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咬伤、节肢动物蛰伤的处理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常见动物咬蜇伤》课件

狗咬伤
识别: 狗咬伤有明显的牙 印和撕裂伤,伤口多呈锯 齿状。周围皮肤可出现红 肿、疼痛。
处理
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 伤口至少15分钟。
尽快就医,接种狂犬疫苗 。
用干净纱布包扎,避免感 染。
03
特殊动物咬蜇伤的识别与处理
海洋生物咬蜇伤
识别
海洋生物咬蜇伤通常发生在接触海洋生物时,如海蛇、海葵 、水母等。伤口可能呈现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
用酒精或碘酒擦拭伤口。对于某些动 物咬伤,这样做可能会加重伤口的严 重程度。
THANKS
感谢观看
动物咬蜇伤的危害
局部症状
动物咬蜇伤后,受伤部位可能出现疼 痛、肿胀、出血、水疱等症状,严重 时可能导致组织坏死。
系统症状
动物毒液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全身中毒 症状,如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 难、休克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动物咬蜇伤的预防措施
远离危险动物
在野外活动时,应尽量 远离有毒的动物,如蛇
、蝎子、蜜蜂等。
处理
应立即离开受伤区域,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避免使 用酒精或碘酒等刺激性液体。根据伤口情况,可能需要就医 治疗。
野生动物咬蜇伤
识别
野生动物咬蜇伤通常发生在接触野生动物时,如蛇、蝙蝠、狐狸等。伤口可能 呈现出血、疼痛、红肿等症状。
处理
应立即离开受伤区域,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伤口,避免使用酒精或碘酒等刺 激性液体。根据伤口情况,可能需要就医治疗。同时,需要报告当地动物控制 部门,以防止疾病传播。
处理
保持冷静,避免剧烈运动。
迅速用清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并尽 量挤压出毒液。
绑扎伤口上方,减缓毒素吸收。
尽快就医,告知医生蛇的种类或特征 。
《咬伤和螫伤》课件

责任义务
动物饲养和管理者有责任确保动物不对他人造 成咬伤或伤害。
个人有责任遵守公共安全法,防止咬伤和螫伤 事件发生。
危险动物饲养者必须按照规定管理和限制危险 动物,以防止伤害事故。
结论和总结
咬伤和螫伤是常见的伤害类型,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定义、种类、危害和后 果,以及采取预防和急救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
预防咬伤和螫伤的方法
避免接触危险动物
了解危险动物的习性,避免 与其接触,尤其是在野外和 野生动物保护区。
佩戴防护装备
在需要的场合佩戴防护装备, 如手套、长袖衣物和护目镜。
注意昆虫活动
留意昆虫的活动,避免接近 蜂窝或其他可能存在昆虫的 危险区域。
相关法律法规和责任义务
法律法规 《动物保护法》 《公共安全法》 《危险动物管理条例》
昆虫螫伤
包括蚊虫叮咬、蜜蜂螫刺 以及其他螫伤昆虫。
人类咬伤
包括与他人发生的肢体咬 伤、争斗或攻击造成的咬 伤。
咬伤和螫伤的危害和后果
1 感染
2 疼痛和不适
咬伤和螫伤的开放伤口容易感染,可能导 致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传播。
咬伤和螫伤可能引起剧烈的疼痛和不适, 影响日常生活。
3 毒性反应
4 心理创伤
某些螫伤昆虫的毒液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或 中毒症状。
咬伤和螫伤可能对受伤者的心理健康产生 不良影响,导致焦虑和恐惧。
急救措施和处理步骤
1
清洁伤口
2
用温水和肥皂清洗伤口,去除污垢和
细菌。
3
敷料包扎
4
使用合适的敷料包扎伤口,保护伤口 免受进一步感染和磨擦。
停止出血
用紧急止血方法控制出血,如用压迫 止血或绷带。
消毒处理
动物咬伤课件

疼痛、红肿、水疱 形成、瘀斑
全身中毒反应
精品文档
急救处理
全身对症和综合治疗 污染严重予破伤风抗毒素 局部应用或口服蛇药 四肢伤口近心端绷扎
精品文档
三、蝎 子 螫 伤
精品文档
临床特点
1
局部常迅速出现剧痛
2
伤口可有红肿、麻木、水疱
3
严重时出现组织坏死
精品文档
急救处理
1
局部应用或 口服蛇药
2
四肢螫伤部 近心端绑扎
第七章 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主要教学内容
1
蜂螫伤 (bee sting)
2
蜘蛛螫伤 (spider bite)
3
蝎子螫伤 (scorpion sting)
4
蜈蚣螫伤 (centipede sting)
精品文档
一、蜂 螫 伤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临床特点
1 蜂蜇伤常发生于暴露部位
轻症患者仅出现局部疼痛、灼 2 热、红肿、瘙痒
伤及大动脉、气管等重要部位或 创伤过重时,须迅速予以生命支 持措施
狂犬病免疫处理
狂犬病疫苗接种程序:一般咬 伤者于当天、3、7、14、28 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 (儿童用量相同)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肌内注 射。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 内注射。禁止臀部注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狂犬病疫苗
精品文档
第九节 节肢动物螫伤
全身症状有头晕、头痛、恶心、 3 呕吐、腹痛、腹泻等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急救处理
立即绷扎被 刺肢体的近心 端,每隔15分 钟放松1分钟
尽可能确定 被何种蜂类螫 伤,对症洗敷 伤口
口服或局部 应用蛇药
咬伤和蛰伤培训演示ppt课件

06
总结与展望
咬伤和蛰伤危害性及影响范围
危害程度
咬伤和蛰伤可能导致疼痛、感染、过敏、中毒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其危害程度 因伤害来源和受害者个体差异而异。
影响范围
咬伤和蛰伤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涉及人群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成 年人等各个年龄段。
提高公众对咬伤和蛰伤认识的重要性
知识普及
加强咬伤和蛰伤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提高公众对潜在危险的认 知和防范意识。
注意昆虫活动区域
避免进入昆虫活动频繁的区域,如沼泽地、草地 等。
了解当地危险生物
在前往陌生地区时,提前了解当地可能存在的危 险动物和昆虫,以便做好防范措施。
穿着适当防护服装
长袖长裤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衣服和长裤,避免暴露过多皮肤。
穿戴防护帽和鞋子
戴上宽边帽和穿密封性好的鞋子,以防止昆虫叮咬头部和脚部。
动物咬伤表现
伤口形状因动物种类而异,如犬类咬 伤呈撕裂状,蛇类咬伤有牙痕等。伤 口可能伴有出血、肿胀、疼痛等症状 。
诊断方法
根据伤口形状、患者描述和目击者证 词等综合判断咬伤来源。对于疑似狂 犬病等严重疾病传播的情况,需进行 相应检查。
02
蛰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蛰伤是指昆虫或节肢动物使用其毒刺 或毒针进行刺伤,并注入毒液的行为 。
应急处理
推广咬伤和蛰伤应急处理技能,使公众在遭遇此类伤害时能够迅 速采取正确措施,减轻伤害程度。
预防措施
倡导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如避免与危险动物接触、使用防 护装备等,降低咬伤和蛰伤事件的发生概率。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科研进展
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 发现更多咬伤和蛰伤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动物、节肢动物咬伤的处理

伤口处理方法
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 精涂擦伤口
如伤口碎烂坏死组织,应在彻底 清除后再进行消毒处理
应用双氧水
伤口处理
伤口处理具有极大意义,无论暴 露者是否自行处理过伤口,均应 由医务人员按照上述步骤规范处 理
患者拒绝必须签字
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
伤口是否缝合?
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 应包扎,但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被各种动物 咬伤而患狂犬病的比例如下: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 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由于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咬 伤者占3.3%。
传播途径
通过皮肤粘摸感染: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 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 口或肛门感染;病毒污染物刺伤皮肤感染;护理病人, 被其唾液污染手经伤口感染。
狂犬病疫苗肌内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婴幼儿( 2岁以下);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
射 禁止臀部注射
臀部脂肪较厚,疫苗的吸收情况难以预测, 影响抗狂犬病免疫效果
上臂三角肌定位: 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
一般只作小剂量注射
大腿前外侧肌肉注射
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兽用狂犬病疫苗不能用于人体接种 全程疫苗接种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疫苗若无法实现,
预防免疫,越早越好
一旦感染 (被动物致伤)
病毒开始在伤口局部复制繁殖
一旦与外周神经结合
病毒开始向中枢神经系统移动
一旦症状出现
死亡几乎不可避免
在侵入神经系 统前及早采取 措施
侵入神经系统后 没有任何有效手 段阻止病程发展
被动免疫制剂的应用
动物咬伤、节肢动物蛰伤的处理PPT课件

❖ 在脑组织中室温或4C可持续1-2周。
8
宿主与传染源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易感。自然界中主要的易 感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贮存宿主,如:南美的吸血 蝙蝠,欧洲与北美的食虫蝙蝠、食果蝙蝠、杂食蝙蝠和食 鱼蝙蝠;野生啮齿类的野鼠、松鼠、鼬鼠等;狼;狐狸等。
3
❖ 狗、猫、鼠咬伤部位以下肢、上肢、头面部、 颈部多见。创口严重程度取决于动物的大小、撕咬 力度、凶悍性以及咬伤时的具体状况,咬伤时,除 造成局部组织撕裂损伤外,由于动物口腔牙缝、唾 液内常存在多种致病菌或病毒,如狂犬病毒、破伤 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族、螺旋体等,可造成伤口 迅速感染。因动物咬伤的伤口常较深、组织破坏多, 非常适厌氧菌繁殖,并容易发展成非常危险的状态, 甚至导致死亡。
20
暴露分级释义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
为肉眼可见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 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
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被各种动物 咬伤而患狂犬病的比例如下: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 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由于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咬 伤者占3.3%。
9
传播途径
通过皮肤粘摸感染: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 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 口或肛门感染;病毒污染物刺伤皮肤感染;护理病人, 被其唾液污染手经伤口感染。
❖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 病,潜伏期可以从几天长至数年,一但发病,病程 进展迅速,患者表现出特有的怕水症状(因此又称 “恐水症”),一般一周内患者即痛苦地死亡,病死 率高达100%。
8
宿主与传染源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易感。自然界中主要的易 感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贮存宿主,如:南美的吸血 蝙蝠,欧洲与北美的食虫蝙蝠、食果蝙蝠、杂食蝙蝠和食 鱼蝙蝠;野生啮齿类的野鼠、松鼠、鼬鼠等;狼;狐狸等。
3
❖ 狗、猫、鼠咬伤部位以下肢、上肢、头面部、 颈部多见。创口严重程度取决于动物的大小、撕咬 力度、凶悍性以及咬伤时的具体状况,咬伤时,除 造成局部组织撕裂损伤外,由于动物口腔牙缝、唾 液内常存在多种致病菌或病毒,如狂犬病毒、破伤 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族、螺旋体等,可造成伤口 迅速感染。因动物咬伤的伤口常较深、组织破坏多, 非常适厌氧菌繁殖,并容易发展成非常危险的状态, 甚至导致死亡。
20
暴露分级释义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
为肉眼可见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 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
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被各种动物 咬伤而患狂犬病的比例如下: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 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由于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咬 伤者占3.3%。
9
传播途径
通过皮肤粘摸感染: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 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 口或肛门感染;病毒污染物刺伤皮肤感染;护理病人, 被其唾液污染手经伤口感染。
❖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 病,潜伏期可以从几天长至数年,一但发病,病程 进展迅速,患者表现出特有的怕水症状(因此又称 “恐水症”),一般一周内患者即痛苦地死亡,病死 率高达100%。
节肢动物咬伤护理PPT课件

02
蚊子叮咬:蚊 子叮咬后,局 部皮肤会出现 红肿、瘙痒、 疼痛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
03
蚂蚁叮咬:蚂 蚁叮咬后,局 部皮肤会出现 红肿、疼痛、 瘙痒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
04
蜘蛛叮咬:蜘 蛛叮咬后,局 部皮肤会出现 红肿、疼痛、 瘙痒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
05
蝎子蜇伤:蝎 子蜇伤后,局 部皮肤会出现 红肿、疼痛、 瘙痒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
蜘蛛咬伤
2019
原因:蜘蛛毒 液中的毒素
2021
注意事项:避 免挤压伤口,
防止感染
01
02
03
04
症状:局部红 肿、疼痛、瘙
痒
2020
处理方法:清洗 伤口、冷敷、使
用抗过敏药物
2022
蝎子咬伤
01
节肢动物咬伤护理PPT课件
x
目录
01
02
03
节肢动物咬伤 的类型
节肢动物咬伤 的症状与处理
节肢动物咬伤 的预防
节肢动物咬
1
伤的类型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 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 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 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昆虫咬伤
01
蜜蜂蜇伤:蜜 蜂蜇伤后,局 部皮肤会出现 红肿、疼痛、 瘙痒等症状, 严重者可能出 现过敏反应。
环境管理与控制
保持环境整洁,减少节 A
肢动物滋生
保持室内通风,降低湿度, C
减少节肢动物生存条件
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 E
节肢动物直接接触
B 定期检查和清理积水,
防止蚊虫滋生
D 合理使用杀虫剂,避免
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动物咬伤讲》PPT课件

刘海燕
狂犬病临床表现:急性神经期
1)狂躁型(1-3d)
恐水症: 任何吞咽液体包括唾液即 引起咽喉部疼痛性痉挛。 恐风症,暴躁,行为改变,唾液分 泌过多。。。
2)麻痹型
上升对称性麻痹,伴随键反射减弱
刘海燕
狂犬病临床表现:昏迷和死亡
昏迷6~18小时后100%死亡
刘海燕
狂犬病的治疗
现代ICU治疗可延长存活时间
刘海燕
刘海燕
五、病因治疗
(二)中医辩证治疗: 治蛇不泄,蛇毒内结 二便不通,蛇毒内攻
刘海燕
五、病因治疗
蛇伤初期: 通窍、发汗、通利两便 ·汗路 ·血路 ·下路
刘海燕
五、病因治疗
蛇伤中期 清热解毒 甘寒养阴
刘海燕
五、病因治疗
蛇伤专科中西成药 ·精制抗蛇毒血清—蝮蛇、竹叶青、烙铁头 ·注射用胰蛋白酶 ·南通蛇药(季德胜蛇药)—蝮蛇 ·上海蛇药—蝮蛇、五步蛇、竹叶青、眼镜 蛇、银环蛇 ·广州蛇药散
刘海燕
六. 危重病人的救治
急性呼吸衰竭 ·呼吸运动的动力问题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早期、适量
刘海燕
六. 危重病人的救治
抗胆碱酯酶和肌肉兴奋药 新斯的明0.5—1mg/次 im 加兰他敏2.5—5mg im od ·激素 ·人工呼吸机辅助
刘海燕
六. 危重病人的救治
急性肾衰 早期 ·病因治疗 ·补充血容量 ·肾血管痉挛—654-2 、多巴胺、利其丁 ·碱化尿液 ·利尿脱水
90
100
110
120
130
2003-04年,广西共发生狂犬病1120例,对其刘中海637例燕分析研究。
狂犬病临床表现: 前驱期
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
前驱期一般为3天,较少 超过4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脑组织中室温或4C可持续1-2周。
宿主与传染源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易感。自然界中主要的易 感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贮存宿主,如:南美的吸血 蝙蝠,欧洲与北美的食虫蝙蝠、食果蝙蝠、杂食蝙蝠和食 鱼蝙蝠;野生啮齿类的野鼠、松鼠、鼬鼠等;狼;狐狸等。
简单说受伤了但没有出血
浅表抓伤挠伤处理
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清洗伤口周围皮肤 清水、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 消毒伤口 不包扎但是可以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伤口表面不需应用其他药物
分级处置原则
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Ⅱ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Ⅱ级暴露 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 为疯动物时,建议按III级暴露处置
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二、暴露于狂犬病毒后处置流程
规范的伤口处理 正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按期全程接种合格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组顾问布雷格博士认为,只 要严格遵守世界卫生组织的咬伤后处理原则,狂犬病 完全可预防。
“局部处理+抗血清+疫苗”三管齐下的治疗原则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发生,但主要 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 98%在亚洲,而中国的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 第二位,流行严重。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 甲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 (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对日光、紫外线和 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 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不易被酚或来 苏尔溶液杀灭;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
WHO推荐处理原则
分类
与动物接触类型
I
触摸或喂养动物,舔及完整皮肤
推荐治疗方法
如果有可靠病史,无需处理
II
无流血多轻度擦伤或抓伤
III 一处或多处皮肤穿透性咬伤,唾 液污染粘膜
立刻接种疫苗 立刻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和接种疫苗
上述原则下,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议首剂狂犬疫苗剂量加倍
暴露分级释义
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 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简单说就是没有受伤
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被各种动物 咬伤而患狂犬病的比例如下: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 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由于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咬 伤者占3.3%。
传播途径
通过皮肤粘摸感染: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 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 口或肛门感染;病毒污染物刺伤皮肤感染;护理病人, 被其唾液污染手经伤口感染。
受疯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发病率为30-70%。
- 伤口的正确处理; - 高效狂犬疫苗的使用; - 抗血清的使用。
可使狂犬病的发生率降到1%以下。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周围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分离到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每小时移 动1-3毫米
动物咬伤、节肢动物 蛰伤的处理
目录
动物咬伤的概念、暴露于狂犬病毒后处理流 程
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注意事项
节肢动物蛰伤处理流程
一、概 念
自然界中能够攻击人类造成损伤的动物有数 万种,它们能利用其牙、抓、角、刺等展开 袭击,造成咬伤、蛰伤和其他损伤(包括过敏、 中毒、继发感染、传染病等)。大多数动物咬 伤是由人类熟悉的动物(宠物)所致,常见的有 狗、猫、鼠咬伤等。
暴露分级释义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
为肉眼可见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 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
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家养宠物和野生动物的口腔唾液中有可能 携带狂犬病毒,一旦人不慎被这些动物咬 伤、抓伤就可能感染狂犬病,由于其100% 的病死率,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吸血蝙蝠
犬、猫 野生动物
狐狸、狼、臭鼬、浣熊
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携带狂犬病毒
狂犬病的病死率为100% 至今没有被证实有治愈的例子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 病,潜伏期可以从几天长至数年,一但发病,病程 进展迅速,患者表现出特有的怕水症状(因此又称 “恐水症”),一般一周内患者即痛苦地死亡,病死 率高达100%。
狗、猫、鼠咬伤部位以下肢、上肢、头面部、 颈部多见。创口严重程度取决于动物的大小、撕咬 力度、凶悍性以及咬伤时的具体状况,咬伤时,除 造成局部组织撕裂损伤外,由于动物口腔牙缝、唾 液内常存在多种致病菌或病毒,如狂犬病毒、破伤 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族、螺旋体等,可造成伤口 迅速感染。因动物咬伤的伤口常较深、组织破坏多, 非常适厌氧菌繁殖,并容易发展成非常危险的状态, 甚至导致死亡。
分级处置原则
I级暴露: 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病史”特指“接触史”。如能确认 与动物接触过程中皮肤完好、接触方 式没有感染危险,则不需要进行处置
暴露分级释义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 眼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 为II级. ,无疼痛为I级.不能够肯定时算II级
呼吸道感染:通过气溶胶吸入感染。 通过消化道感染:吃病畜肉感染或动物间残。食感染,
通过口腔粘摸感染。 先天性感染:孕妇被咬伤2个月后发病,剖腹产,婴儿
出现抽搐口吐白沫,被诊断为狂犬病,认为系垂直感染。 狗、牛等实验动物也有此种实例。
人对狂犬病毒的易感性
人对狂犬病没有自然免疫力,无阴性无感染 人群。
出血的损伤或者粘膜接触
分级处置原则
I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接种狂犬病疫苗
宿主与传染源
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毒易感。自然界中主要的易 感动物是犬科与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贮存宿主,如:南美的吸血 蝙蝠,欧洲与北美的食虫蝙蝠、食果蝙蝠、杂食蝙蝠和食 鱼蝙蝠;野生啮齿类的野鼠、松鼠、鼬鼠等;狼;狐狸等。
简单说受伤了但没有出血
浅表抓伤挠伤处理
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清洗伤口周围皮肤 清水、肥皂水冲洗伤口15分钟以上 消毒伤口 不包扎但是可以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伤口表面不需应用其他药物
分级处置原则
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Ⅱ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Ⅱ级暴露 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 为疯动物时,建议按III级暴露处置
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二、暴露于狂犬病毒后处置流程
规范的伤口处理 正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按期全程接种合格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狂犬病专家组顾问布雷格博士认为,只 要严格遵守世界卫生组织的咬伤后处理原则,狂犬病 完全可预防。
“局部处理+抗血清+疫苗”三管齐下的治疗原则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狂犬病发生,但主要 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其中 98%在亚洲,而中国的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 第二位,流行严重。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 甲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 (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对日光、紫外线和 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 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不易被酚或来 苏尔溶液杀灭;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
WHO推荐处理原则
分类
与动物接触类型
I
触摸或喂养动物,舔及完整皮肤
推荐治疗方法
如果有可靠病史,无需处理
II
无流血多轻度擦伤或抓伤
III 一处或多处皮肤穿透性咬伤,唾 液污染粘膜
立刻接种疫苗 立刻使用抗狂犬病血清和接种疫苗
上述原则下, 对免疫功能低下者建议首剂狂犬疫苗剂量加倍
暴露分级释义
WHO和我国均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 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简单说就是没有受伤
患狂犬病的犬是人感染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人被各种动物 咬伤而患狂犬病的比例如下:被犬咬伤者占88%,被猫咬伤 者占4.7%,被狼咬伤者占4%,由于其他野生动物和家畜咬 伤者占3.3%。
传播途径
通过皮肤粘摸感染:动物咬伤后,唾液中的狂犬病毒经 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传播;宰杀、剥患畜皮感染;犬舔伤 口或肛门感染;病毒污染物刺伤皮肤感染;护理病人, 被其唾液污染手经伤口感染。
受疯动物咬伤抓伤后的发病率为30-70%。
- 伤口的正确处理; - 高效狂犬疫苗的使用; - 抗血清的使用。
可使狂犬病的发生率降到1%以下。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周围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分离到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每小时移 动1-3毫米
动物咬伤、节肢动物 蛰伤的处理
目录
动物咬伤的概念、暴露于狂犬病毒后处理流 程
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注射的注意事项
节肢动物蛰伤处理流程
一、概 念
自然界中能够攻击人类造成损伤的动物有数 万种,它们能利用其牙、抓、角、刺等展开 袭击,造成咬伤、蛰伤和其他损伤(包括过敏、 中毒、继发感染、传染病等)。大多数动物咬 伤是由人类熟悉的动物(宠物)所致,常见的有 狗、猫、鼠咬伤等。
暴露分级释义
I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 “贯穿性”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
为肉眼可见出血; 2.破损皮肤被舔 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 常见情况有与家养动物亲吻、小孩大便时肛门被舔以
及其它粘膜被动物唾液、血液及其它分泌物污染
家养宠物和野生动物的口腔唾液中有可能 携带狂犬病毒,一旦人不慎被这些动物咬 伤、抓伤就可能感染狂犬病,由于其100% 的病死率,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吸血蝙蝠
犬、猫 野生动物
狐狸、狼、臭鼬、浣熊
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携带狂犬病毒
狂犬病的病死率为100% 至今没有被证实有治愈的例子
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传染 病,潜伏期可以从几天长至数年,一但发病,病程 进展迅速,患者表现出特有的怕水症状(因此又称 “恐水症”),一般一周内患者即痛苦地死亡,病死 率高达100%。
狗、猫、鼠咬伤部位以下肢、上肢、头面部、 颈部多见。创口严重程度取决于动物的大小、撕咬 力度、凶悍性以及咬伤时的具体状况,咬伤时,除 造成局部组织撕裂损伤外,由于动物口腔牙缝、唾 液内常存在多种致病菌或病毒,如狂犬病毒、破伤 风杆菌、气性坏疽杆菌族、螺旋体等,可造成伤口 迅速感染。因动物咬伤的伤口常较深、组织破坏多, 非常适厌氧菌繁殖,并容易发展成非常危险的状态, 甚至导致死亡。
分级处置原则
I级暴露: 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病史”特指“接触史”。如能确认 与动物接触过程中皮肤完好、接触方 式没有感染危险,则不需要进行处置
暴露分级释义
II级: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在难以用肉 眼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 为II级. ,无疼痛为I级.不能够肯定时算II级
呼吸道感染:通过气溶胶吸入感染。 通过消化道感染:吃病畜肉感染或动物间残。食感染,
通过口腔粘摸感染。 先天性感染:孕妇被咬伤2个月后发病,剖腹产,婴儿
出现抽搐口吐白沫,被诊断为狂犬病,认为系垂直感染。 狗、牛等实验动物也有此种实例。
人对狂犬病毒的易感性
人对狂犬病没有自然免疫力,无阴性无感染 人群。
出血的损伤或者粘膜接触
分级处置原则
I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接种狂犬病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