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首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首师大版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烽火台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等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 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上,我将采用PPT、视频和在线工具等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和资源。PPT将用于呈现关键信息和知识点,视频将用于展示历史事件和互联网发展的真实场景,在线工具将用于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展示。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 更快的传输速度
- 更智能的算法
- 更便捷的用户体验
九.教学反思
首先,在课前准备阶段,我发放了预习材料,并设计了预习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预习时并未认真阅读材料,导致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次课前准备阶段,增加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够充分理解预习材料。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总结归纳:
在知识讲解和互动探究后,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四年级下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材分析通过《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一的教学,通过帮忙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体会和调查资料相对照,通过对知识的探讨发觉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乃至世界通信的进展有初步的了解,明白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方式的进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庞大转变。

从而引导学生熟悉、了解周围社会,培育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通信”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也正在运用和把握现有生活中的各类通信方式,和所带来的便利。

但对古代人民所运用的通信,还不太了解,乃至对古代的各类通信方式不太明白得,也不太能感受到,正是因为劳动人民的伶俐聪慧,在推动着通信的踊跃进展。

因此,在堂上,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

通过材料整理、搜集,培育小孩获取信息的能力。

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育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为过去劳动人民用聪慧制造出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而自豪、自豪。

二、明白得人们的聪慧、科技的进展,增进了通信方式的进展。

(二)知识与技术:一、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感知通信进展的进程。

二、体会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科技的进展,以后的通信方式将加倍发达。

(三)进程与方式:一、通过前搜集、分析数据,培育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综合能力。

二、通过度组讨论、交流,培育学生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体会社会的进展、科技的进步,增进了通信方式的不断创新。

二、为人类用聪慧制造出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而自豪、自豪。

教学进程活动一:情境导入,了解古代各类通信。

一、若是穿越到古代,咱们碰到敌军来袭,该如何将信息传播出去呢?二、分组学习了解古代各类通信的方式,并通过演出、整理资料等,了解各类通信方式的特点。

3、该选择那种方式解“围城之急”呢?集体讨论,鼓舞学生斗胆说出自己的方式。

4、那其他通信方式是不是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师:这么多通信的方式,都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慧的结晶啊!)适时板书。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3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3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3第一篇:《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案3《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目标:1.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2.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3.体会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科技的发展,未来的通信方式将会更加发达。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了解(1)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2)近代通信是怎么发展的?2.完成课本80页的调查表。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每当过年过节的时候老师总能收到许多贺卡,今年过年马老师收到咱们同学给我发的电子贺卡,当时别提有多开心了,你瞧这就中咱们班傅雪怡给老师发的贺卡,多漂亮呀!(课件出示电子贺卡)2.指名傅雪怡,问:这张贺卡你是通过什么发的呢?发送后多久老师就能收到?(互联网,几秒钟就能收到)3.师总结:是呀,现在有了互联网通信多快呀,那古代人们是怎么传递信息的呢?(课件出示烽火台传递信息)图片配音说明:传说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修建了万里长城。

但是,由于不能提前预报敌情,万里长城也形同虚设,被敌军屡屡攻破。

后来,秦国大将袁牧看到几十里外人家的炊烟,受到了启发,就在长城上加修了烽火台。

烽火台里备上干柴火种,安放大鼓,一有发现敌情,就点燃烽火,擂响大鼓,借助浓烟和鼓声,一站一站地将消息传到王宫。

4.师总结:古代人们就是利用烽火台来传递信息的,今天我们要学习就是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课件出示课题)二.通信的过去1.古代的人们除了使用烽火台来传递信息外,你还知道古代有哪些通信方式吗?谁能用不同的方式来把你的知道的告诉大家?(表演,猜一猜,简笔画等)2.师追问:这种传递方法需要多长时间,与其他的相比有什么好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3.说到驿站骑马送信还可以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4.师补充外国古代的通信方式“会拼字的城墙”和“树枝做的地图”(课件出示)会拼字的城墙:自古以来,人们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寻常方法来传递信息。

古希腊人在城墙顶上的不同地区点亮火光,以此来传递信息。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教学难点: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

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讨论交流:① 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

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

(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

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

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

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

只能听到声音。

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现代通信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它还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通信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时间感和空间感,而且也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因此通过《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一课的教学,通过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调查资料相对比,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乃至世界通信的发展有初步的了解,知道多种多样的通信方式,以及通信方式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而引导学牛认识、了解周围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

2(课程的特色:课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学生面前展现了通信发展的过程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有直观的兴趣引导,还有抽象的探究引领。

本课有些内容是从历史的角度来体现的,这对学生来说缺少直接的生活经验,因此课程设置了资料框,通过这一栏目给Shen Longbao look in the eyes, for a chance to kill him. Shen Longbao behind smart to keep gendarmes, picked up a brick reservoir in cotton vest, walked into a small alley corner, seeing four weeks nobody will step up and pulled out bricks Asahi on military police knocked down. Unsuspecting Japanese military police was flaccid paralysis. Shen Longbao picked the Japanese military police gun in cotton vest, leave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起到了拐杖的作用。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学期12、从烽火台到互联网(第一课时)执教:莲溪小学杨黎荣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和现代通信的主要方式与特点,初步了解通信业的变化发展历程。

2、感受通信业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通信业的变化发展历程,懂得行业水平会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而提高。

教学准备: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活动一、激发探究兴趣1、看图片(课件出示),猜猜:这是什么?(板贴:烽火台)2、看一段发生在烽火台上的古代故事(课件播放),思考:这个士兵可以用哪些方式把敌人来袭的消息通报给大家?(板贴:古代通信)活动二、探究古代通信1、看“任务导学单:任务一、探究古代通信”。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

(适时补充)◆烽火传军情——图文“白天用狼烟、晚上用烽火”◆鸿雁传书——图文“苏武牧羊”的故事、视频“鸽子传信”◆驿使传信——图文“连一连”◆补充:击鼓、风筝、灯塔、旗语4、讨论:这个故事中选用哪种通信方式最好?说明理由。

◆视频:烽火传军情5、小结。

(板贴:人力畜力、费时费力)活动三、探究现代通信过渡: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代,这个士兵可以用哪些方式把敌人来袭的消息通报给大家呢?(板贴:现代通信)1、看“任务导学单:任务二、探究现代通信”。

2、学生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

(适时补充)◆电报(1835年)——莫尔斯电报机、视频“收发电报”◆传真(1865年)——传真机使用方法、传送原理◆电话(1875年)——贝尔发明电话、认认各种电话、通信卫星◆网络(1969年)——电子邮件、QQ、飞信、微博、网络文明公约(板贴:互联网)4、小结。

(板贴:信息技术、方便快捷)活动四、感悟通信发展过渡:从古代的烽火台到现代的互联网,通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补全板贴:从烽火台到互联网)1、算一算:一封信从北京送到上海需多长时间?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3、议一议:你认为通信发展之快的原因是什么?4、小结。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如烽火台传递、驿站传信等;2、感知近代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如古代依靠人、马传信;后来依靠帆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传信;现在网络传信。

3、体会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科技的发展,使身边通信方式得到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创新通信方式的热情。

教学重点:了解过去和现在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感知通信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让学生探寻通信发展的历程,感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同学们给我发来的电子贺卡,你们瞧,多漂亮呀。

播放喜庆的乐曲,呈现一张张电子贺卡,欣赏贺卡,感受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你们猜一猜,发送这样的贺卡,发送后多久老师就能收到?2、是啊,借助互联网,老师几秒钟就收到了同学们的来信,真好。

那么古代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3、板书课题《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二、教学过程1、自主读书,获取知识学生自学课本第78-79页,想一想课本中介绍了哪些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整理课前搜集的资料,深入了解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2、“你演我猜”,交流所得。

⑴利用课堂上现有的学习用具,结合自己的肢体语言,夸张地表演出来,让别人一下子就能猜出来。

并请一名学生板书说理由。

⑵学生表演,教师相机指导小结①驿站传信: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聪明的古人想出了依靠马匹等蓄力来触底信息,通过设立驿站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

②飞鸽传书古人利用聪明的动物,为人类传送书信,安全隐蔽。

③马拉松信使:马拉松是希腊的一个地名,波斯人入侵希腊,双方在马拉松这个地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后希腊人取得了胜利。

为了把这个消息告诉给局里马拉松42.195千米的雅典城,传令员菲力庇蒂斯一路飞跑,终于把胜利的消息告诉给了全国人民,自己却晕倒在地牺牲了。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人们把他跑的距离作为比赛的长度,并命名为马拉松。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从烽火台到互联网》一、教学目标:1.了解烽火台的起源、作用和发展;2.了解互联网的起源、作用和发展;二、教学内容:1.烽火台的起源和作用;2.烽火台的发展和影响;3.互联网的起源和作用;4.互联网的发展和影响;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烽火台的起源和功能,并与学生展开讨论。

第二步:讲解烽火台的起源和作用(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烽火台的起源和作用,结合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解析。

并引导学生思考烽火台在古代的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第三步:学生自主学习并做提问(1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记录下来自己的问题。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3-4人,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解答自己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第五步:整合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合讨论,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整理,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发现和收获。

第六步:讲解互联网的起源和作用(15分钟)教师通过图文资料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互联网的起源和作用,并与学生一起对互联网的影响进行分析。

第七步:小组探究(20分钟)第八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并进行总结。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四、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检查学生的学习记录和小组讨论的成果;3.评价学生的展示和总结。

五、拓展延伸:2.引导学生进行互联网发展历程的研究,并在下节课中进行分享和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执教:新郑市辛店镇界牌小学王新霞学习目标:
1、了解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如烽火台传递、驿站传信等;
2、知道通信发展的过程,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通信方式,如古代依靠人、马传信;后来依靠帆船、汽车等交通工具传信;现在网络传信;体会通讯方式与人们的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体会随着人们生活的需求,科技的发展,未来的通信方式将会更加发达,自由想象未来的通信方式,并画出设想的通信工具的样子。

评估设计:
1、通过阅读课文及搜集的资料,100%以上的学生能说出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95%以上的学习能概括出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的特点,完成目标1;
2、通过对课文出示的表格进行比较,知道通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传递速度不断的加快,通过课前调查,小组讨论交流,明白通信方式都有哪些变化,完成目标2;
3、在深入了解从古到今的通信方式的基础上,畅谈未来的通信方式,画出自己的未来通信的畅想。

完成目标3。

教学准备:
1、相关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过去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及故事;
3、课前调查,完成79页调查表。

教学流程:
一、播放“天地对话”课件,导入新课。

在2005年,我国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大事件,那就是“神六”登天。

你们知道吗?这期间还有一个温馨的小插曲呢!(播放课件)录像中这两个人分别是谁?他们在哪里进行对话?
这是在天上的航天员聂海胜与地上的女儿的对话。

地上的女儿为他唱生日祝福歌时,聂海胜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此刻是多么幸福啊!从中,你感到咱们现在的通信方式怎样?是的,我们不论在太空中,还是在地面,不论两人天各一方,相距多远,都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现代通信进行联系。

可你们想过吗?过去的人是用什么方式进行沟通与联系的呢?通信方式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这样方便、快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进《从烽火台到互
联网》。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了以“天地对话”视频导入,发挥重大事件的震撼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视频反映的是地上的女儿为天上的父亲唱生日祝福歌曲,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从中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现代通讯方式方便快捷。

话题一转,激发学生探究古代人怎样传信的好奇心。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古代的通信:
1、接力传信游戏。

体验古人传信方式。

2、我们刚才这个游戏,与古人的传信方式很相近,古人是用什么方式传信的呢?你们知道古人是怎样利用烽火台传信的吗?(播放烽火台传信课件)
3、交流古人其他传信方式,重点讲述驿站传信的有关知识(借助课件);
4、小组探究:古时候人们传递信息方式的特点,结合课本和资料展开活动;
5、汇报、小结;
6、出示诗句:
正因为古代通信方式传递信息的速度如此缓慢,传递的信息如此单一,而且有时还会误事,所以古人才会有这样的感叹:“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这是何等的无奈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游戏入手,让学生体验古人传信的方式,利用课件演示,小组交流搜集的古人传信方式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古人传信方式,并总结其特点,借助诗句感受古人对这些传信方式的无奈。

完成目标1)
活动(二)、通信的发展:
让我们告别古代,看看通信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吧!通过这张表,看看在二百多年的时间里,通信传递方法和信息传递速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二百多年前与古代相比,这时人们传递信息的距离远多了,不仅在陆地上,还能漂洋过海,将信件、物品传到大洋彼岸,是什么促使传递信息的方式发展的呢?
1、看表格
2、交流
3、小结(出示课件)
人们最初是通过人力或马传递信息速度很慢,后来,随着运
输工具的发明,人们利用汽车、轮船等传递信息,也就是常说的邮政,比人力、马传递的快得多。

此后,随着电信、网络的发展,我们利用电话、网络传递信息,几秒钟就能进行全球远距离通信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表格,学生感受到近代通信方式的飞速发展,与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

从而感受人们的智慧。

完成目标2第一个层次目标。


活动(三)、我的小调查:
从古到今,我们可以看到通信的发展变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得方便、快捷,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课前,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调查作业,都完成了吗?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组长负责把你们组调查表中共同点总结出来。

1、小组交流;
2、汇报。

3、小结:从同学们的调查中,让我们知道了,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和通信手段的进步,通信速度越来越快,通信内容越来越丰富,通信方式越来越多,通信方法越来越简便。

(设计意图: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

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设计“我的小调查”这一环节,就是遵循以上特点,从而完成目标2的第二个层次目标。


活动(四)情境体验:
现在老师考考大家(任选一题):
1、假如母亲节到了,你想送给妈妈一束花,可你妈妈恰巧出差在外地,你会用哪些传递方式把花送给妈妈呢?
2、过年了,你想给在外地的亲人送去节日的问候与祝福,你会用哪些传递方式送给他们呢?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出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更深刻的体验通讯方式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五)、我的畅想画:
其实无论哪一项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人们的发明创造,未来
的通信方式也要靠现代人们的继续创造,希望就在同学们的身上。

未来通信方式会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畅想一下吧!你可以把你的想象画出来,向大家展示。

(设计意图:“我的畅想画”把孩子们一下子拉到了未来的科幻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求知发明的欲望,使他们从小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

完成目标3)
三、总结:
同学们的设想可真是太有创意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古人就曾经梦想拥有一双“千里眼”、“顺风耳”,现在都已经变成现实,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也一定会梦想成真的!
(设计意图:结束语充满了称赞与鼓励,同时激励他们现在好好学习,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教学设计
单位:新郑市辛店镇界牌小学
执教:王新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