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高中思想政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优质教学课件

认 识 受 到 各 种 条 件 的 限 制 ————
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还受到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 素 质等条件限制。
探究二 : 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为什么早期人 类 对月球的正确认识如此匮乏?
认 识 受 到 各 种 条 件 的 限 制 ————
从主体来看受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还受到 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 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 化 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 过程 。
最近几年研究人员获得的最大发现,是在月 球上的陨石坑里和广大的平原上的冰及岩石里发现 了水……
探究四:人类还能了解月球、宇宙里更多的谜团吗?
这些谜团人类能解决吗?
2 、认识具有无限
性
认识的对象 ( 物质 世 界)
———— 无 限 变 化
认识的主体(人 —— 世代延
类)
续
人类 认识
认识的基础(实 —— 不断发
第六 课历 程
求索真理 的
观点一:月亮是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人类造出来的 观点二: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 体
观点三: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 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 ft坑
观探点究四一::月你球认原 本 为是哪地些球认的识一是部 分 正,确由的于?地为球什运 动 么和
月球的复杂多 变
材料一: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 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 它们称为“海 ”。而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 在没有探测器的年具代体,实月践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立。场观
人教版高二政治课件:第二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克服片面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 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 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 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 勇于坚持真理母词引起的 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 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1、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 生争论是正常现象。 为什么形成争论
2、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克服错误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 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 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 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追求真理的过程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 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 和发展。
谢 谢!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1、能制定一步到位的高 考改革的政策吗?
2、13年的高考改革会是 最后一次政策调整吗?
3、为什么说改革在争议 中前行?
[核心考点分析] —— 认识的过程
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活动具 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原理)
2、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 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 (方法论)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7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原理内容〗: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 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探究二:人类的探月之旅
人类关于 月球的认 识还会发 展吗?为 什么?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 ——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实践) ——不断发展
人类认识 无限发展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5
探究三:人类的探月之旅
9
2.上海科学家与国际同行合作,发现黑洞并不像人 们想象的那样来者不拒,而是非常挑剔。大部分的
吸积流在进入黑洞的势力范围后,以外流形式逃出
了黑洞的俘获。但这一理论证明只有获得观测事实, 才能给15年来争议不断的科学猜想画上句号。这从
一个侧面表明( D )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课堂检测】
1.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
主要矛盾的重新定义( D )
最新6.2.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强调 求真务实精神?
⑴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 基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 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
⑵求真务实,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⑶面对21世纪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社会 变化,我们党和国家要发展,都要求我们必须做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解放思想,开 拓进取,与时俱进。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6
螺旋式上升的过 程
方 法 论 要 求
理 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实践中
检验和发展真理.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主体和客体
等条件的限制,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随认识对象、主体、实践的
不断发展而发展,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 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 行动的依据。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 符合。
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所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 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特点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义 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认 识 论
主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观相符
高中思想政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新课】人类探月之旅—交流篇材料一:观点 1 :月亮是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人类造出来的观点 2 :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观点 3 :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观点 4 :月球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由于地球运动和受外星体撞击,地球飞出去一大块物质,形成现在的月球……【讲授新课】人类探月之旅—懵懂篇材料三: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而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中世纪欧洲神学思想处于统治地位,探究一:你认为哪些认识是正确的?为什么?探究二: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为什么早期统治阶级推崇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了地球、人类对月球的正确认识月亮等万事万物,“君权神授”中国古代老百姓每逢月食非常害怕,“天狗食月”一说盛行……从客观来说,生产力水平低下决定的,这也是根本原因。
主观方面,人的认识能力也受时代的局限,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水平也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局限。
主体(人类)、客体(客观事物)、基础(实践)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人们宇宙的认识会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宇宙这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人类探月之旅—实践篇如此匮乏?材料四:“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1969 年 7 月20日,人类登月第一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时如是说。
“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事。
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整个计划和进程,探索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
1967 年1 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美国宇航员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等3人不幸遇难,但他们的这句“遗言”一直激励着无数后人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课件)

下雨真好
下雨糟透了
人的主观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意识,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人事结构和认识水平不同, 对同一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 的认识。
在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中什么样 的结论能够被称为真理。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和客观相 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反映。
宙探测器探测火星的活动一 直没有停止。2004年,人类
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
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 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 等现象.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解析:答案是肯定的,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
会继续发展,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在不断发展,作 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世代延续的,社会实践也是 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所以,人的认识能力是随 着社会实践而发展的,随着认识工具的不断丰富 和发展的,从而对火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
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真理
谬误
真理: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 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 认识。
2、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
客观性: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在内 容上它是客观的,所以客观性是真理的基 本属性。
问: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
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因为它所反应的内容即 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人的意识。二是, 因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在实践本身是客 观物质的活动。
失败和挫折?
【提示】(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 件的限制,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 次反复才能成功。 (2)正确对待挫折,要有迎难而上、不怕失败的 精神,善于从失败和挫折中寻找原因,吸取教训, 继续前进。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提纲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浏阳一中杨桢[考纲要求]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方法论要求:2、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方法论要求:[课前调查]2014年被称为高考改革元年,高考留给各界更多思考,也引发了更多有争议性的话题——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是否该继续,又该如何进行?你赞同还是反对自主招生政策?[自主学习]1、什么是真理?2、真理作为一种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但为什么说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3、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真理性认识有多个吗?4、为什么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5、专家代表了某方面的权威,所以专家的观点就是真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权威?6、除了客观性,真理还有什么属性?7、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度吗?说明了什么?8、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在后期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题,所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这反映了什么道理?9、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怎么做?10、真理与谬误是什么关系?[疑点分析]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2、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多数人所认可的[核心探究]——认识的过程2、13年的高考改革会是最后一次政策调整吗?3、为什么说改革在争议中前行?高考改革的政策是推倒重来吗?[真题演练] 2013课标全国I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
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ppt

(二)认识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追求真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 从认识回到实践循环的波浪式 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真理是随着实践不断深化、扩 展、向前推移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 进取,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
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说明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
被否定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C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的关系是什么?P51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 统一的。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 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 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 我们行动的依据。
【探究】P48-49 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 会发展吗?为什么?
【提示】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 理的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认识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2. 认识具有无限性P49
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 ————无限变化
认识的主体(人类)——世代延续 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 ——不断发展
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 相符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 ③
[真题分析]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 文收录了NBA、BBS、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 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 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生活与哲学追Biblioteka 真理是一个过程浏阳一中 杨 桢
[课前调查]
2014年被称为高考改革元年,高考留给各界 很多思考,也引发了更多有争议性的话题—— 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该如何进行?
1、你有没有准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 2、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自主招生?简要说明理由
[调查结果]
35 30 25 20 15 10 5 0 准备参加 不准备参加 总人数
追求真理的过程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 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 和发展。
谢 谢!
2、13年的高考改革会是 最后一次政策调整吗?
3、为什么说改革在争议 中前行?
[核心考点分析] ——
认识的过程
1、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活动具 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原理) 2、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 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 发展真理。 (方法论)
课堂演练 (12海南卷)2011年9月,科学家在“中微子振荡实验”中测量出 中微子的运行速度超过光速,但随即发现实验存在问题,测量结 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最新测量结果显示,中微子的运行速度并没 有超过光速,原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②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③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④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无止境的
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通过 讨论,不同看法得以交流和碰撞,有利于人们取长 补短,克服认识的片面性,促进认识的发展。
克服片面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 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一原则?(4分)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以理服人而不以势压人; 尊重对方发表意见的权利; 避免语言粗暴、行为过激; 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 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 应了社会生活变化的需要。” (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 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12分) (2)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么样坚持这 一原则?(4分)
(1)《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引起的 争论深化了人们的认识,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 识,说明“争论有利于认识的发展”。 1、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由此产 生争论是正常现象。 为什么形成争论 2、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
克服错误
35 30 25 20 15 10 5 0
赞同 反对 总人数
准备参加的同学占69%
赞同:44%
反对:56%
不赞同的理由:
1、太难了,学习负担重
2、“给肥猪贴膘”,不公平 3、存在体制的黑暗
[高考考纲]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真理与谬误 2、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真理? 2、真理作为一种认识,其形式是主观的,但为什么说客 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3、人们对同一确定的对象,认识都会一样吗? 4、为什么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是否存在多个真理? 5、专家代表了某方面的权威,所以专家的观点就是真理? 6、除了客观性,真理还有什么属性? 7、三角形三内角之和一定等于180度吗?说明了什么? 8、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在后期出现了过急过猛的问 题,所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这反映了什么道理? 9、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怎么做? 10、真理与谬误是什么关系?
A同学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通过争论等实践性活 动,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2、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不同观点 的争论有助于提高认识的科学性,发现真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正确的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 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完成,争论有 助于追求真理
B同学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具有客观性,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 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真理只有一个,争论有利于 人们发展认识,靠近真理。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 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争论有利于 排除谬误,发现真理。
[疑点分析]
1、真理是有用的,有用即真理 2、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 多数人所认可的
如何判断真理: 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 2、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坚持实践 4、反对:把领导者意志、把实用作为判断标准, 5、理性看待社会舆论,不能随波逐流。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
1、能制定一步到位的高 考改革的政策吗?
①④
课堂演练 (12课标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 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 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 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