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台PPT
烽火台

“置烽之法,每烽别有土筒四口,筒间火合四具,台上插橛,拟安火矩,各相去二十五步,如山险地狭不及 二十五步,但取应火分明,不限远近。其烟筒各高一丈五尺。自半以下,四面各间一丈二尺。而上则渐锐渐狭。 造筒先泥里后泥表,使不漏烟。筒上着无底瓦盆盖之,勿令烟出。下有坞炉灶口,去地三尺,纵横各一尺五寸, 着门关闭。每岁秋冬前期采蒿茎叶,叶条草节,皆要相杂为放烟之薪。及置麻蕴、火钻、狼粪之属。所委积处以 掘堑环之,防野烧延燎。近边者,亦量给弓弩。”
1947年,著名历史学家何乐夫先生于甘肃兰州明长城附近发现 《深沟儿墩碑 》。碑文记载着墩台的名称、 军士人数、武器装备和家具等。墩碑出土地为位于兰州市安宁区的西北师范大学(原西北师范学院)内,具体位置 为现大学校园东部的水塔山,当年建设学校时因解决用水问题需找一高处建水塔,此处即兰州明长城深沟儿墩(烽 火台),何乐夫先生此时在西北师范学院任教,在建水塔前对此地进行了考古挖掘,发现了著名的深沟儿墩碑,此 碑现藏于西北师范大学博物馆内。明代《深沟儿墩碑》碑文记有:“墩军五名口:丁□妻王氏,丁海妻刘氏,李 良妻陶氏,刘通妻董氏,马名妻石氏。火器:钩头炮一个,线枪一杆,火药火线全。器械:军每人弓一张,刀一 把,箭三十支,军旗一面,梆铃一副,软梯一架,柴碓五座,烟皂五座,擂石二十碓。家具:锅五口,缸五只, 碗十个,?h十双,鸡犬狼粪全。嘉靖十年十月二十一日立。”将墩军士卒及妻子姓名、火器、器械、家具等都刻 在石碑上,是为了防其逃跑及日后如数验收,从此也可见当时的墩军是苦役。
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
烽火台烽火(the Beacon Tower),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 (燧),夜间来犯就点火(烽)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
地方史 烽火台

作业
一,将你今天学的知识告诉亲朋好友,让更多的 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
保护文物 尊重历史 热爱和平 团结自强 建设祖国源自二,小小设计师 制作资料卡
请你来设计一座烽火台,它会 是……
烽火台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东起 鸭绿江, 西达嘉峪关,途经辽宁、河北、天津、 北京、内蒙 古、山西、陕西、宁夏 、 甘肃等省、市、自治区 ,随着不 同的 地形 、山势和地貌而筑 ,大都建在 山 岭最高处 ,全长 7300千米以上,号称 万里长城。初建的是彼此相望的烽火 台,或是连续不断的防御城堡,而后 用城墙把它们联系起来,便成了长城。
哈密地区的烽火台
据查哈密地区尚存古代烽火台51处, 居新疆之最,巴里坤最多,有28处。 大部分为汉唐所建,但直至清代还在 使用。遍布于哈密、巴里坤、伊吾县 的烽火台,倔强地屹立在古丝绸之路 上,承载着历史的沧桑。烽燧便成了 指引商队和东西方使者穿越丝绸之路 的航塔和指南针。
出了玉门关、阳关进入西域之后,长 城便以烽燧形式逶迤游弋于边陲大地。 烽火台首先出现在了边陲哈密,因而 可以说,“哈密是新疆长城的起点”。 从目前挖掘的程度看,出土的铁器、 铜钱等,可以充分证明汉代这条军事 防御体系的重要性和这条丝绸之路昔 日的繁华。 长城就是以这样的顽强姿态
第五章
边陲烽火---军事遗址
第一节
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 墩,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 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 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 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 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叫“燧”), 夜间点火(叫“烽” ),台台相连, 传递讯息。
举放烽火的方法,昼夜不同,白天举 烟,夜晚放火,五百以下之敌放一道 烽火,五百以上放两道烽火。烟以黄
2024年度从烽火台到互联网PPT课件

8
广播电视媒体出现与发展
2024/3/23
广播的出现
01
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使得广播成为可能,人们可以通
过收音机接收信息。
电视的出现
02
20世纪中期,电视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接收图像和声音信
息,进一步丰富了信息传递方式。
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
03
随着技术的进步,广播电视媒体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内容不
01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2024/3/23
3
烽火台传递信息
01
02
03
烽火台的作用
通过点燃烽火传递军情, 是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手 段。
2024/3/23
传递方式
白天点烟,夜间点火,利 用浓烟和火光传递信息。
传递速度
受限于天气和地形等因素 ,传递速度较慢。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了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人们 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布和获取信息。
新闻网站和博客
新闻网站和博客也是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它们可以提供深入的报 道和分析。
视频和直播
视频和直播等多媒体形式的信息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受欢迎,它们可以 更加生动形象地传递信息。
2024/3/23
14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PPT课件
2024/3/23
1
•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 近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变革 •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特点 •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递挑战与机遇 • 未来信息传递方式展望
2024/3/23
烽火台

老但却行之有效的“土电报”。
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烟墩,是古代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也是一种最古遇有敌情发生时,白天点燃掺有狼粪的柴草使浓烟直上云霄(燧),夜里则燃烧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烽),台台相连,传递紧急军情。
烽火台的形状分为方、圆两种,一般相距10里左右。
据历史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台通信的方法。
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
甚至就建在长城上。
关于烽火通信有个叫“千金买笑”的故事。
周幽王有个爱妃,长得非常漂亮,但是从未见她笑过。
为此,周幽王发布了一条指令,谁能让娘娘一笑就赏他一千斤金子。
有人想出了一个烽火戏诸侯的办法。
一天傍晚,周幽王带着娘娘登上城楼,命令四下点起烽火。
临近的诸侯看到了烽火,以为西戎来犯,便领兵赶到城下救援,却见灯火辉煌,鼓乐喧天。
一打听才知是周幽王为了取乐于娘娘而干的荒唐事儿,各诺侯敢怒不敢言,只好气愤地收兵回营。
娘娘见状,果然淡然一笑。
但事隔不久,西戎果真来犯,虽然点起了烽火,却无援兵赶到。
原来各诸侯以为
周幽王又是故伎重演。
结果都城被西戎攻下,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了。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通信与生活PPT课件

一、过去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烽 火 台 传 信
1.烽火台利用什么传递信息?
2.在古代烽火台传递信息有什 么好处?
3.你还知道古代有哪些通信方 式?
一、过去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击鼓传信
一、过去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信 鸽 传 信
一、过去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驿站传信
孔明灯的由来
树枝做的地图
500多年前,有些沿海地区的人 们用树枝做成树枝地图,用来告诉 别人,附近的岛屿在哪里,海流的 情况怎么样。小贝壳被当成岛屿, 而弯曲的树枝则代表海流。
一、过去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第 一 张 邮 票
一、过去的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
你知道第一个 邮筒的故事吗?
• 1488年,葡萄牙一位名叫迪亚士的航海家率领的 船队在海上遇险,除他本人乘坐的那只船得以幸 免外,其余船只全部覆没,一些船员下落不明。 迪亚士返航前命令部下给可能生还的同胞写了一 封信,放在一只靴子里,挂在海边一枯树枝上。 一年以后,葡萄牙的另一位航海家奥·戴·诺瓦尔 途径此地,意外地“收”到了“邮筒”里的那封 信。于是,便在当地修建了一座小教堂,纪念遇 难同胞。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教堂附近兴起了一 个村镇,靴子“邮筒”的故事被传为佳话。此后, 葡萄牙海员一直沿用这只鞋做的“邮筒”来传递 信息,而利用邮筒投寄信件这一形式也被流传下 来了。1653年法国巴黎的文件上已经记载了邮筒 的出现,这是有关邮筒的最早的文字纪录。1852 年,英国在泽西岛圣赫利尔设置了首批邮筒,至 今仍在使用,可称得上是最古老的邮筒了。
将一个信息从伦敦送往纽约
信息传送时期
1750年
传送方法
帆船
从发送到接收的 时间间隔
长城烽火台的介绍

长城烽火台的介绍
长城烽火台是中国古代防御工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长城上的一种信号设施,用于传递信息和警报。
烽火台的建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明清时期达到了顶峰,成为了中国古代防御工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烽火台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和警报。
在古代,没有现代通讯设备,人们只能通过烽火台来传递信息。
当有敌情发生时,烽火台上的火苗会不断燃烧,传递给下一个烽火台,直到传递到最后一个烽火台,再由士兵传递给军队和民众。
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非常快速和高效,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信息传递到远处。
烽火台的建造非常讲究,它必须建在高处,以便能够看到远处的情况。
同时,烽火台的建造也非常坚固,以防止敌人攻击。
烽火台的形状也非常多样,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方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还有的是六角形的。
这些形状的烽火台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在长城上,烽火台的数量非常多,它们分布在整个长城上,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防线。
这条防线不仅可以防御外敌,还可以保护内部的安全。
在战争时期,烽火台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可以及时发现敌情,警报军队和民众,保护国家的安全。
长城烽火台是中国古代防御工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传递信息和警报,保护国家的安全。
在现代,虽然烽火
台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它们仍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中职下册Unit-1---the-Great-Wall-ppt课件

marvelous
adj.不可思议的;令人惊奇的
magnificent
adj.雄伟的
climb
v.攀登,爬
ancient
adj.古代的,从前的
alarm
v.警报,警告
2022/3/23
Asignal
n.信号
smoke
n.烟,雾
excited
adj.兴奋的
tourist
n.观光者;游客
lady
n.女士
gentleman
n.男士;绅士
Ladies and Gentlemen 女士们,先生们
capital
n.首都
history
interest
n.兴趣
place of interest
such as... 如……那样的;比如……
n.历史 名胜
2022/3/23
square
n.广场
Tian'anmen Square
3. Why did they build the Wall?
They built the Walls to protect their countries.
4. Who decided to have the walls linked and extended ? The first Emperor of the Qin Dynasty decided to have the walls linked and extended.
天安门广场
palace
n.宫殿
the Summer Palace 颐和园
museum
n.博物馆
the Palace Museum
故宫博物院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从烽火台到互联网ppt课件

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 下册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1
2
知识窗:烽火台(一)
司马台长城烽火台
榆林烽火台
3
知知识识窗窗::烽烽火火台台((二二))
临洮烽火台
八瓣梅烽火台
陕西骊山烽火台
4
5
6
鸡鸣驿
7
古 代 的 通信
写得家书空满纸!流 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陆 游
8
9
抗 震 救灾
通信方式的变化
时间 人们常用的通信方式
30年前
写信
15年前
发电报
现在
发邮件、移动电话
传递信息所 花费的时间
3至7天
几个小时
数秒钟
14
15
向航天英雄致敬
16
小组交流:
利用各种通信方式介绍你自己、你的学校或 者你的家乡。可以独立制作,也可以形成小 组合作,方法不限。 利用网络学习,应该注意什么?
10
中 国地 图
11
卫 星 通信
12
将一个信息从伦敦送至纽约……
信息传送 的时期
1750年 1840年
1858年
1970年 20世纪 90年代
传送方法
帆船 快速帆船 第一次横越大西洋的电
报 第一个跨海直拨电话
计算机
从发送到接手的 时间间隔
6至9个星期 大约12天
数秒内
即刻
即刻,还具有潜 力
13
17
到此结束 再见
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
• 还有就是飞鸽传书,就 是用信鸽,将信绑在信 鸽腿上,再放飞,信鸽 就会回到原来的地方, 往哪写信就用哪个地方 带来的信鸽 • 古代人通过飞鸽,烽火 ,快马,暗号,手语, 书信,旗帜等传递信号
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 现代人通过打电 话、电报、电子 信息、发信号、 广播电视、短信 、微博、微信、 电子邮件、互联 网等传递着信号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 昌平实验一小 • 四(2)班 • 张愈童 • 2013-10它是古时候传递军情的 设施,在遇到外敌侵入时,
通过白天焚狼烟,晚上点明
火,用烟火传递信号直到京
城。
烽火台典故
• “烽火”是我国古代用以传递边疆 军事情报的一种通信方法,始于商 周,延至明清,相习几千年之久, 其中尤以汉代的烽火组织规模为大 。在边防军事要塞或交通要冲的高 处,每隔一定距离建筑一高台,俗 称烽火台,亦称烽燧、墩堠、烟墩 等。高台上有驻军守候,发现敌人 入侵,白天燃烧柴草以“燔烟”报 警,夜间燃烧薪柴以“举烽”(火 光)报警。一台燃起烽烟,邻台见 之也相继举火,逐台传递,须臾千 里,以达到报告敌情、调兵遣将、 求得援兵、克敌制胜的目的。
总结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 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 家之一。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 息传递速度越来越快,现 在的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 ,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 来了很大的方便!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