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精选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习题精选汽化和液化1.(2018•抚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冰瀑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C.白霜的形成D.铁块变铁水2.(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

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3.(2018•天门)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放热的是()A.早春,河面上的冰熔化了B.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了C.秋天,树叶上的露珠出现了D.冬天,结冰的衣服变干了4.(2018•宁夏)下列关于厨房中发生的生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烧水时,发现水温达不到100℃就沸腾了。

是因为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B.打开锅盖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C.取出存放在冰箱中的冰糕,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把食盐放进水里,一会儿水变成了盐水,这是熔化现象5.(2018•荆门)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说法错误的是()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6.(2018•邵阳)夏天天气热,许多同学喜欢吃冰棒。

哟!刚买的冰棒周围还冒着“白烟”,这“白烟”是()A.冰棒升华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口里冒出的白烟D.空气液化而成7.(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8.(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9.(2018•阜新)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水沸腾是一种剧烈的现象,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第一章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第一章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第一章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的生命和物质,它们以不同的形态和状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探索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

七年级下的科学课程第一章主要涉及材料的组成与变化、固液气和物质的量等基础知识点。

一、材料的组成与变化1.材料的本质和分类材料是构成物体的物质,包含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

单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颗粒,如氧气、氢气等。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化合而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2.化学反应与化学式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其分子发生碰撞和重排,形成新的物质。

这种现象称为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物质的改变,包括物质的形态、状态及性质等。

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化学式表达,化学式是表示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符号和数字的组合。

3.物质的相变物质的相是指物质的形态和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当温度和压强变化时,物质的相态也会发生改变,如水可以从冰变成液态水,再变成水蒸气。

物质的相变涉及到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

二、固液气1.固液气的定义和特性固体是指分子间距离很短,排列紧密、功能稳定、形状不易改变的物质。

液体是指分子间距离较近,排列稍松散、容易流动、形状易变的物质。

气体是指分子间距离很大、分散无序、无定形状、能够流动的物质。

2.固液气的相互转化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物质具有的重要特性之一。

物质的相互转化往往与物质的温度和压强等因素有关,如温度升高可以使固体融化成液体,进一步升高会使液体沸腾成气态。

三、物质的量1.原子、分子和摩尔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所有化合物的构成单位;分子则是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是由两个或以上的原子结合成的。

摩尔是物质的量单位,是指质量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的量。

在七年级下的科学学习中,掌握上述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关系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探索自然的奥秘。

七年级下册科学书第一章

七年级下册科学书第一章

七年级下册科学书第一章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进化论观点。

- 19世纪时,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在进化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变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逐渐进化成人类,而另一部分仍然生活在森林中,进化成现代类人猿(如大猩猩、黑猩猩等)。

2.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 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使用天然工具,但脑容量与现代类人猿相当。

- 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脑容量约为700ml。

- 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脑容量约为1088ml,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北京猿人就属于直立人。

- 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

二、人的生殖。

1. 生殖系统的组成。

- 男性生殖系统。

- 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 输精管:输送精子。

-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为精子提供营养并有利于精子的活动。

-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 阴茎:是男性的性交器官,内有尿道,能排出精液和尿液。

- 女性生殖系统。

- 卵巢: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能够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也是受精的场所。

-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 阴道:是月经流出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2. 生殖过程。

- 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 怀孕: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 胚胎发育: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初具人形,称为胎儿。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 - 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 分娩:一般来说,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

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复习提纲整理版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复习提纲整理版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目录:1感觉世界2声音的发生和传播3耳和听觉4光和颜色5光的反射和折射6眼和视觉7信息的获取和利用知识点: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如温度、气味、颜色、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

舌感觉的过程是:舌乳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

七年级下册科学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一章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科学一章知识点七年级下册的科学一章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系统地介绍这些知识点。

1. 生物1.1 植物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在本章中,我们了解到了植物的两个基本结构:根和茎。

根主要用于吸收水和营养,而茎则支撑着植物并帮助其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除了这些基本结构,我们还学习了植物的其他部分,包括叶子、花和果实。

叶子被用于光合作用,花负责繁殖,而果实则用于种子传播。

1.2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我们探讨了动物的各种特征,包括它们的身体结构、行动方式、营养来源等等。

随后,我们还学习了动物分类的方式,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

2. 化学2.1 原子元素和元素符号我们首先了解了化学最基本的构建模块:原子元素。

每种原子元素都有一个独特的元素符号,用于表示化学方程式中的元素。

例如,氧气被表示为O2,氢气被表示为H2。

2.2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在本章中,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化合物的过程。

这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反应。

3. 物理3.1 力和运动在这一章中,我们学习了物理中最基础的概念:力和运动。

力被描述为物体发生运动的原因,而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我们探讨了许多与力和运动相关的量,包括质量、重力、惯性等等。

3.2 音最后,我们学习了音的基础概念,包括声音产生的方式、声音波的特点、声音的传播方式等等。

我们还探讨了音的音调和音量,以及其如何受到振幅和频率的影响。

结论七年级下册的科学一章中,涉及到了许多有趣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知识点整理

一、声音发生和传播1.声音产生a.声音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b.声源:正在发生物体叫做声源。

c.常见发声体振动:①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②蝉鸣靠胸部两片鼓膜振动;鸟是靠鸣膜振动发声;蟋蟀靠翅膀相互摩擦而发声;蜜蜂、蚊子、苍蝇在飞行时才有声音,是因为他们飞行时翅膀在振动缘故;③乐队中弦乐是靠弦振动发声;管乐是靠管内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传播a.声音传播条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b.声波:及水波相似,声音也是一种波。

如:说话者使口腔前方空气形成了疏密相间波动,并向远处传播,这就形成了声波。

声波应用: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内脏结石,科学家用声波来探测海水深度等。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快慢:声速:声音每秒钟在介质中传播路程。

15℃,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

影响声速因素:声速及介质种类有关,及介质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声速在固体中快于在液体中,在液体中快于在气体中。

3.探究声音产生a.让一些物体发出声音,例如:声带、张紧橡皮筋、鼓、水、笛子等。

b.观察、感受各种发声物体共同特征。

在鼓皮上撒点沙子,敲鼓,使鼓发声,从沙子跳动我们知道鼓面在鼓动。

沙子不跳了,鼓声也消失了。

把一把扎小辫用橡皮筋张紧在文具盒上,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也会听到声音。

使笛子出气孔上粘一小纸条,吹笛子使其发声,发声时纸条也会摆动。

敲响音叉后,把音叉靠近悬挂着塑料泡沫,塑料泡沫摆动起来。

实验说明:①一些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时,我们可进行一些巧妙设计使现象更明显,例如,把敲响音叉接触水面,音叉会溅起水花,让我们更明显地观察到物体振动。

在桌子上撒一些塑料泡沫帮助显示桌子振动。

②实验时,尽量让多种不同物体发声,让固体、液体、气体发声,得出结论会更客观准确。

分析总结:一切在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

4.探究声音传播猜想和假说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来作媒介。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提纲【原创

科学七年级下第一章提纲【原创

1.2①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②声波:声音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将声源的振动向外传播的③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固大于V液大于V气(340m/s)在气体中声音的速度,随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速度增加0.6米/秒④回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造成的回声与原声的间隔大于0.1秒才能分辨出来。

1.3 ①耳的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是感受头部平衡作用的位觉器官②乐音特征:1.音调:感觉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响度:感觉声音的强弱(响度与振幅大小和声源远近有关)。

3.音色:能感觉声音的品质。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式有关)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单位:赫兹)分贝:计量声音大小的单位,符号为dB③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赫兹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赫兹的声波次声波:频率小于20赫兹的声波④噪音:声源的无规则振动,令人感到烦躁不安⑤控制噪声污染的有效措施:(1)控源(2)截流(3)掩耳⑥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噪声应不超过85~90分贝;白天不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1.4 ①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②光在同一种均匀(密度相等)的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小孔成像、影子等③光线: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④在真空中光的速度:3x108m/s光年:是一个长度单位,表示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大约S=ct=9.46x1012km。

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V气>V液>V固⑤光的色散: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另一侧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⑥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复色光⑦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色光的颜色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它被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它徐寿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

七年级下册 科学 第一章 对环境的观察

七年级下册 科学 第一章 对环境的观察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对环境的观察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类有各种不同的感官和感受器,能感受各种刺激,传入神经中枢,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2五种基本感觉:(1)视觉----眼看东西(2)听觉----耳听声音(3)触觉----皮肤皮肤的结构:1表皮2真皮3皮下组织;皮肤是器官:1包括上皮组织2结缔组织3神经组织4肌肉组织。

皮肤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受功能。

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触摸一般用指尖,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测试病人额头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当皮肤受到针扎,挤压等损伤性刺激时,会产生痛觉.痛觉是对损伤性刺激发出报警,对人体有保护意义)(4)嗅觉----鼻闻气味嗅觉的过程:气味进入鼻腔,嗅觉神经未梢接受香味的刺激后,通过神经将此信息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分析就知道气味的味道了特点:*嗅觉疲劳,时间长了,腥臭闻不出来了,这是由此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的缘故*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度差异很大*孩子嗅觉往往要比大人灵敏的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嗅觉会逐渐减弱*动物对不同的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也不同(5) 味觉----舌感受酸甜苦咸等。

味觉过程: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睡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威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舌的表面布满许多小凸点,内藏味蕾,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体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并不马上停止2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3介质: 声音传播需要物质,科学上把这样的物质叫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气体,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4声波: 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的方式向远处传播5声音传播快慢:声音在不同介质和温度下传播的快慢是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科学第一章精选习题
班级姓名成绩
1、如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属于植物有性生殖的是( )
A.桃树的嫁接B.用番薯藤进行扦插
C.南瓜用种子繁殖D.马铃薯用带芽的块茎繁殖
3、2011年底,有9只中华秋沙鸭在我省松阳县松阴
溪畔过冬。

中华秋沙鸭在全球存活不过千只,被称为
鸟类中的“活化石”,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

中华秋
沙鸭的生殖方式是(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内受精、胎生 C.体外受精、卵生 D.体外受精、胎生4、我市盛产的山茶油是深受人们青睐的绿色食品,在深时节,将摘下的油茶果晒裂、取出种子,晒千、炒熟、压榨等,即可得纯天然的山茶油。

由此推测油茶的生殖方式是( ) A.有性生殖B.营养生殖C.分裂生殖D.无性生殖
5、人类胚胎发育的场所是()
A.卵巢B.输卵管C子宫D.阴道
6、大豆种子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大豆种子是由下列哪一结构发育而来的()
A.胚珠B.子房C.花瓣D.受精卵
7、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A.内脏器官功能的日渐健全 B.身高体重迅速增长
C.出现遗精、月经等生理现象 D.男性的青春期发育更早些
8.甲、乙两组菜豆种子分别置于下图所示环境中,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组种子萌发,而乙组种子不萌发。

乙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缺()
A.适宜的温度B.适宜的光照C.充足的空气 D.充足的CO2
9、下列有关青春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生长发育快,要注意均衡膳食B.对出现的第二性征,应正确对待
C.精力充沛,可以经常熬夜D.心肺功能增强快,要加强体育锻炼
10、早春播种以后,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早出苗,其主要原因是()
A.种子萌发需要避光B.防止风沙
C.保湿、保温有利种子萌发D.防止鸟类取食种子
11、我国在泥炭层中发掘出已有千年之久的古莲子,1951年对其进行育苗试验,1953年夏首次开花。

古莲子在泥炭层中未萌发,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缺乏充足的氧气B.缺乏适宜的温度
C.缺乏充足的水分D缺乏充足的光照
12、小明的爷爷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称取1公斤水稻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再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并盖上纱巾,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用温水
浇一次。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
...的是()
A.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
B.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是因为种子只有光照才能萌发
C.种子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空气
D.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并用温水浇一次,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13、在上海世博园内,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日光将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A空气、水 B.温度、光 C空气、光 D温度、水
14、胚胎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动物繁育技术,可在畜牧业和制药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下图表示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牛的过程。

(1)受精卵经过培养形成早期胚胎中多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称
为。

(2)试管牛在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于哪头牛? 答:。

15、大雪过后,人们常在道路上撒大量的融雪剂以加快积雪熔化。

为了研究雪水中的融雪剂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情况,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收集纯雪水(不含融雪剂的雪水)和融雪水(含有融雪剂的雪水)。

(二)测定融雪水中融雪剂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16%。

(三)准备五个相同的洁净培养皿,各铺上一层棉花,并标记为A、B、C、D、E。

取200粒大豆种子,随机平均分成五组,每组40粒,分别放入上述培养皿中。

(四)用纯雪水和融雪水按下表比例配置溶液,并全部加入相应的培养皿中。

组别A组B组C组D组E组
纯雪水质量/克20 17.5 15 10 0
2.16%的融雪水质量/克0 2.5 10 20 (五)将各组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适时补充水分,4天后统计各组的种子萌发率。

(1)上表中C组缺少的数据应是。

(2)经过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统计如右图,结合图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老师认为本实验中种子的数量已经足够,但在种子的选择上还存在不足,请提出两点改进建议:.
16、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爱德华兹因开创体外受精技术方面作出的成就,被授予2010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试管婴儿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卵细胞和精子在试管内完成_____________;
(2)该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_生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