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权更迭

合集下载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1789—1875年法国政体的变迁从1789 年资产阶级革命到1875 年宪法颁布,是法国政体极不稳定、交替演变的阶段。

从1789 年到1875 年的86年内,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平均约7年更换1次。

法国宪法的频繁更迭引起了政体的复杂多变,政体先后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帝制、民主共和制、独裁制等等,出现过三次君主立宪政体,两次帝制和三次共和政体。

1789 年,法国大革命胜利,代表金融资产阶级的立宪党人同封建主妥协,制定了1791 年宪法,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政体。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确定了国民主权、三权分立两大原则;国王是行政元首,享有相当大的权力,也要受到很多限制,要服从国民议会、服从宪法和其它法律;国会享有广泛的立法权;司法权由选举的法官独立行使,任何时候,国会、国王都不得行使司法权。

1789年宪法建立的君主政体,尽管有着同旧势力妥协的一面,但它并不是旧制度下的封建君主政体,而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由于法国封建势力十分顽固,与人民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新旧势力之间缺乏长期妥协的基础,巴黎人民又发动了第二次起义,推翻了存在三年之久的君主立宪的统治。

1792年9月22日成立的共和国,各阶级和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斗争仍很尖锐复杂宪法变更仍很频繁,经历了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热月党和督政府、执政府四个时期。

1793 年,激进资产阶级的代表雅各宾派将革命推向高潮,制定了1793年宪法。

这部宪法规定法国政体为共和国体制,国民会议的权力至高无上。

1794年热月政变后,执政的大资产阶级通过制定共和三年宪法,削弱了共和政体的民主内容,要求全体人民为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放弃自己的权利。

1795 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执政府,形式上保留共和政体,实际上是军事独裁。

他通过以下的几次制定和修改宪法,完成了从共和到帝制的演变,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君主独裁制。

1804 年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帝制。

法国近代政体演变

法国近代政体演变

英国:君主立宪制,元首是国王,无实权;首相是政 府首脑,有实权;议会负责制定法律;两党制。
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元 首,有实权;实行总统、议会、法院的三权分立;两 党制。
德国:议会制民主共和制,总统是元首,无实权;总 理是政府首脑,有实权;议会负责制定法律;多党制。
法国:半总统制半议会制,介于美德之间,总统是元 首,有实权;设总理,由总统任命,负责政府的日常 工作;议会负责制定法律。
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9月4日1940年) 1870年9月4日 共和派在市政大厅宣布废黜 波拿巴家族,建立共和国 1875年 宪法修正案确认共和制 1877年 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1878年 确定国歌《马赛曲》,国庆7月14日. 1879年 共和派赢得法国总统选举,资产阶 级共和制在法兰西最终确立。
九、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占领下的法国成立 的傀儡政府。1940年6月德国侵占巴黎后,以 亨利·菲利浦·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 1940年7月1日政府所在地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 故名。正式国号为法兰西国。统治大约五分之 三的法国领土。
十、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
六、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2月24日1852年11月){小资产阶级} 1848年6月 “六月革命”失败{工人} 12月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 生的总统 1849年 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 1851年 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 开始独裁 1852年初 颁布新宪法
七、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年11月-1870年9月4 日){资本主义专制统治} 1852年11月路易·拿破仑· 波拿巴登基称帝,称 “拿破仑三世”。经济繁荣,政治脆弱; 1870年7月 普法战争爆发 9月2日 法降于色当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

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

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高中历史法国政治的基本特点

高中历史法国政治的基本特点
• 3、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本国的政体,不能 照搬别国的模式;
• 4、尊重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各国之间可以相互借 鉴文明成果,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议会 上院 下院 联邦议会
帝国国会 参议院 众议院 参议院 众议院
权力 小 大 大
小 稍大
稍大
议员 世袭、终身 选举、任期 各邦君主任 命 选举、任期 选举、任期 选举、任期 间接选举 普选
• 另一方面,它们把启蒙思想用法律的形式 固定下来,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 本原则。
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 1、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 国人民的共同追求;
• 2、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几经曲折和反复, 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过程既是资本主义发展的 必然结果,又是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各种民主政 治力量长期斗争的结果;
法国政治的基本特点: • 1.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频繁发生革命。 历史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是美、 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试分析说 明它们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关系。
• 一方面它们继承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主权在民、法律至上等启蒙思想,
首相(总统) 下院多数党领 袖 皇帝任命
选民间接选举
参众两院联席 会议选举产生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 【例题1】在追求民主共和的道路上,法国 左右摇摆,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直到19世纪70年代,法国的共和政体才终 于得到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 题:
• (1)在追求民主共和的道路上,法国各派政 治力量反复较量的斗争焦点是什么?(2分)
• (2法国共和制是怎样确立起来的?(14分)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 一、回顾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的政体 变迁
• 1、《1791年宪法》: • 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 • 2、1792年革命: • 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 3、1804年拿破仑称帝 • 民主共和制----帝制 • 4、1815年百日王朝 • 帝制----君主立宪制 • 5、1815年波旁王朝----君主立宪制
• 【答案】(1)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2分)
• (2)确立过程:(14分)
• 1)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2)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第一帝国。第一帝国覆灭后,波旁 王朝卷土重来。
• 3)1830年七月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宣告 诞生。
• 5)1852年通过普选产生的波拿巴恢复帝制,建立第二帝国。
• 6)1870年第二帝国在普法战争中灰飞烟灭,第三共和国成 立。经过激烈斗争,
• 7)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 立。
• 二、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 1、1830年七月革命 • 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 • 2、1848年二月革命 •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民主共和制 • 3、1852年公民投票 • 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制
• 4、1870年普法战争
•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民主共和制 • 共和制确立的标志: • 1、《1875年宪法》 • 2、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法国历代王朝与国王,及其他领导人更替

法国历代王朝与国王,及其他领导人更替

3.奇尔德里克一世 (458-481) : 撒利部落法兰克人首领, 墨洛维斯之子, 463年,
奇尔德里克一世和罗马帝国将军阿吉迪乌斯在奥尔良结盟,共同抵抗入侵西罗马帝国的西哥特人. 阿吉迪乌斯死后,
奇尔德里克一世率领高卢的罗马人和法兰克人打败了西哥特人, 把法兰克人的活动区域推进到了卢瓦尔河流域. 法兰克人正式进入了世界历史舞台.
6.2.1
查理伯特一世(561-567),纽斯特里亚国王,罗泰尔一世长子,罗泰尔死后,查理伯特分得了以巴黎为首都,塞纳河和卢瓦尔河之间的领地。
是墨洛温王朝著名的放荡君主。其挥霍和乱伦行为很著名。
6.2.2 奇尔佩里克一世(567-584),纽斯特里亚国王,罗泰尔一世之子,罗泰尔死后,分得了斯瓦松的领பைடு நூலகம்.
, 克洛维死后,按照日尔曼人的传统习俗, 将自己的领地分给了四个儿子. 形成了第一次分裂时期.
5.第一次分裂时期(511-558)
5.1 巴黎国
5.1.1奇尔德伯特一世 (511-558) , 法兰克国王, 克洛维一世三子, 534年征服了勃艮第王国。
7.波旁王朝(法国部分)(1589-1792,1814-1848)
7.波旁直系王朝(1589-1792)
8.复辟波旁直系王朝(1814-1830)
9.波旁-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1830-1848)
墨洛温王朝简介
墨洛温王朝(481~751)
法国历史一般从此开始,此王朝统治法兰克王国的第一个王朝。481年克洛维继其父希尔德里克一世成为法兰克人酋长之一,势力局限于莱茵河口以南滨海一带。486年克洛维在苏瓦松消灭了罗马在高卢的残余势力,开始确立王权。他进而消灭法兰克其他酋长的势力,打败了阿勒曼尼人和西哥特人,迫使高卢东南部的勃艮第王国臣服,王朝势力扩展到高卢大部分地区和莱茵河东岸。511年克洛维死后,4子分别以巴黎、奥尔良、苏瓦松和梅斯为中心平分王国领土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
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793年初宣判国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将其推上断头台。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间经过吉伦特派掌权、雅各宾派专政和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④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颁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对外发动多次征服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⑤1814、1815年,封建的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与第一帝国一样,都是君主专制政体。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试论近代法国政体频繁更迭的原因

试论近代法国政体频繁更迭的原因

《外交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试论近代法国政体频繁更迭的原因高韵青 在世界近代史上,法国的政体更迭最为频繁。

在1789年大革命之前,是波旁王朝的专制君主制,大革命爆发后,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时隔3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国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这个共和国存在了12年。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建立起独裁的体制,并于1804年改制称帝,成立法兰西帝国,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

拿破仑帝国持续了10年,1814年5月,波旁王朝第一次复辟,恢复法兰西王国。

1815年3月,拿破仑从被放逐的地中海厄尔巴岛返回法国,再夺政权,重建帝国,开始了他的“百日”统治。

当年7月,滑铁卢战后20天,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再度恢复法兰西王国,复辟王朝在法国维持了15年的统治。

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建立起奥尔良王朝,亦称七月王朝。

18年后,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起共和国,即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这个共和国的寿命很短,仅存在了不到4年。

1851年12月,共和国总统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并于1年后仿效他的伯父,再次改制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自称拿破仑三世。

这个帝国在法国统治了18年。

1870年9月4日,人民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根据1875年制定的宪法,法国再次确立了共和制,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从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1870年第三共和国建立,其间80余年,法国政权变更了十余次,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轮番登场。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法国政体如此频繁地更迭呢?本文拟分两个阶段来加以分析。

第一阶段,从1789年到1830年,这是法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18世纪末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真正的工业资产阶级队伍尚未形成。

在资产阶级队伍中,经济力量最雄厚、实力最强的,是那些或因为国王包税而发财,或因向王室及大贵族放债而致富的金融资产阶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政权的更替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
波旁王朝
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
【波旁王朝(1589-1792年)路易十六于1774年继位,1789年大革命初期大资产阶级掌权,保留了国王,实行君主立宪制,1792年8月起义推翻了君主制】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1)吉伦特派统治(1792-1793年)
(2)雅各宾派专政(1793-1794年)
(3)督政府时期(1795-1799年)
(4)执政府时期(1799-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也称拿破仑帝国,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君主制】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君主专制政体】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代表资产阶级金融贵族的利益,实行君主立宪制,法国大革命结束】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代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的利益】→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经过共和派和保皇派的反复斗争,1879年共和制巩固下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贝当在法国南部建立的亲德政府】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戴高乐在伦敦建立,后被第四共和国代替】→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 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在路易十
四时期(1643-1661-1715 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 1789 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


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

8 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 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

1791 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 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 1792 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
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1793 年初宣判国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将其推上断头台。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中间经过吉伦特派掌权、雅各宾派专政和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 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④ 1804 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

拿破仑代表大
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颁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对外发动多次征服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⑤ 1814、1815 年,封建的波旁王朝两次复辟,恢复了法兰西王国,与第一帝国一样,都
是君主专制政体。

⑥ 1830 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的七月王朝实行的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政体。

新宪法明确限制王权,扩大议会下院的权力,取消贵族的特权,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 限制。

⑦1848 年,二月革命后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拿破仑的侄子君主派路易.波拿巴当选为
总统,他一心恢复帝制,镇压共和派的反抗,强行通过新宪法,使总统独揽大权,建立了名为总统制共和制的个人独裁统治,共和形同虚设。

⑧ 1852 年路易·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又实行帝制。

1870 年普法战争
中法国战败,第二帝国寿终正寝。

⑨1870 年 9 月 4 日革命推翻第二帝国,经过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激烈斗争最终恢复了共和
国,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总体上属于议会制共和制政体。

为什么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共和制呢?其法律依据如同高中历史选修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与实践》第 71 页中的讲述:“1875年初,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多数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共和制。

同年,国民议会又先后通过一系列法律,合称 1875 年宪法,又称第三共和国宪法。

宪法规定法国为议会制共和国。

”《1875 年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有:A、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B、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内阁部长(即后来的总理)由总统任命。

总统和内阁部长(总理)共同向议会负责。

从中可以看出宪法赋予当时法国总统的权力还是相当大的,体现了当时法国君主派的力量还不小,企图凭此为以后借机复辟创造条件,也反映了它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产物,但它又不同于总统制共和制,因为总统的产生由议会选出,其行政权被总理分享,还要对议会负责,故为共和国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法律依据,限制了君主派今后的复辟帝制活动,因此仍属于议会制共和制。

更何况在宪法公布后不久,1879 年初共和派赢得总统大选,掌握法国全部关键权力部门,最终完全确立了共和制政体,之后总统的权力实际上日渐削弱,在政治生活中已不占重要地位,国家权力明显转到议会和内阁手中,使法国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 1940 年,法国投降,存在了七十年的第三共和国解体,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和维希傀儡政权统治。

二战结束后,法国进入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
(1946—1958 年),法国议会的权力达到巅峰,拥有选举总统、决定政府组成、任免总理和批准政府施政纲领等权力,此时的法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共和制国家。

⑪为了克服第四共和国时期党派纷争、议会滥用权力而导致政局不稳、政府无能的弊端,1958 年9月通过新宪法宣告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此后,权力中心逐渐由议会转移到总统,但又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这表明法国已逐渐成为一个半总统半议会制的共和制国家。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近现代法国政体如何变化,其实质基本上不变,还是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只是对资产阶级内部各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权力关系进行了重新调整,从而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间接民主制)的不同形式而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