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重点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习重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习重点

问题
该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公布规范性 文件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
1、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1)适应需要原
(2)精简原则
(3)高效率原则
(4)依法设置的原则
行政机关肩负着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能, 它本身成立的合法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地位和 作用。任何一个行政机关,要想合法的存在并 得以充分地发挥其固有的功能,首先必须具备 这样几个基本前提:
3、行政职责。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
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
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
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
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 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其具 体内容包括:
(1)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定职权, 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履行职务,不得失 职、越权或滥用权力。
务具有统一性。 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
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3)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客体和内容三大要素构成。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 当事人,也称行政法主体或行政法律主 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 律关系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3)行政主体与国家公务员
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虽然是通过各个公 务员的公务行为得以实现的,但公务员并不 是行政主体。因为公务员所实施的公务行为 是以国家机关的名义实施的,公务员只是具 体的操作者;公务员的公务行为所产生的法 律后果和责任,并不直接由公务员承担,而 是由国家行政机关承担。
2、行政职权。
违反实体法和违反程序法都是对行政合法 性原则的破坏。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主体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行 政法律规范。程序法则通常是为保证行为 程序公正,没有偏私,从而保障实体权利 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行政程序合法包含 三方面的内容: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重要知识点一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重要知识点一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重要知识点1、简述行政机关的特征(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2)行政机关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3)行政机关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4)行政机关行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5)行政机关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个人、组织打交道2、行政征收的原则有哪些(1)征收法定原则(2)公平公开原则(3)及时足额征收并尊重行政相对人财产权的原则3、申请复议的条件是什么(1)申请人合格(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受理复议机关管辖(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4、简述行政诉讼第三人的特征(1)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原被告之外的行政相对人或行政主体,即必须是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2)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是同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人(3)行政诉讼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必须是在诉讼开始之后和审结之前(4)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方式有两种,既可以主动申请参加诉讼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职权通知其参加诉讼5、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内容是什么(1)表明身份,即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2)确认违法事实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制作行政处罚判决书,应当载明法定事项并签字或者盖章(3)行政处罚书的交付,执法人员按要求填写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4)备案,执法人员当场作出执法决定,必须报行政机关备案7、简述行政处罚的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处罚设定权法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被处罚行为法定,种类内容程序法定。

(2)处罚公正公开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4)保障相对人权利原则(5)职能分离原则(6)一事不再罚9、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有哪几种(1)维持决定(2)履行决定(3)撤销变更违法决定(4)(5)驳回复议申请决定(6)行政赔偿决定(7)对行政规定处罚的决定10、列举说出我国行政诉讼法不予受理的案件(至少六项)(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4)法律规定的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5)调解行为以及法律规定的仲裁行为(6)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7)驳回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提起申诉的重复处理行为11、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哪些第一审行政案件(1)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2)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做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3)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12、现场笔录的制作要求是什么(制作程序)(1)应当当场制作不得事后补做(2)应当由当事人或其他证人的盖章或签名(3)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理由,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4)(证据适用情况)1、在证据不能保全的情况下2、在事后难以取证的情况下3、不可能取得其他证据的情况下或其他证据难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况下13、简述我国国家公职关系发生的主要方式主要有四种:(1)考任,通过竞争考试的方式录用公务员(2)选任,通过国家选举(3)聘任,通过签订聘任合同的方式任用公务员(4)调任,将行政系统外部人员调入行政机关任职14、简述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1)行政职能的存在即行政资格的存在(2)行政权的实际运用,必须是行使行政权的行为运用行政权所做的行为(3)法律效果的存在,必须是一种法律行为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4)表示行为的存在,是行政主体的一种意志,一种表现于外部的客观化了的意志,即意思表示15、简述行政裁决的概念、特征、种类(1)概念指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范的授权,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与合同无关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行政行为(2)种类:A、权属纠纷的裁决B、侵权纠纷的裁决C、损害纠纷赔偿的裁决(3)特征:A、行政裁决以当事人之间发生了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民事纠纷为前提B、行政裁决的主体是法律规范授权的行政机关C、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决权的活动,具有法律效力1、试述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内容(1)公定力:是指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得到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2),确定力:指已生效具体行政行为对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所具有的不受任意改变的法律效力包括形式确定力,实质确定力(3)拘束力:是指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所具有的约束和限制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法律效力(4)执行力: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对其内容予以实现的法律效力2、试比较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异同A、联系:(1)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都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2)都是国家为行政相对人提供的救济手段(3)当事人类型基本相同(原告或申请人必须是行政相对人,被告或被申请人必须是行政主体,第三人基本类似)(4)两者在程序衔接上还有着密切的联系(复议前置、选择复议、终局复议)B、区别:(1)性质不同(行政复议本质上属于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是司法活动)(2)审理机关不同(复议机关,人民法院)(3)对具体行政行为审查的范围不同(全面审查,仅限于合法性审查)(4)审理方式不同(书面审查,开庭审理)(5)审级不同(一级复议原则,两审终审制)(6)法律效力不同(不服复议决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终审后必须执行)(7)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在当事人称谓、法定期限、受案范围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

(完整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问题1、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是调整和规范国家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和救济的法律规范的总和问题2、行政法有哪些渊源?我国行政法的渊源主要有:1、宪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各项立法的依据。

2、法律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他法律。

3、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各部、委、行、署和直属机构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称部门规章。

在我国的立法实践中,由于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程序简便,应变性较强,这就使得行政法规和规章的数量远远超过了法律,成为行政法的重要的渊源。

4、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情况下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经济特区所在市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民族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宪法及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包括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

6、国际条约和协定我国参加或批准的国际条约和协定,如果其内容涉及我国行政权力的行使和公民、法人的权利与义务,这些条约同样是我国行政法的渊源。

问题3、行政法有何特点?与民法、刑法等其他部门法相比,行政法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的内容十分广泛3、行政法是一个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效力等级不同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4、行政法规范的变化性较强5、行政实体性规范与行政程序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问题4试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司 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

司 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

司法考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一、关键信息1、行政法基本原则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权责统一原则2、行政主体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3、行政行为行政行为的分类行政行为的效力行政行为的撤销、变更与废止行政许可的设定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5、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的设定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6、行政强制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7、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8、行政复议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的机关行政复议的程序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的管辖行政诉讼的参加人行政诉讼的证据行政诉讼的程序行政诉讼的判决与执行二、行政法基本原则11 合法行政原则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均可以被理解为这一原则的扩展与延伸。

其要求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

111 法律优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禁止行政机关违反现行有效的立法性规定。

112 法律保留行政机关活动应当以明确的法律授权为前提和基础,法无授权即禁止。

12 合理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要求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121 公平公正对待行政机关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

122 考虑相关因素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

123 比例原则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

13 程序正当原则程序正当原则包括行政公开、公众参与、回避等方面。

131 行政公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应当公开。

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必备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必备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必备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归纳总结单项选择题:1.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A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2.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A不停止裁定的执行)3.国家公务员的一项权利是(B辞职)4.根据我国宪法,(D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5.下列有关行政法的说法错误的是(C行政法的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总是交织在一起,往往共存于一部法律文件之中有你)6.在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有(C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以(A该行政机关)为行政诉讼被告。

8.第一审程序是人民法院依照(C法定管辖)权限,对案件进行的初次审理。

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共同构成(D行政法治的原则)2.行政强制的对象是相对方的(D财物和人身自由)1.(C委任),即有权机关任命公民担任行政公职。

2.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监督是(C一般行政监督)3、(A人身罚)是最严厉的行政处罚。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行政机关被合并到另一个行政机关,属于(A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5.当事人对财产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

复议期间(A不停止裁定的执行)1.行政立法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立法权,可以制定行政法规或行政规章的(B国家行政机关)2.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监督是(C一般行政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营业执照,属于(C行政许可权)4。

在我国解决行政争议的法律途径有(C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来解决)4.《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44条规定:“对违反交通管理行为处罚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属(B授权性立法) 5.当事人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申诉,(D但判决、裁定不停止执) 6.下列各项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B行政法律关系的变动) 8.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的主要审查对象是(C具体行政行)1、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C某县民政局越权处罚违法的建筑公司的行为)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B行政法律关系)5.要式行政行为与不要式行政行为的划分依据的标准是(C行为是否具备一定的法律形式)。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整理完整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考点整理完整版

1.行政是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国家职能。

2.排除说:行政是指国家立法、司法以外的一种职能;目的说:行政是指在法律规制之下,为实现国家职能而实施的积极、连续、整体、统一的管理活动;内容说: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调控。

3.行政的特点:主体特定性、执行性、法律性、强制性、公益性、受监督性(主动性、连续性、一体化)4.我国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法律、行政规章、有权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国际条约和行政协定、其他行政法渊源(包括中共中央与国务院联合发布的法律文件,行政机关与有关社会组织联合发布的文件等)、港澳渊源有其特殊性(包括其“原有法律”和“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中的行政规范,只适用于该特别行政区)5.行政法律关系:含义:指经过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因实施国家行政权而发生的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方之间、行政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特征: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行政法律关系是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定的,不能自由处分;行政法律关系中主体地位是不对等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争议解决的途径是特殊的。

6.行政法律关系的要素{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理解):(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行政法主体,也称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行政法权利的享受者和义务的承担者。

行政法律关系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有权利义务相对立的双方当事人,级以行政主体为一方当事人,以相对人为另一方当事人。

其中,行政主体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决定,并能独立承担实施行政决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的一方主体。

行政相对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不具有或不行使行政权,同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包括外部当事人和内部相对人。

行政第三人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司考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重点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司考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重点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重点难点知识归纳及解析一、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考点精讲】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包括以下六大基本原则:1.合法行政原则。

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这一原则的延伸。

实行合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活动区别于民事活动的主要标志。

合法行政原则的根据是行政机关在政治制度上对立法机关的从属性。

这一原则包括两个具体要求: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

2.合理行政原则。

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尤其适用于裁量性行政活动。

该原则具体包括三个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

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2)考虑相关因素原则。

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3)比例原则。

包括三方面要求:合目的性、适当性和损害最小。

3.程序正当原则。

包括行政公开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回避原则。

4.高效便民原则。

分为行政效率原则和便利当事人原则。

5.诚实守信原则。

分为行政信息真实原则和保护公民信赖利益原则。

6.权责统一原则。

分为行政效能原则和行政责任原则。

【考查方式】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卷二第46题以及、和卷四的行政法主观题中都进行了考查。

客观题的考查主要是对基本原则的涵义的判断;主观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行政主体【考点精讲】行政主体,是指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国家行政管理职能并承受一定法律后果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组织。

它包括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虽然不属于行政主体的范围,但在实践中也履行部分的行政管理职能,因此在这里一并讲解。

(一)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由国家依法设立、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掌管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构,它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包括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1.中央国家行政机关。

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最新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知识点整理

一、基础理论1、行政法上的行政范围行政法上的行政是公共行政。

包括国家行政和社会公行政(被授权的组织)。

国家行政包括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行政法上的行政通常指公共行政,即国家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对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决策与调控等活动。

2、行政法的调整对象——行政关系⑴、行政管理关系行政主体在管理关系中占主导地位。

这是行政关系中最主要和最基础的一种关系。

⑵、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组织、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专门的行政监察机关、国家机关系统外部的个人、组织⑶、行政救济关系行政救济关系是行政相对人认为其权益受到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作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救济主体包括:行政复议机关、人民法院、信访机关⑷、内部行政关系指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⑴、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也称依法行政原则,即依照法律实施行政活动,具体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行政主体对其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具体内容:①、行政权的来源要合法。

行政权必须基于法律的设定和授权才能存在。

②、行政权的运用要合法。

行政职权必须依据行政法律规范行使。

☆符合实体法规范☆符合程序法规定⑵、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原则亦称行政适当原则,是指行政行为在合法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合理、适当和公正。

行政合理原则以控制自由裁量权和自由裁量行为的实施为目的。

具体要求:①、行政行为的动机应符合立法目的法律赋予行政主体以自由裁量权的目的,是使行政主体能在法律规定的原则和幅度内根据具体情况更准确地体现法律的意图。

②、考虑相关因素,排除不相关因素(1)相关的考虑,即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能忽视法律规定应当考虑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1一、行政法的概念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3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4的总称。

5行政关系,就是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6会关系。

7行政关系包括以下三类:81、行使行政权的行政机关或公共组织在对外进9行管理过程中与管理相对方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关10系。

112、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12行政机关之间、同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与13国家公务员之间、行政机关与法律授权的公共组14织之间的关系等。

153、国家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监察机关与行政16主体之间所发生的关系。

17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点18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19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20(一) 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21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22两个概念231、行政法律关系以行政关系为基础,但不等于24行政关系。

252、行政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而行政法律关系26则是一种法律关系。

27(二) 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28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29是行政主体。

302、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31律规范预先规定。

323、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33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34具有统一性。

355、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争议,在解决方式及36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37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38(一)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39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40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41(二) 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42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43人权利、义务所指向对对象。

44(三) 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45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间46的权利义务。

47四、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48(一)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49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50之间形成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51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521、具有相应的行政法律关系赖以发生的法律53根据,即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

542、具有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55(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56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就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构成57要素的变更。

其包括58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2、行政法律关59系客体的变更603、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61(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62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权利义63务的消灭。

其包括641、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消灭。

652、权利义务内容的消灭。

66五、行政法的法源与特点67(一)行政法的法源68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69部表现形式。

70行政法的法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71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724、地方性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73例。

745、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6、行政法的其75他渊源。

76(二) 行政法的特点77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782、行政法规范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79来的,是由多种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80统一体。

813、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82 4、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835、行政程序性规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84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85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86六、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87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与刑法、民法并列的我88国三大基本法律部门之一。

89行政法在国家管理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以下重要作90用:91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92政,提高行政效率。

932、贯彻实施宪法、热启动民主政治进程,保障94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95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96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97一、行政的涵义98在传统行政法中,行政就是统治阶级为了实现99自己的意志,而依法对国家事务的一种有组织的100管理活动。

101二行政法的分类1021、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行政法分103为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1042、以行政法规范的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分为实105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1063、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行政法分为行政组107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

108109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110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点11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律规112范之中的,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113准则。

11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115遵循的共同准则。

116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以下特点:1171、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

1182、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基础性。

119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120二、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要求12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122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123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124在。

125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应依据法律、遵守法126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127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128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129三、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含义和具体要求130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131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132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133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134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35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

136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137 正当的动机。

138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139自由裁量权的含义140自由裁量权就是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范明示或141默示的范围内,基于行政目的,在合理判断的基142础上决定作为或不作为以及如何作为的权力。

143144第三章行政主体概述145一、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146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自己的名义147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148任的组织。

149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150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151动的组织。

152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政权的组织。

153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154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55二、行政职权的含义、内容与特征156(一)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157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行政职权只能由158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相对方不享有行政职权。

159(二)行政职权具有以下权力:1601、行政立法权。

2、行政许可权。

3、行政确认权。

1614、行政检查权。

5、行政奖励权。

6、行政物质162帮助权。

1637、行政处罚权。

8、行政强制执行权。

9、行政164合同的签订权。

16510、行政复议权。

11、其他行政职权。

166(三)行政职权具有以下特征1671、强制性。

2、不可处分性。

3、职权与职责的168统一性。

169三、行政职责的含义与内容170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171承担的法定义务。

172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其具体内容包括主:1731、行政主体必须按照法定职权,在法定权限范174围内履行职务,不得失职、越权或滥用权力。

1752、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程176序,避免程序违法。

1773、行政主体的行为必须遵循合理、适当的原则,178避免行政失当。

179一、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80行政主体与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行政机关、公务181员等相关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82二、行政优先权、行政受益权的含义与内容183行政优先权就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184所享有的各种职务上和行为上的优先条件。

其包185括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推定有效权等186内容。

187行政受益权是指行政主体从国家所享受到的各188种物质利益条件。

其包括财政经费、办公条件、189交通工具等。

190191第四章行政机关192一、国家行政机关的概念与特征193 国家行政机关是指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194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195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也叫国家管理机196关。

简称政府。

197国家行政机关具有下列特征:1981、国家行政机关是具有国家强制性质的社会组199织。

2002、国家国家机关是具有较强的执行色彩的组织。

2013、国家行政机关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结构组织202起来并按照科学方法依法进行活动的组织。

203二、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204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205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206三、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207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2081、首长制和委员会制2、层次制与职能制3、209集权制与分权制210四、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211(一)国务院(二)国务院的组成部门212(三)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四)国务院各部、委管213理的国家局214(五)地方人民政府(六)地方职能部门215(七)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216一、行政机关的种类2171、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东洋车不同,可分218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2192、按照行政机关的工作权限不同,可分为一般220权限机关和专门权限机关。

2213、按照行政管理活动的环节划分,可分为决策222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咨询机关与监督机223关等。

2244、按照行政产品不同,可分为各种不同的专门225行政机关。

226二、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2271、适应需要原则。

2、精简原则3、高效率原则2284、依法设置的原则229三、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调整及行政组织法的基230本内容231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律调整主要是指建立和健全232行政机关组织法体系,切实做到行政管理有法可233依,依法办事。

234行政机关组织法就是规定行政机关任务、地位职235责、组成与编制等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36基本内容:2371、法律依据。

2、隶属关系。

3、职责权限。

4、238任职期限。

5、机构设置。

6、人员编制。

7、其他239事项。

240241第五章公务员242一、公务员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243公务员是指是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244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245人员。

246公务员因其具有双重法律身份而享有不同的法律247地位248 一方面,公务员是公民。

这一身份决定了公务249员首先享有自然人的法律地位。

250另一方面,公务员是国家的公务员。

这一身份251决定了公务员享有公务员的法律地位。

252二、行政职务关系的含义和内容253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而与行政254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