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化学工程总控工资料3吸收基础知识66(25)

化学工程总控工资料3吸收基础知识66(25)

序号试题内容选项A选项B1“液膜控制”吸收过程的条件是( )易溶气体,气膜阻力可忽略难溶气体,气膜阻力可忽略2氨水的摩尔分率为20%,而它的比分率应是( )%15203当y,y1,y2及X2一定时,减少吸收剂用量,则所需填料层高度Z与液相出口浓度X l的变化为( )Z,X1均增加Z,X1均减小4低浓度的气膜控制系统,在逆流吸收操作中,若其他条件不变,但入口液体组成增高时,则气相出口组成将( )增加减少5对接近常压的溶质浓度低的气液平衡系统,当总压增大时,亨利系数E( ),相平衡常数m( ),溶解度系数( )增大减小不变减小不变不变6对于吸收来说,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溶液出口浓度越低,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吸收剂用量越小,吸收推动力将减小吸收剂用量越小,吸收推动力增加7根据双膜理论,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的吸收过程是 ( )气膜控制液膜控制8计算吸收塔的塔径时,适宜的空塔气速为液泛气速的( )倍0.6~0.8 1.1~2.09利用气体混合物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而使气体中不同组分分离的操作称为( )蒸馏萃取10某吸收过程,已知气膜吸收系数k Y为4×10-4kmol/(m2•s),液膜吸收系数k X为8kmol/(m2•s),由此可判断该过程为( )气膜控制液膜控制11逆流操作的填料塔,当脱吸因数s>1时,且填料层为无限高时,气液两相平衡出现在( )塔顶塔底12逆流吸收的填料塔中,当吸收因数A<1,填料层无限高,则气液平衡出现在塔的什么位置( )塔顶塔上部13溶解度较小时,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遵守( )定律拉乌尔亨利14若混合气体中氨的体积分率为0.5,其摩尔比为( )0.5115填料塔以清水逆流吸收空气、氨混合气体中的氨。

当操作条件一定时(Y1、L、V都一定时),若塔内填料层高度Z增加,而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出口气体的浓度Y2将( )上升下降16填料塔中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NH3,当水泵发生故障上水量减少时,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增加减少17填料支承装置是填料塔的主要附件之一,要求支承装置的自由截面积应( )填料层的自由截面积小于大于18吸收操作的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液体均相混合物19吸收操作过程中,在塔的负荷范围内,当混合气处理量增大时,为保持回收率不变,可采取的措施有()减少操作温度减少吸收剂用量20吸收操作气速一般( )大于泛点气速小于载点气速21吸收操作中,气流若达到( ),将有大量液体被气流带出,操作极不稳定。

生物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生物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生物消化和吸收知识点生物消化和吸收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和物质的过程。

本文将从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以及影响消化和吸收的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消化是指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以便于人体吸收利用的过程。

消化的主要目的是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酸等,以便于人体吸收利用。

消化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消化系统中。

吸收是指将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

吸收的主要目的是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能量和物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吸收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小肠中。

二、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是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器官组成的。

其中,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它包括牙齿、舌头、唾液腺和口腔黏膜等组成部分。

食管是连接口腔和胃的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口腔传输到胃中。

胃是一个扩张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储存和混合,并分泌胃液进行消化。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将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吸收到血液循环系统中。

大肠是将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水分排出体外的器官。

肛门是排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粪便排出体外。

三、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可以分为口腔消化、胃消化、小肠消化和吸收四个阶段。

1. 口腔消化:口腔消化是指食物在口腔中被机械性地破碎和混合,并被唾液中的酶分解的过程。

唾液中的酶主要有淀粉酶和蛋白酶,它们能够将食物中的淀粉和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2. 胃消化:胃消化是指食物在胃中被混合和分解的过程。

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原、胃酸和黏液等成分。

胃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原能够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胃酸能够杀死细菌和病毒,黏液能够保护胃黏膜不受胃酸的侵蚀。

3. 小肠消化:小肠消化是指食物在小肠中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初中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初中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初中消化和吸收知识点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 消化道。

- 口腔。

-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

口腔中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等结构。

牙齿可以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舌可以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 咽。

-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它连接口腔和食管,在吞咽时会厌软骨会盖住喉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 食管。

- 食管是一个肌性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从咽运输到胃。

食管通过蠕动的方式将食物推送下去,蠕动是消化道平滑肌共有的一种运动形式。

- 胃。

- 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胃壁有四层结构,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

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胃壁内的胃腺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消化作用,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盐酸能为胃蛋白酶提供酸性环境,还能杀死进入胃内的细菌等。

- 小肠。

-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很长,一般有5 - 6米。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内有肠腺,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麦芽糖酶、蛋白酶、肽酶、脂肪酶等。

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通过导管流入小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乳化脂肪,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 大肠。

- 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大肠一般有1.5米长,起始部分叫盲肠,盲肠上有阑尾。

- 肛门。

- 肛门是消化道的末端,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2. 消化腺。

- 唾液腺。

- 人体有三对大唾液腺,分别是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还有许多小唾液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唾液淀粉酶等物质。

吸收的基本知识.

吸收的基本知识.

吸收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 基本概念 • 吸收操作: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该液体中溶解度的 差异,实现气相各组分的分离。 • 吸收质:气体中能溶于溶剂的组分称为用A表示; • 吸收尾气:吸收塔顶排出的气体,主成分为B以及残余溶 质A • 吸收液:吸收塔底引出的溶液称为吸收液,其成分为溶剂 S和溶质A • 惰性气体:基本上不溶于溶剂的组分统称。惰性气体可以 是一种或多种组分。用B表示
• ——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在m—n截面与塔顶截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 算
VY LX 2 VY2 LX
L L Y X (Y2 X 2 ) V V
——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表示:塔内任一截面的气相浓度Y与液相浓度X之间成直线关系,直线的斜率为L/V。
逆流吸收操作线具有如下特点:
(1)稳定态,L、V、Y1、X2恒定,操作线在X~Y坐标上 为一直线,斜率为L/V 。 L/V为吸收操作的液气比; (2)操作线通过塔顶(稀端) A (X2,Y2)及塔底 • (浓端) B (X1, Y1); (3)操作线仅与液气比、浓端及稀端组成有关,与系统的平衡 关系、塔型及操作条件T、p无关。 (4)吸收操作线在平衡线的上方,解吸操作线在平 衡线OE下方。 (5)平衡线与操作线共同决定吸收推动力。操作线 离平衡线愈远吸收的推动力愈大;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物料衡算
• 目的:确定各物流之间的量的关系以及设备中任意位置两物料组成之
间的关系
对单位时间内进出吸收塔的A的物 质量作衡算
VY1 LX 2 VY2 LX 1
V (Y1 Y2 ) L( X1 X 2 )
L L Y1 X 1 Y2 X 2 V V
对于并流操作

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1. 哎呀,你知道吗,消化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程啊!就好比食物是游客,从嘴巴进入就开始了冒险。

你想想看,吃下去的面包在身体里一路前进,多有意思呀!
2. 嘿,吸收可重要啦!就像给身体这座大城堡收集有用的宝贝一样。

比如喝的牛奶,其中的营养被吸收,不就像给城堡增添了珍贵的物资嘛!
3. 哇塞,消化系统可真是厉害呀!它就如同一个超级工厂,不停地加工处理食物。

就像咬一口苹果,然后消化系统就开始工作啦,神奇不?
4. 消化的过程可不简单哟!这就好像是一场激烈的战斗,食物要被各种分解。

你说,吃下去的肉要经过那么多步骤才能被搞定,是不是很特别呀!
5. 哎,吸收不好那可不行呀!这就好比植物没有吸收到足够阳光就长不好一样。

要是身体吸收不到营养,那可怎么健康呢?
6. 你瞧,消化和吸收配合得多默契呀!就好像两个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一件大事。

吃一顿饭,它们就携手努力,多棒呀!
7. 消化其实也挺好玩的呢!比如说吃下去的米饭,在肚子里的经历就像一场小小的冒险之旅,嘻嘻。

8. 哇哦,消化和吸收真的是太关键啦!真的不能小瞧它们呀,它们关乎着我们的健康和活力呢!没有它们好好工作,我们可就没精神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消化和吸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呵护它们,让它们更好地为我们的身体服务呀!。

气体吸收知识点总结

气体吸收知识点总结

气体吸收知识点总结一、气体吸收的基本原理气体吸收是一种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过程,其基本原理主要包括气体与溶剂之间的质传和能传。

质传是指气体分子在气-液界面附近的扩散传输,包括气体分子的渗透、重新吸附和溶解等过程。

能传是指气体分子在溶液中释放或吸收能量,从而参与到化学反应中。

对于溶液吸收来说,通常会发生溶解、吸附、反应等过程。

在气体吸收过程中,溶剂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溶剂包括水、乙醇、甲醇、丙酮等。

不同的溶剂对于不同的气体有着不同的选择,具体的选择需要考虑其溶解度、选择性、毒性、成本等因素。

二、影响气体吸收的因素1. 气体性质气体的性质对气体吸收的影响十分显著。

例如,气体的溶解度、扩散系数、表面张力等均会影响气体在溶液中的吸收速率。

2. 溶剂性质不同的溶剂对气体的溶解度不同,对于不同的气体有不同的选择。

此外,溶剂的粘度、温度、酸碱性等也会影响气体的溶解和吸收速率。

3. 操作条件操作条件包括温度、压力、气体流量、溶液浓度等。

这些操作条件对气体吸收的速率、效率、能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4. 设备结构设备结构对气体吸收的效率、能耗、稳定性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吸收塔的塔板设计、填料结构、液体循环方式等都会对气体吸收过程产生影响。

5. 质量传递模式质量传递模式包括气体-液体相间的传递和气体在液相中的扩散传递。

传质速率和传质方式会对气体吸收过程产生影响。

6. 气液接触方式气液接触方式包括气液接触面积、气液接触时间等。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气体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三、气体吸收的工艺方法根据气体吸收过程中气体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气体吸收的工艺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吸收、化学吸收和生物吸收等。

1. 物理吸收物理吸收是指气体分子在溶剂中的溶解和吸附过程。

物理吸收的主要方式包括分子间力作用(如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和气液相间传递。

常见的物理吸收方法包括吸附、解吸、扩散等过程。

物理吸收主要应用于一些低气体浓度和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分离和净化。

吸收操作技术—吸收理论知识(化工原理课件)

吸收操作技术—吸收理论知识(化工原理课件)
表示: Y Y Y * 0.0638 0.0302 0.0336
判别过程 的方向
亨利 定律
传质过程 的极限
亨特 定律
判别气液两 相传质过程
的方向
指明传质过 程的极限
计算出传质 过程的推动

例1中能否用x * >x 来判断传质的方向?
化工原理
那么气液两相之间是怎样进行传 质的呢?
平衡状态
pA pA* A由液相向气相传质,解吸过程
吸收过程: y > y *或x * >x 或 CA*> CA
判别过程的方向
例1:设在101.3kPa、20℃下,稀氨水的相平
衡方程为 y* 0.94x ,现将含氨摩尔分数为10 %的混合气体与 x 0.05 的氨水接触,试判 断传质方向。若以含 x 0.10 氨摩尔分数为5
y2min y2* mx2
V,Y2
分别为进 塔和出塔 气体中溶 质组分摩 尔比
分别为出塔 和进塔液体 中溶质组分 摩尔比
V,Y1 L,X1
单位时间通过吸收塔的吸收剂量
计算过程的推动力
例2、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溶质A的含量为0.06( 体积分数),与溶质A含量为0.012(摩尔比) 的水溶液相接触,此系统的平衡关系为 Y*=2.52X。①判断传质进行的方向;②计算 过程的传质推动力。
可得X*>X,故为吸收过程。
计算过程的推动力
吸收过程通常以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差值来表示吸 收传质推动力的大小。推动力可用气相推动力或液相 推动力表示,气相推动力表示为塔内任何一个截面上
气相实际浓度 y 和与该截面上与液相实际浓度 x 成平 衡的 y*之差,即 y y* 以气相浓度差(摩尔比差)
计算过程的推动力

吸收知识题解答

吸收知识题解答

第七章 吸 收7-1 总压101.3 kPa ,温度25℃时,1000克水中含二氧化硫50克,在此浓度范围内亨利定律适用,通过实验测定其亨利系数E 为4.13 MPa , 试求该溶液上方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和相平衡常数m 。

(溶液密度近似取为1000kg/m 3)解: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50640.01391000501864x ==+ 二氧化硫的平衡分压:*34.13100.0139kPa=57.41kPa p Ex ==⨯⨯相平衡常数:634.1310Pa40.77101.310PaE m P ⨯===⨯7-2 在逆流喷淋填料塔中用水进行硫化氢气体的吸收,含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浓度为5%(质量分数),求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的最大浓度。

已知塔内温度为20℃,压强为1.52×105 Pa ,亨利系数E 为48.9MPa 。

解:相平衡常数为:6548.910321.711.5210E m P ⨯===⨯ 硫化氢的混合气进口摩尔浓度:15340.04305953429y ==+若填料塔出口水溶液中硫化氢达最大浓度,在出口处气液相达平衡,即:41max 0.0430 1.3410321.71y x m -===⨯7-3 分析下列过程是吸收过程还是解吸过程,计算其推动力的大小,并在x - y 图上表示。

(1)含NO 2 0.003(摩尔分率)的水溶液和含NO 2 0.06 (摩尔分率) 的混合气接触,总压为101.3kPa ,T=15℃,已知15℃时,NO 2水溶液的亨利系数E =1.68×102 kPa ;(2)气液组成及温度同(1),总压达200kPa (绝对压强)。

解:(1)相平衡常数为:51311.6810Pa 1.658101.310Pa E m P ⨯===⨯ *1 1.6580.0030.00498y m x ==⨯=由于 *y y >,所以该过程是吸收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在两膜层以外的气、液两相分别称为气相主体与液
相主体。在气、液两相的主体中,吸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
均匀的,即两相主体内浓度梯度皆为零。

③在相界面处,吸收质在气、液两相中的浓度达成平
衡,即界面上没有阻力。
• 气体吸收速率方程 1.气相与界面的传质速率
N A kG ( p pi ) N A k y ( y yi )
• 溶解度:平衡状态下液相中的溶质的浓度 称为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或平衡浓度
• 推动力:通常以气液两相的实际状态与相 应的平衡状态的偏离程度表示吸收推动力
• 吸收剂、温度T、P 一定时,不同物质的溶 解度不同。
• 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压一定时,温度T越高, 溶解度越小。
• 对于同一种气体,温度T一定时,分压P越 大,溶解度越大。
• 吸收液:吸收塔底引出的溶液称为吸收液,其成分为溶剂 S和溶质A
• 惰性气体:基本上不溶于溶剂的组分统称。惰性气体可以 是一种或多种组分。用B表示


A+B混合气即吸收尾气

S溶剂

A+S叫吸收液

A溶质

B叫惰性气体
• 基础知识
• 相组成:混合物中两组分的物质量之比, 称为摩尔比,可以用来表示相组成
的E值大。

(3)亨利定律其他表达形式:
• ①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用摩尔浓度表示(kmol/m3),在气相中的浓度用分压表示:
p* c H • 式中 H——溶解度系数,kmol/(m3·kPa);

c——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浓度,kmol/m3
H C

E
• H值越大,溶解度越大。
(3)亨利定律其他表达形式:
• D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值越大,表示分子扩散越快。
• 吸收传质机理:
1.传质的基本方式
(2)涡流扩散:在有浓度差异的条件下,物质通过湍流流体的传递过程。
• 涡流扩散速率比分子扩散速率大得多。
(3)对流扩散:湍流主体与相界面之间的涡流扩散与分子扩散两种传质作
用过程。
NA

D
De

dC A dZ
• 对于逆流吸收:
• 为了得到塔内任意截面处相互接触的气液组成间的 关系,在 m—n截面与塔底截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算
VY LX1 VY1 LX
Y

L V
X

(Y1
L V
X1)

——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在m—n截面与塔顶截面之间作组分A的衡

VY LX2 VY2 LX
Y

L V
2.气相与界面的传质速率
N A kL (ci c) N A kx (xi x)
传质系数kG、ky、kL、kx的数据只有根据具体操作条件由实验测 取,它与流体流动状态和流体物性、扩散系数、密度、粘度、传 质界面形状等因素有关。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
物料衡算
• 目的:确定各物流之间的量的关系以及设备中任意位置两物料组成之
• 操作条件;常压,常温(20℃) • 填料:自选 • 年生产时间:300天,24小时运行 • 第五组:3800m³/h
吸收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 基本概念 • 吸收操作: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该液体中溶解度的
差异,实现气相各组分的分离。
• 吸收质:气体中能溶于溶剂的组分称为用A表示;
• 吸收尾气:吸收塔顶排出的气体,主成分为B以及残余溶 质A
间的关系
对单位时间内进出吸收塔的A的物 质量作衡算
VY1 LX 2 VY2 LX1
V (Y1 Y2 ) L(X1 X 2 )
Y1

L V
X1

Y2
L V
X2
吸收率:混合气中溶质A 被吸收的百分率
A

V
(Y1 Y2 ) VY1

Y1 Y2 Y1
吸收塔的操作线方程式与操作线
②溶质在气液两相的浓度均用摩尔浓度表示 :
y* mx
• 式中 m——相平衡常数,无因次;

y*——相平衡时溶质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
m E P
• 对于一定的物系,相平衡常数是温度和总压的函数。
• 当总压P一定时,温度升高,E值增大,m值也随之增大;
• 温度一定时,总压P增大,E值不变而m值减小。
1.传质的基本方式
(1)分子扩散:物质在一相内部有浓度差异的条件下,由流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
动而引起的物质传递现象。
• 菲克定律
NA

D
dCA dZ
• 式中 NA——组分A的分子扩散速率,kmol/(m2·s);

CA——组分A的浓度,kmol/m3;

Z——沿扩散方向的距离,m;

D——扩散系数。表示组分A在介质B中的扩散能力,m2/s。
• 加压和降温对吸收操作有利。
• 亨利定律:
(1)亨利定律内容:
当总压不高时,在一定温度下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稀溶液上方气体
溶质的平衡分压与溶质在液相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p Ex (2)亨利定律表达式:
*
• E:亨利系数,随物系而变化。当物系一定时,E随温度而 变化。 温度升高,E值增大,即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减小。由实验测定,一般易溶气体的E值小,难溶气体
• 可见:降温和加压有利于吸收,升温和减压有利于解吸。
(3)亨利定律其他表达形式:
③气液两相浓度均用摩尔比表示 :
X

液相中溶 质相摩尔数 液相中溶剂的摩尔数

x 1- x
Y

气相中溶质的摩尔数 气相中惰性组分的摩尔


y 1- y
Y * mX 1 (1 m) X
Y * mX
• 吸收传质机理:
• De不是物质的物性常数,与湍动程度有关,且随位置而不同
• 吸收传质机理
2.双膜理论
• (1)双模理论模型
• 吸收传质机理
• 2.双膜理论
• (2)双模理论要点

①在气液两流体相接触处,有一稳定的分界面,叫相
界面。在相界面两侧附近各有一层稳定的气膜和液膜。虚
拟的层流膜层,吸收质以分子扩散方式通过这两个膜层。
X

(Y2

L V
X2)
——逆流吸收塔操作线方程
吸收技术
第五组
组长:卢圆圆 组员:吴志益 曹润虎
瞿宏凯 徐艳
任务
• 常州亿化集团欲设计以设备,用于脱除混合于空气中的氨 气。混合气的处理量如下,其中含有氨5%(体积分数), 要求塔顶排放出的气体中氨的含量不超过0.05%(体积分 数),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已知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 H=0.72Kmol/m3.kpa,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5倍。 体积吸收总系数Kga=0.0615G0.9.W0.39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