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
对中西方芭蕾的认识作文800字

对中西方芭蕾的认识一、主题中西方芭蕾舞剧在题材选择上因受其民族文化、民族思想、地域特征等因素的制约与影响而存有差异。
中国芭蕾舞剧应受老庄思想及禅宗思想影响至深,故注重个体心灵的体悟,常常在表现历史政治的背景下,求返于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节奏。
所以中国芭蕾并非是对事物做呆板的自然描绘,而是把舞蹈作为传达情感的载体,来抒发民众内心的情绪,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而西方芭蕾跟我们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舞蹈选材,大多不具有政治色彩,他们人民的民族思维较轻松、活跃,他们的民族气质都是向上升华的,加之他们信奉的宗教等社会原因,致使西方芭蕾的题材大多选自童话和神话。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取材于海南省椰林寨。
舞剧中从服装、道具、布景舞蹈再到音乐,都充满着浓郁的海南黎族风情。
舞剧题材与中国当时的社会情势高度相关,它以现实主义为表现手法,极具中国特色。
而芭蕾舞剧《吉赛尔》取材于德国诗人海涅(1787-1856)的《自然界的精灵》与法国作家雨果《东方集》中的诗篇《幽灵》,格调新颖,充满旋律美和戏剧性,是浪漫主义芭蕾舞剧的代表作,得到了“芭蕾之冠”的美誉。
其凄美的题材洋溢诗意,扣人心弦。
在布置成森林深处的舞台上如精灵的舞者演绎了这段故事。
从观者角度来看,《红色娘子军》相比于“高高在上”的古典芭蕾舞剧而言,更显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是一部能使观者进入舞蹈语境且深受到感染的“接地气”的舞剧作品。
就民族思维而言,各民族都有属于本民族的气质和素养,因此,中外芭蕾舞剧所影射的社会内涵是有所差异的。
东方的哲理和美学观念滋养了西方人的精神内涵,而中国人长期受到中国文学和戏曲艺术的熏陶,因此更青睐悲欢离合的人物命运的戏剧性展示。
二、音乐舞蹈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舞蹈表演艺术中,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剧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帮助舞剧表现思想内容,发展戏剧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及个性。
音乐不但担任舞蹈的器乐伴奏,且本身具有揭示剧情和刻画角色内心感情的作用。
中外音乐舞蹈文化差异

中外音乐舞蹈文化差异音乐与舞蹈作为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类别,可以追溯近千年的悠久历史。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
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不同,导致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在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表达方面也拥有明显区别。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着重分析中西方的音乐舞蹈文化差异。
一、音乐《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音乐,已经无法查考。
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同背景、不同环境导致中西方音乐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1.审美的差异: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深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影响:儒家重中庸,讲究中正平和,在音乐上主张“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强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
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既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淡泊、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一个美好的意境可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华。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因此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2.乐器发展的差异也造成了中西音乐的不同: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不能演奏和声。
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
西方乐器多以金属为材,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中外音乐舞蹈文化差异

中外音乐舞蹈文化差异摘要音乐与舞蹈作为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类别,可以追溯近千年的悠久历史。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
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不同,导致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在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表达方面也拥有明显区别。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着重分析中西方的音乐舞蹈文化差异。
中西方在音乐上具有审美以及乐器发展对音乐的影响等方面的差异,而舞蹈则具有舞蹈部位、表现目的、表现群体、舞蹈服装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音乐舞蹈差异音乐与舞蹈作为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艺术类别,可以追溯近千年的悠久历史。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具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
但是由于中西方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不同,导致文化差异较大,因此在音乐与舞蹈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表达方面也拥有明显区别。
本文将从这两方面着重分析中西方的音乐舞蹈文化差异。
一、音乐《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人类社会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音乐,已经无法查考。
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不同背景、不同环境导致中西方音乐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1.审美的差异: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明背景,中国的传统音乐深受儒、道两家的哲学思想影响:儒家重中庸,讲究中正平和,在音乐上主张“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强调无为,在音乐上主张“大音希声”。
这正是我们古典审美意识的基础,既有情感而不狂放,有欲望但却含蓄。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对中国音乐的营造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以含蓄、淡泊、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意境,一个美好的意境可以给欣赏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带来思想上的深化和情感上的升华。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因此比较客观。
芭蕾舞的分类

芭蕾舞的分类芭蕾舞是一种优雅而精确的舞蹈形式,源自欧洲,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受欢迎的舞蹈之一。
它结合了舞蹈、音乐和剧院表演的元素,被广泛应用于舞蹈演出、电影和戏剧制作等艺术领域。
芭蕾舞具有丰富的分类体系,本文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芭蕾舞分类。
1. 古典芭蕾舞(Classical Ballet)古典芭蕾舞是芭蕾舞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分类之一。
它以欧洲贵族舞厅为背景,充满了优雅和精确的动作。
古典芭蕾舞的特点包括扩展的手臂动作、高抬腿的飞跃和旋转,以及对称的舞蹈构图。
著名的古典芭蕾舞作品包括《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等。
2. 现代芭蕾舞(Contemporary Ballet)现代芭蕾舞是对传统古典芭蕾舞的一种发展和创新,注重舞者的自由表达和现代舞蹈技巧的运用。
它融合了不同舞蹈风格和元素,例如现代舞、爵士舞和非洲舞蹈等。
现代芭蕾舞的动作更为流畅、自由,并且更加强调舞者的个性和情感表达。
3. 传统民族舞蹈(Folk Ballet)传统民族舞蹈是芭蕾舞的另一种重要分类,它将芭蕾舞技巧与传统的民族舞蹈元素相结合。
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具特色的传统民族舞蹈。
这些舞蹈通常表现了该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环境特点,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该地区的文化遗产。
4. 舞剧(Ballet Drama)舞剧是一种将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
它通常采用叙事性的表达方式,通过舞蹈动作、音乐和舞台表演来讲述故事。
舞剧既充满了舞蹈的美感,又能通过戏剧元素向观众传达情感和思想。
著名的芭蕾舞剧作品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吉赛尔》等。
5. 芭蕾舞教学(Ballet Education)芭蕾舞教学是芭蕾舞分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专业的教师指导,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芭蕾舞的基本技巧和动作,并逐渐提高自身的舞蹈水平。
芭蕾舞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培养艺术感知和舞蹈技巧,还能塑造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自信心。
总结:芭蕾舞作为一种典雅而精确的舞蹈形式,被广泛分为古典芭蕾舞、现代芭蕾舞、传统民族舞蹈、舞剧和芭蕾舞教学等几个主要分类。
舞蹈初学者扫盲:7种不同舞种的介绍对比

舞蹈初学者扫盲:7种不同舞种的介绍对比我们耳熟能详的舞蹈主包括中国古典舞、民族舞,国外的芭蕾舞、爵士舞、街舞、肚皮舞、国标舞(包括拉丁舞和摩登舞)、瑜伽,每种舞蹈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对舞者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很多初学者由于对舞蹈知识的不了解,盲目选择舞蹈导致后期放弃的结果。
所以学习前了解舞蹈的特点和要求非常重要。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索菲尔老师介绍的方法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融合了武术、戏曲的动作和造型,注重眼神的表演,身韵的展现。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讲究“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它对舞者的要求较高,柔韧性和软开度的学习难度大。
索菲尔舞蹈推荐:少儿和青年女性,性格文静,想要培养古典气质或以此为基础的初学者民族民间舞:指产生并流传民间的、充满民族文化的舞蹈形式。
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常见的民族舞有藏族舞、傣族舞、朝鲜族舞,维吾尔舞,苗族舞,壮族舞,蒙古族舞等等,因为它流传于民间,为广大民众所服务,所以它对舞者的要求比较低,也容易跳出特色。
初学者可以把民族舞当做入门,把身体练灵活了再学其他舞蹈会更容易。
索菲尔舞蹈推荐:适合广大人群,对性格无要求。
芭蕾舞:欧洲古典舞蹈,其特点是以脚尖点地,手臂舞动来表现。
芭蕾舞同中国古典舞同属基础舞蹈,但是踮起的脚尖让很多人退而却步。
相比其他舞蹈,芭蕾舞难度系数确实很高,稍有不慎还容易受伤。
但芭蕾舞对身体的纠正和气质的培养是其他舞蹈不可比拟的,所以还是有很多人对它趋之如骛。
索菲尔舞蹈推荐:少儿或有一定舞蹈基础的,柔韧性较高的成人。
成人爵士、街舞:爵士其实是属于街舞的一种,所以这里把两个放在一起写。
这两个舞蹈是现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舞蹈,也是舞蹈培训机构常开的舞蹈课程。
街舞起源美国,国内常见的是分类有Break ing、Poppin、Locking、Hiphop、Jazz、Raggae,街舞含有丰富的动作组合,难度系数较大,但爵士和街舞动作夸张、个性张扬,非常符合年轻人的性格。
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国民族芭蕾舞剧的异同点

古典芭蕾舞经典赏析论西方芭蕾舞剧与中国民族芭蕾舞剧在看点上有何异同点班级:08科文音乐表演学号:*********姓名:***【摘要】芭蕾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艺术。
欧美芭蕾历史虽经历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也形成了各个不同流派,但它们万变不离其中,都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心理结构上,而中国芭蕾舞则与西方芭蕾有着微妙的差异它建立在中国舞,戏剧舞,民族民间舞基础之上,具有民族性。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间的戏剧艺术形式。
三种艺术形式的密切合作造成时空一致、视听统一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芭蕾舞剧具有独特魅力之所在。
相对于欧洲芭蕾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芭蕾舞蹈艺术发展几乎晚了3个世纪,虽然我国的芭蕾艺术起步较晚,但却呈现出超速向前发展的趋势。
外国优秀代表作品主要有:《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仙女》、《吉赛尔》、《葛姵莉亚》等等。
中国优秀代表作品主要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牡丹亭》、《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等。
【关键词】芭蕾艺术、民族风格、西方芭蕾、中国芭蕾、舞蹈技巧【正文】“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音译,意为“跳”或“跳舞”。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芭蕾17世纪在法国宫廷形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芭蕾舞逐渐从宫廷娱乐性舞蹈变成有情节的芭蕾舞步入剧场,演出了带有社会生活内容的舞剧。
宴会芭蕾芭蕾出现于15-16世纪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意大利,最早的芭蕾表演是在宫廷宴会上进行的,1489年在意大利演出了《奥菲士》。
当时的表演形式与今天所见到的芭蕾演出绝然不同,它的看点在于每一段表演大致都与上菜联系在一起,许多神话人物上场献上许多菜肴和水果,最后客人们也都参加到热闹狂欢的表演中去。
这是一种把歌、舞、朗诵、戏剧表演综合起来的表演形式,可以说是芭蕾的雏形,后人称它为“宴会芭蕾”。
宫廷芭蕾1581年,《皇后的喜剧芭蕾》上演。
当时没有舞台,观众坐在三面墙壁的两层楼廊里,表演则在大厅的地板上进行。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

中国民族舞与西方芭蕾舞比较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都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舞蹈形式。
中国民族舞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而西方芭蕾舞起源于欧洲。
虽然两种舞蹈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在舞蹈技巧、舞台表现和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
首先,中国民族舞注重表达情感和个性。
民族舞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通过身体语言和舞蹈动作来表达情感和传递故事。
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在表演民族舞时,舞者通常会使用丰富多样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传达特定的情绪,使观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相比之下,西方芭蕾舞更加注重舞技和身体训练。
芭蕾舞强调舞者的体态和线条,要求舞者具备优雅的姿势和灵活的身体控制能力。
芭蕾舞的舞步和技巧非常复杂,需要舞者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才能达到高水平。
此外,芭蕾舞在表演时通常需要舞者具备卓越的肢体和空间意识,以便能够在舞台上展现出精确而协调的动作。
芭蕾舞的技术要求使其成为一门高度专业化的舞蹈形式。
除了舞蹈技巧的差异外,两种舞蹈形式也在舞台表现上有所不同。
中国民族舞注重团队的整体协作和编排,舞者们往往在大群体中表演。
他们通过准确的动作和舞步展现出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力量。
与之相反,芭蕾舞更加注重个体的表现和突出舞者的个人魅力。
芭蕾舞演员在舞台上通常是以个体为中心,展示自己的技术和表演实力。
这种个体的突出表演使观众更加集中注意力,并赏识舞者的独特之处。
最后,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在文化背景上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民族舞承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它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而西方芭蕾舞则受到了欧洲贵族文化的影响,强调优雅和精致。
它被视为西方文化的瑰宝之一,成为了许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代表。
虽然存在差异,中国民族舞和西方芭蕾舞也有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可能。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两种舞蹈形式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相互影响。
例如,在现代舞台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既有中国民族舞的元素,又有西方芭蕾舞的影子。
东西方舞蹈艺术比较

东西方舞蹈艺术比较作者:丁琼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3期摘要:舞蹈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缩影和象征。
由于不同地域、国家、民族,有着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舞蹈艺术,因此本文以东西方最具代表的舞蹈作品《雀之灵》和《天鹅湖》为例,分别从它们的舞蹈形式、文化背景和舞蹈内在情趣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西方舞蹈崇拜宗教礼和文化自由、外放,东方舞蹈讲究形神的统一。
关键词:《雀之灵》;《天鹅湖》;艺术比较;差异性0 引言世界舞蹈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了其特征的多样化。
东方有中国和印度以及埃及等舞蹈模式;西方有英国,俄国以及美国等舞蹈模式。
正是由于它们之间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才使得世界舞蹈呈现出绚丽多彩,万花齐放的丰富景象。
这里以中国孔雀舞《雀之灵》和俄国芭蕾舞《天鹅湖》为例,通过对两者的赏析和比较来论述东西方舞蹈艺术的不同。
1 东方看手,西方看脚东方舞蹈是“坐”文化,它对于“手舞”的关注多于“足蹈”,以上身肢体语言表现为主。
而西方舞蹈是以“立”文化为特色,以下身肢体语言表现为主。
《雀之灵》和《天鹅湖》在东西方舞蹈艺术比较中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前者比较注重上肢变化,面部表情丰富多样,手指姿态变化莫测,腿部大多是立地蹲伏。
后者则是把腿脚的功夫作为表演的重点,以“开、绷、直、立、轻、稳、准、美”为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手臂仅向旁平举而已。
《雀之灵》的灵感来源于傣族舞蹈,它脱胎于傣族传统的孔雀舞,是对传统舞蹈的演变和创新。
以模仿孔雀的一点一滴的动作为故事内容,在动作编排上,开场运用拇指与食指指尖的细微捏合,中指和无名指以及小拇指自然地翘起,直观形象的塑造了孔雀头部的舞蹈造型。
舞者通过其手腕、手指与身体各部分的协调配合展现出节节伸展的舞姿,让观众在这种震撼而又安静的光影之中无声无息地被感染,与舞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与《雀之灵》有所不同,《天鹅湖》取材于德国中世纪民间爱情传说,王子齐格弗里与被魔法变成天鹅的公主奥杰塔的爱情故事,并通过芭蕾舞的形式呈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本 概 况
手 舞 足 蹈
艺 术 特 点
舞 具
•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涵盖面很宽泛的概念,民 族舞泛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受民俗文化制约、 即兴表演但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娱为主要功能的 舞蹈形式。它既包括汉族民间舞蹈,也包括少数民 族舞蹈。 • 古典舞在形式和内容上融中国古代及近代众多中 国人体文化精髓于一身。经过继承、发展与创新, 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艺术性与鲜明的民族风格的 舞蹈表现形式
• 如果概括民族舞蹈服饰的主要艺术设计特征,大 致有:舞蹈化、符号化、审美化、精神化和多样 化这几点。
• 一、古典式芭蕾舞衣
•
裙子的长度,不超过膝盖,是短式的, 不过袖子有无袖的,长袖的,灯笼袖等; 它的裙子几乎到脚踝附近,颜色有白色的, 淡色的,淡紫色等。
• 二、浪漫派芭蕾舞衣它的裙子几乎到脚
中国“手舞”
• 中国文化是一种含蓄内收的文化。中国古典 舞蹈的动作讲究内在感觉与呼吸的控制,有许多 “含胸”、“颔首”的内收性动作,呈内聚性形 态。“终点回归圆点”的运动原则和“起承转合” 的结构原则贯穿于中国古典舞蹈动态造型的始终, 形成了一整套完全体现“圆、曲、拧、倾”的身 法和技法。这样内聚性的身法、技法却是会限制 人体下肢运动的技法。另外,中国古典舞蹈的服 饰以长袍束身、密扎紧裹为特点,这同样束缚了 下肢的运动。种种原因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蹈以 “手舞”为主的特色 。
• 芭蕾讲究的是“开、绷、直、立” 开:韧带柔软, 脚可以分开到180°.绷:脚背绷直时腿不能弯.直: 身材挺拔、高挑,腿要直,腿也要长(腿比身体 长就行了),立:背挺,不驼背,人要显得很有 精神,又高又苗条是芭蕾舞所讲究的。
• 芭蕾舞剧是综合音乐、美术、舞蹈于同一舞台空 间的戏剧艺术形式。三位姐妹艺术的密切合作造 成时空一致、视听统一的艺术效果,这正是芭蕾 舞剧具有独特魅力之所在。
• 而中国的民间舞蹈则不同了,它更加生活 化。更加贴近百姓的日常劳动和生活。农 闲时、丰收后、婚丧嫁娶中、传统佳节里, 各族人民都以自己民族的歌舞来表极纯真 的爱情和美好的理想,并从中吸取智慧和 力量。民间舞蹈通常与民歌紧密结合,形 成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自由、生动表现 丰富的生活内容,易为人们理解。这种艺 术形式雅俗共赏,是自娱性与表演性的高 度统一。
• 中国的民族舞蹈更强调“自然”,注重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群舞的场面 就比较主要。如东北的大秧歌中,舞者 用扇子、高跷等道具,主要以群舞的形 式来烘托欢乐祥和的场面。 • 而西方的芭蕾舞则不同,更强调“人”、 注重人的精神,这可能与芭蕾舞的产生 时代有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就 是重视“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 比如在《天鹅湖》中,虽然也有群舞, 但是我感觉群舞主要是为烘托主人公的 独舞的。
摘要
•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and Western classical ballet are the epitomes of Eastern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respectively in the dance aspect. These two kinds of ancient artistic forms are manifested in different esthetic requests of the above two distinctive individual cultures respectively.
踝附近,成吊钟型,有无袖的,灯笼袖的 颜色有白色的,淡色的,淡紫色等。
•
1832年,M.塔廖尼开始使用E.拉米为她设 计的一种露肩式连衣裙,称“浪漫主义芭 蕾舞裙”。这种舞裙有紧贴的上衣身,下 接过膝的钟形褶裙,裙部以数层白色薄纱 裁制,配浅红连袜裤,便于演员展现大跳、 打脚等舞姿。1880年芭蕾舞裙缩短,裸露 大腿,称芭蕾短裙(tutu),成为芭蕾舞标准 裙。其裙部由4~5层丝绸绉褶构成,上连 在相应尺寸的背心上。 • 20世纪以来,现代芭蕾舞剧多采用艺 术化的生活服装。
• 其实无论西方的芭蕾舞与中国的民族舞蹈有多么 不同,都还是有相通之处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 他们都是世界舞蹈海洋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 这两种舞蹈都讲究节奏和韵律,都讲究动作的协 调和舞者们的配合。 • 其实只要是美的东西就是大家喜欢的。严谨是一 种美,通俗亦是美;典雅是种美,而生活化更是 一种美。愿这些美丽的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 绽放出更加美丽的奇葩!
中国民族服装
•
为适应剧场民族舞全力打造民族舞蹈艺术形象 的要求,民族舞蹈服饰设计要在民族盛装基础上, 对其款式、色彩、面料、饰品、材质、图案纹样 等服饰元素,做全方位地艺术筛选、解析、重构、 演化和兑换等,从而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既有利 于舞蹈肢体活动和动作表情又蕴涵着舞蹈作品形 象精神话语的,同时还具有着新鲜视觉艺术效果 的 further understand these two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artistic forms and compare the difference features of them, especially the similar and distinct traits on how to express beauty, which will have significance to the communication of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 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积淀古代文 化、保留原始舞蹈的遗存、在民族交融中发 展。歌、舞、乐三者结合使它具有独特的传 承方式舞者在舞蹈进行中互相学习。即兴创 作,在特定环境中,表现本民族的独特风格与 思想情感一方面通过参加者的共同提炼使本 民族的民族舞蹈更加完善,更具有生命力。 • 其次中国民族舞蹈非常讲究舞蹈队形的排列 与场面的变化。例如汉族秧歌群舞场面变化 的图案就有百种以上每个图案都有一定名称、 人数与套路。
• 芭蕾,欧洲古典舞蹈,由法语ballet音译而 来。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 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 芭蕾舞是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 戏剧情节。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 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
• 西方的芭蕾舞在产生之初主要是供上层社会的人 欣赏和消遣的,西方早期的一个宫廷芭蕾舞剧耗 资巨大,演员的所有道具都是新做的。这是只有 社会上层的名流人士才能消费的起的,也可以说 这是一种奢侈的艺术形式。其实现在的芭蕾舞剧 也常常与高贵典雅等词汇联系起来,芭蕾舞演员 穿着白色的纱裙,点起脚尖,一种身体的延伸感 立即呈现。所以,我觉得西方的芭蕾舞绝对是一 种高雅艺术。或许在大多数西方人的观念中,这 种高贵是主要的审美标准。
“手、足” 差异原因
• 中国文化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儒、 道、佛等家的仁——礼、虚实相生、转世轮回等 思想为哲学渊源。中国的小农社会形态主要以自 给自足的男耕女织为基础,因此而形成中国人民 喜静、不喜动,善动手而不善用足的行为模式。
• 西方文化则是以草原游牧文明、海洋渔猎文明为 基础发展起来的,以人性自由、开放、理性等人 文主义思想为哲学渊源。以人文主义的自由、开 放精神为主,这在舞蹈艺术中体现为喜欢“足 蹈”。
• 不同地区、民族的民间舞蹈,由于受生存 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 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在表演 技巧和风格上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
• 民间舞不乏朴实无华、形式多样、内容丰 富、形象生动等特点,历来都是各古典舞、 宫廷舞和专业舞蹈创作不可或缺的素材来 源。
• 载歌载舞 我国的民间艺术自古以来就有载歌载舞 的传统,如汉族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 “花灯”,满族的“莽式”,维吾尔族的“麦西 来普”,这些都是载歌载舞的民间舞蹈。 • 利用道具歌而舞之 。这些道具有:手绢、扇子、 花绸、头上戴的帽子、面具、腰里绑的腰鼓、腰 铃、脚踏的高。 • 形象鲜明、情节生动 我国的民族舞蹈一般都以一 个故事为依据,舞蹈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活灵 活现。 • 自娱与表演的统一 。表演者同时也是一个自娱者, 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西方芭蕾“足蹈”
• 芭蕾可谓西方古典舞蹈的景点。它的动作要点 为“开、绷、直、立”,所有的动作形态呈向外 的星射状。观察芭蕾,我们会发现,优雅的芭蕾 仪态与技巧都是离心星射的。其中典型的足尖舞 技巧,十分美妙地刻画出人类摆脱大自然束缚的 心理趋向。所有的轻盈的腾跳、舒缓的移步、快 速的旋转,都在足尖完成。自信的、优雅的、高 贵的意大利人、法国人、俄罗斯人把芭蕾传承演 绎,无论怎样变迁创新,足尖是他们的精神的根 本立足点。
•
芭蕾舞鞋
• 芭蕾舞鞋能够承受的巨大的荷重可以跟足球鞋承 受的荷重相提并论,其关键在鞋尖。鞋尖不仅柔 软,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安全系数。即使跳起时鞋 尖断裂,女演员保证不会残废。 • 芭蕾舞鞋鞋尖用生产紧身胸衣的面料,例如 缎子缝制而成。“格里什科”的专家得出结论, 芭蕾舞鞋最合适的颜色——桃皮色。既不刺激观 众,又能安抚女演员本人,而不是通常许多国家 的那样——粉红色。
•
芭蕾舞鞋:足尖鞋,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古时的 芭蕾舞演员都穿有跟的舞鞋,到了 19 世纪浪漫主义 时期,舞剧中的主角大多是仙女、精灵等角色,为了 表现女性轻盈的感觉,发明了尖头鞋。每对足尖鞋 都是由人手制造,材料包括缎带、粗麻布、浆糊等... 一种轻便的为舞蹈演员特制的鞋,该鞋鞋尖加装 木块,鞋帮为纤维织物,用带子紧绑在脚上。一种软 式装配法,先把鞋帮固定在鞋楦尖头上,然后对缝缝 合,鞋尖的缝线一般要拆掉,这种方法与透缝法相似。 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鞋也磨脚。芭蕾舞鞋是 以六层布为原料,每一层布上要抹一层胶叠制而成, 芭蕾舞鞋尖的坚硬便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