园。
◆能够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并且能开心地和家人说再见。
◆愿意和教师、同伴做游戏,有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心情愉快,有平安感。
◆学习表达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愿意承受晨检,并懂得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告诉保健大夫或教师。
◆积极参与区域活动,能够自主游戏,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在自我效劳的过程中体验自信和能干。
◆学做值日生工作,体验为他人效劳的乐趣,有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喜欢晨练活动,懂得平安自护,有一定的规那么意识。
◆愿意与同伴分享经历和感受,能独立完成任务,并逐步提高任务意识。
二、入园环节的教师指导要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心理开展特点和认知开展水平不同,教师的指导重点也不同。
下面将从不同的年龄阶段人手,分别阐述教师在入园环节的指导要点。
1、托、小班幼儿◆教师提前10分钟进人活动室,开窗通风并做好室外的卫生清理工作,为幼儿营造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
◆将已消毒的口杯、毛巾摆放在固定位置,供幼儿入园后使用。
◆营造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帮助幼儿产生对班级的亲切感与熟悉感。
◆及时调整和更新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开展需要。
◆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主动问好并以鼓励的口吻评价幼儿的细微变化,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及对自己的喜爱。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 午睡环节要点指导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一、盥洗(一)洗手指导要点:1.幼儿要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2.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保持盥洗室安静有序。
3.帮助或指导每个幼儿将袖子挽至胳膊处,防止溅湿衣袖。
4.指导幼儿节约用水,控制水流大小,洗完手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三下,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迹。
5.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洗手过程,对搓洗不仔细,冲洗不干净等行为,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动作示范和语言提示。
6.帮助幼儿洗完手后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双手,将衣袖放下,整理平整。
7.秋冬季节还要帮助幼儿涂抹护手霜。
8.幼儿盥洗结束后,及时用干拖把擦干地面上的水,等最后一个幼儿洗完手后再离开盥洗室。
9.采用竖大拇指、亲抱幼儿、语言鼓励、同伴示范、环境暗示等方法,及时鼓励幼儿洗手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促进幼儿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
10.教育幼儿懂得洗手对身体的好处,饭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二)漱口指导要点:1.组织幼儿餐后拿着自己的饭碗或者取出自己的水杯,在茶水桶内接半碗或者半杯漱口水,安静有序的漱口。
2.引导幼儿用鼓漱法进行漱口,提醒幼儿将漱口水含在嘴里鼓漱3-5次,再轻轻吐进水池中,不把水咽进肚中。
3.关注幼儿漱口过程,发现漱口不正确的幼儿,及时耐心地给予语言和动作提示。
4.幼儿漱完口后把自己的碗或水杯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三)洗脸指导要点1.引导幼儿知道午睡后,脸脏时、夏季运动后、要把脸洗干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脸习惯。
2.用轻柔的语调、温柔的动作指导幼儿从下到上,从里到外轻轻用力,依次把嘴巴、鼻子、额头、脸颊、耳朵、脖子擦干净。
3.秋冬季洗脸后,帮助或指导幼儿用手蘸取适量护肤霜,均匀涂抹在脸上。
(四)梳头指导要点1.为每个幼儿提供专用的梳子。
2.午睡洗脸后,帮助或指导幼儿使用自己的梳子梳头。
3.指导幼儿学习梳头的正确方法:从上向下,梳整前面、侧面、后面。
4.鼓励短发幼儿照着镜子自己尝试梳理头发,及时关注幼儿是否需要帮助整理,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入园好时光——入园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入园环节表现出的情绪和状态各不相同,教师对他们的常规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为幼儿营造温馨舒适、丰富有趣的入园环境,不断吸引幼儿投入活动,让其从心理、身体及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发展,使入园环节真正成为幼儿一天美好生活的开始。
一、入园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喜欢教师和同伴,愿意上幼儿园。
◆感受幼儿园环境的整洁、美观,体会到教师的辛苦,懂得感恩。
◆能够带齐所需要的生活、学习用品,懂得不带危险物品来园。
◆能够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并且能开心地和家人说再见。
◆愿意和教师、同伴做游戏,有良好的师生和同伴关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心情愉快,有安全感。
◆学习表达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愿意接受晨检,并懂得将身体不舒服的感觉告诉保健大夫或教师。
◆积极参与区域活动,能够自主游戏,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有独立做事的愿望,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体验自信和能干。
◆学做值日生工作,体验为他人服务的乐趣,有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喜欢晨练活动,懂得安全自护,有一定的规则意识。
◆愿意与同伴分享经验和感受,能独立完成任务,并逐步提高任务意识。
二、入园环节的教师指导要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不同,教师的指导重点也不同。
下面将从不同的年龄阶段人手,分别阐述教师在入园环节的指导要点。
1、托、小班幼儿◆教师提前10分钟进人活动室,开窗通风并做好室内外的卫生清理工作,为幼儿营造舒适、洁净的生活环境。
◆将已消毒的口杯、毛巾摆放在固定位置,供幼儿入园后使用。
◆营造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帮助幼儿产生对班级的亲切感与熟悉感。
◆及时调整和更新区域活动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热情接待家长和幼儿,主动问好并以鼓励的口吻评价幼儿的细微变化,使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及对自己的喜爱。
2. 盥洗环节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三幼

第二章趣味来盥洗第一节盥洗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
要实现幼儿园盥洗环节的趣味性,让幼儿从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必须首先明确幼儿园盥洗环节的内容有哪些、各个环节幼儿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在盥洗活动中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一、盥洗环节对幼儿的常规要求幼儿在园的盥洗主要包括洗手、漱口、洗脸、梳头四个四个环节,在幼儿一起生活中各盥洗环节所占的时间各不相同。
洗手是进行最频繁的一项活动,如幼儿饭前饭后、大小便后、活动前后等都需要将手清洗干净;漱口活动在幼儿每餐点后进行,一般每天要进行四次左右;洗脸和梳头活动一般在幼儿每天起床后劲行。
每一盥洗活动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一)洗手环节1、学习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2、洗手时不湿衣袖、不玩水、节约用水。
3、知道洗手的好处,饭前、便后、手脏时能及时洗手。
4、养成认真有序洗手的良好习惯。
(二)漱口环节1、知道漱口能清洁口腔,喜欢漱口2、会用鼓漱的方法漱口。
3、餐后能坚持用正确的方法漱口。
(三)洗脸环节1、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擦脸。
2、洗脸时不湿衣袖、衣襟,不玩水。
3、知道起床后、脸脏时要及时擦脸。
(四)梳头环节1、学习梳头的基本方法。
2、梳头结束后,学习清洁梳子和地面。
3、知道梳理头发后要洗净双手。
4、知道起床后、头发凌乱时要及时梳头。
二、盥洗环节的教师指导要点托、小班幼儿极易受到外部事物对自己情绪和行动的影响,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性占优势,精细动作及协调性相对较差;中、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明显增强。
针对托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差别,教师对幼儿盥洗活动的指导要点也随之调整。
(一)洗手环节小班幼儿1、保育员准备色彩不同、大小适宜、形状各异的肥皂,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洗手活动。
2、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指导其有序地洗手。
3、帮助或指导每个幼儿将袖子挽至胳膊肘处,防止溅湿衣袖。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

幼儿园盥洗、入厕、饮食、午睡环节要点指导一、盥洗(一)洗手指导要点:1.幼儿要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2.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将幼儿合理分组,保持盥洗室安静有序。
3.帮助或指导每个幼儿将袖子挽至胳膊处,防止溅湿衣袖。
4.指导幼儿节约用水,控制水流大小,洗完手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甩三下,用毛巾擦干手上的水迹。
5.密切关注每个幼儿的洗手过程,对搓洗不仔细,冲洗不干净等行为,教师要耐心地给予动作示范和语言提示。
6.帮助幼儿洗完手后用正确的方法擦干双手,将衣袖放下,整理平整。
7.秋冬季节还要帮助幼儿涂抹护手霜。
8.幼儿盥洗结束后,及时用干拖把擦干地面上的水,等最后一个幼儿洗完手后再离开盥洗室。
9.采用竖大拇指、亲抱幼儿、语言鼓励、同伴示范、环境暗示等方法,及时鼓励幼儿洗手过程中的良好表现,促进幼儿良好洗手习惯的养成。
10.教育幼儿懂得洗手对身体的好处,饭前便后、活动后,手脏时主动洗手。
(二)漱口指导要点:1.组织幼儿餐后拿着自己的饭碗或者取出自己的水杯,在茶水桶内接半碗或者半杯漱口水,安静有序的漱口。
2.引导幼儿用鼓漱法进行漱口,提醒幼儿将漱口水含在嘴里鼓漱3-5次,再轻轻吐进水池中,不把水咽进肚中。
3.关注幼儿漱口过程,发现漱口不正确的幼儿,及时耐心地给予语言和动作提示。
4.幼儿漱完口后把自己的碗或水杯放回原处并摆放整齐。
(三)洗脸指导要点1.引导幼儿知道午睡后,脸脏时、夏季运动后、要把脸洗干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洗脸习惯。
2.用轻柔的语调、温柔的动作指导幼儿从下到上,从里到外轻轻用力,依次把嘴巴、鼻子、额头、脸颊、耳朵、脖子擦干净。
3.秋冬季洗脸后,帮助或指导幼儿用手蘸取适量护肤霜,均匀涂抹在脸上。
(四)梳头指导要点1.为每个幼儿提供专用的梳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盥洗环节中的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
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
要实现幼儿园盥洗环节的趣味性,让幼儿从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必须首先明确幼儿园盥洗环节的内容有哪些、各个环节中幼儿应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在盥洗活动中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幼儿在园的盥洗活动主要包括洗手、漱口、洗脸、梳头四个环节,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盥洗环节所占的时间各不相同。
洗手是进行最频繁的一项活动,如幼儿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活动前后等都需要将手清洗干净;漱口活动在幼儿每餐点后进行,一般每天要进行四次左右;洗脸和梳头活动一般在幼儿每天午睡起床后进行。
每一项盥洗活动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不尽相同。
I.洗手环节
◆学习用六步洗手法(湿、搓、冲、捧、甩、擦)洗干净双手。
◆洗手时不湿衣袖、不玩水、节约用水。
◆知道洗手的好处,饭前、便后、手脏时能及时洗手。
◆养成认真有序洗手的良好习惯。
2.漱口环节
◆知道漱口能清洁口腔,喜欢漱口。
◆会用鼓漱的方法漱口。
◆餐后能坚持用正确的方法漱口。
3.洗脸环节
◆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脸。
◆洗脸时不湿衣袖、衣襟,不玩水。
◆知道起床后、脸脏时要及时洗脸。
4.枕头环节
◆学习梳头发的基本方法。
◆梳头结束后,学习清洁梳子和地面。
◆知道梳理头发前后要洗净双手。
◆知道起床后、头发凌乱时要及时梳头。
托、小班幼儿极易受到外部事物对自己情绪和行动的影响,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性占优势,精细动作及协调性相对较差;中、大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明显增强。
针对托小、中大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的差别,教师对幼儿盥洗活动的指导要点也随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