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公开课)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中国的农业》、ppt课件、适合高中复习教学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 和新疆四省区。(中温带)
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地 区分布最广的油料作物。是世界上 生产油菜籽最多的国家。
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四川盆地、
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省的产量第一
河 北 河南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
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油料作物,同时也是 副食品的重要原料,营养价值高,
基地类型 分布地区 商品粮基 九大基地:(1)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地 ①太湖平原、②洞庭湖平原、③江汉平原、 ④鄱阳湖平原、⑤成都平原、⑥珠江三角洲; (2)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⑦江淮地区; (3)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⑧松嫩平原、 ⑨三江平原。
(四江三湖一成松、“松嫩三江北大仓, 两江三湖居中央;成都平原西南望,珠 江三角在南方 ”)
三、畜牧业
• • • • • •
畜牧业:指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广大东部农耕区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区位与地位
四大牧区? 优良畜种?
(2006天津文综卷)(5)据图14说明本市发展水产养殖业 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5)海岸线长,沿 海滩涂地广,适 合发展海水养殖; 湖泊、水库和洼 淀较多,适合发 展淡水养殖。
五、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均农产品占有量较低; • b“靠天收”“靠天养畜”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 农业综合生产力比较低,抗灾能力、机械化水平、 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 c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 渔业比重太小。 • d农业“新,特,优”产品比较少,农业产业化 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 • e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如耕地减 少、土壤退化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 森林面积减少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中国的农业(上课)

海和滩涂;海域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有广阔的 大陆架;有寒暖流交汇; • 在大陆方面:河湖面积广 • 水生生物品种多 • 影响水产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 自然条件(水域);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历 史、加工工业、爱好、技术)
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发达,原因?
•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海域宽广;大陆水 域的3/4在东南部。
如何加快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四、水产业
• 水产业: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采集,或者人工 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业。根据生产方式 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
• 我国发展水产业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 在海洋方面:有广阔(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浅
三、畜牧业
• 畜牧业:指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 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 •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广大东部农耕区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 区位与地位
四大牧区? 优良畜种? 区位条件? 地位?
• ②水稻:性喜温湿。秦岭——淮河以南则是水稻的集中 分布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台 西平原。
• ③玉米:性喜暖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至云贵高原的东 北----西南向的长形地带。主要在松嫩平原。
• ④大豆:喜温作物。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主要 在松辽平原和黄淮平原。大豆是粮、油兼用作物。
地位:牧区畜牧业是 牧民生活和经济收入 的主要源泉;也是国 民经济中皮毛、肉奶 的重要供应者。
区位:有广阔的天 然草场;各民族从 事牧业的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有许多 优良畜种;国家政 策扶持;
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发达,原因?
•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海域宽广;大陆水 域的3/4在东南部。
如何加快我国畜牧业的发展?
四、水产业
• 水产业: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采集,或者人工 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业。根据生产方式 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
• 我国发展水产业有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 • 在海洋方面:有广阔(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浅
三、畜牧业
• 畜牧业:指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 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 •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广大东部农耕区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 区位与地位
四大牧区? 优良畜种? 区位条件? 地位?
• ②水稻:性喜温湿。秦岭——淮河以南则是水稻的集中 分布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台 西平原。
• ③玉米:性喜暖湿,集中分布在黑龙江至云贵高原的东 北----西南向的长形地带。主要在松嫩平原。
• ④大豆:喜温作物。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主要 在松辽平原和黄淮平原。大豆是粮、油兼用作物。
地位:牧区畜牧业是 牧民生活和经济收入 的主要源泉;也是国 民经济中皮毛、肉奶 的重要供应者。
区位:有广阔的天 然草场;各民族从 事牧业的历史悠久, 经验丰富;有许多 优良畜种;国家政 策扶持;
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公开课)

4、蓝色农业
由于陆地资源的日渐缺乏,人类目光开始转向海洋,开始向 这个蓝色聚宝盆索取资源。人们通常将这类农业称之为蓝色 农业,即指海水农业。
5、绿色农业
无公害食品
绿色食品
有机食品
有机食品
6.数字农业
7、基因农业
基因农业就是指人类利用DNA重组技术、克 隆技术等生物技术培育新的、安全的食物 。
改造措施
植树造林、 节水农业
有利条件:
光、热、水资源丰富,配 合较好;劳动力充足,市
场广阔,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
春季低温阴雨,夏季 伏旱,人均耕地少
改造措施 发展水利
• 运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新品种
8、网上农业
含义: 网上农业指人们利用电脑网络开展农业信息技术 服务,指导农业生产的方式。 涉及内容: 如气候、土壤、水与物种等环境资源信息;生产 资料供求信息 农产品生产、流通、价格信息
科技、教育、政策法规等信息。
9、沙漠农业
• 以色列为典型代表,依靠 现代化的沙漠农业创造了 人均生产总值1.7万美元的 奇迹。
关节炎。 太空农业在21世纪将形成新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
点。
• ——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
• 主要表现在东部和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结论1:地形类型多样,西部多高原山地, 东部多平原,丘陵。
结论2:南北跨纬度大,热 量差异明显
有利条件: 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 壤肥沃,地广人稀、机械 化程度高,交通便利。
3.经济林木
天然橡胶
(云南南部的 西双版纳、海 南岛、雷州半 岛)
3.经济林木
我国是茶叶原产地 茶叶生长环境:①气候温和湿润,多云雾,光照强;
②排水良好的坡地;③酸性土壤。 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
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课件分解

我国的种植业
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小麦 耐寒、耐旱,地区的适应性强,分布比较广。 分类(按播种季节):春小麦(春种秋收)
冬小麦(秋种次年时夏收)
2、小麦: 春小麦:东北平原、河 套平原、宁夏平原、新 疆和青藏高原地区 冬小麦: 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地 区、长江以南。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主要知识点
黄淮 海优 质小 麦带
中国的农业
第七节 农 业
本节重点 • • • • 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我国四大牧区的畜牧业发展状况 我国林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优势农产品及其区域布局
复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1.自然条件 条件 典例 新疆瓜果糖分含量高, 品质好 南稻北麦,南甘(蔗) 北甜(菜);海南一年 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气候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 降水少,季节分配不 年际变化影响土地利用状 均,年际变化大,中 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 低产田多,产量不稳 和水利工程投入 定 具体影响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的 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品质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 长期,从而决定了农作物 品种和耕作制度
①南方山区山地草坡多; ②秸秆、饲料丰富。
三、 水产业
•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又可分 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 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河湖面积广 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依次有渤海、 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 东南部。 ②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③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④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完整版)区域地理中国农业公开课

江淮地区(冬小麦)、太湖平原(水稻)、
鄱阳湖平原(水稻)、
江汉平原(冬小麦、水稻)
洞庭湖平原(水稻)、珠江三角洲(水稻)
成都平原(水稻)
商品棉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
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南疆(长绒棉)
两个都是的:江淮地区、江汉平原
小组讨论3
棉花喜温、好光,适宜在深厚疏松的土壤中生长, 生长期高温多雨,收摘期降水较少的地区。
三北防护 林分界线
③西南林区: 垂直分异显著.
①东北林区: 小兴安岭红松和 大兴安岭落叶松
②东南林区: 人工林区. 樟树.马尾松. 毛竹.茶叶树. 油茶树
茶树:喜温好湿, 喜酸耐阴。我国 是茶的故乡。
4、主要林业生态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防止水土流失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沿海防护林体系;防御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 太行山绿化工程; 平原绿化工程;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 全国防治沙漠化工程。
青藏高原区: 青稞、豌豆 西北区: 长绒棉.甜菜.小麦
(八)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主要的解决途径
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 个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粮食是 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我国有近13亿 人口,粮食需求量大。目前,我国粮食产量 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粮食产量还只有400 千克,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 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自然 灾害频繁。因此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 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也是实现农业生产合理布局的关键。
我国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 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三)农业生产特色
思考:
⑤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 尔盆地.
4.1中国的农业-课件(47张PPT)

3. 读图,我国农业各部门中,产值比例最大的是( )
A. 种植业 B. 牧业 C. 林业 D. 渔业
4.把以下食品与相关的农业类型连线:
谷物、蔬菜
畜牧业
肉、蛋、奶
种植业
鱼、虾
林业
水果
渔业
牧业35%
渔业11%
4% 林业
种植业50%
学习目标
农业(第二课时)
1.运用资料,说出中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 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畜牧业的分布特点。
• 农业科技的不断提高,使许多 不适应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条 件得到改善,农业生产空间大 大拓展。
课堂活动
2.讨论:发生下列变化的主要原因。 荔枝生产于中国南部,以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区栽培较多。读图,
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影响的角度。
“一骑红尘妃 子笑,无人知 是荔枝来”的 时代已尘封于 历史的记忆中!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1.农业的概念
➢ 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 的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
农业就是种 植农作物吗?
一、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2.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
自动收割机在收割水稻
温室大棚里的草莓
农田滴灌设施
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水稻平均产量 不到4500千克/公顷,目前超级杂交水稻已突 破12000千克/公顷,使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 的情况下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高二中国地理授课课件七中国的农业.ppt

我 国 九 大 商 品 粮 基 地
九大商 品粮基
地
①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
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 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②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
江淮地区
③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五大商 品棉基
地
江汉平原 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 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黄淮平原 南疆
水稻土肥沃
热量不足, 生长期短, 低温
一年一熟
水源不足, 旱涝盐碱风 沙
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
多水旱灾害, 一年两熟或 春季低温 一年三熟
春小麦玉米 大豆甜菜
冬小麦玉米 棉花花生
水稻 油菜 棉花 甘蔗
2.我国西部地区四大牧场比较
牧区 内蒙古牧区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牧场类型
主要畜种
温带草原牧场 山地牧场 高寒牧场
•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 东南部。
②人口: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③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 ④技术: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二、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河流 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宜牧则牧 气候湿润、河湖众多—宜渔则渔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宜粮则粮 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宜林则林
一、农业的地区分布 (一)种植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义的农业包括耕 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我国,种植业是 农业的主体。
1、影响条件
①土地条件:地形平坦,土壤深 厚、肥沃,水源丰富
②气候条件:农作物生长所需的 光照、热量和水分。
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的农业

小麦、棉花、花生、甜菜等;以南地区主要是水田, 广泛种植水稻。此外,棉花、油菜、甘蔗等农作物
的种植面积也较广。农作物生长期的天数,从南往
北逐渐减少。一般来说,海南岛可以一年三熟,淮 河以南一年两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东北一年一熟。所以,我国种植业的制宜,使耕地资源得
• 社会条件: • ①市场,②劳力,③机械,④政策,⑤交
通运输,⑥其它如:地价、资金、管理、 技术(化肥、农药、良种、冷藏等)
编辑ppt
8
•
(2)我国种植业分布
•
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半湿
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由于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
的差别。一般以秦岭一淮河一线为界,以北地区主 要是旱地,灌溉多采用水浇形式,种植的农作物有
生长习性: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 甜菜 林、内蒙古、新疆四个省区(中温带)
出口商品基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太湖平原、闽南三角洲地带、珠江
地
三角洲;种植花卉、蔬菜、水果,发展塘鱼禽畜生产。
编辑ppt
17
2、稳定粮食生产的能力
• (1)重要性: • ①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我国是一个人口众
• 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它一方面要求有 适宜耕作的土地,一般要求地形平坦,土壤深厚、 肥沃,水源丰富,灌溉便利;另一方面要有足够 的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世界 上农业发展较早、农业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降水 适中的热带、温带平原地区。我国的种植业区也 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 盆地和丘陵区。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我国南方和 北方的农业在耕作制度、农作物种类等方面有明 显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流域
油菜分布范围
华南地区
甘蔗
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生长期长。
四川盆地种植甘蔗的原因:冬季北部有秦岭阻挡, 气候温暖;夏季受盆地地形的影响,热空气 不易扩散,气温高,热量丰富
甜菜
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
40o
中国糖料生产分布图
新疆
内蒙古自治区
黑龙江 吉林
南蔗北甜
甜菜 甘蔗
四川 云南
新疆伊犁的细毛羊
A 我国草场资源利用现状:生产方式落后,靠天养畜, 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天然草场的单位面积产草量逐 年下降,草场退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场沙化和碱化面积 增加;草场载畜量越来越少,一些地区已达到饱和状态。 B 保护措施: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大力建设 人工草场。
(四)水产业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
东部季风区特色农业
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
南方低山丘陵立体农业模式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黄淮海平原低湿地鱼塘—台田模式
坝子农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业
河谷农业
(二)林业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多 种原材料、食品、饲料,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水、气、净、美、物、沙、 尘。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据生产方式
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
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发展水产的水域条件优越,陆地上
河湖面积广大,养殖历史悠久;海洋方面,自北而南,
依次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广阔水域。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
广西
福 建
广东
台 湾
4.耕作制度:
⑴概念: 一个地区一年种几次庄稼 ⑵分布情况: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一年三熟
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5.农业特色
④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噶
尔盆地.
⑤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雅 鲁藏布谷地.
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①耕作业: 东部季风区
珠江三角洲
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主要粮食作物
春小麦 春小麦
水稻、冬小麦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水稻
棉花
生长条件:1、夏季高温、光照强、降水丰沛 2、生长的后期降水少,利于后期成熟和采摘 3、土壤呈沙性
的3/4在东南部。 ②人口: 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 ③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 广阔。 ④技术: 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舟山渔场为什么会成 为我国最大渔场?
①大陆架,光照充足; ②河流入海口,营养盐丰富 ③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面积广阔; 自然 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社会经济: 市场、交通、科技、劳动力、政策
2、分布
我国的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 湿润、半湿润 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区。
3.中国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
小麦
水稻
粮食作物
玉米
棉花
纤维作物
大豆
花生 油菜
油料作物
(三)畜牧业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
区畜牧业两类。 牧区畜牧业四大牧区:
1.内蒙古牧区(载畜量最多)(三河马、三河牛)
2.青海牧区
3.西藏牧区 (牦牛) 4.新疆牧区 (细毛羊)
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 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家禽。
内蒙古三河马
内蒙古三河牛
牦牛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主要产于青藏高原海拔 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牦牛全身都是宝。 藏族人民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 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 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 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3.经济林木
天然橡胶
(云南南部的 西双版纳、海 南岛、雷州半 岛)
3.经济林木
我国是茶叶原产地 茶叶生长环境:①气候温和湿润,多云雾,光照强;
②排水良好的坡地;③酸性土壤。 我国茶区辽阔,广泛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
山地和丘陵地带,以浙江、湖南、安徽、四川、福建五 省产量最多,是我国著名的五大产茶省,其次是云南、 广东、湖北等省。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
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种植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副业
回顾:农业区位选择
气候
影
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农
土壤
业 生 产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水源
的
市场
区
位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因
素
科技
政策
劳力
光、热、水
灾害性天气 因地制宜
对自然条件 的改造
社会经济条 件的变化起 决定性作用
一、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一)我国的种植业 1、影响条件
冀中南、鲁西 北、豫北平原
南疆地区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大豆
东北平原 内蒙古东部
花生
花生: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 丘陵地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
油菜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油菜种植
油菜种植地吸引 众多游客
中国油油菜分布
技术改革扩大农作
黑龙江
物的区域范围
辽宁
南迁北移
黄淮海平原山主地要分、布丘在陵
(干湿地区)
的
(地形)上。我国有三大林区,
分别东是北_林__区__,__西__南___林__区__,__东__南__林__区_________。
2.三大林区和主要树种
东北林区: 我国最大天然 林区.主要树种有红松和 兴安落叶松
西南林区:垂直分 异显著.
经济作物
甘蔗 甜菜
糖料作物
主要农 作物
小麦
东北:春小麦——春播秋收 华北:冬小麦——秋播夏收
春小麦 冬小麦
水稻
我国水稻主要分布在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玉米
玉米优势产区
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华北平原
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三江平原 松嫩平原
商品粮基地
江淮地区 成都平原江汉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
东南林区: 人工林区.
主要树种 有樟树.马 尾松.毛竹. 茶叶树.油 茶树
3.经济林木
苹果(主产于 暖温带,山东 半岛、辽东半 岛、河南、河 北、陕西、新 疆等省区)
3.经济林木
柑桔(主要产 于亚热带,东 南丘陵)
3.经济林木
茶叶、毛竹、 樟树(主产于 南方各省丘陵 山区)
3.经济林木
香蕉、荔枝、 龙眼、菠萝、 椰子(热带, 南部沿海各省 ,福建、广东 、广西、海南 、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