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二套习题 试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2

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2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是(______ )和长江流域。

答案:黄河2.在中国境内,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号称(______ )屋脊。

答案:世界3.《诗经》编成于(______ ) 时期。

答案:春秋4.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______ ) 中叶。

答案:明代5.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元代的(______ )。

答案:黄道婆6.秦汉时期,(______ )制全面取代分封制。

答案:郡县7.春秋时期,(______)是最早推行什伍制的列国。

答案:齐国8.荀子在(《______ 》)一文中提出“天人之分”的观点。

答案:天论9.春秋时代的共同语被称为(______ )。

答案:雅言10.(《______ 》)是现存第一部完整记录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历史文献。

答案:淮南子11.宋代的(______ )《通书·文辞》提出“文以载道”的艺术命题。

答案:周敦颐12.在丧礼中,因为死者的身份等级不同,其言语表达的方式也显示着区别,士人死曰(______ )。

答案:不禄13.《周礼》、《仪礼》、(《______ 》)是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三大礼书,俗称“三礼”。

答案:礼记14.北宋初年出现了识字课本(《______ 》),被采作儿童开蒙教育的教材。

答案:百家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______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朱熹16.汉字艺术是一种由线条构成的( ) 。

单选题 (2 分) 2分A.抽象艺术B.形体艺术C.形象艺术D.动感艺术正确答案: B17.以文字典籍为媒体的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A.上层文化B.中层文化C.底层文化D.市民文化正确答案: A18.直指人心、开发自性的“顿悟”说,属于佛教宗派中的( )。

单选题 (2 分) 2分A.天台宗B.禅宗C.华严宗D.净土宗正确答案: B19.中国的翻译文学首先是( )。

单选题 (2 分) 2分A.道教文学B.儒家文学C.佛教文学D.基督教文学正确答案: C20.秦汉以前大量居住在成都平原的是()。

[北语]21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答案

[北语]21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答案

[北语]21春《中国文化概论》作业2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14 道试题,共 56 分)1.《古兰经》是哪个教派的经典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C2.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井田制C.察举制D.分封制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D3.中国古代科技的两大特点是A.现实性与理论性B.系统性与世界性C.综合性与广泛性D.实用性与整体观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D4.隶书的成熟期是在A.秦B.汉C.隋D.唐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B5.“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这句话出自()的著述。

A.谭嗣同B.康有为C.梁启超D.黄宗羲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C6.近代流行的旗袍、马褂是从()人那儿学来的服装样式A.藏族B.蒙古族C.满族D.苗族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C7.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A.北京方言B.北方方言C.南方方言D.官话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B8.王羲之行书天下第一,其代表作为A.《兰亭集序》B.《颜勤礼碑》C.《古诗四帖》D.《乐毅论》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A9.“画圣”是指A.欧阳询B.苏东坡C.吴道子D.颜真卿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C10.“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其阐述者是A.荀子B.孔子C.孟子D.老子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A11.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重阳节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A12.科举制开始于A.晋B.唐C.宋D.元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B1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D.汉朝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B14.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D二、多选题 (共 3 道试题,共 12 分)15.以下作品,属于少数民族在史学方面的杰出著作有A.《格萨尔》B.《江格尔》C.《元朝秘史》D.《蒙古源流》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CD16.下列属于中国古代雕塑四大集群的有A.陵墓集群B.宗庙集群C.建筑装饰D.民间手工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AC17.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特点有A.统一性B.现实性C.广泛性D.世界性参考解析:按照课本7022要求,复习并完成以上试题选项正确的是:BCD三、判断题 (共 8 道试题,共 32 分)18.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农大网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套题答案

农大网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套题答案

农大网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套题答案第2套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

A.孔子B.孟子C.周公D.荀子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2.先秦儒家代表人物有()。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E.朱熹参考答案:A,B,C,D您的答案:A,B,C,D3.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董仲舒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5.先秦道家代表人物有()。

A.老子B.庄子C.孟子D.嵇康E.荀子参考答案:A,B您的答案:A,B6.中国古代经典“三玄”指()。

A.《老子》B.《庄子》C.《周易》D.《论语》E.《孟子》参考答案:A,B,C您的答案:A,B,C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8.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A.商鞅B.吴起C.子产D.管仲9.先秦法家重术派代表人物是()。

A.商鞅B.申不害C.子产D.慎道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10.先秦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A.管仲B.商鞅C.韩非D.慎道参考答案:D您的答案:D11.先秦法家集大成者是()。

A.管仲B.商鞅C.韩非D.李悝参考答案:C您的答案:C12.儒法之争、得胜者是()。

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13.墨家的伦理思想是()。

A.仁爱B.兼爱C.非攻D.尚同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14.老子思想集中体现在()。

A.《老子》B.《庄子》C.《周易》D.《韩非子》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15.庄子思想集中体现在()。

A.《老子》B.《庄子》C.《周易》D.《道德经》参考答案:B您的答案:B16.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A.儒道互补B.儒法互补C.儒墨互补D.法墨互补17.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萨满教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18.中国化佛教的典型是()。

A.禅宗B.律宗C.密宗D.天台宗参考答案:A您的答案:A19.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宗教是()。

中国传统文化试卷及答案2套

中国传统文化试卷及答案2套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版)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

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直系亲属称祖先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D.恭、敬、诚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15.20 世纪 80 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文化属于()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2.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D.大片地围湖造田E.土地沙化3.庄子哲学思想的宗旨在于个体精神解放,其最高表现是()A.逍遥B.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C.否认客观现实,强调超越的生活D.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限制E.兼爱非攻4.下列各项中,属于《汉书 ?艺文志》所载与医学有关的“方技”有()A.医经B.经方C.神仙D.四诊E.卜算5.中国古代的思维模式,最有特色的有()A.整体思维B.类比思维C.抽象思维D.辩证思维E.形象思维三、名词解释1.中国传统文化2.阴阳家3.重农主义4.庙会5.鬼魂崇拜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2020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卷二)

2020年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著名的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产生于()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参考答案】:C2、西汉董仲舒所提出的“五常之道”是指()A、天、地、君、亲、师B、仁、义、礼、智、信C、恭、宽、信、敏、惠D、温、良、恭、俭、让【参考答案】:B3、“中体西用”论的雏形最早出现于()A、冯桂芬《校邠庐抗议》B、沈寿康《匡时策》C、张之洞《劝学篇》D、孙家鼐奏折【参考答案】:A4、古代最宽的道路是()A、畛B、路C、涂D、道【参考答案】:B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事象的是()A、词盛行于宋代B、行业禁忌C、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D、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参考答案】:A6、把法、术、势思想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法家集大成人物的是()A、商鞅B、慎到C、韩非子D、申不害【参考答案】:C7、全盘西化论的核心内容是()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现代化一西方化C、中国文化复兴一儒学现代化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参考答案】:B8、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是()A、净土宗B、禅宗C、律宗D、天台宗【参考答案】:B9、汉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A、分封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参考答案】:B10、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A、鲁班传说B、黄帝传说C、伏羲传说D、李耳传说【参考答案】:A11、我国发明的最初的指南针——司南是在时期。

()A、战国B、秦朝C、汉朝D、魏晋【参考答案】:A12、现在北京的许多地名对原地名改进所用的方式是()A、谐音B、删字C、拆字D、缺笔【参考答案】:A13、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A、汤显祖B、关汉卿C、王实甫D、洪昇【参考答案】:B14、中国的诗歌传统是讲求韵律,这一点,不论是民歌还是魏晋、唐宋的文人诗词,以至近现代的白话诗,以不同的形式保持这种传统的,都被认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A、文化传统B、传统文化C、民族文化D、国别文化【参考答案】:A15、王安石变法时期,对变法主张进行猛烈批判和抵制的“旧党”领袖是()A、苏轼B、欧阳修C、范仲淹D、司马光【参考答案】:D16、周代的“三公”指的是()A、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太师、太傅、太保C、司徒、司马、司空D、尚书、中书、门下【参考答案】:B17、西晋灭亡后,北方出现了许多政权迭立并混战的局面,旧史通称这些政权为()A、五代十国B、春秋五霸C、五胡十六国D、三国鼎立【参考答案】:C1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测试题答案(二套)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测试题答案(二套)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测试题答案(二套)一、填空:(每空2分,共计20分)1.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进取精神),坤卦则代表道家的(柔顺精神).2.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有(差等之爱),墨家之爱是指(兼爱)3.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存在(三教合流)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儒道互补)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结果。

4.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及(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5、在中国,笔、墨、纸、砚被合称为(文房四宝)。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__B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B家国同构C宗族关怀D宗产继承2.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C__时代。

A殷周B近代C宋明D先秦3.佛教汉化的最为重要的成果是__D__。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分化为大、小乘C创立唯识宗D创立禅宗4.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D____。

A道德观B逻辑观C阴阳观D五行观5.中国古代“多子分继财产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财产分配形式渊源于汉代的__D__。

A分封制B世袭制C贵族制D推恩制6.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其中“乡试”是在__D__举行的。

A.乡一级B.县一级C.州一级D.省一级7.中国文化的两大基石是__C__。

A.科学和法律?B.科学和道德C.道德和艺术D.道德和宗教8.中国传统礼仪规范的特点是__A__。

A.等差性B.调和性C.规范性D.唯一性9.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A__。

A.存异B.趋同C.守一D.无异10.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指___C_。

A.殷商B.西周C.春秋战国D.秦朝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现代化就是全盘西化。

(X)2.文化可以分为个体文化和群体文化两种。

(X)3.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由地理环境决定。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2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2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作业2一、填空题1.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规范。

2.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大致经历了先秦、汉唐、宋至清代中叶三大发展阶段。

3.《周易》建构了中国伦理精神的原初的哲学模式,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论体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善恶报应的信念;阴阳二分的思维方式。

4.西周时期,周公对夏商及周初的原始伦理思想加以归纳整理,建立了一个以为道德榜样,以礼为核心,以孝悌恭敬和惠爱为道德规范的学说——“周礼”5.“周礼”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初步形成。

6.中国伦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的伦理设计较准确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特点,因而它逐步兼容各家而最终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思想。

7.孔子通过对春秋以前中国文化成果的总结,继承周公的思想,创造了以“仁”、“礼”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思想体系。

8.孟子的道德修养论,是通过反省、内求、存心、养气等修养方法,把有的人失去的善性再找回来。

9.荀子学说的核心是性恶说,他不像孟子那样通过内省来考察人性,而通过时代所体现的社会情势去外在地把握人性。

10.道家宣扬“清静无为”的“出世”思想和悲观厌世的人生观,主张无知、无欲、无为,崇尚自然、柔弱、知足。

11.从汉到唐,中国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儒学伦理、魏晋伦理和隋唐佛学伦理三个阶段。

12.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提出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学说,论证了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13.宋明理学形成于北宋,完成于南宋,元、明、清三朝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包括伦理道德)。

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伦理道德思想,其最重要的学派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14. 中国传统道德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始终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这是其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点。

15.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内容构成:人伦关系原理,道德主题品格要求,人性的认同,概括地说,就是人伦、人道、人性。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_习题集(含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习题集一、填空题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发轫于(),形成于西汉,并经后来历代的不断巩固、强化和完善,而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

2.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忽视功利,虐杀了(),使社会呈现僵化而有秩序的状态。

3.重政务,轻自然,斥技艺。

中国文化又具有以“求治”为目标的()。

4.中华民族精神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总体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之一。

5.以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外靠以专制王权为核心的行政力量,内靠以()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6.宗法传统,使中国文化归于以()为目标的“道德型”。

7.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8.()是民族文化的主体精神9.中国传统科技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二是经验性。

10.强调()在人生、社会和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

11.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哲学逻辑上,重辩证逻辑而轻()。

12.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在思维内容及方法上,其重心和运思的特征是人,是人与人的关系,它所注重的是()问题。

13.在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中,最主要的莫过于尚仁、崇()、重节三方面。

14.明清时期,理学作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受到了封建王朝的大力提倡。

明清两朝皇帝都把朱熹( )作为科举取士的准则。

15.范缜的(),对佛教唯心主义的神灭论进行了尖锐而有力的批判。

范缜从理论上冲击了佛教思想,并丰富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16.整个唐代诗歌以浪漫主义与()精神为主流,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大的影响。

17.书法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三国时钟繇创真书(楷书),东晋时()使字体更为活泼而富有生气,他也因之被称为“书圣”。

18.文艺理论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晋陆机的《文赋》、梁刘勰的()将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魏晋南北朝文士的推动下,中国文学终于摆脱了依附儒学的附庸地位,蔚为大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套习题试题一、填空类1.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_____和______等积极作用。

2.在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两大文化圈,一是以_____为精神支柱的农牧氏族集团______,一是以______为精神支柱的游猎氏族集团______。

3.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除了黄河流域之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5.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政策和“____”政策。

6.人类初始集团指的是____。

7.在西周宗法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政治中的____统治序列与____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

8.“多子分继财产制”渊源于汉武帝时颁布的______。

9.秦以前的宗族属于____宗族,秦以后的宗族则属于____宗族。

10.“二千年之政,秦政也”。

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_。

11. 中国人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导致____的习惯产生。

12. 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

13. 北宋哲学家是把______当作____问题进行讨论的第一人。

14. 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__、___和___。

15.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_____思想。

16. 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

17.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系统内通常会保持稳定的机制,其构成来自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很浓厚的现世实用的味道,表现在⑴_________;⑵________。

19. 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因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________。

20. 从表现手法来看,艺术分为____艺术、____艺术、____艺术和____艺术等几类。

21. 静在艺术中有三个深刻的含义,即______、_____和______。

22.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有三种表现: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3. 整一性指的是表现为________的文化特征。

24. 中国古代文化结构具有内部稳定的组织,由此形成_____、_____和_____的文化特征。

25. 中国文化是______进化,遗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

二、选择类1.____,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B、黄河文化向各地幅射C、长江文化向各地幅射D、南方文化向各地迁徒2.中国文化被誉为“乐感文化”,是因为中国人的思维传统习惯于用____的眼光看问题。

A、以悲为乐B、排恶崇善C、生命发展D、绝对差异3.____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A、自然景色B、文化景观C、奇异地貌D、沙漠绿洲4.中国文化的开放性,在___以前,主要表现在____的不断扩大上,其后则表现在对外文化交流上。

A、周思想B、魏晋思想C、唐疆域D、汉疆域5.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B、家国同构C、宗族关怀D、宗产继承6.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A、贵族制B、世袭制C、宗族制D、宗法制7.中国古代“法治”形式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考试选官,即____。

A、科举制B、文官制C、九品中正制D、分封制8.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__朝的____。

A、魏九品中正制B、秦三公九卿制C、唐三省六部制D、宋三省六部制9.将对一类事物的理解整理出来,形成模式,用来理解尚不可知的事物,这种推理方式,叫做____。

A、合理外推B、逆向推理C、循环推理D、以大观小10.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A、殷周B、近代C、宋明D、先秦11.人性论是中国____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

A、道德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人本主义12.战国时的墨家和名家提出的理论,标志中国曾出现____。

A、形式逻辑B、辩证逻辑C、化理学D、自然哲学13.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____。

A、道德观B、逻辑观C、阴阳观D、五行观14.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B、分化为大、小乘C、融合儒道思想D、自我完善15.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显著特色是____。

A、偏重抒情,充满诗意B、偏重表现,充满浪漫C、偏重写实,充满实际D、偏重抽象,充满离奇16.____指的是既豪放又有秩序,豪放而不超越一定的规矩。

A、写意B、放浪C、入律D、狂狷17.中国画、书法中的“飞白”是中国传统艺术观中____的典型表现。

A、虚短实长B、虚实相济C、心物对应D、虚实相抑18.中国艺术的真谛是____。

A、我物对立B、去伪存真C、异质相斥D、异质同构19.古代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____。

A、注重线的作用B、注重光的作用C、注重色的作用D、重视材料的运用20.中国传统绘画构图布景的主要特征是____。

A、不留空虚B、严格布局C、虚空之道D、集中视点三、判断类1.文化是人的文化,包括个人文化和群体文化两种。

2.中国文化是封闭的文化,西方文化是开放的文化。

3.硬文化对现代社会没有直接的影响。

4.传统是超时代的文化。

5.中西文化应该趋同。

6.汉文化是古老的华夏文化与其他周边文化混血而成。

7.汉唐之际的丝绸之路仅是两条狭窄的小路,不可能有多大作为。

可见古代中国是很封闭的,无法与外界沟通。

8.造成中国古代出现“千年田八百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出现资本主义。

9.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是易经。

10.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属于严密逻辑型的知性思维。

11.在不同的个体中建立统一关系,必须有一方是权威,以控制对方。

12.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最有名的,被时人称为“显学”。

13.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形成由地理环境决定。

14.中国传统艺术中所说的“虚”即“什么也没有”。

15.中国古典音乐“六音不全”,因此不好听。

四、简答类1.为什么说文化具有超地域性?2.传统的凝聚作用是什么?3.浅析人与自然的关系4.中国古代商业不能与近代接轨的原因。

5.举例说明中国拥有辽阔国土的因素。

6.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对文化的影响有什么区别?7.为什么说秦以后宗法制名存实亡?8.古、近代世界共出现过哪几种政体?9.为什么说现代中国不是“人治”国家?10.为什么说中国人没有绝对的悲观主义?11.略谈中西人文主义的异同。

12.为什么中国哲学谈“善恶”问题较多,谈“真伪”问题较少。

13.在中国传统系统观里,自体调节系统的调节作用被认为是怎样运作的。

14.宗教历史可分为哪几个阶段?15.什么叫“文化结构”?五、词解类1.文化结构2.封土建国3.礼法4.思维方式5.社会论6.仁7.意境尚“不隔”8.典志体9.静寓意动的功能10.心物对应11.以大观小12.智圆行方13.中国文伦充满理性14.存异15.文化程式六、研讨类1.浅谈文化的含义和作用。

2.试析中国古代农商的地位.3.概述华夏文化圈的形成及其意义4.试析宗族对现代社会的影响5.为什么小农经济在中国古近代得以长期存在?6.试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7.试比较“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优劣。

8.略论中西印的矛盾观及解决矛盾的方法。

9.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什么?10.试述中国古代文化系统内的动态性表现。

答案一、填空类(答)1.民族凝聚民族复兴(导)2.血缘关系华夏族原始宗教鸟夷(东夷)族(地)3.嫡长子继承(宗法继承)制嫡庶等级(宗法等级)制大宗、小宗之分(社)4.辽河流域淮何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地)5.开辟贸易之路和亲自治(地)6.家庭(社)7.宗族君主(社)8.推恩令(社)9.宗法亲情10.古代官僚政治11.应变12.功能实质13.世界本原哲学(哲)14.本原用(哲)15.相对主义(或相对论)(哲)16.循环关系克谐关系“君臣”(或主导、伺服)关系胜复(或平衡)关系(哲)17.外控制系统的控制作用自体调节系统的调节作用。

(哲)18.宗教的作用以现世为目的宗教世俗化(宗)19.纪事本末体(文)20.表演造型语言综合(艺)21.静极而动静寓意动静抑制妄动(艺)22.意境和气韵追求变化飞动之美(艺)23.整体系统(模式)(特)24.整一性动态性连续性(特)25.渐变性(或传承性)(特)二、选择类(答)1.A(地)2.C(载)3.B(地)4.D(地)5.B(社)6.D(社)7.A(社)8.C(社)9.A(载)10.C(哲)11.B(哲)12.A(哲)13.D(哲)14.C(宗)15.A(文)16.D(艺)17.B(艺)18.D(艺)19.A(艺)20.C(艺)三、判断类(答)1.×文化具超个人性。

也就是说,文化不可能是个人创造出来的。

(导)2.×任何能够称之为传统的文化,都没有性格上的封闭和开放之分,无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可能是既有封闭的一面,也有开放的一面,只是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导)3.√硬文化仅仅反映社会生产发展的水平,是一个社会在某个时期的标志。

(导)4.√传统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性格。

5.×文化“趋同”意味着各地文化不再能够互相补充、互相制约,文化的进化就会停止。

(导)6.√汉文化是早期华夏大地上的各个部族文化融合而成。

(地)7.×丝绸之路在汉唐之际并不是现在的样子。

当时,其经地方植被丰盛,河流穿越,人员往来,相当繁忙。

只是唐末地理变迁,河流潜入地下,丝路才逐渐衰落。

(地)8.ד千年田八百主”现象已存在近两千年,而资本主义在世界的产生只是近代的事。

倒是土地不断被分割,才使资本主义难以发展。

因为“小农经济”是与资本主义相抵触的。

9.不是易经,而是易传。

(载)10.×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于研究整体和功能的理性思维。

(载)11.×权威的作用,在于协调关系,而不是一般人理解的一方压迫另一方。

(哲)12.×儒墨两家才被称为“显学”。

(哲)13.×这是西方的,不是中国的。

(哲)14.×虚是“我没见到,但却存在”,其只是与“实”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而已。

(艺)15.×中国早在战国时即已有七声调式(五个“正音”两个“偏音”)。

(艺)四、简答类(答)1.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各地文化虽然不同,但总一些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的东西;另一方面,有些文化开始时只在某一特定的地方发生和成熟,以后传播到其他地方,成为世界性的文化。

(导)2.是一种将民族成员、民族历史结合起来,不使分散和中断的能力所发挥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