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好画的
中秋节手抄报2021简单漂亮8张_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大全

中秋节⼿抄报2021简单漂亮8张_中秋节⼿抄报⼀等奖⼤全今天是中秋节,也是春华秋实⼀年⾟勤劳动结出丰收果实的季节。
下⾯是⼩编给⼤家整理的关于中秋节⼿抄报2021简单漂亮8张_中秋节⼿抄报⼀等奖⼤全,欢迎⼤家来阅读。
中秋节⼿抄报2021简单漂亮难忘的中秋节作⽂600字今年的中秋节真令我难忘啊!新学期开学前⼏天,在菏泽的姥姥来到了我家,她这次来主要是帮妈妈拆洗被⼦。
姥姥来了我可⾼兴啦,每天放学后都想早点回家,因为每次我快到家时,姥姥都会到楼道⾥去接我。
⽽且,妈妈周末加班时,我也不⽤跟他去单位了,因为有姥姥陪着我。
可是,本来要住到国庆节的姥姥,才住了⼗⼏天就想回菏泽。
姥姥说天越来越凉了,她没有带厚⾐服。
其实我听妈妈说,姥姥是惦记着姥爷的⾝体和我的⼩哥哥。
我们留不住⼀⼼要⾛的姥姥,于是在放假的第⼀天中午,我和妈妈就把姥姥送到了长途汽车站。
⼀进候车室,我就被眼前的景象吓了⼀跳,这⾥⼈⼭⼈海,每个售票⼝都排满了很多⼈,当我们好不容易买上票,来到检票⼝时,才发现去各个⽅向检票⼝前也都排满了长长的队伍,队伍中有背着旅⾏包的学⽣、有抱着孩⼦、⼿⾥还拿着各式礼盒的年轻的叔叔阿姨,还有拖着⼤⼤的⾏李袋的外来务⼯⼈员,他们在队伍中焦急的张望,盼望他们的车次快点到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从攒动的⼈头、长长的队伍、喧闹的⼈群,我感受到中秋节是⼀个⾮常特殊的⽇⼦,只要有可能,远在他乡的⼈们都会在这⼀天赶回去与家⼈团聚,赏故乡明⽉、诉思念之情。
今夜是中秋节,虽然观赏不到美丽的圆⽉,但看着桌上那圆圆的⽉饼、圆圆的苹果、圆圆的葡萄,我不禁想起了姥姥,此时她⼀定在和姥爷、舅舅⼀家吃着⽉饼,他们也⼀定在想念我,就像我在想念他们⼀样。
这真是⼀个让⼈难忘的中秋节啊!中秋节快乐贺卡简短佳句1. 相隔⼗万⼋千⾥,却沐浴在同⼀⽚⽉光下,迎接同⼀个节⽇,中秋,让⽉光送去我的祝福:团圆,快乐每⼀天!2. 中秋送你⼀堆“秋”,开⼼快乐乐悠悠:吉祥如意各有千“秋”,成功顺利万代千“秋”,幸福⽣活岁岁春“秋”,永远没有多事之“秋”。
中秋节手抄报九年级精美5张

中秋节手抄报九年级精美5张“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侧头仰望圆圆的月亮,高高悬挂于深邃的苍穹。
有凝重的云块,漂浮在周围,犹如远方在游子,写满相思的泪滴。
那泯灭不了思念的素光,何以寄托心中那沾湿的云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秋节手抄报,供大家参考。
中秋节手抄报1今天是中秋节,是一个万家团圆的日子。
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可是今年,我们这里可没有那么幸运了,一连几天阴沉的天空中就飘洒着蒙蒙细雨。
原计划趁着假日去绿博园游玩的,可是被这场连阴雨一折腾,全部泡汤了,更别说中秋夜欣赏那明亮皎洁的明月了。
但是,天气影响不了我们的好心情。
到了晚上,我们全家人围成一桌吃着团员饭,开开心心的聊着天。
我和姐姐吃着月饼不时的朝窗外看看,不禁会想起往年的中秋之夜。
比如去年的中秋,我们一家吃完晚饭,迫不及待的出门赏月。
“出来了,出来了”我兴奋的跑着叫着。
只见月亮从云层中露出半张脸,害羞的像个小姑娘。
慢慢地,圆圆的月亮升起来了,像一个大玉盘,犹如一个穿着白色纱裙的仙女,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把大地照的如同白昼。
这时,妈妈叫住了我:“快看那里,好美啊!”原来,月亮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水中月,河水倒映着周围的灯光,再衬托着美丽的圆月,真像置身于一副美丽的画卷中。
看到此景,我突然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多么难忘又美丽的中秋节啊!虽然今年的这个中秋节有一点遗憾,没有见到“嫦娥姐姐”,但我过得同样愉快,因为一家人能其乐融融的过节,开开心心的吃个团圆饭才最重要。
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中秋节手抄报2当中秋节来临的时候,吃月饼、赏月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我想在家里赏月那一定别有一般韵味吧!在墨蓝墨蓝的夜空下,有几颗星星正调皮地眨着眼睛,深绿色的山岗,在宽阔夜空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绮丽巍峨。
转眼间,(山背、云层)后出现了一道亮光,是什么呢?原来是月亮从云层面在偷看我呢!过了一会儿,月亮露出了小半边脸,好像小船倒扣在山顶,又好像一盏电灯,把可怕的夜空照得色彩缤纷。
五年级中秋节手抄报作品简单漂亮2021

五年级中秋节⼿抄报作品简单漂亮2021⼀年⼀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这是我国的四⼤传统节⽇之⼀,那么你知道关于中秋节⼿抄报是怎么样的吗?⼩编在这给⼤家带来五年级中秋节⼿抄报作品简单漂亮8张2021,欢迎⼤家借鉴参考!五年级中秋节⼿抄报作品中秋节主题作⽂600字以上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轮圆⽉,但不是我们常说的⼀轮皎洁的圆⽉,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光下。
⽉晕恰恰是这圆⽉与清云的红娘,牵于⼆者之间,淡淡的点上⼀圈,既不喧宾夺主,⼜有万般娇态。
中秋节的⽉亮总是那么圆那么亮,就像⼈们⼿中那甜甜的⽉饼,久看不厌,久吃不腻,还是那么地令⼈回味⽆穷。
我愿随⽉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
不过,这⼀切都化为柔和的⽉光洒在我⾝上。
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朋友的祝福。
许多⼈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的阳台或户外倾听⽉的歌声,感受“⽉中清露点朝夜”。
这到使我想起了那个⽉宫孤栖的嫦娥,那⼀个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传说。
也许这⼀则略带悲剧⾊彩的传说在于流传中感染了⼀代⼜⼀代的古⼈,古⼈也把⾃⼰的感情带进了这⼀轮中秋皓⽉。
中秋到了,⼈们⽆论再怎么忙,也⼀定要赶回家和家⼈吃团圆饭。
让⼈奇怪的是:在中秋节,⼈们为什么都会做同样的事呢?就为⼀家团聚?对!亲⼈在⼀起的时间是珍贵的,中秋节的意义正是团团圆圆!在祖国的⼤地上,有多少⽇思夜想的亲⼈不能团聚,有多少战⼠守卫着祖国的边疆,保卫着祖国的领⼟,在我们度过美好的中秋之夜之时,他们却不能与家⼈团聚,只能将他们的相思之情寄与明⽉,让明⽉之光传递到家乡,表达对亲⼈的祝福。
每逢中秋佳节,⼈们便将思念之情寄与⼴寒宫中的嫦娥,让她带给亲⼈祝福—平安,使亲⼈快乐幸福的度过这美好的中秋之夜。
中秋之夜,也是个不眠之夜。
望着圆圆的⽉亮,即使远在他乡异客,也会感到节⽇的欢乐。
每当到了⼋⽉⼗五那天,皎洁的⽉光像在地上铺了⼀层⽩霜,圆圆的⽉亮⾼⾼悬挂,⾝边不时还有⼏朵云彩,秋风瑟瑟,徐徐地吹着⼩风。
2021三年级中秋节手抄报简单好看8张

2021三年级中秋节⼿抄报简单好看8张每年中秋节农历时间是⼋⽉⼗五,今年学⽣有三天中秋⼩长假,时候好好玩耍⼀番了。
不过三年级的学⽣们注意了,玩耍归玩耍,但是中秋节⼿抄报也要及时完成才⾏,下⾯是⼩编整理的2021三年级中秋节⼿抄报简单好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2021三年级中秋节⼿抄报简单好看难忘的中秋节作⽂600字我等啊等!盼啊盼!终于把中秋节给盼来了。
每年中秋节的前⼀晚,我们⼩区总会举办⼀些活动晚会,⽐如有抽奖、猜灯迷、歌唱⽐赛等,因为我们报了歌唱⽐赛,所以我才会那么⼼急。
到了那天晚上,我带着已被我背得滚⽠烂熟的歌词,和跟我⼀起唱歌的⼩伙伴们,去到舞台前。
在歌唱⽐赛开始前,我们便来到了游戏长廊——猜灯迷,猜对了便奖⼀张⼩票。
⼩票越多奖品就越多,为了得到更多的⼩票,我们四个伙伴分⼯合作,但还是只挣得了四张⼩票。
“唉……!看来今年的难度增加了呢!”谁叫我们只猜对了那么⼩的灯迷,我叹着⽓把⼩票交给了管理员叔叔,换领了四⽀洗⼿液。
虽然猜灯迷成绩不太理想,但⼩伙伴们还兴奋的说:“别灰⼼,还有抽奖呢!”很快⼤伙们期待的抽奖就开始了,可惜的是我们⼜什么奖也没抽到。
这次我真的灰⼼了,时间⼀点⼀滴的过去了。
歌唱⽐赛终于开始了,由于我很紧张,虽然我们的节⽬是排在第⼋位,但前⾯的七个节快⽬我⼏乎什么也听不进去,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到时候忘了歌词怎么办?上到舞台要记得微笑、记得打⼿势、记得……!”⼀连串的问题环绕在我的脑海⾥。
很快听见主持⼈念:下⾯有请第⼋位参赛者李乐怡等⼩朋友表演,“荷塘⽉⾊”这时我们轻快的踏上舞台,象平时练习⼀样也不那么紧张了,很快就唱完了。
我们下了台,“现在不紧张了”我安慰⾃⼰道:“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公布成绩的时刻;三等奖是……,⼆等奖……!”眼看⼆、三等奖都被抢⾛了,看来只能拿个安慰奖了。
但功夫不负有⼼⼈,我们⾟苦的排练都是值得的,“下⾯公布⼀等奖得主,她们是李乐怡和她的伙伴们。
中秋节手抄报画花

中秋节手抄报画花中秋节手抄报画花可以选用中秋节的一些典型元素,如月亮、兔子、石榴、桂花等进行绘制。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画花示范:1. 月亮花- 以手指蘸取白色颜料,在纸上画出两个圆形,稍微靠下一些比较有层次感。
- 在圆形外围用黄色颜料勾勒月亮的轮廓。
- 用黄色颜料填充月亮内部,使其颜色更加鲜艳。
- 用黑色颜料在月亮上勾勒出月表的纹路,增加细节。
- 最后,用颜色深浅不一的灰色颜料在月亮下方画出云朵,使整个画面更加丰满。
2. 兔子花- 以铅笔先在纸上画出一个半圆形的兔子脸部,再在其下方画出两个圆形作为兔子的耳朵。
- 用颜色较深的棕色颜料填充兔子脸部和耳朵的内部。
- 在兔子脸部画上两个小圆形作为眼睛,再在眼睛中间画上小黑点作为瞳孔,增加生动感。
- 在兔子脸部下方的半圆形中画上一个小三角形作为兔子的鼻子。
- 最后,使用白色颜料勾勒兔子的嘴巴和腮红,使其更加可爱。
3. 石榴花- 以红色颜料在纸上画出梨形的石榴果实。
- 在石榴果实上画上一些黄色的斑点,增加石榴的纹理感。
- 用绿色颜料画出石榴果实上的茎和叶子,使其更加生动。
- 最后,用黄色颜料勾勒石榴果实和叶子的轮廓,使其更加立体。
4. 桂花- 以黄色颜料在纸上画出一个较大的圆形作为桂花的花瓣。
- 在花瓣的中心画上一个小圆形作为桂花的花心。
- 使用绿色颜料画出桂花的叶子,可以画上几片叶子,使其更加自然。
- 最后,用黄色颜料在花瓣和叶子之间的连接处画上细节线条,使桂花更具立体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画花方法,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进行创作,让手抄报更加生动有趣。
八月十五中秋节好看的手抄报绘画8张

八月十五中秋节好看的手抄报绘画8张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在中国的农历里,中秋节定义为八月十五,那么关于中秋节一些手抄报绘画有那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八月十五中秋节好看的手抄报绘画8张,欢迎参阅。
八月十五中秋节好看的手抄报2020中秋节是几月几日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
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八月十五中秋节好看的手抄报绘画8张

八月十五中秋节好看的手抄报绘画8张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中秋节是中国人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因为可以和家人团聚在一起,那么关于中秋节一些手抄报有那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八月十五中秋节好看的手抄报绘画8张,欢迎参阅。
中秋节好看的手抄报中秋节的介绍中秋节,又有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一系列名称,是传承已久的一种汉文化,中秋节日期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因为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为“中秋”了。
中秋节开始于唐朝时期,在宋朝时期盛行,到了明清之时,中秋节已经发展成为了能够和春节起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了,当中,不仅仅是中国在过中秋节,一些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大的东亚、东南亚国家也会过中秋节,尤其是这些国家的华人华侨,更是以此来怀念自己的祖国文化。
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国家将中秋节定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有什么习俗1、赏月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喜迎国庆中秋节手抄报教程

喜迎国庆中秋节手抄报教程
材料:彩纸、剪刀、胶水、彩色笔、铅笔
步骤:
1. 首先,准备好纸张和画笔,选择一块合适的纸张作为手抄报的背景。
2. 用彩色笔画出国庆和中秋节主题的图案,比如国旗、月亮、兔子等,可以自由发挥。
3. 在纸张上写上“喜迎国庆中秋节”等字样,彩色笔或铅笔都可以。
4. 准备一些彩色纸片,用剪刀剪成小圆形或其他形状,代表烟花、灯笼等节日元素。
5. 将剪下来的彩色纸片贴在手抄报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排列和拼贴。
6. 在手抄报上加上一些亮眼的装饰,比如星星、流光等,让手抄报更加丰富多彩。
7. 最后,检查一下手抄报是否完整,可用胶水固定纸片和装饰,确保不会掉落。
小贴士:
- 制作手抄报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使手
抄报更加准确和有意义。
- 在制作手抄报时,注意手抄报的整体搭配和色彩搭配,使手
抄报更加美观。
- 可以将手抄报用透明胶纸进行覆盖,保护手抄报不易破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好画的中秋节手抄报简单好看好画的导语:每当中秋佳节将至,老师便会留各种各样的作业,例如中秋节手抄报。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手抄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秋节手抄报一中秋节手抄报二中秋节手抄报三关于“中秋节来历”: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习俗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
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
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
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
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
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
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
”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
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
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
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
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
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
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玩花灯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
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
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
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
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
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
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
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
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
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
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